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七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二九)舍梨子相应品大拘絺罗经第九(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加兰哆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则于晡时从燕坐起。至尊者大拘絺罗所。共相问讯。却坐一面。

尊者舍梨子语尊者大拘絺罗。我欲有所问。听我问耶。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尊者舍梨子。欲问便问。我闻已当思。

尊者舍梨子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不善.知不善根。云何知不善。谓身恶行不善。口.意恶行不善。是谓知不善。云何知不善根。谓贪不善根。恚.痴不善根。是谓知不善根。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不善及不善根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善.知善根。云何知善。谓身妙行善。口.意妙行善。是谓知善。云何知善根。谓无贪善根。无恚.无痴善根。是谓知善根。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善。知善根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食如真。知食习.知食灭.知食灭道如真。云何知食如真。谓有四食。一者抟食粗.细。二者更乐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是谓知食如真。云何知食习如真。谓因爱便有食。是谓知食习如真。云何知食灭如真。谓爱灭食便灭。是谓知食灭如真。云何知食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食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食如真。知食习.知食灭.知食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漏如真。知漏习.知漏灭.知漏灭道如真。云何知漏如真。谓有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是谓知漏如真。云何知漏习如真。谓因无明便有漏。是谓知漏习如真。云何知漏灭如真。谓无明灭漏便灭。是谓知漏灭如真。云何知漏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漏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漏如真。知漏习.知漏灭.知漏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云何知苦如真。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是谓知苦如真。云何知苦习如真。谓因老死便有苦。是谓知苦习如真。云何知苦灭如真。谓老死灭苦便灭。是谓知苦灭如真。云何知苦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苦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苦如真。知苦习.知苦灭.知苦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老死如真。知老死习.知老死灭.知老死灭道如真。云何知老。谓彼老耄。头白齿落。盛壮日衰。身曲脚戾。体重气上。柱杖而行。肌缩皮缓。皱如麻子。诸根毁熟。颜色丑恶。是名老也。云何知死。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命终无常。死丧散灭。寿尽破坏。命根闭塞。是名死也。此说死前说老。是名老死。是谓知老死如真。云何知老死习如真。谓因生便有老死。是谓知老死习如真。云何知老死灭如真。谓生灭老死便灭。是谓知老死灭如真。云何知老死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老死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老死如真。知老死习.知老死灭.知老死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生如真。知生习.知生灭.知生灭道如真。云何知生如真。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谓知生如真。云何知生习如真。谓因有便有生。是谓知生习如真。云何知生灭如真。谓有灭生便灭。是谓知生灭如真。云何知生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生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生如真。知生习.知生灭.知生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有如真。知有习.知有灭.知有灭道如真。云何知有如真。谓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谓知有如真。云何知有习如真。谓因受便有有。是谓知有习如真。云何知有灭如真。谓受灭有便灭。是谓知有灭如真。云何知有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有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有如真。知有习.知有灭.知有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受如真。知受习.知受灭.知受灭道如真。云何知受如真。谓有四受欲受.戒受.见受.我受。是谓知受如真。云何知受习如真。谓因爱便有受。是谓知受习如真。云何知受灭如真。谓爱灭受便灭。是谓知受灭如真。云何知受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受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受如真。知受习.知受灭.知受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爱如真。知爱习.知爱灭.知爱灭道如真。云何知爱如真。谓有三爱欲爱.色爱.无色爱。是谓知爱如真。云何知爱习如真。谓因觉便有爱。是谓知爱习如真。云何知爱灭如真。谓觉灭爱便灭。是谓知爱灭如真。云何知爱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爱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爱如真。知爱习.知爱灭.知爱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觉如真。知觉习.知觉灭.知觉灭道如真。云何知觉如真。谓有三觉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觉。是谓知觉如真。云何知觉习如真。谓因更乐便有觉。是谓知觉习如真。云何知觉灭如真。谓更乐灭觉便灭。是谓知觉灭如真。云何知觉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觉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觉如真。知觉习.知觉灭.知觉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更乐如真。知更乐习.知更乐灭.知更乐灭道如真。云何知更乐如真。谓有三更乐乐更乐.苦更乐.不苦不乐更乐。是谓知更乐如真。云何知更乐习如真。谓因六处便有更乐。是谓知更乐习如真。云何知更乐灭如真。谓六处灭更乐便灭。是谓知更乐灭如真。云何知更乐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更乐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更乐如真。知更乐习.知更乐灭.知更乐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六处如真。知六处习.知六处灭.知六处灭道如真。云何知六处如真。谓眼处。耳.鼻.舌.身.意处。是谓知六处如真。云何知六处习如真。谓因名色便有六处。是谓知六处习如真。云何知六处灭如真。谓名色灭六处便灭。是谓知六处灭如真。云何知六处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六处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六处如真。知六处习.知六处灭.知六处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名色如真。知名色习.知名色灭.知名色灭道如真。云何知名。谓四非色阴为名。云何知色。谓四大及四大造为色。此说色。前说名。是为名色。是谓知名色如真。云何知名色习如真。谓因识便有名色。是谓知名色习如真。云何知名色灭如真。谓识灭名色便灭。是谓知名色灭如真。云何知名色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名色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名色如真。知名色习.知名色灭.知名色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识如真。知识习.知识灭.知识灭道如真。云何知识如真。谓有六识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是谓知识如真。云何知识习如真。谓因行便有识。是谓知识习如真。云何知识灭如真。谓行灭识便灭。是谓知识灭如真。云何知识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识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识如真。知识习.知识灭.知识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颇更有事因此事。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耶。

答曰。有也。尊者舍梨子。谓有比丘知行如真。知行习.知行灭.知行灭道如真。云何知行如真。谓有三行身行.口行.意行。是谓知行如真。云何知行习如真。谓因无明便有行。是谓知行习如真。云何知行灭如真。谓无明灭行便灭。是谓知行灭如真。云何知行灭道如真。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行灭道如真。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如是知行如真。知行习.知行灭.知行灭道如真者。是谓比丘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正法中。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叹已。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复问曰。贤者大拘絺罗。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复作何等。

尊者大拘絺罗答曰。尊者舍梨子。若有比丘无明已尽。明已生。无所复作。

尊者舍梨子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

如是。彼二尊更互说义。各欢喜奉行。从坐起去。

大拘絺罗经第九竟(四千七十七字)。

(三○)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象迹喻经第十(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有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摄受一切众善法故。诸贤。犹如诸畜之迹。象迹为第一。所以者何。彼象迹者最广大故。如是。诸贤。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入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诸贤。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

诸贤。云何五盛阴。谓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诸贤。云何色盛阴。谓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诸贤。云何四大。谓地界。水.火.风界。诸贤。云何地界。诸贤。谓地界有二。有内地界。有外地界。诸贤。云何内地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坚。坚性住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发.毛.爪.齿.粗细皮肤.肌肉.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粪。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坚性住。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地界。诸贤。外地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有时水灾。是时灭外地界。

诸贤。此外地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彼云何作是念。若有他人骂詈.捶打.嗔恚责数者。彼作是念。我生此苦。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为缘。缘苦更乐。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他人来语柔辞软言者。彼作是念。我生此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为缘。缘乐更乐。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若幼少.中年.长老来行不可事。或以拳叉。或以石掷。或刀杖加。彼作是念。我受此身。色法粗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叉.石掷及刀杖加。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彼作是念。我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我受此身。应致拳叉.石掷及刀杖加。但当精勤学世尊法。

诸贤。世尊亦如是说。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身。若汝为贼以利刀锯节节解身时。或心变易。或恶语言者。汝则衰退。汝当作是念。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言。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诸贤。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者。诸贤。彼比丘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诸贤。犹如初迎新妇。见其姑嫜。若见夫主。则惭愧羞厌。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彼因惭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舍。是妙息寂。谓舍一切有。离爱.无欲.灭尽无余。诸贤。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诸贤。云何水界。诸贤。谓水界有二。有内水界。有外水界。诸贤。云何内水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脑.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水。水性润。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水界。诸贤。外水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有时火灾。是时灭外水界。

诸贤。此外水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彼云何作是念。若有他人骂詈.捶打.嗔恚责数者。便作是念。我生此苦。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为缘。缘苦更乐。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他人来语柔辞软言者。彼作是念。我生此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为缘。缘乐更乐。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若幼少.中年.长老来行不可事。或以拳叉。或以石掷。或刀杖加。彼作是念。我受此身。色法粗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叉.石掷及刀杖加。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彼作是念。我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我受此身应致拳叉.石掷及刀杖加。但当精勤学世尊法。

诸贤。世尊亦如是说。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身。若汝为贼以利刀锯节节解身时。或心变易。或恶语言者。汝则衰退。汝当作是念。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言。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诸贤。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者。诸贤。彼比丘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诸贤。犹如初迎新妇。见其姑嫜。若见夫主。则惭愧羞厌。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彼因惭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舍。是妙息寂。谓舍一切有。离爱.无欲。灭尽无余。诸贤。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诸贤。云何火界。诸贤。谓火界有二。有内火界。有外火界。诸贤。云何内火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暖身.热身.烦闷.温壮.消化饮食。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火。火性热。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火界。诸贤。外火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有时外火界起。起已烧村邑.城郭.山林.旷野。烧彼已。或至道.至水。无受而灭。诸贤。外火界灭后。人民求火。或钻木截竹。或以珠燧。

诸贤。此外火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彼云何作是念。若有他人骂詈.捶打.嗔恚责数者。便作是念。我生此苦。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为缘。缘苦更乐。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他人来语柔辞软言者。彼作是念。我生此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为缘。缘乐更乐。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若幼少.中年.长老来行不可事。或以拳叉。或以石掷。或刀杖加。彼作是念。我受此身。色法粗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叉.石掷及刀杖加。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彼作是念。我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我受此身应致拳叉.石掷及刀杖加。但当精勤学世尊法。

诸贤。世尊亦如是说。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身。若汝为贼以利刀锯节节解身时。或心变易。或恶语言者。汝则衰退。汝当作是念。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言。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诸贤。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者。诸贤。彼比丘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诸贤。犹如初迎新妇。见其姑嫜。若见夫主。则惭愧羞厌。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彼因惭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舍。是妙息寂。谓舍一切有。离爱.无欲。灭尽无余。诸贤。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诸贤。云何风界。诸贤。谓风界有二。有内风界。有外风界。诸贤。云何内风界。谓内身中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此为云何。谓上风.下风.腹风.行风.掣缩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节行风.息出风.息入风。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内所摄风。风性动。内之所受。诸贤。是谓内风界。诸贤。外风界者。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贤。有时外风界起。风界起时拨。屋拔树。崩山。山岩拨已便止。纤毫不动。诸贤。外风界止后。人民求风。或以其扇。或以哆逻叶。或以衣求风。

诸贤。此风界极大。极净。极不憎恶。是无常法.尽法.衰法.变易之法。况复此身暂住。为爱所受。谓不多闻愚痴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多闻圣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彼云何作是念。若有他人骂詈.捶打.嗔恚责数者。便作是念。我生此苦。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为缘。缘苦更乐。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他人来语柔辞软言者。彼作是念。我生此乐。从因缘生。非无因缘。云何为缘。缘乐更乐。彼观此更乐无常。观觉.想.行.识无常。彼心缘界住。止合一心。定不移动。彼于后时。若幼少.中年.长老来行不可事。或以拳叉。或以石掷。或刀杖加。彼作是念。我受此身。色法粗质。四大之种。从父母生。饮食长养。常衣被覆。坐卧按摩。澡浴强忍。是破坏法。是灭尽法。离散之法。我因此身致拳叉.石掷及刀杖加。由是之故。彼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彼作是念。我极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一心。我受此身应致拳叉.石掷及刀杖加。但当精勤学世尊法。

诸贤。世尊亦如是说。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身。若汝为贼以利刀锯节节解身时。或心变易。或恶语言者。汝则衰退。汝当作是念。若有贼来。以利刀锯节节解我身者。因此令我心不变易。不恶语言。当为彼节节解我身者起哀愍心。为彼人故。心与慈俱。遍满一方成就游。如是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善修。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

诸贤。彼比丘若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者。诸贤。彼比丘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诸贤。犹如初迎新妇。见其姑嫜。若见夫主。则惭愧羞厌。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应惭愧羞厌。我于利无利。于德无德。谓我因佛.法.众。不住善相应舍。彼因惭愧羞厌故。便住善相应舍。是妙息寂。谓舍一切有。离爱.无欲。灭尽无余。诸贤。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诸贤。犹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于空。便生屋名。诸贤。当知此身亦复如是。因筋骨。因皮肤。因肉血。缠裹于空。便生身名。诸贤。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眼识不得生。诸贤。若内眼处不坏者。外色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识得生。诸贤。内眼处及色。眼识知外色。是属色阴。若有觉是觉阴。若有想是想阴。若有思是思阴。若有识是识阴。如是观阴合会。

诸贤。世尊亦如是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所以者何。诸贤。世尊说五盛阴从因缘生。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诸贤。若内耳.鼻.舌.身.意处坏者。外法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意识不得生。诸贤。若内意处不坏者。外法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识得生。诸贤。内意处及法。意识知外色法。是属色阴。若有觉是觉阴。若有想是想阴。若有思是思阴。若有识是识阴。如是观阴合会。诸贤。世尊亦如是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所以者何。诸贤。世尊说五盛阴从因缘生。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彼厌此过去.未来.现在五盛阴。厌已便无欲。无欲已便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诸贤。是谓比丘一切大学。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象迹喻经第十竟(三千八百六十七字)。

(三一)中阿含舍梨子相应品分别圣谛经第十一(初一日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是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我今现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

舍梨子比丘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辩才慧。舍梨子比丘成就实慧。所以者何。谓我略说此四圣谛。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广教.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舍梨子比丘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时。令无量人而得于观。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目乾连比丘能令立于最上真际。谓究竟漏尽。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是以诸梵行者。应奉事供养恭敬礼拜舍梨子.目乾连比丘。所以者何。舍梨子.目乾连比丘为诸梵行者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尔时。世尊说如是已。即从坐起。入室燕坐。

于是。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世尊为我等出世。谓为他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诸贤。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诸贤。说生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生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名为生。诸贤。生苦者。谓众生生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生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老苦者。此说何因。诸贤。老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彼为老耄。头白齿落。盛壮日衰。身曲脚戾。体重气上。拄杖而行。肌缩皮缓。皱如麻子。诸根毁熟。颜色丑恶。是名为老。诸贤。老苦者。谓众生老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老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病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病者。谓头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唇痛.齿痛.舌痛.腭痛.咽痛.风喘.咳嗽.喝吐.喉啤.癫痫.癕瘿.经溢.赤胆.壮热.枯槁.痔[病-丙+匿].下利。若有如是比余种种病。从更乐触生。不离心。立在身中。是名为病。诸贤。病苦者。谓众生病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病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死苦者。此说何因。诸贤。死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命终无常。死丧散灭。寿尽破坏。命根闭塞。是名为死。诸贤。死苦者。谓众生死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热受.遍受.觉.遍觉。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心热受.遍受.觉.遍觉。身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壮热烦恼忧戚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死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怨憎会苦者。此说何因。诸贤。怨憎会者。谓众生实有内六处。不爱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同会一。有摄.和.习。共合为苦。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诸贤。众生实有六界。不爱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同会一。有摄.和.习。共合为苦。是名怨憎会。诸贤。怨憎会苦者。谓众生怨憎会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怨憎会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爱别离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爱别离苦者。谓众生实有内六处。爱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异分散。不得相应。别离不会。不摄.不习.不和合为苦。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诸贤。众生实有六界。爱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异分散。不得相应。别离不会。不摄.不习.不和合为苦。是名爱别离。诸贤。爱别离苦者。谓众生别离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身心受苦受.遍受.觉.遍觉。诸贤。说爱别离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所求不得苦者。此说何因。诸贤。谓众生生法。不离生法。欲得令我而不生者。此实不可以欲而得。老法.死法.愁忧戚法。不离忧戚法。欲得令我不忧戚者。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众生实生苦而不可乐.不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苦而不可乐.不可爱念者。欲得转是。令可爱念。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众生实生乐而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乐可爱念者。欲得令是常恒久住不变易法。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众生实生思想而不可乐.不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思想而不可乐.不可爱念者。欲得转是。令可爱念。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众生实生思想而可爱念。彼作是念。若我生思想可爱念者。欲得令是常恒久住不变易法。此亦不可以欲而得。诸贤。说所求不得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说略五盛阴苦者。此说何因。谓色盛阴。觉.想.行.识盛阴。诸贤。说略五盛阴苦者。因此故说。

诸贤。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圣谛。

诸贤。云何爱习苦习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于中若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习。诸贤。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习苦习圣谛。如是知之。云何知耶。若有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为所作业。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习。彼知此爱习。苦习圣谛。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诸贤。众生实有爱六界。地界。水.火.风.空.识界。于中若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习。诸贤。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习苦习圣谛。如是知之。云何知耶。若有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为所作业。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习。彼知是爱习苦习圣谛。诸贤。过去时是爱习苦习圣谛。未来.现在时是爱习苦习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爱习苦习圣谛。

诸贤。云何爱灭苦灭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若解脱。不染不著.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诸贤。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灭苦灭圣谛。如是知之。云何知耶。若有不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不为所作业。彼若解脱。不染不著.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彼知是爱灭苦灭圣谛。如是外处。更乐.觉.想.思.爱亦复如是。诸贤。众生实有爱六界。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彼若解脱。不染不著.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诸贤。多闻圣弟子知我如是知此法。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是谓爱灭苦灭圣谛。如是知之。云何知耶。若有不爱妻.子.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财物。不为所作业。彼若解脱。不染不著。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彼知是爱灭苦灭圣谛。诸贤。过去时是爱灭苦灭圣谛。未来.现在时是爱灭苦灭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爱灭苦灭圣谛。

诸贤。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诸贤。云何正见。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是名正见。

诸贤。云何正志。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心伺.遍伺.随顺伺。可念则念。可望则望。是名正志。

诸贤。云何正语。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口四妙行。诸余口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语。

诸贤。云何正业。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身三妙行。诸余身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业。

诸贤。云何正命。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欲无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

诸贤。云何正方便。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有精进方便。一向精勤求。有力趣向。专著不舍。亦不衰退。正伏其心。是名正方便。

诸贤。云何正念。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心顺念.背不向念.念遍.念忆.复忆.心心.不忘心之所应。是名正念。

诸贤。云何正定。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若心住.禅住.顺住。不乱不散。摄止正定。是名正定。

诸贤。过去时是苦灭道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灭道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灭道圣谛。

于是颂曰。

佛明达诸法见无量善德

苦习灭道谛善显现分别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分别圣谛经第十一竟(三千四百二十五字)。

中阿含经卷第七(一万一千三百六十九字)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七·李通玄
  卷第六·佚名
  覆净平居士书·太虚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三·澄观
  卷一·佚名
  卷第一百一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三卷·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摩诃止观卷第九下·智顗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佚名
  03.说取业处品·佛音
  宣劫世品第九·佚名
  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蠲戏斋诗话(六)·马一浮

      诗之道极难,须从《三百篇》入,得诗人之胸襟,先立其大;再觅一家,寻个入处,始可言其余耳。不然门外张皇,终不济事。并须读得多,亦须读诗文评,以资启发。如《苕溪渔隐丛话》、《诗薮》二书,论诗颇允,体裁亦颇广博。但如未多读古

  • 卷六·邵雍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六       宋 邵雍 撰代书寄劒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作官休用叹奚为未有升高不自卑君子屈伸方为道吾儒进退贵从宜即今彭泽归何地他日东门去未迟痛恨伊嵩景无限一名佳处重求资 二蜀至三吴

  • 卷一百二十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北周第二 王襃【字子深琅邪临沂人俭之曾孙规之子也仕梁历吏部尚书右仆射荆州破入长安授车骑大将军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襃与庾信才名最高特

  • 卷三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六·脱脱

        徐谊 吴猎 项安世 薛叔似 刘甲 杨辅 刘光祖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温州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

  • 皇清开国方略巻四·阿桂

      太祖髙皇帝【壬子年至乙卯年】  壬子年冬十月驻兵乌拉河边  先是乌拉贝勒布占泰遣使修好【见戊申年】既而背盟侵我国所属窝集部之呼尔哈路者再复欲娶我国所聘叶赫贝勒布斋女又以鸣镝射所娶我国公主  太祖闻

  • 二六六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添派《四库全书荟要》校对折·佚名

    二六六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添派《四库全书荟要》校对折乾隆四十年五月十六日*臣于敏中、臣王际华谨奏,为请旨事。臣等办理《四库全书荟要》,前经奏准,所有顺天乡试落卷内选取之誊录,未经得缺者,准其在额外効力缮写,并选派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六·佚名

    孔门弟子弟子仕不仕【颍滨 范文正公】颜渊【荆公 颍滨 东坡 昌黎】子夏【颍滨】仲由冉求公西华曾晳言志【颍滨】曾参不列四科【李观 乐天 郑獬】樊迟学稼圃【颍滨】宰予从田常作乱【颍滨 东坡】孔门学道教人【

  • 富弼传·脱脱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起初,他的母亲韩氏身怀有孕,梦见旌旗鹤大雁降落在庭院中,说是上天赦免,不久生下富弼。年轻时坚持学习,气量大度,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说:“帝王的辅佐之才。”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将女儿

  • 何文辉传·张廷玉

    何文辉,字德明,滁州人。太祖攻下滁州,得到了年仅十四岁的文辉,太祖像抚养儿子一样抚养他,赐姓朱氏。太祖起事之初,抚养了许多义子。何文辉长大后,太祖命他协同诸将分守诸路。周舍镇守镇江,道舍镇守宁国,马儿镇守婺州,柴舍、真童

  • 卓镛诗·周诒春

    卓镛诗 年二十六岁。生于广东香山。父冀堂。业商。已婚。女一。初学于南京金陵大学。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后得半官费。入斯丹佛大学。习经济科。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为世界会副会长。西美留学

  • 春秋集传纂例卷八·陆淳

    唐 陆淳 撰姓氏名字爵諡义例第三十一姓氏陆淳曰古者一字不成文辞皆以氏字配之姜氏子氏以氏配姓也季氏臧氏以氏配族也哭于赐氏以氏配名也仲氏吹箎及不念伯氏之言以氏配字也灭赤狄潞氏以氏配国也母氏圣善以氏配亲也然

  • 卷八·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八钱塘程川撰易八上经一魏丙材仲问元亨利贞曰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盖上古之时民淳俗朴风气未开于天下事全未知识故圣人立以与之卜作易以与之筮使之趋利避害以成天下之事故曰开物成务然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二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實義二者假名.假名菩薩聞我三月當入涅槃皆生退心而作   是言.如其如來無常不住我等何爲爲是事故無量世中受大苦惱.如來世尊成就具

  •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卷一·为霖道霈

    侍者 兴灯 录师还山。福城众护法宰官四众请上堂。屴崱峰头云一片。乘风飞去又飞来。作霖作雨浑闲事。惹得虚空笑满腮。且道笑个什么。良久云。我行荒草里。渠又入深村。卓拄杖下座。林浦众护法居士请上堂。住山十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二·江味农

    【&ldquo;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复,又也。次,次第也。法字包罗万象,一切事事物物,不论眼见耳闻,即不能见,不能闻,而为心所想及者,亦称为法。凡世间法,出世间法,均包括在内,故称一切法。应无所住,正答应云何住。

  • 景定严州续志·郑瑶

    一作《新定续志》。南宋地方志。理宗景定年间郑瑶、方仁荣同撰。10卷。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北。此书所记始于孝宗淳熙年间,止于度宗咸淳年间。卷首载理宗立太子(即度宗)诏及咸淳间升严州为建德府省札,纪事年代已逸出景定

  • 独异志·李冗

    唐代轶事小说集。 李冗(又作李亢、李元、李冘)撰。原书十卷,现存三卷。 内容为从上古三皇五帝至隋唐时期的各种志人志怪故事,题材十分广泛。有志怪荒诞内容,也有揭露社会现实内容,赞颂女子才识品德内容等。成书约当唐

  • 喜讯·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作,载《文学》1934年2卷4号。写贫苦农民拔老爹盼望外出的儿子岛西出人头地、衣锦荣归,但最后得到的却是他被捕入狱的不祥消息,从侧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作品以反语命题,意在暗喻:在反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