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唐天竺三藏弥陀山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城大精舍中。与大比丘众无量人俱。复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其名曰除一切盖障菩萨。执金刚主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无尽意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时彼城中有大婆罗门。名劫比罗战茶。归敬外道不信佛法。有善相师而告之言。大婆罗门汝却后七日必当命终。时婆罗门闻是语已。心怀愁恼惊惧怖畏。作是思惟谁能救我我当依谁。复作是念沙门瞿昙称一切智证一切智。我当诣彼。彼若实是一切智者。必当说我忧怖之事。作是念已即往佛所。于众会前遥观如来。意欲请问而怀犹豫。时释迦如来于三世法无不明见。知婆罗门心之所念。以慈软音而告之言。大婆罗门汝却后七日定当命终。堕可畏处阿鼻地狱从此复入十六地狱。出已复受旃陀罗身。命终之后复生猪中。恒居臭泥常食粪秽。寿命长时多受众苦。后得为人贫穷下贱。不净臭秽丑形黑瘦。干枯癞病人不喜见。其咽如针恒乏饮食。得人捶打受大苦恼。时婆罗门闻是语已。生大恐怖悲泣忧愁。疾至佛所顶礼双足。而白佛言如来即是救济一切诸众生者。我今悔过归命世尊。唯愿救我大地狱苦。佛言大婆罗门此迦毗罗城三岐道处有古佛塔。于中现有如来舍利。其塔崩坏汝应往彼重更修理。及造相轮橖写陀罗尼。以置其中兴大供养。依法七遍念诵神咒。令汝命根还复增长。久后寿终生极乐界。于百千劫受大胜乐。次后复于妙喜世界。亦百千劫如前受乐。后复于诸兜率天宫。亦百千劫相续受乐。一切生处常忆宿命。除一切障灭一切罪。永离一切地狱等苦。常见诸佛恒为如来之所摄护。婆罗门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善男女等。或有短命或多病者。应修故塔或造小泥塔。依法书写陀罗尼咒。咒索作坛。由此福故命将尽者。复更增寿。诸病苦者皆得除愈。永离地狱畜生饿鬼。耳尚不闻地狱之声。何况身受。时婆罗门闻此语已心怀欢喜。即欲往彼故坏塔所依教修营。时众会中除盖障菩萨。从坐而起合掌白佛言世尊。何者是彼陀罗尼法。而能生长福德善。根佛言有大陀罗尼。名最胜无垢清净光明大坛场法。诸佛以此安慰众生。若有闻此陀罗尼者。灭五逆罪闭地狱门。除灭悭贪嫉妒罪垢。命短促者皆得延寿。诸吉祥事无不成办。时除盖障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佛说此陀罗尼法。令一切众生得长寿故。净除一切诸罪障故。为一切众生作大明故。尔时世尊闻是请已。即于顶上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遍觉一切诸如来已。还归本处从佛顶入。时佛即以美妙悦意迦陵频伽和雅之音。而说咒曰。

南谟飒哆飒怛底(颠以反下同)弊(毗也反唇声一)三藐三佛陀俱胝喃(奴暗反下同二)钵唎戍(输聿反下同)陀摩捺娑(三)薄(去声引)质多钵唎底瑟耻哆喃(四)南谟薄伽跋底阿弥多喻杀写恒他揭怛写(五)晻(引声六)怛他揭多戍第(七)阿喻毗输达你(八)僧[日*歇](呵葛反)罗僧喝罗(九)萨婆怛他揭多毗唎耶跋丽娜(十)钵剌底僧喝啰阿喻(十一)萨么啰萨么啰(十二)萨婆怛他揭多三昧焰(十三)菩提菩提(十四)勃地(亭也反下同)毗勃地(十五)菩驮也菩驮也(十六)萨婆播波(引)阿伐喇拏(上)毗戍第(十七)毗揭多末罗佩焰(十八)苏勃驮勃第(十九)虎噜虎噜莎(引)诃(引二十)

佛言除盖障此是根本陀罗尼咒。若欲作此法者。当于月八日或十三日。或十四日或十五日。右绕舍利塔满七十七匝。诵此陀罗尼亦七十七遍。应当作坛于上护净。书写此咒满七十七本。尊重法故于书写人。以香花饮食净衣洗浴。涂香熏香而为供养。或施七宝或随力施。当持咒本置于塔中供养此塔。或作小泥塔满足七十七。各以一本置于塔中而兴供养如法作已。命欲尽者而更延寿。一切宿障诸恶趣业悉皆灭尽。永离地狱饿鬼畜生。所生之处常忆宿命。一切所愿皆得满足。则为已得七十七亿诸如来所而种善根。一切众病及诸烦恼咸得消除。

若人病重命将欲尽。当为作方坛。于上画作种种形状(所谓轮形金刚杵形蠡形戟形月字形莲花形四角画莲花上安瓶)瓶满香水置于四角。布列香炉烧众名香。以五色钵盛种种食及三白食(谓乳酪粳米饭)复以五钵(各盛香花水及粳米)坛上供养。种种饮食盛满一器。及水一瓶置坛中心。于坛近边画作毗那夜迦像。顶上安灯。将彼病人在于坛西。面向此坛。盛一器食对病人前置于坛上。咒师要须清净如法。咒此病人七十七遍。令将死之人惛冥七日。命续识还如从梦觉。

若有护净日别一遍。诵念此咒满足百年。是人命终生极乐界。若一切时常念诵者。乃至菩提恒忆宿命。永离夭寿及诸恶趣。

若复有人为于亡者称其名字。至心诵咒满七十七遍。若彼亡人堕恶趣者。应时即得离恶道苦生天受乐。或称彼名依法书写此陀罗尼。置佛塔中如法供养。亦令亡者得离恶趣生于天上。或复得生兜率天宫。乃至菩提不堕恶道。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佛塔或右绕或礼拜或供养者。当得授记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一切宿障一切罪业悉皆消灭。不至飞鸟畜生之类。至此塔影当得永离畜生恶趣。若有五无间罪或在塔影。或触彼塔皆得除灭。置塔之处无诸邪魅夜叉罗刹。富单那毗舍阇等。恶兽恶龙毒虫毒草。亦无魍魉诸恶鬼神夺精气者。亦无刀兵水火霜雹饥馑。横死恶梦不祥苦恼之事。于彼国土若有诸恶先相现时。其塔即便现于神变出大光焰。令彼诸恶不祥之事无不殄灭。若复于彼有恶心众生。或是怨仇及怨伴侣并诸劫盗寇贼等类欲坏此国。其塔亦便出大火光。即于其处现诸兵仗。恶贼见已自然退散。常有一切诸天善神守护其国。于国四周各百由旬结成大界。其中男女乃至畜生。无诸疫疠疾苦斗诤。不作一切非法之事。其余咒术所不能坏。是名根本陀罗尼法。善男子今为汝说相轮橖中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唵(引一)萨婆怛他揭多毗补罗曳(栘反下同)瑟[打-丁+致](竹几反下同二)末尼羯诺迦(举佉反)曷喇折哆(上三)毗菩瑟哆曳瑟[打-丁+致](四)杜噜杜噜(五)三曼哆尾噜吉帝(六)播跛尾输达尼(七)菩达尼三菩达尼(八)钵啰(上)伐啰(上)曳瑟[打-丁+致]伐囇(九)末尼脱誓(十)鹘噜止啰(上)末罗毗戍第(十一)吽(引)吽莎(引)诃(十二)

善男子应当如法。书写此咒九十九本。于相轮橖四周安置。又写此咒及功能法。于橖中心密覆安处。如是作已。则为建立九万九千相轮橖已。亦为安置九万九千佛舍利已。亦为已造九万九千佛舍利塔。亦为已造九万九千八大宝塔。亦为已造九万九千菩提场塔。若造一小泥塔。于中安置此陀罗尼者。则为已造九万九千诸小宝塔。若有众生右绕此塔。或礼一拜或一合掌。或以一花或以一香。烧香涂香铃铎幡盖而供养者。则为供养九万九千诸佛塔已。是则成就广大善根福德之聚。若有飞鸟蚊虻蝇等至塔影中。当得授记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退转。若遥见此塔或闻铃声或闻其名。彼人所有五无间业。一切罪障皆得消灭。常为一切诸佛护念。得于如来清净之道。是名相轮陀罗尼法。善男子今为汝说修造佛塔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唵(引一)萨婆怛他揭多(二)末罗毗输达尼(三)键陀鞞梨钵娜伐囇(四)钵啰底僧塞迦啰(五)怛他揭多驮都达丽(六)达啰达啰(七)珊达啰珊达啰(八)萨婆怛他揭多(九)阿地瑟耻帝莎(引)诃(十)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自造塔若教人造。若修故塔若作小塔。或以泥作或用砖石。应先咒满一千八遍然后造作。其塔分量或如爪甲。或长一肘乃至由旬。以其咒力及至心故。于泥等塔中出妙香气。所谓牛头栴檀赤白栴檀。龙[腦-月+骨]麝香郁金香等及天香气。自作教人皆得成就广大善根福德之聚。命若短促便得延寿。后临终时得见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佛。常为一切诸佛忆念。而与授记生极乐界。寿命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岁。常得宿命天眼天身天耳天鼻。天栴檀香从其身出。口中常出优钵罗花香。得五神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若咒香泥下至极少。如芥子许涂此塔上。彼人亦得如上所说大福德聚。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书写陀罗尼法。以清净心尊重供养如佛无异。于书写人亦增上供养。如前所说书咒印已。置于塔中及所修塔内并相轮橖中如法成就。是人当得广大善根福德之聚。佛说此陀罗尼印法时。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乃能善说此大陀罗尼印法。令一切众生皆无空过。获大利益摄大福聚。乃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尔时众中天龙八部。及诸菩萨执金刚主。四王帝释梵天王。那罗延摩醯首罗。摩尼跋陀罗补那跋陀。及跋罗神夜摩神婆楼摩神。俱薜罗神婆飒婆神诸仙众等。闻此法已起厌离心。调伏柔软生大欢喜。以大音声互相谓言。希有希有诸佛如来。希有希有真正妙法。希有希有此陀罗尼印法。如来所说甚难值遇。是时劫比罗战茶大婆罗门。闻此大功德殊胜利益大陀罗尼法印。即得明达法性远尘离垢。断诸烦恼灭诸罪障寿命延长。生大欢喜踊跃无量。令一切众生亦皆当得心意清净。

尔时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持一宝台种种众宝间错庄严。以佛庄严而庄严之。爱乐法故供养如来。右绕三匝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此大陀罗尼坛场法印甚难值遇。世尊说此一切众生妙法库藏镇阎浮提。令诸众生种大善根。施其寿命消灭烦恼。我今亦当为令众生种善根故。供养一切诸如来故。今于佛前说自心印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薄伽伐帝纳婆纳伐底喃(一)三藐三佛陀俱胝那庾多设多索诃萨罗(引)喃(二)南谟萨婆你伐啰拏(去声)毗瑟剑鼻尼(引)菩提萨埵也(三)唵(引四)睹噜睹噜(五)萨婆阿伐啰拏毗戍达尼(六)萨婆怛他揭多摩庾播喇尼(七)毗布丽(八)眤末丽萨婆悉陀南摩塞讫栗帝(九)跋罗跋啰(十)萨婆萨埵缚卢羯尼(十一)吽(引)萨婆尼伐啰拏(上声)毗瑟剑毗泥(十二)萨婆播波毗烧达尼莎诃(引十三)

世尊此陀罗尼是九十九亿诸佛所说。若有至心暂念诵者。一切罪业悉皆消灭。若有依法书写此咒。满九十九本置于塔中或塔四周。有人礼拜及以赞叹。或以香花涂香灯烛供养此塔。彼善男女于现生中。灭一切罪除一切障满一切愿。则为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诸如来已。亦为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舍利塔已。是则成就广大善根福德之聚。若有比丘于月八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洗浴护净著鲜洁衣。于一日一夜而不饮食。或时唯食三种白食。右绕佛塔诵此陀罗尼满一百八遍。百千劫罪及五无间皆得除灭。我除盖障即为现身。令其所愿皆悉满足。得见一切诸佛如来。若有诵满二百八遍得诸禅定。若有诵满三百八遍。得净一切障三昧。若有诵满四百八遍。得四大天王常来亲近现身卫护。加其身心增大威德。若有诵满五百八遍。摄得无量阿僧祇不可量诸大善根。若有诵满六百八遍。便得此咒根本法成就。为持咒天仙。若有诵满七百八遍。得大威德具足光明。若有诵满八百八遍得心清净。若有诵满九百八遍得五根清净。若有诵满一千八遍。当得须陀洹果。若诵满二千遍当得斯陀含果。若诵满三千遍当得阿那含果。若诵满四千遍当得阿罗汉果。若诵满五千遍当得辟支佛果。若诵满六千遍当得普贤地。若诵满七千遍当得初地。若满八千遍当得第五地。若满九千遍当得普门陀罗尼。若满十千遍当得不动地。若复满十一千遍当得如来地。成大人相大师子吼。

若复有人欲于现生。成就功德大利益者。应修故塔诵咒右绕满百八遍。心中所愿无不成满。时释迦牟尼佛赞除盖障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随顺如来所演咒法而助宣说。时执金刚大夜叉主。白佛言世尊。此大咒王陀罗尼法。同如来藏亦如佛塔。世尊以此胜法镇阎浮提。令一切众生皆得解脱。能于后时作大佛事。佛言执金刚主。此大咒法若在世时同如来在。以其能作佛所作事。少有所作成大福聚。况多功用所获善根。假使百千亿那由他恒河沙诸佛说不能尽。佛眼所见不可为喻。不可量不可说。执金刚主言。以何因缘少用功力成大福聚。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得满足大功德聚。当依前法书写此四大陀罗尼咒法之王各九十九本。然后于佛塔前。造一方坛牛粪涂地。于坛四角置香水满瓶。香炉布列以供养。钵(盛香花水粳米)置于坛上。及三味食(乌麻菉豆粳米和煮)并三白食。各置瓶中布于坛上。种种果子数满九十九。并四种食一切所须。及诸香花皆置其上。以陀罗尼咒置相轮橖中及塔四周。以咒王法置于塔内。想十方佛至心诵念此陀罗尼。即说咒曰。

南谟纳婆纳伐底喃怛他揭多俱胝喃(一)弶伽捺地婆卢迦三摩喃(二)唵(引三)毗补丽毗末丽(四)钵啰伐丽(五)市那(上)伐丽(六)萨啰萨啰(七)萨婆怛他揭多驮都揭鞞(八)萨底(丁耶反)地瑟耻帝萨(引)诃(九)阿(引)那(夷我反下同)咄都饭尼莎(引)诃(十)萨婆提婆那婆阿耶弭(十一)勃陀阿地瑟侘那(上十二)三摩也莎(引)诃(十三)

应烧香相续诵此陀罗尼咒二十八遍。即时八大菩萨八大夜叉王。执金刚夜叉主。四王帝释梵天王。那罗延摩醯首罗。各以自手共持彼塔及相轮橖。亦有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诸佛。皆至此处加持彼塔。安佛舍利由加持故。令塔犹如大摩尼宝。是人由此则为已造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大宝塔。由此当得广大善根。寿命延长身净无垢。众病悉除灾障殄灭。若见此塔者灭五逆罪。闻塔铃声消诸一切恶业。舍身当生极乐世界。若有传闻此塔名者当得阿鞞跋致。下至鸟兽得闻其声。离畜生趣永不复受。当得广大福德之聚。

若复有人欲得满足六波罗蜜者。当作方坛先以牛粪涂。后以净土而覆其上。洒以香汤滑净涂拭。五供养钵置于坛上。写前四种陀罗尼咒各九十九本。手作小塔满九十九。于此塔中各置一本。其相轮咒还置小塔相轮橖中。行列坛上以诸香花供养旋绕七遍。诵此陀罗尼曰。

南谟纳婆纳伐底喃怛他揭多(一)弶伽捺地婆卢迦(二)俱胝那庾多设多索诃萨啰喃(三)唵(引四)普怖哩(五)折里尼(六)折哩慕(上)哩忽哩(七)社逻跋(上)哩莎(引)诃(八)

若依此法而受持者。六波罗蜜悉皆成满。是则同造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七宝塔已。是则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如来应正等觉。皆以诸天大供养云。种种庄严诸天宫殿。诸天供具而为供养。彼诸如来皆悉忆念此善男女。令其当得广大善根福德之聚。若有于此咒王。如法书写受持读诵。供养恭敬佩于身上。以咒威力拥护是人。令诸怨家及怨朋党。一切夜叉罗刹富单那等。皆于此人不能为恶。各怀恐怖逃散诸方。若有得共彼人语者。亦得除灭五无间业。若有得闻此人语声。或在其影或触其身。令彼一切宿障重罪皆得消除。所有诸毒不能为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厌祷邪魅不得其便。雷电霹雳无能惊娆。常为诸佛而共加持。一切如来安慰护念。诸天善神增其势力。非余咒术之所能制。是故应当于一切处求此咒法。写已置于当路塔中。令往来众生。下至鸟兽蛾蝇蚁子。皆得永离一切地狱。及诸恶道生诸天宫。常忆宿命至不退转。

尔时佛告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执金刚主四王帝释梵天王等。及其眷属那罗延天摩醯首罗等言。善男子我以此咒法之王付嘱汝等。应当守护住持拥护。以肩荷担宝箧盛之。于后时中莫令断绝。应善执持应善覆护。授与后世一切众生。令得见闻离五无间。

是时除盖障菩萨。执金刚主四王帝释梵天王那罗延天摩醯首罗及天龙八部等。咸礼佛足同声白言。我等已蒙世尊加护。授此咒法及造塔法。咸皆守卫住持读诵书写供养。为护一切诸众生故。于后时分令彼众生悉得闻知。不堕地狱及诸恶趣。我等为报如来大恩。咸共守护令广流通。尊重恭敬如佛无异。不令此法而有坏灭。佛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坚固守护。住持如是陀罗尼法。时诸大众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猜你喜欢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六卷·佚名
  第十品 觉支分别·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佚名
  卷第三十一·普瑞
  三宜禪師語錄目次·明盂
  卷第一百一·李通玄
  五教仪开蒙叙·续法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三·玄奘
  重刻护法论题辞·张商英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佚名
  序·晦堂祖心
  大鱼事经全文·佚名
  学佛应先解决三个问题 (注一)·太虚
  卷第六·箬庵通问
  卷之十三·即非如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赵执信

    钦定四库全书因园集卷五左赞善赵执信撰鼓枻集别兴对酒不辞饮浣此湖海襟请看石上泉中有万里心我性爱烟水乘秋恣所寻三江连五岭浪漫问知音泰山下作昨行泰山东白云蓊天门但疑霄汉近岂谓冈峦尊今晨路南转北面朝丈人秋风生

  • 卷八十四·志第三十四·选举四·宋濂

        ◎选举四   ○考课   凡随朝职官:至元六年格,一考升一等,两考通升二等止。六部侍郎正四品,依旧例通理八十月,升三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考满升二等。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三十月考满升一等,两

  • 卷一百二十二 寶元元年(戊寅,1038)·李焘

      起仁宗寶元元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夏四月庚午,詔天下毋得連用真宗皇帝藩邸舊名。   癸酉,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王博文卒。始,博文為三司使,言於上曰:「臣且死,不得復望兩府之門。」因泣下,上憐之,後數日,與陳執中並命

  • 元明事类钞卷二十七·姚之骃

    礼乐门典制礼乐所自 元李好文集宪宗时有日月之祀当羣臣奏对时上问礼乐自何始左右对以尧舜则其立神基肇人极已宏逺矣右为尊 元名臣奏议泰定帝时迁列圣神主于太庙新殿博士刘致议曰国家取唐宋定制为九世遂以旧庙入室为

  • 第十回 摆体面连朝奉差委 剃眉毛拼命来哄堂·陈蝶仙

    却说那日雪岩在荟锦堂赏雪宴后,连日无话。那甥王爷奉了舍米的差委,便在云栖山门外立下一厂,着香官监视。又于本府左近设立了一厂,命蔡蓉庄和冯凝监视。又向湖墅设一厂,命魏实甫监视。又江干设一厂,命程 监视。 自己却得了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 列传二百六·纪昀

    列传宋 【百十】○宋百十傅伯成 葛洪曾三复黄畴若 袁韶危稹程公许 罗必元 王遂傅伯成葛洪曾三复黄畴若袁韶危稹程公许罗必元王遂△傅伯成傅伯成字景初吏部员外郎察之孙少从朱熹学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连江尉试中教

  • 卷一百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宗庙考【四】太庙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皇上登极十一月丁未恭奉册宝上大行皇帝尊諡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

  • 第三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蒋廷黻

    在戊戌年的变法运动之中,外国人颇偏袒光绪帝及维新派,反对西太后及顽固党。因此一个内政的问题就发生国际关系了。后康有为、梁启超,逃难海外,又得着外国人的保护。他们在逃难之中发起保皇会,鼓动外国人和华侨拥护光绪。这

  • 论语纂笺卷三·詹道传

    公冶长第五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妻去声下同缧力追反絏息列反】公治长孔子弟子【弟子传名苌字子长齐人

  • 卷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十三圜丘祀天宋史英宗本纪治平二年十一月壬申有事南郊大赦辛巳加恩百官宗晟传治平将郊而雨或议改祫享英宗访诸宗晟对曰陛下初郊见上帝盛

  • 卷十七·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十七同知吴廷华撰有司彻第十七【有司助祭诸执事也彻谓祭毕彻俎豆之实以宾尸于堂也上篇卒食三献而改馔西北隅此彻之节也彻而宾尸盖以纾其象神之劳又据特牲礼卒食三献后尚有献宾众及旅酬无算爵

  • 卷七十五·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五天子之孝厚风俗唐太宗贞观二年令致仕官位在本品之上【臣】按记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自礼让之谊衰亷耻之道丧嗜利无厌于进不休其能引

  • 卷上·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维耶离大树重阁精舍。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一万皆学戒具足晓了达。菩萨二万悉不退转。逮诸总持辩才无碍。悉得神通分别解畅。定意所行心性进止。而坚强怀来智慧。善权方便度於彼岸。其名曰意行菩萨。吉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一·王日休

        国学进士王日休撰  予遍览藏经及诸传记。取其意而为净土文。无一字无所本。幸勿以人微而忽其说。欲人人共晓。故其言直而不文。予龙舒人也。世传净土文者不一。故以郡号别之。  净土起信一  净土之说多

  • 起世因本经卷第八·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三十三天品下诸比丘。若当有时诸外道辈。或复波利婆罗阇迦。来向汝处。问汝等言。诸长老辈。何因何缘。有一种人。为彼非人之所恐怖。于一种人。复不为彼非人恐怖。其诸外道。作是问者。汝等应当

  •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六·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于罪不怖畏  彼人无智慧  后至命终时  苦恼恒烧燃  周遍天界中  堕落谁能见  彼恒贪淫乐  于此莫能知  淫欲生虚诳  迷惑于有情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五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五卷第六释十二因缘或是有为或是无为 第七释或说心常或说无常 第八释五欲乐或障道或不障道 第九释暖顶忍世第一法或在欲界或在三界 第十释或谓布施唯在意业或是五阴 第十一释或有三

  •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序·彦悰

    太原王隐客字少微撰若夫鸡浑起一龙圣开三。飞羲画而逾绳。泛轩文而越契。端宸肃扆。题尊玉宇之中。班屣漂裾。光佐璇逵之右。洪猷仅于礼乐。秀业止于仁义。亦有栖月笼霞之俊。乘鼋控鲤之英。窒欲蟺姿茹丹。菌于秘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