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八十四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四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定蕴第七中一行纳息第五之二

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无愿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三心顷。灭现观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阿罗汉果。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已灭。若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无愿三摩地已起已灭。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一心顷。及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设成就过去无愿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位如答次前问说。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灭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无愿三摩地已起灭不失。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空彼未来无愿耶。答如是。此二决定俱时得故。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灭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若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设成就未来无愿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若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一心顷。若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集灭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空彼现在无愿耶。答若现在前。谓若不起空或无相或有漏心亦非无心故言若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无愿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无愿现在前。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现在无愿耶。答有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愿。有及过去非现在。有及现在非过去。有及过去现在。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愿者。谓空已灭不失无愿未已灭。设已灭而失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及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亦不现在前。及过去非现在者。谓空无愿已灭不失无愿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四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无愿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不现在前。及现在非过去者。谓空已灭不失无愿现在前。未已灭设已灭而失。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若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一心顷。及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而现在前。及过去现在者。谓空无愿已灭不失无愿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道现观各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无愿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无愿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无愿三摩地已起灭不失。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无愿现在前。若成就过去空彼未来现在无愿耶。答未来成就现在。若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无愿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无愿现在前。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未来无愿耶。答未来成就过去。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未来成就过去。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三心顷。灭现观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阿罗汉果。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若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无愿三摩地已起灭不失。若未已起灭。设已起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一心顷。及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设成就过去未来无愿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位如答次前问说。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灭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无愿三摩地已起灭不失。空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未来现在无愿耶。答有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愿非过去现在。有及未来现在非过去。有及过去未来非现在。有及过去未来现在。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愿。非过去现在者。谓空已灭不失无愿未已灭设已灭而失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及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亦不现在前。及未来现在非过去者。谓空已灭不失无愿现在前。非已灭设已灭而失。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现观一心顷。及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而现在前及过去未来非现在者。谓空无愿已灭不失无愿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若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四心顷。及得预流果阿罗汉果。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不现在前。若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无愿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不现在前。及过去未来现在者。谓空无愿已灭不失。无愿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集道现观各三心顷。及得预流果阿罗汉果。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愿现在前。若得一来果不还果。信胜解练根作见至。空无愿已起灭不失。无愿现在前。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愿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若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无愿已起灭不失。空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无愿现在前。

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无相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道现观各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无相已起灭不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四心顷。灭现观一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设成就过去无相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位如答次前问说。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道现观各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无相已起灭不失。空未已起灭失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空彼未来无相耶。答若得此谓已得名得即灭法智忍已生。问此说齐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设成就未来无相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空彼现在无相耶。答若现在前谓不起空。或无愿或有漏心亦非无心故。言若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若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四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无相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设若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四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无相现在前。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现在无相耶。答有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相。有及过去非现在。有及现在非过去有及过去现在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相者。谓空已灭不失无相未已灭设已灭而失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四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亦不现在前。及过去非现在者。谓空无相已灭不失无相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无相已起灭不失。无相不现在前。及现在非过去者谓空已灭不失无相现在前。未已灭设已灭而失。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一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无相现在前。及过去现在者谓空无相已灭不失无相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无相已起灭不失无相现在前。设成就过去现在无相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无相已起灭不失亦现在前。若成就过去空彼未来现在无相耶。答有成就过去空非未来现在无相。有及未来非现在。有及未来现在。成就过去空非未来现在。无相者。谓空已灭不失未得无相。与已得相违说名未得。即灭法智忍未已生时。问此说齐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四心顷非余位。以彼必成就未来无相故。及未来非现在者。谓空已灭不失。已得无相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不现在前。及未来现在者。谓空已灭不失无相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四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现在前。但成就现在必成就未来故不别说。设成就未来现在无相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四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无相现在前。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未来无相耶。答有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无相。有及未来非过去。有及过去未来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无相者。谓空已灭不失未得无相。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四心顷。及未来非过去者谓空已灭不失。已得无相未已灭设已灭而失。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一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未已起灭先已起者由得果转根故失。及过去未来者谓空无相已灭不失。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道现观各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无相已起灭不失。设成就过去未来无相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道现观各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无相已起灭不失。空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若成就过去空彼过去未来现在无相耶。答有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现在无相。有及未来非过去现在。有及未来现在非过去。有及过去未来非现在。有及过去未来现在。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现在无相者。谓空已灭不失未得无相。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苦现观三心顷。集现观四心顷。及未来非过去现在者。谓空已灭不失已得无相未已灭。设已灭而失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若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三摩地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亦不现在前。及未来现在非过去者。谓空已灭不失。无相现在前未已灭设已灭而失。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一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三摩地已起灭不失。无相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转根故失而现在前。及过去未来非现在者。谓空无相已灭不失无相不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道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无相已起灭不失。无相不现在前。及过去未来现在者。谓空无相已灭不失。无相现在前。问此说在何位。答此说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空无相已起灭不失。无相现在前。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相彼过去空耶。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问此说在何位。答若已灭不失则成就者。此说即前所说诸位。若未已灭。设已灭而失则不成就者。此说若依无愿三摩地入正性离生灭现观三心顷。及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若信胜解练根作见至。时解脱练根作不动。无相已起灭不失亦现在前。空未已起灭先已起灭者。由得果练根故失。如空对无相作七句。应知无愿对无相亦尔。随其所应尽当知。如小七应知大七亦尔。差别者以二对一。如以过去空无愿对过去无相有七。有说。此是大七种性故不应言对过去无相。所以者何。此但是一句故应作是说。如以过去空无愿对无相有七。以此中具有七句故。有说。此中不应言有七。所以者何。此但是大七种性故。应作是说。如以过去空无愿对过去无相。次对未来。次对现在。次对过去现在。次对未来现在。次对过去未来。后对过去未来现在。

无相有七以此中有一七句问。一七句答故。有说。此中所说显于初句即有七句。所以者何。此中有七七句问七七句答。故如以过去空无愿对过去无相作初句。次对未来。次对现在。次对过去现在。次对未来现在。次对过去未来。后对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空无愿对未来无相作初句。次对现在乃至后对过去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空无愿对现在无相作初句。次对过去乃至后对未来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空无愿对过去现在无相作初句。次对未来现在。乃至后对现在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空无愿对未来现在无相作初句。次对过去未来。乃至后对过去现在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空无愿对过去未来无相作初句。次对过去未来现在。乃至后对未来现在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空无愿。对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作初句。次对过去乃至后对过去未来无相为第七七句。若作是说则唐捐其功于文无益于义无益。亦不成七七句。若欲于文有益于义有益亦成七七句者。应作是说。如以过去空无愿对过去无相作初句。次对未来。次对现在。次对过去现在。次对未来现在。次对过去未来。后对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为第七句。复以未来空无愿对未来无相作初句。次对现在乃至后对过去无相为第七句。复以现在空无愿对现在无相作初句。次对过去现在乃至后对未来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现在空无愿对过去现在无相作初句。次对未来现在乃至后对现在无相为第七句。复以未来现在空无愿对未来现在无相作初句。次对过去未来乃至后对过去现在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未来空无愿对过去未来无相作初句。次对过去未来现在乃至后对未来现在无相为第七句。复以过去未来现在空无愿。对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作初句。次对过去乃至后对过去未来无相为第七七句。若作是说则于文有益于义有益成七七句。应知诸七义则如是。问此中一行历六小七大七何差别。答名即差别。此名一行乃至此名大七。复次以一行道理为问名一行。以六句为问名历六。以七句为问以一问一名小七。以七句为问以二问一名大七。复次问不相似法不以世定名一行。问相似法以世定名历六。问不相似法以世定。以一问一名小七。问不相似法以世定以二问一名大七。一行历六小七大七是谓差别。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四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寒松智操
  卷第一百一十八·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二·智旭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第一·佚名
  辩中边论卷下·世亲
  发菩提心论开题(注)·太虚
  中阿含经卷第七·佚名
  重刻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序·佚名
  卷五百七十三·佚名
  卷第五十三·志磐
  卷四百四十三·佚名
  明报应论译文·慧远
  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佚名
  卷第一百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仁本·唐圭璋

      仁本字裕斋。   桂殿秋   题洞霄   飞翠盖,走篮舆。乱山千叠为先驱。洞天迎目深且窈,满耳天风吹步虚。   又   巑兽石,错虬松。黛岚终日下天风。杖藜携我恣遥望,缥缈霓裳飞碧空。   又   金带重,紫袍宽

  • 卷一百五十三·徐世昌

    陈宝箴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咸丰辛亥举人,官至湖南巡抚。谢易实甫赠庐山泉廿年不践匡庐径,读画因君系梦思。饷我新泉分瀑布,瀹将春茗助敲诗。清流合让支筇客,辟地须寻面壁师。安得草堂容设榻,一瓯睡足

  • 卷四十二·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二明 梅鼎祚 编杂歌谣辞【古谣诵附】康衢谣【一作康衢歌列子曰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不治与亿兆愿戴已与乃微服游於康衢闻童儿谣云云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闻之大夫大夫曰古诗也

  • 玉山名胜集巻五·顾瑛

    元 顾瑛 编听雪斋题句【杜本顔】夜色飞花合 春声度竹深记临海陈基敬初顾君仲瑛饰藏脩之室于所居小东山之左京兆杜征君用古题顔曰聴雪属予为之记夫天地之气舒而为阳惨而为阴润而为雨露凝而为霜雪而其所以舒所以

  • 卷四十 【藩属】·陈衍

    ●元诗纪事卷四十 【 藩属】侯官陈衍辑阿■〈衤盖〉主杨渊海段宝段僧奴段明陈日照陈日烜陈日燇陈日煃世子陈遂陈秀峻陈元旦陈爱山黎崱黎括范迈阮忠彦阮圣训范五老圆照李齐贤

  • 第十一回 破氐帅收还要郡 杀司空自坏长城·蔡东藩

      却说关陇南面,有一胜地,叫作仇池,地方百顷,平地起凸,四面斗绝,高约七里有奇,统是羊肠曲道,须经过三十六个回峰,力登绝顶。上面水草丰美,且可煮盐,向为氐族所据。东汉末年,氐族头目,姓杨名腾,占据此地。其孙名千万,称臣曹魏,受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天顺元年冬十月辛卯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壬辰命刑部署郎中事沈彬实授郎中于漕运总兵官徐恭处理刑兑粮兼理河道○命河南布政司右参议杨恕复任仍理河道先是吏部会官议恕老懦无

  • 三一三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将《荟要》覆校改为分校并添设总校二员折·佚名

    三一三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将《荟要》覆校改为分校并添设总校二员折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臣于敏中、臣王际华谨奏,为奏明请旨事。臣等承办《四库全书荟要》,原拟二年半缮竣,续因书有增添,较初定几加一倍,是以展限一年。

  • 八九 俳谐·周作人

    这时我所注意的一种日本文学作品,仍是俳谐,这也称作俳句,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但在现在也还有人做,而且气势很是旺盛。这本是日本诗歌的一种形式,我自己知道不懂得诗,况且又是外国的东西,要想懂它已是妄想,若说是自己懂得,那简直是

  • 卷八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 朱批赵弘本奏摺 雍正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云南按察使【臣】赵弘本谨 奏为恭谢 天恩叩请 圣训事【臣】於雍正六年二月初八日接奉部文知照奉旨云南按察使员缺着贵东道赵弘本补授钦此【臣】闻

  • 卷第十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七〈起天平十九年正月、盡天平勝寶元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九年春正月丁丑朔。廢朝。天皇御南苑宴侍臣。

  • 提要·朱睦㮮

    【臣】等谨案五经稽疑八卷明朱睦㮮撰睦㮮字灌甫号西亭周定王橚六世孙袭封镇国中尉万厯初举宗正睦㮮尝筑万卷堂覃思考索著述甚富所作授经图已别着録是书取五经疑义参考异同而断以已意征引极为该博虽其中如郭京易举正之

  • 修行方便不净观住分第十·佚名

    我已略分别,不净退减分。如其住过相,今当次第说。修行烦恼业,增长内充满。不晓知度法,愚痴缚令住。自於身少分,背净坏皮色。不知升进法,烦恼增故住。或有渐升进,遍身见坏相。不能求外缘,乐观内身住。若於外境界,修行心乐进。欲

  • 卷十九·普济

      南岳下十一世石霜圆禅师法嗣杨歧方会禅师袁州杨歧方会禅师,郡之宜春冷氏子。少警敏,及冠,不事笔砚,系名征商,课最坐不职。乃宵遁入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能折节扣参老宿。慈明自南源徙道吾石

  • 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太虚

    ──二十一年十月在闽南佛学院训词──我年来关于佛教的教育,感觉到只有灭亡的气象,没落的气象,这使我多么底忧惧和失望哟!我个人到没有什么,但我对于你们的将来,又使我不能不为佛教前途寄予期望,来为你们寻找出路。但是、在

  • 大乘义章 第七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七卷慧远述染法聚诸业义有十六门(身等三业 三性业 三受报业 三界系业 三时报业 曲秽浊三业 黑白等四业 五逆业 六业 七不善律仪 八种语 九业 十不善业道 十四垢业 十六恶律仪 饮酒三

  • 范村菊谱·范成大

    《范村菊谱》一卷,宋范成大撰。记所居范村之菊,成於淳熙丙午。盖其以资政殿学士领宫祠家居时作。自序称所得三十六种,而此本所载凡黄者十六种,白者十五种,杂色四种,实止三十五种,尚阙其一,疑传写有所脱佚也。菊之种类至繁,其形

  • 周易传义合订·朱轼

    十二卷,清朱轼著。其书以程颐、朱熹说《易》有异有同,而求参校以归一;如两义各有发明,并行不悖者则俱录,并附以各家之说,说有实胜程、朱的,则舍程、朱之说,而取其说。朱轼个人所见则附于后。以反对遗象言理,主张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