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卷三

宋 高问 撰

隐公三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二君曷爲遇于垂曰殇公固尝从州吁之请伐郑以图冯矣州吁既诛宣公既立而冯不可不终图也而未知宣公之从否也是时齐侯将平宋卫于郑故宋公请卫侯先见因遇于垂以谋郑十年宋人卫人入郑盖垂之谋也君子以是过宣公夫州吁则援殇公矣宣公苟辞殇公以睦郑不亦近乎且谋人之国不以礼见而阳若相遇非国君之道春秋因其实而书之而襃贬寓焉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

六年公怒宋使之失辞郑人由是来输平然口输之而实不至鲁之憾犹未解今以宋公卫侯遇于垂郑度其势不可御于是归其所输之祊以求援于鲁也然郑与吾境素不相接何乃越他国而归之邑乎盖郑以厉宣之亲世爲周之卿士常从天子巡狩赐以朝宿之邑在泰山之侧其地近于鲁是时郑伯因王夺其政而忿之遂弃君臣之义忘亲亲之恩以天子不复巡狩而祊爲无用且欲急得鲁之援故使宛来归焉先儒以爲易许田非也按桓二年有郑伯以璧假许田之文则是隐公之世未尝易矣且我入祊而不以许田入郑郑岂已乎周班後郑犹且致郎之战况于易地而不与哉自入祊之後继好寻盟史不絶书入郜入防悉归于我终隐之世无衅可观则先儒之妄不辨自明而圣人特书来归之意断可识矣夫朝宿之邑先祖受之于先王而郑伯辄以私情归于人而谓天子不复巡狩此无君之心背叛当诛也而宛为郑臣不能以义正其君而亲以其国之土地归于他人则郑之在位者无君子可知矣观国风遵大路风雨羔裘之诗是郑无人也

庚寅我入祊

此见公贪土地而不顾义也入者义不可而强入之是以谨而日之也春秋外归田邑如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未尝言入以其本我之邑归则有之矣此特书入者以其非我之有不当入也夫郑以非义归我以祊而我能以义拒之则免矣奈何见利忘义遽遣吏治之据有其地孟子所谓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郑之归鲁之入其罪均也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蔡宣公立三十五年其子封人嗣是为桓侯

辛亥宿男卒

元年盖尝及宋盟于宿矣至是宿男卒而不以名赴是无礼也人而无礼何以立国庄十年宋遽迁宿宿自是不复见矣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此宋公主盟谋郑鲁也诸侯自相盟王法所不容况瓦屋乃周地而三国敢盟于此故详日以谨之夫宋连诸国以伐郑虽鲁与谋今鲁不加兵而得土地之利是郑不惧宋而反畏鲁也宋公疾鲁之得祊又怒郑之不赂已故会齐卫之君以为此盟使无援鲁郑虽然齐先已与郑通好矣又已与鲁通好矣其情可见而宋卫与之盟可谓不察矣宜此盟之不信也郑因叔段兴兵而蔓延至此者以鲁为艾之盟是以起此相倾相夺之事也

八月葬蔡宣公

诸侯五月而葬今不及期是简也且因鲁往会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公见三国之谋已故结此盟以求援焉夫莒虽小国其力犹能及他人观其入向伐杞盖可见矣然小国微者非敢盟公公自屈已出境而与之盟耳故称公及又谨而日之凡公与外大夫盟内斥言公外大夫称人恶在公也此盟与成二年蜀之盟是已内不言公外书大夫之名氏者恶在外也庄二十二年防之盟与文二年及晋处父盟是也

春秋书螟者三隐二庄一书螽者十桓一余皆僖公之後盖螟食苗心螽无所不食故其爲灾也螟轻而螽重春秋之初灾之轻者亦书之及其久也轻者不胜书书其重者耳不然岂隐庄之後二百年间鲁无螟耶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此公子展之孙未命故名之夷伯展禽其後也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前年天王使凡伯来聘而戎辄伐之以归诸侯皆坐视莫有救王臣之难者天王不问复使南季来聘又不见答失道甚矣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建寅之月而大雨震电八日之间复大雨雪大雨震电者大雨而又震电也大雨雪者甚言乎其雪也雨自上下者凡称大者皆非常之辞夫天反时爲灾人反德爲乱隐公以让国爲名而乃从事于争此反德也利将反而爲害亲将反而爲贼天之见戒深矣而弗儆弗戒以及于难

挟卒

古者四十而仕五十而爵爲大夫苟未五十虽有贤德犹服士服行士礼春秋之始此礼犹存故多不书氏僖公之後此礼又废故大夫鲜不氏者

夏城郎

鲁自受祊之後将爲郑伐宋又恐他国有议其後者故城郎以备之

秋七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

冬公会齐侯于防

此会乃齐侯背瓦屋之盟反与公连谋爲郑伐宋也又见隐公得利则合失利则离知齐郑之好终不可夺今郑既归祊而吾之憾释矣遂反会齐与之并力以伐宋也又见齐之强大诸侯争与之盟以爲齐之力可以为他国之助齐之兵可以伐人之国故宋公既与之谋郑而鲁郑反与之谋宋也故以齐主会防宋地明年鲁遂取之或作邴与周官八柄作枋同义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此三国相会爲师期也七年城中丘盖爲此会耳然则公之处心积虑将以伐宋也

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此见公之于宋始相和好终爲仇讐惟知贪利不复顾义也自公元年及宋人盟于宿四年又遇于清是其和好非一日矣今一旦变爲仇讐反以兵加之者岂徒然哉始爲宋谋郑既得郑利今爲郑谋宋又欲得宋利也於是使翬先以师会二国伐之齐侯郑伯皆贬称人者齐渝瓦屋之盟郑乃造兵之首是以春秋深恶之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翬已帅师会二国伐宋矣此又书公者所以着公尽渝宋盟也弃好党恶吞夺其利实公所为故不言战而书败盖公无憾于宋而以公之胜爲幸也凡鲁胜曰败某师败则书战而已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郜本小国在春秋前已爲宋并其土地取其宝器而迁其君矣犹书曰郜存之也公以祊故先以翬会伐已而自将倾衆悉力以败宋师又浃旬之间取其二邑但曰公败宋师于菅取郜取防亦足以见其恶矣而书法如此者甚之也鲁受人不义之惠遂兴兵以伐同盟无罪之国虐用其民久留于外卒取二邑以报私惠是以春秋甚之也若谓郑之归祊实以许田易而得之亦岂至是哉

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此宋又连卫以报郑郑幸菅之败而不备故师还未及郊而宋卫已乘其虚而入之矣春秋虽无义战未有奇谲轻疾如宋卫之入郑者也郑劳力外务而不知守其国则二国之入宜矣宋殇公方丧邑败师而连兵不已殇公之民于是乎不堪命矣宋旣连兵入郑又乘胜以召蔡人伐戴戴郑所与之微国也而三国伐之所以报郑也郑师犹在郊因又伺三国之便伐而取之尽得三师之辎重焉相倾相夺一至于此春秋人三国而不夺郑爵恶三国之迁怒也且前曰宋卫入郑今曰郑伯伐取之是宋卫虽能入郑不能爲郑之弱也不能爲郑之弱此殇公所以终不得冯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戴郑所与也三国伐之非理甚矣郕卫所与也而齐郑入之是效尤也长此安穷故谨以日而又人之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二国见鲁之方强故相率朝之朝者诸侯见天子之名今滕薛之于鲁同爲天子诸侯同受天子土地是同列也而乃同朝于鲁是尊卑上下无辨也左氏有周之宗盟异姓爲後之说亦非礼也成三年晋侯使荀庚来聘卫侯使孙良夫来聘而鲁尚不敢同日与之盟岂有同列来朝而班见者乎班见者朝天子之礼也异姓爲後正谓朝天子时耳然在周之盛时则可当春秋之时则不可也春秋诸侯未尝朝天子乃相率朝鲁岂以桓王微弱凡伯见伐为不足恃而隐公败宋取郜取防为可畏耶隐公名欲让桓方且自恃其强晏然坐受同姓诸侯之旅朝而无谦避之意死不亦宜乎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

谋伐许也公既得宋地又会郑而谋许是贪欲无厌也时来郑地

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及者内爲主非内爲主则必先书会伐而後书入矣公二年之中与齐郑连兵既伐宋又入许其罪大矣以左氏所书奉许叔之事考之则郑非有意乎取许也以郑伯许田之事观之则知公实贪利其地而擅有之也盖郑虽怨许而力不能报故推鲁为主而假齐为助鲁既为郑败宋师取二邑今又为郑入许盖由归祊之故也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翬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故但书薨而已然则桓当讨乎曰在他国则卫州吁是也惜乎鲁无石碏之臣使获免耳夫诸侯无二嫡元妃卒则次妃摄行内事惠公越礼再娶而生桓公故仲子不得爲夫人桓公不得称嫡子凡立庶子皆以长此隐公之立爲得正也非摄也先儒谓仲子以手文之故实配惠公遂为之说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呜呼渎乱王法莫此爲甚後世遂援爲故事如汉哀帝尊定陶傅太后丁姬为帝太后是也误天下後世者其此言也夫虽然隐公以长自处请命于天子正位君鲁以奉周公之祀其谁曰不然不知出此辄探先君之邪志匿情以欺人谓为桓而立窃揖让之名冀桓公之信已故邀天王而归仲子之賵考仲子之宫而献六羽上以欺天子下以欺大夫桓公因信其爲已立也冀其归政于已而公偃然欲终其身以待他日遂致簒弑之祸盖由隐公不知大义故至此耳夫以不知大义而其獘至于杀身然则有国者固不可不学春秋也

 

春秋集注卷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六·陈祥道
  知足常乐·孔子
  卷一·杨甲
  刘氏春秋意林卷上·刘敞
  书传会选卷六·刘三吾
  卷六十·朱熹
  说符第八·列子
  修行观界第十三·佚名
  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魔品第十一·佚名
  应少女少年团之欢迎会答词·太虚
  再论大乘三宗·太虚
  不可著外境相·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章 湘娥思忆·屠隆

    【月云高】〔旦占步摇上〕金銮召对。君王赐殊礼。太乙燃藜下。女史熏香侍。寂寞春闺。月痕绣床裏。〔占〕水绿湘江渺。纵有鱼笺难寄。门掩房栊睡起迟。鸟语雕栏花影移。〔小重山〕〔旦〕夫壻朝回初拜官。凝

  • 竹山词·蒋捷

    蒋捷贺新郎秋晓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

  • 巻二十七·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二十七   明 袁表马荧 编王翰林集上颂平安南【有序】皇帝嗣大厯服为臣民主四海内外罔不臣妾号令昭著政理和洽旋干转坤云行雨施品物生成亿兆雍穆至化允若嘉瑞毕臻语九译通万里极舟车人力

  • 帝纪第一 神武上·李百药

    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蓚人也。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及慕容宝败,国乱,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谧生皇考树,性通率,不事家业。

  • 卷六十·志第十三·天文十三·脱脱

        ◎天文十三   ○流陨四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癸亥,星出西南,如盂,东北急流,入尾距星没,青黑,无尾迹,明烛地。   崇宁元年三月庚辰,星出张,如金星,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丁卯,星出尾,如杯,西南慢

  • 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十四·赵尔巽

      王懿德 曾望颜 觉罗耆龄 福济 翁同书 严树森   王懿德,字绍甫,河南祥符人。道光三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湖北襄阳知府,擢山东兖沂曹济道。历山东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调山东。三十年,擢陕西布政使。咸丰元年

  • 东都事略卷七十四·王称

    列传五十七  张方平字安道宋城人也少頴悟绝人凡书一览终身不再读宋绶蔡齐见之以为天下竒才也共以茂才异等荐之中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复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又中选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时赵元昊欲叛而未有以发则为嫚书

  • 会办福建军务福建巡按使呈大总统文·佚名

    会办福建军务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谨呈:为派员考查台湾土地制度业经竣事,谨将考查报告书暨附录各件缮书恭呈,仰祈钧鉴事。中华民国三年九月委前司法部编纂程家颍前往台湾考查土地制度等情,前经呈报在案。该员业于十一月十九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万历四年八月辛酉朔狭西抚按董世彦等以司库贮税契路引等杂项银共五万四千四百五十余两留抵四镇应发年例先尽固原次及延宁甘肃仍著为令下户部覆可令姑留司库俟请发然后奏给 上然之○以修完野猪沟一带边工赏抚臣杨彩参

  •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氏族略【一】【臣】等谨按郑志氏族略以三十二类叙得姓受氏之原附以四声缀以总论旁罗古今綦辨且博虽炫多闻而广附会在所不免然伊古姓氏已备见於此矣恭惟我国家肇兴东土受姓自天帝统既尊皇支益

  • 卷11·吴缜

    《十一宗诸子传》内,宪宗子衡王憺。今案《宪宗诸子鄜王憬传》云:“长庆元年始王,与琼、沔、婺、茂、淄、衢、澶七王同封。”又《穆宗纪》长庆元年三月:“戊午,封弟憺衢王。”然则憺之所封衢也,而书为“衡”,则误矣。《公主传

  • 不自夸,不居功·孔子

    【原文】 子曰:“盂之反①不伐②。奔而殿③,将人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孟之反:鲁国大夫,又称孟之侧。②伐:自夸。③殿:殿后,走在部队最后面。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兵败逃跑时他殿后,快入城

  • 第5章 交响乐·胡适

    儿子一定要孝顺父母吗一、汪长禄先生来信昨天上午我同太虚和尚访问先生,谈起许多佛教历史和宗派的话,耽搁了一点多钟的工夫,几乎超过先生平日见客时间的规则五倍以上,实在抱歉的很。后来我和太虚匆匆出门,各自分途去了。晚

  • 卷三十六·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

  • 大悲经持正法品第六·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汝莫忧悲。我之梵行当广流布。各能增益诸天人众。阿难。我灭後摩偷罗城优楼蔓茶山。有僧伽蓝名那驰迦。於彼当有比丘名毗提奢。有大神通具大威力正智得道多闻无畏。持修多罗。持毗尼。持摩多罗迦。

  • 一生的忠告·查斯特菲尔德

    两个多世纪以来,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写给儿子的信风靡欧洲各国,成为西方贵族式教育的典范,被誉为“培养最杰出的青少年、造就最优秀的男子汉的经典教科书”。这些忠告对于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提高素质、取得成功

  • 庄列十论·佚名

    庄列十论,原题「太学教授李元卓著」。李元卓即宋人李士表。《宋史•艺文志》着录作「李士表《庄子十论》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全书包括十篇短论,即〈庄周梦蝴蝶论〉、〈庖丁解牛论〉、〈藏舟山与壑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