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经

    元魏北印度三藏佛陀扇多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维耶离大丛树间。有精舍名交露庄严。与大比丘众三十万人俱。时佛欲放躯命。自期三月当般涅槃。尔时佛告贤者摩诃目揵连。令到三千大千国土。尽呼其中声闻辟支佛种。及发摩诃衍者皆使来会。目犍连即时受教。稽首佛足作礼而去。自以功德便一举足蹈须弥顶。承佛威神即坐思惟。当作何三昧令三千世界闻我请音。应时三昧寻如所念。十方一切遍闻其声。时有百万比丘来会精舍。贤者舍利弗复发念言。我亦当三昧。欲知阎浮利内比丘所在远近令聚。则如所念应亦皆集及知处所。时有四十万比丘来会精舍。佛复告不现相菩萨。软首菩萨。弃诸勤苦菩萨。出一切忧冥菩萨。除一切盖菩萨。一切尊自在菩萨。其音广闻遍见普安菩萨。众香手菩萨。一语报万亿音菩萨。慈氏菩萨等。善男子汝去到十方如恒沙等诸佛国土。尽呼其中发菩萨意已。得阿惟越致及未得者。已得无所从生法忍及未得者。皆令来会交露精舍。十菩萨等各受佛教稽首而去。遍到十方恒沙国土。尔时八十亿百千一生补处菩萨来会。亿百千阿惟越致菩萨来会。三十亿得无所从生法忍菩萨来会。六十亿净意解脱菩萨来会。初发大意及应法作者不可计数悉皆一类持佛威神。各从十方飞来到此。为佛作礼都会共坐。时舍利弗见菩萨众品第差异所住不同。而一等类俱飞来会。即惊怖言。将佛功德神力所致。用何等故来会如是。于是舍利弗即起离坐。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我所疑怪今欲问佛。使会菩萨令得直信。闻佛所说各得其所。恒沙等佛所说经法。当令一切皆平等闻及得清净。令无数人种种所问皆能报答。行何法行常不失意。疾得无上平等之道。最正觉乎。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乃为诸菩萨摩诃萨故。欲问其义快如是乎。佛言谛听善持思之。吾当为汝深加解脱。令一切闻疾得无上平等之道最正觉也。佛语舍利弗。是菩萨等已得应此陀邻尼卷已。照明诸法悉为一切诸法作导。所以者何用世间人故也。

  佛语舍利弗。菩萨有四事用得是法。何等为四。一者身所行常谨敕。二者口所言常至诚。三者意所念常柔顺。四者善权方便救护一切。是为四事。用得是法也。

  佛语舍利弗。菩萨复有四事得不可尽空身慧。何等为四。一者以清净住。烧诸勤苦解散疑垢。度脱一切世间人民。二者以清净住持诸经法导利一切。三者以清净住所作功德饶益一切。四者净诸国土过度一切使得佛法。是为四事。空身净住慧不可尽也。

  佛语舍利弗。菩萨复有四事。持陀邻尼目佉用入生死令疾逮得。何等为四。一者陀邻尼目佉因世名色使疾得净法。二者陀邻尼目佉入其忍辱。三者陀邻尼目佉悉入一切思想之根。四者陀邻尼目佉入一切所为善恶之法使疾逮得。是为四事。疾逮得此陀邻尼目佉也。佛言菩萨其欲逮得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当先晓觉四十八名。何等四十八。

  阿攱(无为) 默攱(不为)三

曼陀目攱(普门) 悉提(精勤) 尼律提(寂灭) 波罗捭(照光) 伊隶(顺教) 劫卑(常念) 劫般陀离(所念) 沙离(妙术) 沙罗颰离(妙句) 嘻罗(有心) 嘻隶(无意) 嘻栗隶(心无所念)

栴提(解脱)遮罗泥(行者) 颇遮泥(无动) 阿兰泥(他余) 涅勿提(无脱) 涅誓提(无生) 尼阿罗捭末离(无垢行) 输他泥(严净) 波罗纥陀颰泥(无往) 暴披捭之兮(名闻) 阿霜只(离有) 昙弥(无碍) 维弗罗佉

揩捭(调定) 僧揭栈(长光明) 

侄提离(甚勇) 摩诃侄提离(大勇) 夜蛇披提(嗟叹句) 頞遮离(不可动) 末遮离(不动) 三末遮离(等动) 提罗删提(次坚) 羞絺提(谛往) 阿霜迦

捭呵离(无碍行) 三

曼陀目攱(普尊) 尼呵罗述提(精勤行) 须弥(须弥)耽披颰提(住遮)羝罗[序-予+單]弥(坚强力) [序-予+單]摩颰提(得强力) 摩诃佉揩

子(大光明) 捭富罗赖弥(长照明) 萨和吕[少/兔]揭提(生所护) 阿那叱只(无断) 陀邻尼目佉贰那提(无有)

  现在佛所说如是神咒四十八名。

  佛告舍利弗。菩萨当念陀邻尼。如是若脱法若不脱法。不作是作。亦不知亦不了。于其中不有所增。亦无所减。亦不见脱亦不见不脱。亦不见起亦不见灭。亦不见当来过去今现在。亦不见来亦不见去。亦不求佛亦不转意。亦不相好亦不种好。亦不眷属亦不有戒。亦不三昧亦不智慧。亦不解脱亦不见解脱慧。亦不坐行亦不无所得。亦不垢除亦不慧亦不无慧。亦不教授亦不净一切。亦不有我亦不有人。亦不为法亦不精进。亦不行亦不清净。亦不身亦不心亦不口亦不当来。亦不过去亦不今现在亦不自为身亦不为他人身。如是舍利弗是法。名一切法中无上最法。亦捡敛诸法。亦入一切法中。是名为念诸佛法。是陀邻尼名法之猛。略聚一切法。是名明解章品。净一切人满足诸愿。令得名闻觉意三昧。是名悉自成本功德。是名法种积藏发诸意根。令甚尊重相好严庄无能动者。若天魔来亦不能坏。无能夺者无能近者。如是舍利弗其有菩萨。闻是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邻尼。为已得阿惟越致及无上平等之道。何以故于是诸佛所行。皆已具足为一切作行。破坏五道生死及诸疑结。使疾得陀邻尼也。佛尔时说偈言。

  莫作念言空法  莫轻言得不得

  直信法莫中疑  则疾得陀邻尼

  恐为是空所缚  分别空得佛疾

  是要慧无崖底  速得近陀邻尼

  菩萨持陀邻尼  为总摄诸法则

  闻十方佛道教  及智慧皆悉得

  了尼呵陀邻尼  譬如日大光明

  受诸佛名决法  净受持得法解

  此目佉陀邻尼  诸所有现在前

  于诸法最为上  悉等护世间人

  令十方人非人  一劫中问慧义

  应悉为解所疑  其劫竟智不尽

  若受信于经道  精进持中正法

  近一生补其处  即得为法王子

  若持是陀邻尼  则为哀一切人

  名声遍阎浮利  为世尊所称誉

  其有持是经者  临寿终皆悉见

  八十亿拘利佛  申手授生尊处

  有学是陀邻尼  千亿万劫数中

  所作罪恶邪冥  一月中皆灭尽

  若菩萨作福施  万亿劫不懈惓

  不如学陀邻尼  一月中德停等

  具受说陀邻尼  悉得诸三昧慧

  已得意不复转  当得佛有国土

  有供事是经者  使三界作魔行

  欲娆乱坏其意  终不能动摇是

  一切空得晓了  用是生无数佛

  如是语无有异  陀邻尼不可尽

  于是处闻是事  提和竭授我决

  如恒沙数等佛  于其时便悉见

  谛奉持是经卷  一切愿皆疾得

  入诸佛国土法  随所宜能化度

  常清净诸佛国  于众僧无瑕秽

  问名深幽妙法  是经卷悉能知

  于淫逸皆已无  于思惟有七觉

  八十亿诸佛等  陀邻尼悉持与

  常止心莫念非  不当念慎莫念

  如是念莫不念  后得德不可量

  常当了是经事  慎莫令有狐疑

  如人行入大海  终不言宝难得

  受福德天人乐  如是事终不远

  亦当疾逮得佛  以是故念莫离

 

  佛告舍利弗菩萨有四事行。疾得陀邻尼法。何等为四。一者远离世间爱欲。二者不说他人长短人亦不得其便。三者有所来索不逆人意。无所爱惜与后不悔。四者昼夜精进常志求诸法。是为四事。舍利弗菩萨行是。疾得陀邻尼。佛尔时说偈言。

  远众恶离色欲  作罪行堕地狱

  无三毒灾不生  捐所爱得是经

  不嫉妒于他人  不自叹其族亲

  常等心于一切  于身体大端正

  常捐弃身所乐  于世间无嗔诤

  不与人共从事  便逮近陀邻尼

  于晨夜常精学  于外道无所冀

  当作是求上法  陀邻尼自然现

 

  佛语舍利弗。菩萨有四事行。疾逮得是陀邻尼。何等为四。一者独在空闲处。二者住深法忍。三者若有馈遗不以喜。四者不爱惜躯命。何况财宝。是为四事舍利弗。菩萨行是疾逮得。陀邻尼佛尔时说偈言。

  在空闲念正法  不轻慢于他人

  生死境如戴火  得人身当作行

  常持意在深忍  于财宝足而已

  坐宗室起等意  不偏厚其种姓

  但供养佛与法  住善力越世难

  即毁形下须发  便得德入微妙

  当知空及世事  以是故弃所有

  愚行者贪财利  无戒忍及智慧

 

  佛语舍利弗。菩萨复有四事行。疾得是陀邻尼。何等为四。一者有八品字。开入智慧解黠中。何等为八。一名为波。以一切著法使入空法中。二名为罗。如来若现相好不现相好。以法身入诸法中。三名为婆。若痴法黠法使入解慧法中。四名为迦。知诸殃罪所归趣使入功德福中。五名为阇。知生老病死即于是入无色中。六名为陀。视诸地世间皆空不惊怪入无愿中。七名为舍。休息诸法使入清凉法中。八名为叉。知一切法空是为八。复有四事。一者常思念八品字。二者若书是经当谛书之。三者若持是经当谛持之读至十五日。四者当如法行念八品字。是为四事。舍利弗菩萨用是行。疾得陀邻尼。佛尔时说偈言。

  常当念八品字  书持卷谛奉行

  十五日读莫离  劝一切求佛道

  要当学开化人  得智慧疾近佛

  悉遍见十方佛  皆为现在前立

 

  佛语舍利弗。菩萨复有四事。念陀邻尼得法利。何等为四。一者常为十方佛世尊所念。二者所作为魔不能坏其意。三者宿命诸罪皆为消尽。四者初不断至诚之说诸所问皆能发遣。是为四事。舍利弗菩萨得陀邻尼法利。佛尔时而说偈言。

  为诸佛常所念  魔不能得其便

  所作罪即消灭  为一切解所疑

 

  佛语舍利弗。过去久远世所经劫无央数。复倍无数长远难极不可复计劫。尔时世有佛。号宝具足有德行王如来。过四道不受平等觉安。定于天上号天中天。其佛为一切说法无能过者。临般涅槃时有金轮王名曰陀楼。主四天下其子字无念。名闻具足年十六岁。是时太子行到佛所。闻彼佛说陀邻尼经。闻已欢喜即得是经。得已讽学常念奉持。精进不睡胁不在席七千岁。不念爱欲七千岁。不念财宝七千岁。不问他事七千岁。常独处止意不倾动七千岁。尔时皆闻九十九亿不可计佛说智慧法闻已。便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九万九千岁奉行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复为一切说。在一世中教化世间人民。令八十亿万那术人。皆使发无上平等道意。逮得阿惟越致。时复有长者子名月英。于大众中闻是陀邻尼。闻已劝助持。是劝助欢喜福德到九十万亿佛刹。供养诸佛成立功德。于尔所佛国皆得诸陀邻尼。即逮得一生补处。作飞行菩萨。佛语诸菩萨。于是三劫中供养尔所佛。过三劫已当逮得无上平等之道最正觉。尔时长者子月英者即提和竭佛是也。王陀楼子无念名闻具足者。即阿弥陀佛是也。佛语舍利弗。我于颰陀劫中。与诸菩萨说陀邻尼。其闻是经有代欢喜。用劝一切者。其所施作以劝助福。超越四十万劫不复勤苦。后当得道自恣其意。如复供养九千万亿佛已。当得无上平等之道最正觉也。

  佛语舍利弗。若有菩萨最后得闻是陀邻尼。奉持劝助代欢喜者。其德如是。若有菩萨因欢喜德。若以慈心为经堕泪衣毛起者。皆当逮得无上平等之道。引著阿惟越致中。方便书若持若学若讽若诵若读。舍利弗如是辈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说。一切人民无能计无能极者。佛尔时说偈言。

  若闻已加劝助  及书持讽诵读

  诸天人计其德  无能知福祐极

  所生处常见佛  于深经得慧证

  坚持法无能动  便疾得明解觉

  常定意不增减  谛不失陀邻尼

  无色想立相好  为世雄无有上

  长者子闻是经  所生处识宿命

  常得见无数尊  如所愿即得佛

  若欲疾得佛者  及速离于众魔

  欲得百功德相  常念是得不久

  如恒沙世尊刹  满其中珍宝施

  不如是书持者  譬喻之适停等

 

  佛语舍利弗。若有菩萨持意念学陀邻尼时。有山名醯摩槃。有八鬼神止其中常共拥护之开人志意。何等八。一名勇强鬼神。二名照明十方鬼神。三名多所饶益鬼神。四名龙王大力鬼神。五名至诚行鬼神。六名能调不调鬼神。七名童男鬼神。八名快臂鬼神。是为八神名。若学是经欲令神来者。净自洗沐著新衣服。当经行时常持慈意。向诸一切却乃端心。读陀邻尼当从是经坚奉持之。则疾开解得智慧也。尔时鬼神即在前立。

  佛语舍利弗。复有八菩萨在欲天上。常等护人民授与经道。何等八。一名照明十方天子。二名世明天子。三名智光天子。四名日光天子。五名上审天子。六名满所愿天子。七名星王天子。八名习行意天子。是为八天子名。常等护人民劝念持是经者。令疾定意得陀邻尼。求是经者常当精志念陀邻尼教。一法奉行无亏经戒。所语至诚其行亦尔。常当孝顺于诸尊者。视一切人如佛无异。诸所爱重不以轻心。常念反复即得善报。乃逮深忍眼及得见无所从生法。

  佛说经已。三十二恒沙等菩萨悉逮得陀邻尼立不退转地。六十亿天子得无所从生法忍。三万二千天与人发无上平等道意。尔时三千大千国土为六种震动。雨于天花箜篌乐器不鼓自鸣。时舍利弗前问佛言。唯世尊是名何经云何奉行。佛言舍利弗。是经名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疾使人民得一切智。佛说经已。舍利弗及十方无数菩萨。天与人干沓和阿须罗及持世者。皆欢喜前稽首佛足作礼而去。

 

  佛说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邻尼经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六十四·佚名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佚名
  卷之九·佚名
  金光明最胜忏仪·知礼
  志大乘品第十·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二·澄观
  卷十·佚名
  第八品 正勤分别·佚名
  续指月录总目·聂先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佚名
  提要·晁迥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三卷·宝亮
  卷七十九·道世
  法句經卷上·欧阳竟无
  卷第四·应庵昙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厯代诗话卷四十三·吴景旭

      已集杜陵谱系上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杜预四子锡跻耽尹襄阳杜氏出自预少子尹晋农太守二子綝弼綝生袭袭生标标生冲冲生洪泰二子祖悦颙颙生景仲又公作姑万年县君墓志云曾祖某隋河内郡司功防军获嘉县令王父某皇朝

  • 第一折·郑廷玉

    (外扮灵派侯,领鬼力上,诗云)赫奕丹青庙貌隆,天分五岳镇西东。时人不识阴功大,但看香烟散满空。吾神乃东岳殿前灵派侯是也。想东岳泰山者,乃群仙之祖,万峰之尊,天地之孙,神灵之祚,在于兖州地方。古有金轮皇帝,妻乃弥轮仙女,夜梦吞

  • 提要·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大雅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大雅集八卷元赖良编良字善卿天台人是集皆録元末之诗分古体四卷近体四卷前有至正辛丑杨维桢序又有至正壬寅钱鼐序末有王逢序不署年月维

  • 第一節 詩的種類·王力

    關於詩是種類,問題是相當重復的。《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

  • 读礼通考卷八十四·徐乾学

    葬考三薄葬檀弓成子髙寝疾【注成子髙齐大夫国成伯高父也】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注遗庆封之族】子髙曰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 名山藏卷之八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隆庆臣一)◆臣林记(隆庆臣一)徐阶高拱赵贞吉徐阶高拱赵贞吉○徐阶徐阶字子升华亭人幼堕眢井从其父黼亟宣平道括苍岭堕深壑中衣絓于树皆不死嘉靖初及第第三人授翰林编修始归娶大学

  • 卷六十二·杨士奇

    永乐四年十二月丙戌朔 上视牲南郊 复张泌为光禄寺卿初泌坐是谪役至是宥之○升行人成务为山西道监察御史○朝鲜国遣陪臣金承霪等奉表贡马三十六匹谢赐乐器赐钞及文绮表里娑罗国王遣使勿黎都等来朝贡珍珠等物赐钞及彩

  • 卷之十八·佚名

    成化元年六月丁丑朔德王行亲迎礼○戊寅德王偕妃朝见赐宴于宫中○镇守宁夏总兵官张泰自陈老病乞致仕许之○江北淮安等府大水伤禾稼○己卯命光禄寺今后一应祭祀筵宴等项俱循旧例每年买办牲口不许过十万果品不许粘砌○山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三月辛未朔 孝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裕陵○逮原任电白知县周玄暐下狱玄暐直隶昆山人罢官家居雄于赀而好讥议所著泾林续纪牵涉时事凡官司之莅其土者率加讦诋即事干宫禁亦书之会与邑令忤乡人乘

  • 卷三·王明清

    ●卷三○熙宁以来宰相封国公宋兴已来,宰辅封国公者,已见宋次道《春明退朝录》。自熙宁以后者,今列于后:陈丞相(秀)王文公(舒、荆)王文恭(郇、岐)韩献肃(康)章子厚(申)韩文定(仪)蔡元长(嘉、卫、魏、楚、陈、鲁)童贯

  • 第三二七认充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日一二二○二--四·佚名

    新竹城东门总理候选人林扬芳认充结状具认充状人林扬芳,年肆拾岁,原籍惠安县。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芳接充东门总理,守分奉公,不敢玩误。合具认充状是实。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日具认充状林扬芳(画押)

  • 宝应·周绍良

    №宝应001【盖】叶君墓志【志文】大唐若干君墓志铭君讳元,字忠,武威郡人也。曾祖仁甫君,银青光禄大夫,帝之城也。祖智山甫君,崇儒府果毅,因官而宅彼汾也。父大方甫君,清机不仕。君素节相循,揖扬不忘,其好阴流水

  • 穆绍传·李延寿

    穆亮的儿子穆绍,字永业,娶琅邪长公主,任驸马都尉。历任秘书监、侍中、卫将军、太常卿、中书令、七兵殿中二尚书。因父母去世而离职。居丧期间,以纯孝而闻名。又历任卫大将军、中书监、侍中,领本城中正。  穆绍并无其他才

  • 序·曾巩

    史官记录,其来尚矣,六史异名,职司殊事,螭头柱下,操觚载简,为记事之始,兰台东观,稽文责实,为勒撰之所。至于研精覃思,

  • 哀公问于孔子第四十一·戴德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何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也: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陆世仪

    治平类[学校]古者有大学之法所以教人为大学之道后世但有大学之道无所谓大学之法故成就人才较难何谓大学之法诗书礼乐是也诗书虽多残阙然经先儒补缀发明之功犹十得五六至礼乐则竟冺焉亡矣非有大圣人起彻天彻地大大制作

  • 卷三·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三宋 高问 撰隐公三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二君曷爲遇于垂曰殇公固尝从州吁之请伐郑以图冯矣州吁既诛宣公既立而冯不可不终图也而未知宣公之从否也是时齐侯将平宋卫于郑故宋公请卫侯先见因遇于

  • 新城录·沈亚之

    《新城录》生动地记录了唐朝名将裴度、李曜在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叛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系作者客于寿春时亲闻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五二著录其文,今据以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