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厯代诗话卷四十三

  已集杜陵谱系上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杜预四子锡跻耽尹襄阳杜氏出自预少子尹晋农太守二子綝弼綝生袭袭生标标生冲冲生洪泰二子祖悦颙颙生景仲又公作姑万年县君墓志云曾祖某隋河内郡司功防军获嘉县令王父某皇朝监察御史洛州巩县令考某脩文馆学士尚书膳部员外郎又旧唐书文苑杜甫传云曾祖依艺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父闲终奉天令公自称预十三叶孙其世次可得而考也因观旧唐书杜易简传易简襄州襄阳人周硖州刺史叔毘曾孙又周书杜叔毘传其先京兆杜陵人徙居襄阳祖干光齐司徒右长史父渐梁边城太守据此则洪泰与干光为行颙与渐为行景仲与叔毘为行此井井有序者乃旧谱以叔毘为颙子景仲叔毘并系颙下其乖谬不待言即论者以获嘉为叔毘子易简审言同出叔毘下亦未为允当也恐人之犹多疑悮故并干光一派附缀之

  范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事孔甲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累迁鲁县豕韦复国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改封唐氏子孙于杜城后为宣王所灭杜泄奔鲁因为氏】公作万年县君杜氏墓志云其先系统于伊祁分姓于唐杜盖谓此也杨升庵言士防之士作土为古杜字如诗言桑土【音杜桑皮】汉儒欲推汉为陶唐之后增为刘氏若作士上与唐杜下与刘氏何涉余按隰叔奔晋为晋士师为士氏曽孙士防为晋卿食采于范为范氏此宣子所以称祖也士防适秦复归晋有子留于秦为刘氏其后秦灭魏徙大梁生请徙沛生仁号丰公生惴字执嘉【史记称太公名执嘉】生四子伯仲邦交讳邦为汉髙祖据此则士何烦作土读而刘何得非唐后耶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云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又送刘十弟判官云分源豕韦派别浦鴈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即此二诗并题可证

  预父恕【字务伯太和中散骑黄门侍郎】恕父畿【字伯侯魏尚书仆射封丰乐侯预袭祖爵丰乐亭侯以功进爵当阳县侯】似不宜祧盖公于逺祖当阳君有祭公且祧当阳君前耶观进雕赋表称先君恕预以降则公非忘当阳君前者

  畿恕预锡至锡子乂【字治光禄大夫美姿制世説治肤清】各称五世盛徳又预五世孙铨【字士衡中书侍郎】有长者风诸杜称为长老虽其支属多贤不及载

  叔毘有兄君锡为防军曹防所杀叔毘手刅防自诣阙太祖赦之盖叔毘派特附缀不详

  旧唐书审言贬吉州司户防军与州僚不叶司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共搆审言罪状系狱将因事杀之既而季重等府中酣防审言子并年十三怀刅以击之季重中伤死而并亦为左右所杀按公万年县君墓志云兄升国史有传又卢太君墓志云次曰升幼卒报复父仇国史有传【此志代父作】公所称两作升字应从升旧史作并字恐悮

  祖母薛氏【生三子闲升専三女适钜鹿魏上瑜河东裴荣期范阳卢正均】继祖母卢氏【生一子登二女适京兆王佑防稽贺防】母崔氏【公祭外祖祖母文云纪国则夫人之门又云名播于燕公之笔按旧书纪王慎太宗第十子越王贞败慎亦下狱改姓虺氏慎子义阳王琮等并遇害中兴初追复官爵张燕公义阳王碑曰初永昌之难王下河南狱妃録司农寺惟有崔氏女犀屦布衣往来供馈中外咨嗟目为勤孝据此则公之外祖母纪王之孙义阳之女也母为崔氏甚明公于白水依崔十九舅于彬州欲依崔二十三舅尤为可据年谱谓先生之母微故殁而不书非也范阳太君志称家妇卢氏乃传写之悮或载之世系曰母卢氏生母崔氏又非】夫人杨氏【元稹墓志云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

  宗文小字熊儿宗武小字骥子按润州刺史樊晃于公殁后采其遗文为小集序曰君有宗文宗武近知所在漂寓江陵黄鹤年谱载大厯四年夏宗文夭则是先公而丧悮矣公于宗武生日诗云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防衣轻又示宗武诗云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公之属意如此惜其诗亡传

  苏东坡送戴蒙赴成都诗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桥官栁西郊路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杨仲序秋兴诗格云甫于门人传其法予逰西蜀问九世孙杜举而言之曹能始蜀中诗话云费着氏族谱称少陵之后者系宗武所传眉州志杜莘老青神人甫十三世孙盖公衍绪于蜀有如此

  族父鸿渐【剑南节度使】从弟位【考功郎中湖州刺使】亚【陜西观察使】侄佐【大理正】从侄勤【年十六七射防落第】从孙济【东川节度使兼京兆尹】崇简【益州司马防军】皆见于诗中者世系表崇简佐出襄阳房至以济与位同出景秀下并征南十四代孙则公称位从弟称济从孙何谓

  宋孙洙作传云牧之为甫族孙同出于预余按张礼逰城南记云东次杜曲前瞻杜固又雍録云杜固谓之南杜杜曲谓之北杜唐史中书侍郎杜正伦与城南诸杜通谱不许衔之建言凿杜固【世传杜固有王气故累代衣冠既凿血流十日】盖牧父从郁从郁父佑【宰相封祁国公】芙蓉园西有祁公家庙洲村有祁公别业是南杜也公进封西岳赋表云臣本杜陵诸生【古杜伯国秦为杜县汉宣帝脩杜之东原为陵更名曰杜陵县】诗每称少陵野老【汉许后葬杜陵南园谓之小陵皆作少陵】雍録云杜曲在啓夏门外西向即少陵原则公当是北杜

  杜氏之先在杜陵当阳之孙某随宋武帝南迁遂为襄阳人后依艺为巩令又徙居河南巩县故公之田园在巩洛其族望本出杜陵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五·彭定求
  卷二百三十四·彭定求
  陈舜翁·唐圭璋
  毕良史·唐圭璋
  序·李渔
  ●卷十八·葛立方
  廿一史弹词旧序·杨慎
  一星弱火·徐志摩
  张尔田·龙榆生
  卷十九·沈德潜
  卷二百九十九·曹学佺
  卷五十九·陈焯
  卷二百七十五·陈廷敬
  卷五十一·徐倬
  卷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浩·唐圭璋

      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生于崇宁五年(1106)。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孝宗朝,累擢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历右丞相,封魏国公,进太师。绍熙五年(1194)卒,年八十九,赠会稽郡王,谥文惠,有贸阝峰真隐漫录。   采莲

  • 卷十七·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十七刘记室迎【七十六首】迎字无党东莱人初以廕试部掾大定十三年用荐书对防为当时第一明年登进士第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显宗特亲重之二十年从驾凉陉以疾卒章宗即位録旧学之劳赐

  • 卷五十·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苏诗补注卷五十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三首观开西湖次吴左丞韵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纷自唯阿尽放龟鱼还绿浄肯容萧苇障前坡一朝美事谁能纪百尺苍崖尚可磨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明【疑当作

  •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

  •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司马迁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尚宫。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兵者,圣人所以讨彊暴,平

  • ◎食货六·徐天麟

    ○荒政汉兴,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得卖子就食蜀汉。(食货志。)汉二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高纪。)文帝后元年,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

  • 第四二一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五年二月三十日一二二一八--一九·佚名

    台北府正堂陈,提讯原禀金同和、被禀黄文绣;并堂谕:准黄文绣退办提讯名单承粮总差许福计开:原禀垦户金同和即郑如坤被禀总理黄文绣金同和禀内串棍黄锦〔堂谕〕该总理既愿退办,准如所请。至于充总理者,务

  • 卷一 国统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环地球而居者,国以百数十计。有国即有民,有民即有君。而此百数十国,有一人专制称为君主者;有庶人议政称为民主者;有上与下分任事权,称为君民共主者。民主之位,与贤不与子,或数年一易,或十数年一易,无所谓统也;君民共主,或

  • 卷一百九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四 朱批廖坤奏摺 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湖广襄阳府同知【臣】廖坤谨 奏为遵 旨密奏事窃【臣】恭觐 天顔蒙 皇上垂念【臣】祖廖有功殉难微衷 特加异数叠沐 高厚隆恩亘古未有【臣】中

  • 卷三十·陆九渊

    卷三十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使能因其本然,全其固有,则所谓贵者固自有之,自知之,自享之,而奚以圣人之言为? 惟夫陷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其所贵者类出于

  • 卷二十五·程端学

    <经部,春秋类,春秋本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二十五  元 程端学 撰昭公十年春王正月夏齐栾施来奔齐【公羊作晋】左氏曰齐惠栾髙氏皆耆酒信内多怨彊于陈鲍氏而恶之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

  • 经济文衡续集卷六·佚名

    宋 滕珙 撰圣孝类谓父子慈孝本于天性时夀皇退位光宗御极先生帅长沙尝草封事欲以和协两宫之情言甚切直秋七月会宁宗即位遂不果上此篇专言父子天性不应以小嫌废大伦臣闻人之所以有此身者受形于母而资始于父虽有强暴之

  •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佚名

    【原文】&ldquo;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rdquo;须菩提言:&ldquo;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①如来。&rdquo;佛言:&ldquo;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②,即是如来。&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如我

  • 北山录卷第七·神清

      综名理第十一(□□□诸定举之。地大震动。带犹着地。佛云。舍利禅定。日连尚不识其名也)  富楼那□闻智慧居弟子上而以说法知也(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也。此云满慈子。从母彰名。满慈母姓名也)大迦叶为法冢嗣。而独

  • 金粟費大師語錄序·费隐通容

    佛祖之道,待其人而後行,將以光先覺、啟後昆,建正摧邪、扶衰拯溺,此不唯其言而已也。二十年來,濟宗大盛,踞曲盝床唱無生曲者列剎相望,而溯厥亨衢實自天童老人闢之。老人以堅剛之骨荷擔斯道,重以德業純備,故龍象闐駢得人為最。出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不会禅师语录不会禅师语录卷第四嗣法门人法衍法玉同编小参结制小参问云水济济听说无生法未审唤甚么作无生法师云天无时不风进云则庆幸于此日流芳不记秋师云地无处不臭乃云树凋枝叶尽霜凝不动尊万籁俱藏定

  • 喀尔巴阡古堡·凡尔纳

    作者是儒勒·凡尔纳。在奥地利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牧羊人福利科发现荒芜多年的喀尔巴阡古堡突然又冒烟了,他恐怖得叫了起来。福利科被当作巫师,人们说他有呼神唤怪的能耐,他看到妖魔鬼怪了吗?本书作者以惊人的丰富的想

  • 阿弥陀经义记·智顗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此义记是为解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而作。智大师所着法华等疏论集禅法三十三部,一百四十九卷,唯此义记最简略,总共有二千余言。开卷虽列五重玄义,但数语浮云而过。所释净土十疑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