首页 / 正文

贫女难陀品第三十七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中。有一女人名曰难陀。贫穷孤独。乞丐自活。见诸国王臣民大小。各各供养佛及众僧。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处贫贱。虽遭福田。无有种子。酸切感伤。深自咎悔。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国中有一个叫做难陀的女人,贫穷孤独,依靠乞讨为生。她看到国王臣民大小,纷纷供养佛及僧众,心中思惟:“由于我过去的罪业,以致生来就贫贱,虽然遭遇殊胜福田,却没有资粮种子来下种培福。”因此心酸感伤,深感后悔自责。

【古文】

便行乞丐。以俟[俟:sì 指等待。]微供。竟日不休。唯得一钱。持诣油家。欲用买油。油家问曰。一钱买油。少无所逮。用作何等。难陀具以所怀语之。油主怜愍。增倍与油。得已欢喜。足作一灯。担向精舍。奉上世尊。

【白话】

于是便出去乞讨,以准备作微薄的供养,结果一整日未曾休息,只乞得一钱。拿着到油店想用来买油,店家问:“拿一个钱买油,只能够买到一点点,你想用来作什么?”难陀把自己的心愿详细地告诉他。店家怜悯她,给了她双倍的油量。难陀得到以后,心中欢喜,足够作成一盏灯,便拿到精舍供奉世尊。

【古文】

置于佛前众灯之中。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作是誓已。礼佛而去。乃至夜竟。诸灯尽灭。唯此独燃。

【白话】

她把自己作的灯放在佛前的众灯当中,随即立下誓愿:“我今生贫穷,只能用这样小的灯供养佛,希望凭借这一功德,让我来世能得到智慧光明,灭除一切众生的垢暗。”立完誓愿,礼拜佛陀后离去。直到一夜过去,其他的灯都熄灭了,唯独这盏灯还在燃烧。

【古文】

是时目连。次当日直。察天已晓。收灯摒挡。见此一灯。独燃明好。膏炷未损。如新燃灯。心便生念。白日燃灯。无益时用。欲取灭之。暮规还燃。即时举手。扇灭此灯。灯焰如故。无有亏减。

【白话】

第二天正好是目犍连尊者当值,察见天色已亮,就准备收掉灯具。只见这一盏灯仍旧明亮地燃着,灯芯丝毫没有减少,像新燃的灯一样。他心中便想:“白天燃灯没什么用!”就想把灯火熄灭,待天黑时再重新点燃。于是用手扇灭这盏灯,不料灯依旧燃烧,没有熄灭。

【古文】

复以衣扇。灯明不损。佛见目连欲灭此灯。语目连曰。今此灯者。非汝声闻所能倾动。正使汝注四大海水。以用灌之。随岚风吹。亦不能灭。所以尔者。此是广济。发大心人所施之物。

【白话】

他又用衣服来扇,油灯明亮依旧没有减少。佛看见目犍连想熄灭这盏灯,便对他说道:“如今这盏灯,并非你声闻的力量所能动摇,即使你用四大海水来灌注;用大风吹,也不能熄灭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盏灯乃是广济众生,发大心人所供养的。”

【古文】

佛说是已。难陀女人。复来诣佛。头面作礼。于时世尊。即授其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梵。是为十号。]具足。于是难陀。得记欢喜。长跪白佛。求索出家。佛即听之。作比丘尼。

【白话】

佛说完不久,难陀女人又来拜见如来,以头顶礼后。于是世尊就给她授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并一百劫后。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种名号具足。”难陀得到世尊的授记后欢喜无限,长跪着禀告世尊,请求出家修道。佛便答应了,于是她成为一名比丘尼。

【古文】

慧命阿难。目连。见贫女人得免苦厄。出家受记。长跪合掌。前白佛言。难陀女人。宿有何行。经尔许时。贫乞自活。复因何行。值佛出家。四辈钦仰。诤求供养。

【白话】

慧命阿难和目犍连见到这个贫女得以免除苦厄,出家并得到世尊授记,便长跪合掌,上前问世尊:“难陀女人过去有什么业行,经历这么长时间贫穷乞讨生活?又因为什么德行,遇到佛陀并出家修行,四众弟子钦仰无比,争着去供养她?”

【古文】

佛言阿难。过去有佛。名曰迦叶。尔时世中。有居士妇。躬往请佛及比丘僧。然佛先已可一贫女。受其供养。此女已得阿那含道。

【白话】

佛告诉阿难:“过去世时有名为迦叶的佛出世,当时有一位居士妻亲自前去邀请佛和比丘僧做供养,然而迦叶佛之前已经答应了一个贫女的供养,她已证得阿那含果。

【古文】

时长者妇。自以财富。轻忽贫者。嫌佛世尊先受其请。便复言曰。世尊云何。不受我供。乃先应彼乞人请也。以其恶言。轻忽贤圣。从是以来。五百世中。恒生贫贱乞丐之家。由其彼日供养如来及于众僧。敬心欢喜。今值佛世。出家受记。合国钦仰。

【白话】

于是这位长者的妻子以自己财富众多而轻视那位贫女,并且抱怨迦叶佛先接受贫女的供请,就对佛说:‘世尊为什么不接受我的供养,反而接受那个乞丐的供养呢?’就因为她口出恶言,轻慢圣贤,所以从那时起五百世中一直出生在贫贱乞丐的家中。又由于那时她以恭敬和欢喜心供养如来以及僧众,如今值遇佛陀出世,得以出家并获得成佛的授记,全国上下无不钦仰。”

【古文】

尔时众会。闻佛说此已。皆大欢喜。国王臣民。闻此贫女奉上一灯受记作佛。皆发钦仰。并各施与。上妙衣服。四供无乏。合国男女。尊卑大小。竞共设作诸香油灯。持诣祇洹。供养于佛。众人猥多。灯满祇洹。诸树林中。四匝弥满。犹如众星列在空中。日日如是。经于七夜。

【白话】

当时与会大众,听闻世尊说此因缘后,皆大欢喜。国王以及大臣百姓,听说难陀贫女因为供养一盏灯而被世尊授记成佛,都油然而生钦仰之心,并且各自施与上妙衣服,四事供养无有缺乏。全国男女,不分尊卑大小,都竞相供奉香油灯,拿到祇洹精舍,供在佛前;供灯人甚多,灯盏遍满祇洹精舍,树林内外处处充满,好像繁星布满空中,日日如此,有七夜之久。

【古文】

尔时阿难。甚用欢喜。嗟叹如来若干德行。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中。作何善根。致斯无极灯供果报。佛告阿难。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主此世界八万四千诸小国土。王大夫人。生一太子。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其顶上。有自然宝。众相晃朗。光曜人目。

【白话】

这时阿难,心中非常欢喜,感慨赞叹如来种种功德。于是上前启请世尊:“不知道世尊在过去世中作了什么善根,以至于得到如此多无以计数油灯的供奉?”

佛告知阿难:“过去久远二大阿僧祇并九十一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个大国王,名叫波塞奇,他掌管了阎浮提世界八万四千个小国。国王的大夫人生了一位太子,浑身紫金色,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他的头顶有一个自然宝物,众相明亮辉煌,耀人眼目。

【古文】

即召相师。占相吉凶。因为作字。相师披看。见其奇妙。举手唱言。善哉善哉。今此太子。于诸世间天人之中无与等者。若其在家。作转轮圣王。若其出家。成自然佛。

【白话】

于是请来相师观察吉凶,并以此为他起名。相师仔细观看,见太子奇妙无比,于是举手赞颂道:‘善哉善哉,这个太子,在此世间,不管天上还是人间,无与伦比。如果他在家,必为转轮圣王;如果出家修行,则自然成就佛道。’

【古文】

相师白王。太子生时。有何异事。王答之言。顶上明宝。自然随出。便为立字字勒那识祇。(此言宝髻。)年渐长大。出家学道。得成为佛。教化人民。度者甚多。

【白话】

相师问国王:‘太子出生时,是否出现什么奇异的事情?’国王告诉相师:‘他头顶上的光明宝珠,与生俱来。’于是起名为勒那识祇(汉语:宝髻)。他渐渐长大,便出家学道,不久证得佛果。教化人民,得到度化的人民非常多。

【古文】

尔时父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有一比丘。字阿梨蜜罗。(晋言圣友。)保三月中。作灯檀越。日日入城。诣诸长者居士人民。求索酥油灯炷之具。

【白话】

有一次他的父王邀请佛和僧众作三个月的供养。有一个比丘,叫做阿梨蜜罗(汉语:圣友),他承担三个月期间做供灯的施主,于是天天进城前往各位长者居士以及百姓家里,请求施舍酥油以及灯炷一类的器具。

【古文】

时王有女。名曰牟尼。登于高楼。见此比丘日行入城。经营所须。心生敬悯。遣人往问。尊人恒尔劳苦。何所营理。比丘报言。我今三月。与佛及僧。作灯檀越。所以入城诣诸贤者。求索酥油灯炷之具。

【白话】

当时国王有个叫做牟尼的女儿,在高楼上看到这位比丘天天进城承办所需物品,心中非常敬重,便派人去问讯:‘尊敬的比丘,你经常这样劳苦,到底在操办什么啊?’比丘告知他:‘我在三个月中要为佛与僧众做供灯的施主,所以进城拜见各位贤者,请求布施灯油灯炷等器具。’

【古文】

使还报命。王女欢喜。又语圣友。自今已往。莫复行乞。我当给汝作灯之具。比丘可之。从是已后。常送酥油灯炷之具。诣于精舍。圣友比丘。日日经营。燃灯供养。发意广济。诚心款著。

【白话】

派去的人回来告诉她,王女欢喜,于是对圣友说:‘从现在起,你不必再四处乞求了,我将把酥油灯炷等供灯器具送给你。’比丘接受了。从此以后,经常将这些酥油灯炷等器具送到精舍,而圣友比丘,则日日亲手操办,燃灯供养佛陀,发心广济众生,诚心愈来愈大。

【古文】

佛授其记。汝于来世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名曰定光。十号具足。王女牟尼。闻圣友比丘授记作佛。心自念言。佛灯之物。悉是我有。比丘经营。今已得记。我独不得。作是念已。往诣佛所。自陈所怀。

【白话】

佛陀为他授记:‘你于来世一阿僧祇劫后,将成就佛果,名为定光,十种名号具足。’国王的女儿牟尼听说圣友比丘被授记成佛,心中不由想道:‘供养佛陀的油灯器具都是我施舍的,圣友比丘在操办,如今他得到授记,唯独我没得到。’想到这里后,便前往佛的精舍,陈述了心中的想法。

【古文】

佛复授记。告牟尼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十号具足。于是王女。闻佛授记。欢喜发中。化成男子。重礼佛足。求为沙门。佛便听之。精进勇猛。勤修不懈。

【白话】

佛又为她授记,告诉王女牟尼:‘你在未来的二大阿僧祇劫并九十一劫后,当成就佛果,名释迦牟尼,十种名号具足。’王女牟尼听到佛的授记后,内心生起巨大的喜悦,马上变为男子身,重新顶礼佛足,请求出家,佛便答应了他。出家后精进勇猛,勤修不息。”

【古文】

佛告阿难。尔时比丘阿梨蜜者。岂异人乎。乃往过去定光佛是。王女牟尼。岂异人乎。我身是也。由因昔日灯明布施。从是已来。无数劫中。天上世间受福自然。身体殊异超绝余人。至今成佛。故受此诸灯明之报。时诸大会闻佛所说。有得初果乃至四果。或种缘觉善根之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慧命阿难。及诸众会。咸共顶戴。踊跃奉行。

【白话】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比丘阿梨蜜罗,不是别人,就是过去的定光佛。国王的女儿牟尼,不是别人,就是现在的我。因为往昔供养明灯,从那时起历经无数劫,无论生在天上还是人间都享受自然的福乐,身体奇妙远胜他人。直到今天成佛,仍然享受这么多明灯的果报。”当时与会大众闻佛所说,有的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或有种下缘觉善根的,有发无上正真道心的。慧命阿难及与会大众,皆共顶戴,踊跃奉行。

猜你喜欢
  西方发愿文·祩宏
  卷十五·佚名
  卷五十七·佚名
  例言·行策
  慈尊五论颂合刊序·太虚
  卷之三十一·别庵性统
  藏要第二輯敘·欧阳竟无
  百论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佚名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佚名
  偷迦遮复弥经晋名修行道地卷第一(并序)·佚名
  一切如来真实理金刚三昧仪轨分第二·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二(之上)(论本第四至第六卷)·遁伦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四[宋磻]·惟白
  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526_1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杜牧   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寒林叶落鸟巢出,   古渡风高渔艇稀。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   卷526_2 【不寝】

  • 第四十九出 淮泊·汤显祖

    【三登乐】〔生包袱、雨伞上〕有路难投,禁得这乱离时候!走孤寒落叶知 秋。为娇妻思岳丈,探听扬州。又谁料他困守淮扬,索奔前答救。〔集唐〕“那 能得计访情亲

  • 第三折·尚仲贤

    (汉王引张良、曹参、周勃、樊哙、卒子上,云)孤家汉王是也。前者遣随何下九江说得英布归降,孤家故意使两个宫女濯足,接见英布。闻他不胜大恼,几欲拔剑自刎。如今他还营去了,要引着大兵重向鄱阳落草,这是他的故智。孤家想来,人

  • 卷二百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北山集【三】程 俱九月九日夜梦王元规诘旦其弟元矩适相访感而有作故人入幽梦仿佛平生懐心知九泉隔意气惨不开哦诗不成章惝怳谁能裁曰此萧异士宁当没黄

  • 许棐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许棐(?-1249)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隐居秦溪,筑小庄于溪北,储书数千卷,植梅于屋四檐,曰梅屋,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淳祐九年卒。 《宋史翼》有简传。有《献丑集》一卷,《梅屋集》五卷,《梅屋诗馀》一卷。《四库总

  • 王舎人诗集卷一·王绂

    (明)王绂 撰白华美孝子也彼白者华维色之洁彼美君子修徳孔哲修徳伊何欲亲之悦 彼白者华维色之纯彼美君子修徳孔仁修徳伊何以安厥亲 厥亲在堂既悦且安旨酒称寿室家相欢朝夕在斯外慕曷干 君子之行莫先乎孝是曰顺徳有禆

  • 君臣鉴戒第六·吴兢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孔中丞道辅墓志铭王安石宋故朝请大夫给事中知郓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劝农司群牧使上护军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孔公者尚书工部侍郎赠尚书吏部侍郎讳朂之子兖州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赠

  • 别集上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四 宋 李幼武 纂集 叶梦得 字少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登进士第尉丹徙崇宁元年除婺州教三年召为仪礼武选编修官四年迁祠部员外郎五年徙起居郎大观初为中书舍人兼实録院修撰兼直学

  •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周作人

    我于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初到北大,及至民国十六年暑假,已经十足十年了,恰巧张作霖称大元帅,将北大取消,改为京师大学,于是我们遂不得不与北京大学暂时脱离关系了。但是大元帅的寿命也不久长,不到一年光景,情形就很不像样,只能退回

  • ●皇朝通典卷七十九·佚名

    兵十二 ○兵十二 馬政 △馬政 (臣)等謹按我朝馬政遊牧有所飼育有方太和翔治物遂孳生凡天閑良驥特立專司皇城南苑諸處分設有內廄外廄其掌於太僕寺者左右兩翼各牧場掌於上駟院者上都達布遜諾爾等處各牧場馬數計二十萬有奇

  • 卷一百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羣祀考【下】直省专祀顺治三年勅封显佑通济之神【臣】等谨案会典载神谢姓名绪浙人行四读书金龙山明景泰间建庙沙湾盖崇祀已久至是加封庙祀宿迁从河臣请也其後南巡恒遣官致祭是年加运

  • 卷二百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六物异考【臣】等谨按马端临考物异一门用刘向五行传以水火木金土为纲举天地万物动植无大小皆推其类而附之以发明大传着天人之应悉本唐史所谓

  •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谷梁赤

    昭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正即位,正也。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郭。三月,取郓。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

  • 中庸纂笺卷二·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或问名篇之义程子専以不偏为言吕氏専以无过不及为説二者固不同矣子乃合而言之何也曰中一名而有二义程子固言之矣今以其説推之不偏不倚云者程子所谓在中之义未之前无所偏倚之名也无过不及者程子所谓中

  • 广释菩提心论卷第四·佚名

        莲华戒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此中如宝云经说。菩萨云何得大乘法。谓若菩萨善学一切法。彼虽有学而于学时。及所学法悉不可得。虽于学中决定无所得。亦不于彼因缘法

  • 卷第十四·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明 广慧及禅师传 智及。字以中。苏之吴县顾氏子。入海云院祝发。受具戒。闻贤首家讲法界观。往听之。未及终章。莞尔笑曰。一真法界。圆同太虚。但涉言辞。

  • 欧游心影录·梁启超

    近代梁启超著。发表于1920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收入《饮冰室合集》时,作了删削,改名《欧游心影录节录》。全文分八个部分。记述沿途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及世界影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