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

  施设论卷第四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六之二

论中问曰。有何所因。而能了知正觉。世尊于诸众生。大悲超胜。答世尊为见世间众生。染烦恼病。烦恼逼迫。种种烦恼。而生损害。无救无归。无所趣向。以如是因故。世尊不久。乃成正觉。为诸众生。而作救度。是故大悲超胜。

又问。何因菩萨入慈心定时。而菩萨身。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刀杖不伤。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答无恼害定。无定所入。无彼无恼害触亦无。不同分心趣灭。以如是因故。菩萨入慈心定时。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

又问。何因入无想定。及灭尽定时。水火刀杖毒不能害。复无中间趣灭。答无恼害定。无定所入。亦无无恼害之触。无心趣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菩萨在母胎时。而菩萨母。不为水火刀杖毒所恼害。亦无中间趣灭。答菩萨大威力故。以其菩萨胜力。令菩萨母无诸恼害。

又问。何因菩萨之身。无水火刀杖毒所恼害。亦无中间趣灭。答菩萨于一切众生中。而得最胜。设于同等类中。亦复最胜。

又问。何因彼焰摩王身。无水火刀杖等害。亦无中间趣灭。答焰摩王者。于焰摩界众生类中。而得最胜。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爱啰嚩拏象王。及善住象王。身无水火刀杖等害。亦无中间趣灭。答彼于傍生类中。而得最胜。出诸趣类。由此因故。其事如最。

又问。何因地狱趣中诸众生类。受极苦楚。而无中间趣灭。答业报炽然故。以其苦受业报未尽。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七

复次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苾刍众言。苾刍当知。有三种法。为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何等为三。谓贪嗔痴。诸苾刍。此中云何名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谓若有人。恶友所作。侵他受用。及诸种类。乃至害命。以其贪爱增盛。于身口意。广行诸恶。行诸恶已。由此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趣地狱中。生嗔痴亦然。诸苾刍。是故贪嗔痴法。名内垢染内含藏内怨恶。

世尊善逝。如是说已。

复次总略。而说颂曰。

不能了知贪爱法  于贪爱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贪爱俱  彼即入于黑暗处

贪染之人无义利  由贪染心生爱著

中间生起怖畏心  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于贪爱  彼即爱尘不能染

由其贪爱不转时  如莲不住于渧水

不能了知嗔恚法  于嗔恚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嗔恚俱  彼即入于黑暗处

嗔恚之人无义利  由嗔恚心生过失

中间生起怖畏心  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于嗔恚  即于嗔境不生嗔

由其嗔法坠堕时  如彼果熟而自落

不能了知痴冥法  于痴冥法不谛观

是人与其痴冥俱  彼即入于黑暗处

痴冥之人无义利  由痴暗心故痴迷

中间生起怖畏心  当知彼人不觉了

若能断除痴冥者  不为痴境所痴迷

彼痴冥法若破时  其犹日光破诸暗

若能了知此三法  决定不堕于恶趣

如断多罗大树心  彼所断已不复生

是故贪法及嗔法  痴等三法皆离著

行人明慧发生时  即能尽于苦边际

又问。何因有极贪者。答谓。若有人于贪不善根中。近习修作。于无贪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其欲想欲因欲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出离想出离因出离寻。不能修作。于诸世间庄严受用。以爱著心。勤行修作。于不庄严受用。不勤修作。于诸善法所应作处。而不能作。复不思惟。不修三摩地行。不能守护诸根隐密之门。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恶。不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极贪爱。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歌舞倡伎戏笑之人。及为女人。设得生天。即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极嗔者。答谓。若有人于嗔不善根中。近习修作。于无嗔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其嗔想嗔因嗔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不嗔想不嗔因不嗔寻。不能修作。于非处起嗔勤行修作。于慈心三摩地。不能修作。于杀害事。勤行修作。于不杀害事。不能修作。于彼诸根隐密之门。不能守护。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恶。不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极嗔恚。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蝎蜂三目虫百足虫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极痴者。答谓。若有人于痴不善根中。近习修作。于无痴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其害想害因害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不害想不害因不害寻。不能修作。于诸见中。而常修作。及于怪异不祥等事。亦复修作。由是缘故。而不能于缘生法门内心伺察。不能于五取蕴中谛观生灭无常之行。所谓此法是色所成。是色所集。从色所灭。如是受想行识所成。是识所集。从识所灭。此人于诸根隐密之门。不能守护。食不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恶。不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乃修作。此等之人。故极痴冥。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象马驼驴羊鹿牛及猪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极贪者。答谓。若有人于无贪善根中。近习修作。于贪不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出离想出离因出离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其欲想欲因欲寻。不勤修作。于诸世间不庄严受用。勤行修作。于庄严受用。不勤修作。于诸善法。常所思惟。于三摩地。勤行修作。于不善法。而不修作。守护诸根隐密之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善。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不修作。此等之人。不极贪爱。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极嗔者。答谓。若有人于无嗔善根中。近习修作。于嗔不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无嗔想无嗔因无嗔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其嗔想嗔因嗔寻。不勤修作。常修慈心三摩地行。于非处起嗔而亦不作。于不害法。勤行修作。于损害法。而不修作。守护诸根隐密之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善。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于不如理作意中。而不修作。此等之人。不极嗔恚。至灭谢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极痴者。答谓。若有人于无痴善根中近习修作。于痴不善根中不近习修作。于无害想无害因无害寻。而乃近习。亦复修作。于诸见中及怪异不祥等事。悉不修作。以是缘故。而于缘生法门。内心伺察。于五取蕴中。谛观生灭无常之行。所谓此法是色所成。是色所集。从色所灭。如是受想行识所成。是识所集。从识所灭。此人于诸根隐密之门。而常守护。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行诸善。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如理作意中。勤行修作。此等之人。不极痴冥。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八之一

总说颂曰。

先际秽气及坚重  秽气上风而飘散

充满出息入息俱  昼夜鱼龟陆中等

如佛所说。

佛告诸苾刍言。汝诸苾刍。不能了知先际。皆因有爱二法。于先际中。若无有爱。即后无所起。若能了知如是法者。即自思惟。于后际法。有爱为缘为有相续不了知邪。为无相续邪。或有答言。此无相续。何所以邪。谓不了知故。于无明中。诸众生类。乃起是念。我过去世。为有为无。若过去世有。此即是常。若过去世无。此即是断。而乃诸行或有因邪。若彼诸行先有因者。然亦诸行先无有因。是故若能了知先际。即诸行本来。而无有因。

又问。何因未离欲者。当趣灭已。火焚身时。而有秽气。周遍充塞。已离欲者。火焚身时。而无秽气周遍充塞。答未离欲者。谓以身中精血不净。而有流散。以流散故。火焚身时。风飘秽气。而有充塞故。使大威力诸天。不来勤勇作供养事。何以故。秽气未散故。已离欲者。当趣灭已。身无精血。不净流散。以不流散故。火焚身时。而无秽气。是故大威力诸天。悉来勤勇作供养事。何以故。无秽气故。

又问。何因未离欲者。当趣灭已。身体坚重。而不调畅。已离欲者。当趣灭已。身体调畅。而不坚重。答未离欲者。上风吹鼓。内入其身。是故坚重。而不调畅。已离欲者。当趣灭已。止摄外风。身得调畅。而无坚重。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施设论卷第四

猜你喜欢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六卷·世友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五·明佺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佚名
  卷三·赜藏主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卷一·为霖道霈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欧阳竟无
  卷第九·佚名
  刘东青居士汉慧常字说·太虚
  卷第三·佚名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二·智俨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上·佚名
  行品第九·佚名
  告全世界佛教徒·太虚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六·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莫将·唐圭璋

      将字少虚,洪州(今南昌)人。附秦桧和议之说。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绍兴十六年(1146),敷文阁学士知文州卒。   木兰花   十梅未开   一枝和露珍珠贯。   月下回来寻几遍。   今朝忽见数枝

  • ●目录·多隆阿

    序 附录 桃花扇传奇题词 即事 旅次 客久 遇雨 书院夜话 秋游 村居 出省感事 春日杂兴 夜宿枣林 抵家偶成 古风 秋怀

  • 来鹄诗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来鹄(?—883),豫章(在今江西省南昌附近) 人。咸通(860—873)年间举进士 而不第。曾自称 “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其诗多描写旅居愁苦的生活,也有表现民间疾苦的人民性很强的作品。《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 题庐山双剑

  • 卷一百五十·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四月甲辰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是日驻跸兴和大阅○以平阳王济熿等所奏晋王济熺不轨事谕皇太子○升狭西都指挥使胡原为右军都督佥事○乙巳户部言广东琼州府宜伦县民黄凯临高县吏王荣安招诱大小英豪又曹衙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九月丙子朔○丁丑荣府惠安王载塾薨赐祭葬如例谥宣懿○己卯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景陵○惠济扯巴寺畨僧剌麻舍儿坚昝等来朝贡方物宴赏如例○庚辰诏锦衣卫逮讯道士龚中佩及刑部员

  •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移剌捏儿传·宋濂

    移剌捏儿,契丹人。幼有大志,膂力过人,沉着多谋。辽亡后,金任命他为参议、留守等官,均推辞不受。闻太祖举兵南下,为报金灭辽之国仇,率领其同伙百余人投归蒙古军,太祖赐名赛因必..赤,因他出生于霸州,便号为“霸州元帅”。太祖十年

  • 卷五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五十八柔远人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二月庚子先是喀尔喀右翼扎萨克图汗疏言自康熙元年罗卜臧变

  •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经籍考子【道家 法家】宋史艺文志道家类一百二部三百五十七卷【不着録者十三部】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道家类五十六部二百六十七卷宋江遹冲虚至德真经

  • 三十四年(上)·佚名

    (辛丑)三十四年大明萬曆二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子,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遣侍講院兼輔德吳百齡問安,答曰:「平安。」○卯時,上行望闕禮。○以仁順王后忌晨齋戒,上不受朝賀。○政院、玉堂、藝文館問安,傳曰:「知道。」○

  • 卷五十七·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七   宋 程公说 撰晋世本第五平公       昭公平公【諡灋执事有制曰平】【名彪悼公子襄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年卒在位二十六年】襄公经十有六年春王

  • 卷四·徐昌治

    化高僧摘要卷四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释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志业聪敏。尅意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常行见群鷰。忽谓伴曰。鷰云应有送食

  • 第一 蕴相应·佚名

    第一 根本五十经第一 那拘罗父品[一]第一 那拘罗父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婆祇国设首婆罗山之恐怖林鹿园。二彼时有那拘罗父居士,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坐于一面。三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白世尊曰:&ldquo;大德!我乃瘦

  • 血染风情·司汤达

    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血染风情》和《苏奥拉·斯科拉蒂卡》两篇的题材有类似之处。虽然故事发生的年代不同,一篇是年前后,一篇是年前后,但两篇小说都写出了封建制度的惨无人道,和贵族修道院的黑幕。那些多子女

  • 道德宝章·白玉蟾

    一卷。宋葛长庚(1194—1229)撰。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等。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过继为白氏子,改名白玉蟾。隐于武夷,拜陈楠为师,着道装,浪游华南各地,收彭耜、留元长、赵汝渠、

  • 嗣子之死·程小青

    我先来介绍一下本案中的一个角儿。那人姓韩名承祖,是一个旧式商人,年纪已有五十五以外。他身上穿一件细夏布长衫,白纱袜,黑缎鞋,非常整洁朴素。他一手执一柄折扇,一手执一块白纱巾。面上灰白中带青,一双棕色眼珠满现着惊恐的

  • 石桐先生诗钞·李怀民

    一卷。清李怀民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慧,常与好友、知名人士交游,流

  • 东明闻见录·瞿共美

    记载南明永历朝有关史事的史书,共一卷,明瞿共美著。《东明闻见录》只记载永历王朝四年史事,从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起,到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终,写到桂林沦陷、瞿式耜殉难便再无下文。瞿式耜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抗清将领,是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