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
附北凉录
尔时大爱道。及长老比丘尼。语阿难言。如是佛以为授我决已。愿佛当复授我法律。入出房室。行步威仪。止住处所。檀越请食之法。入禅思之慧。大行小行之禁。愿乐欲闻。当奉行之。贤者阿难言。且待。我须臾入白之。阿难入稽首佛足下。白佛言。大爱道裘昙弥比丘尼。与诸长老比丘尼言。佛以为授我决。以其恩无量。愿佛复授我法律。入出房室。行步威仪法则。止住处所。檀越请食之法。入禅思之慧。大行小行之禁。愿乐欲闻当奉持之。佛言阿难。是法律大重甚难甚难。能持者自然成男子身。可得作佛。贤者阿难即出语大爱道比丘尼。佛说法律。大重甚难甚难。持之疾得作男子。可得作佛。大爱道欢喜。即礼阿难而去。
佛告比丘尼。出家求道灭断阳欲。阴气已尽。既隆劝进建立大乘。修恂道德精修佛戒。行如佛行住如佛住。视如佛视无以虚危捐除俗网正修进度。可勉女身受金刚志。作福一日受无量德。无以绮饰幽妙之姿。育养媚色迷惑丈夫。自缠入罪十死有余。不念道法专作罪根。思之思之慎莫复淫。积功累德可得全身。是为比丘尼立德之本法也。
比丘尼以舍家立法。当如法行如法立德。如法立志如法立行。却情欲态心常良洁。灭除妖惑。入深微妙之法。窥及大法。若能自分别本能之原。一切绝灭与色永然。是为比丘尼立法之本也。比丘尼以舍家立志除去恶露。常自惭愧羞耻。罪患受女人身。不得纵意迷惑于众。欲破败道意展转生死与罪相值。自省态恶无过是患因拔罪根求金刚体。终离女身求鲜洁志。是故舍家行作沙门。断诸恶论远离罪患。是为比丘尼立德之本也。
比丘尼已受具足戒有三法。何等为三。一者常供养于佛。无有懈惓心。常用大悲大慈救济众生。二者常敬慎于法行无失宜。直言至诚所说常谛。依按法律不以憍慢。三者当敬比丘僧。视之如见佛。至心恭敬是为三尊也。敬之得道终离恼患。不更三处自然生天。莫不离欲其福永安。是为比丘尼立德之本也。
比丘尼已受具足戒。有三事。何谓为三。一者自念恶露不净洁。二者自念多欲。妖惑一切人。皆令意乱。三者自念多恣态。娆乱正法皆令败坏。自谓姝好天下无双。不知罪至欲来缠身。是为比丘尼观欲之本也。
比丘尼若受檀越请食。当如法行当如法食。有三事。一者不得与比丘僧共会坐而食。二者不得与优婆塞共会坐食。三者不得贪持食用啖年少优婆塞也。是为比丘尼食法也。比丘尼若檀越请食。不得受宿请。何以故。有宿昔思想故。受请即当进道。不得留迟。若失一时。不应复往也。违时行者。是为犯盗食。为犯禁法。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若诣檀越家。当大小更相捡挍行。当低头直去。不得在右顾视戏笑直行也。若于道上见大比丘若沙弥平等观之。当直作礼而去。不得与相视颜色。若视颜色者。心为不净。亦不得问讯起居。欲至何所。设相问讯者。必有情态起。何以故。用心意识想故。虽不得交其心乱矣。正尔为两堕已。若有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若受檀越请食。当先净心无余结恨。静修斋戒无缺如毛发。心思经道无懈怠意。当自洗心无起灭意。常有慈心无嗔怒意。是为比丘尼。为行大慈食也。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比丘尼若受檀越请食。当如法食。若时到当食。上坐当令下坐皆起。呼檀越来各布香讫。三偈礼佛讫还坐。檀越下手巾竟下食讫。悉平等乃咒愿达嚫而食。食不得有声。不得左右顾视也。不得含饭而戏笑。亦无含饭而语。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受檀越食讫。上座当教语下坐。各出澡手漱口还坐。各说一偈讫乃辞去。行当低头视地。不得过三尺。口诵咒愿徐徐安详而行。行不得逾地而行。不得跳地而行。不得双脚而行。不得一脚而行。不得摇头行。不得摇身行。不得掉两臂行。不得跳尻行。不得邪身行。不得语笑行。不得与男子并行。不得与男子语行。不得与男子笑行。行当如佛行。住当如佛住。视当如佛视。语如佛语。不得高足行。不得奔走行。不得迟行。不得卑足行。行应举足足去地三寸半。应三为一步。还到塔寺当礼佛。礼佛竟还室。礼经像自忏悔恶露不净。今食檀越某食。当使十方天下人非人无女之态。檀越家门现世得安隐。早得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具足一切蒙度。得福无量皆发大道意等正觉乘。作是愿者。乃是比丘尼耳。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受檀越食讫。还归入室静修厥德。学六度无极。共相捡敕绝欲情态。无有沾污意在空寂。无余结缚志净如是。可疾得道。若无请者。自头其食亦无惊怪。今日无食非道不言。非时不食过日中后。无得行来经于街里。过中之后一不得复食。深密在室经行如法。有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比丘尼入室。有十三事法。何等为十三事法。一者常当自念恶露不净。迷惑于人纯缠罪根。不能自勉二者常当自念过恶。不能自还。三者常当自念罪原。深不能自出四者常当自念多淫欲态。不能自净。五者常当自念淫欲。乃乱清净道志。不能自拔。六者常当自念破坏道意。不能远离。七者常当自念心。如水中船多欲载人。忽然没水中。尽亡其人不能自全。八者常当自念。口舌丹赤迷惑人心。心乱意惑目无所见。九者常当自念。身体是锦彩之囊。用盛臭屎表甚姝好。其人利之近之必污。不净流出臭不可当。十者常当自念态恶妖治姿。则贡高自快欲动人心。十一者常当自念弱态。欲令人哀之。不能自止。十二者常当自念。受女人形为欲态自缠不能自免。十三者常当自念恃怙。恶露不净不能自解。是为入室十三者。匿事真为极大罪。若有勇猛[角*京]戾女人。自观态欲无离此患。深思见谛能断态欲。自拔为道行如戒行。依按法律礼节安详。言如威仪。可疾得作男子身。宿识故存。复加劝助。灭诸思想。可得须陀洹。亦可得斯陀含阿那含阿难汉辟支佛道。若不取证。无数劫中当成作佛。
比丘尼入室。有四事法。何等为四。一者当自伏意。无起灭心。心存于道。二者当自捡挍心。常束修志存于法。三者当自念恶露欲灭意患。无放逸心自捐睡卧。谨敕修身不自憍恣约己自守。四者当建立戒法。使众人乐从无猗著佛法放纵其心。迷乱色欲。或于清净道士。妖冶自媚求豫声名。令人堕坠遭值凶患。当自慎护众获大安。有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入室。有四事法。何等为四。一者当直低头而前。不得左右顾视有所比像。二者不得欬唾室中净地及四壁。三者不得却踞所止床。不得傍卧床上。不得伏床上。不得偃卧床上。四者不得背所止床立。不得背经像立。不得背火立。是为。比丘尼入室四事。谛自挍计可得自然。若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入室。有四事法。何等为四。一者当礼经像及自所止床。二者当安坐自思念恣态。多当自惭愧。三者当读经行道无懈倦。时断诸邪念。四者淡然自守身口心意亦尔。常念欲除此恶露之患。是为四。有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入室。复有四事法。何等为四。一者常端坐不得猗卧熟视户中。二者当默然静息思念经道。三者当闭目闭耳闭鼻闭口闭身闭意安心著空中。四者当坚自持。不得放心恣意。身伏坐上发衣爬搔。现露形体及诸垢恶不净。令鬼神见。设鬼神见为无礼敬。是为四。若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比丘尼入室。复有四事法。何等为四。一者当直视其前。端正心意无有邪想。二者当端正而坐。不得自摇身体。不得摇头摇手。不得摇足。若自摇者。其心悉摇情态起矣。三者当自守志守眼守耳守鼻守口守身守意守心。守是八者。能自致得道。四者不得与伴辈相呼谈笑论说世间不急之事。小语大笑动乱道德清净之志。常当自重不妄出户三尺。罪何从得入耶。若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出室。小便大便当树铃师。即遣沙弥尼二人往整衣服。沙弥尼乘掌袈裟里。识还头出。当礼师下漏而去。行不得留迟。还至师所漏。无余阙失礼师而去。还到室户当三弹指。沙弥尼皆还至师所坐当经行。是为比丘尼出室法。若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出至舍后。有十事。一者欲大小便即当行。不得自难滀在身中。二者行不得左右顾视及自身阴。三者至圊厕上。当三弹指。四者当先问沙弥尼。此无人耶。沙弥尼言无也。乃当前。若有人不得迫促人也。五者已至厕上。当三弹指。便讫复三弹指乃下。六者不得大咽。七者不得低头熟自视阴。八者不得弄厕上掘土。九者不得持澡水浇壁。十者已澡手未燥不得持物。若犯斯者。是为非法。
比丘尼。若小便还当澡手漱口。礼经像深自忏悔。及自礼床。乃当还坐经行。如法思寻要义。自己行之。若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出室。有三事应得出。何等为三。一者诣师受经。二者若人欲来见者。被师教即当出礼师徐与相见。不得离师所二丈。三者日中食讫。当起礼师。三事应出。若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比丘尼出室户。有三事法。何等为三。一者出户当低头直出。不得举头四向顾望。二者当默声而行。不得自纵大咳唾。三者当徐出户。当自惭愧受女人身恶露不净。欲态怨仇为之患厌苦。如是女人甚难。若犯斯者。非贤者比丘尼也。
已说出入房室三十九事。如初从月至月。受持戒法无令有失。默然而持之。次说奉之。令人疾得道。
贤者阿难叉手长跪。前白佛言。佛所说比丘尼法律亦自备足。莫不得度者。恐佛般泥洹后。当复有女人沙门者。便可比丘尼作师不也。佛语阿难。若长老比丘尼戒法具足可尔。虽尔当由比丘僧。若众可得耳。一比丘不肯。不得作沙门也。
阿难复问佛言。尔为故为故。当得比丘僧以成女沙门乎。佛言尔。阿难。所以者何。女人多欲态。但欲惑色。益畜弟子。亦不欲学问。但知须臾之事。是故当须比丘僧耳。阿难复问佛言。便当令比丘作师耶。佛言不也。当令大比丘尼作师。若无比丘尼者。比丘僧可。阿难复问佛言。愿佛说女沙门几岁应受大戒。几岁应作沙弥尼师。几岁应作沙弥尼和上。几岁作小阿只梨。几岁应作大阿只梨。几岁应作和上也。几岁应就檀越请食。所止处所为。可在塔寺中不也。
佛告阿难。汝所问大深多所过度。谛听谛听。我当具为若说之。阿难言。当谛受思。是时阿难及诸长老比丘尼。大爱道裘昙弥。志性比丘尼。皆一心叉手而听。佛告阿难已受女人作沙门。缘是后世。亦当有女人作沙门。今为汝说沙弥尼法。教授当来及新发意者。欲作沙门念欲度已远离罪门。当得众比丘僧五十人比丘尼三十人。若无比丘尼者不满其数。从师所请比丘众皆会坐。其女人皆作礼毕竟叉手却住。师呼女人剃头竟。授袈裟及履鞙讫。即授十戒为沙弥尼。皆礼众僧当言。不直众付。便其师。年满七十应具足。比丘尼受三般具足戒五年。应作沙弥尼阿只梨。
比丘尼受三般具足戒十年。应作沙弥尼和上。
比丘尼受三般具足戒十年。应具足戒作威仪阿只梨。
比丘尼受三般具足戒十五年。应具足戒作大阿只梨。
比丘尼受三般具足戒二十年。应具足戒作和上。
佛言。比丘尼正使年过七十。有若干事不得受具足戒。何等为若干事不应具足戒。情欲未断。不应得具足戒。喜嗔恚。不应受具足戒。喜行来。不应受具足戒。喜美酒食。不应受具足戒。喜贡高洪声大呼。不应受具足戒。能自慎如法律者。疾得男子身转当作佛。阿难复问言如是诚为难矣。佛言。不难也。但女人自作挂碍耳。阿难复问佛言。如是大爱道裘昙弥志性比丘尼。为应在山中树下。若石窟中止不也。应在丘泽冢间人中私寺止不乎。应受檀越请归食不。应疗救劳一切人病不。愿佛一一解说其大要。使立生死之本。令后世当来悉皆闻知。成立大法如佛在时。莫不得度。佛告阿难。亦有二因缘谛听谛听。我当具为汝说之。善持内著心中。若比丘尼倚来在我法中。因不能自还。若居山中树下。树即枯死。若居石窟中。举石燋旱。树木枯燥禽兽饥饿。水泉竭尽众魔乱矣。若居丘泽。草木园果悉闭不生。若居冢中。死人更相刻校。天地为动。若居人中。国土不安贼寇撗出。兵不息甲。人民呼嗟皆有饥色。若居私寺。使诸沙门迷惑于色。贪著财宝饮酒啖肉。身衣缯彩欲令身好。绮行雅步亡失经道。转相诽谤更相愁恼。若受檀越请食。檀越不得福德。便多疾病钱财消散。若劳人病。鬼神更兴。灾祸日增。何以故。用是两罪相向故。疾者当何从得愈也。是故裘昙弥志性比丘尼等。入我法中却五百岁寿。如是阿难。女人过患如是。汝谛奉持。阿难复更长跪叉手白佛言。甚可怪之怪哉。何以故。比丘尼罪乃如是乎。佛语阿难。此是我小说耳。女人凡有八万四千匿态。迷惑清净道士。使堕泥犁中。动有劫数。不能自免。然外态有八十四。乱清净道士。迷愦惑欲亡失经道。夫为女人所惑者。皆是泥犁薜荔禽兽地狱也。尔时阿难闻佛说是语。大惊怪恐怖。不如是何言。低头不乐泪下如雨。不能复自动摇。佛告阿难。莫恐怖也。我当具为若说之。使汝开解得至泥洹。
佛告阿难。若比丘尼居山中树下。树为枯死者。用女人多恣态嫈嫇。细视丹唇赤口坐树下亦不念道。但念身好。欲惑他人。坏人善心。令其颠狂亡失道德。用是故。树死不生。比丘尼若居山窟中。举山燋旱树木枯燥禽兽饥饿水泉竭尽者。用女人多欲态愚惑自痴。不念思道。但念淫欲之事。心不自安。嗟叹涕泣剧于念道。外说经中义。内有情欲之心。有人嗟叹者。是愚者所见也。夫智者深知此女人不念大道也。但念他男子耳。是故致干旱水泉竭尽不生。比丘尼若居泽中。泽中禽兽更相啖食。荆棘百草悉枯不生。何以故。用女人多恣态专行妖惑。思念卧起之原本末。其心意起永不见道。亡失本业从欲致结毒意一起目无所见。诸魔悉作皆为震动。用是之故。并令荆棘草木枯死不生。比丘尼若居冢间。冢中死人悉坐榜笞丘墓柏柏皆便枯死。何以故。用女人多恣态静不念道。但念色欲。淫侄之心淫态一起。天地悉动。鬼神百兽悉为恐惧。用是故。丘墓松柏死不生。比丘尼若居人间。国中不安蟥虫数出。贼寇数起兵甲不息。人民呼嗟皆有饥色。何以故。用女人多恣态。贪著色欲淫侄之垢。欲令人敬。都不念道。但念男子相好不好。某男子健某男子不健。昼则谈笑。暮则思卧起之事。用是故令人民穷困不安隐。比丘尼若居私寺。使诸沙门迷惑于色。贪著财宝饮酒啖肉。身衣缯彩欲令身好。绮行雅步亡失经道。转相诽谤更相愁恼。何以故。用女人多恣态亦不读经行道。但作细软音声。迷惑丈夫使令心动。未得道者其心乱矣。更相占视睹其恶露。剧于洞视悉见所有。其心欢喜计利一时。即堕生死。十五劫中当作黄门。用是使比丘相憎耳。比丘尼若受檀越请食。檀越不得其福。钱财日尽。又多疾病何以故。用是女人多恣态亦不如法食。但作恣则欲令人观。亦不以食为味。但相他人男子中婿不中婿也。如是檀越欲作福施。更合大罪。所以者何。用此比丘尼心意。亦不用法来食。而但持淫侄意来食耳。用是故。使檀越不得安隐也。比丘尼若行劳疾病者不愈。鬼神更兴灾祸日增。何以故。用女人多恣态。不能自端心。焉能端他人心。尚不能自度。焉能度人身。自在罪中。焉能脱他人罪也。何以故。用多欲有所希望故。用是故。不能愈人病。令鬼神乱。
佛告阿难。我法中今有比丘尼。即却寿五百岁。我般泥洹后。当复有三千比丘尼有千八百比丘。奉持是法律。皆得阿罗汉。未世时当有八万比丘尼。有七百六十比丘尼。奉是法律经皆得阿罗汉。其余者却后百三十劫。当复奉是法律。当复得阿罗汉。尔时阿难问佛言。比丘尼当云何行得道也。当用何法行之乎。佛语阿难。夫天下欲淫垢大重。若能断是态者。便可得道。女人身譬如珠宝。其像大好不可久立。迷乱道德亡失人身。何以故。用珠宝好故。当入深海中。求之不止。杀身不久。女人求道。但坐外八十四态。还自缠身。有堕八十四态者。如入大深海。必没其身。有能除此八十四态者。即是阿罗汉也。阿难。复叉手长跪前白佛言。何等为八十四态。令人不得道也。愿佛加威神解说。威德现敬。使众人开解信乐其义。终日习闻令脱罪患。使得正真即皆欢喜。及后当来皆使开解。佛言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内著心中。我当具为若说之。如是阿难。谛受奉持之。为当来过去今现在比丘尼。布说其要使奉持之。行如是法者。疾令人得道。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何等为八十四态女人喜摩眉目自庄。是为一态。女人喜梳头剃[月*樂]。是为二态。女人喜。傅脂粉迷惑丈夫。是为三态。女人喜嫈嫇细视。是为四态。女人喜丹唇赤口。是为五态。女人喜耳中著珠玑。是为六态。女人颈下喜著璎珞金珠是为七态。女人喜著珠宝缯彩之衣。是为八态。女人喜著糸履。是九态。女人喜掉两臂行。是十态。女人喜邪视。是十一态。女人喜盗视。是十二态。女人欲视男子见之复却缩。是十三态。女人见男子去复在后视之。是十四态。女人欲见男子见之复低头不语。是十五态。女人行喜摇头摇身。是十六态。女人坐喜摇头摇身。是十七态。女人坐低头摩手爪。是十八态。女人坐喜含笑语。是十九态。女人喜细软声语。是二十态。女人喜扪两眉。是二十一态。女人坐喜大声呵狗。是二十二态。女人设见男子来外大嗔恚内自喜欢。是二十三态。女人贡高自可憎妒他人。是二十四态女人欲得夫婿适见阳嗔怒。是二十五态。女人见夫婿阳嗔恚之。设去复愁忧心悔。是二十六态。女人见男子来。共语阳嗔怒骂詈。内心欢喜。是二十七态。女人设见男子去。口诽谤之。其心甚哀。是二十八态。女人轻口喜骂詈疾快遂非。是二十九态。女人喜欢纵撗非他自。是为三十态。女人慢易孤弱以力胜人。是三十一态。女人威势迫胁语欲得胜。是三十二态。女人借不念还贷不念偿。是三十三态。女人喜曲人自直恶人自善。是三十四态。女人怒喜无常愚人自贤。是三十五态。女人以贤自著恶与他人。是三十六态。女人以功自与专己自可名他人功。是三十七态。女人己劳自怨他劳欢喜。是三十八态。女人以实为虚喜说人过。是三十九态。女人喜以富憍人以贵陵人。是四十态。女人以贫妒富以贱讪贵。是四十一态。女人喜谗人自媚以德自显。是四十二态。女人喜败人成功破坏道德。是四十三态。女人喜私乱妖迷正道。是四十四态。女人喜阴怀嫉妒激厉谤勃。是四十五态。女人论评诽议推负与人。是四十六态。女人又巨说谤正道清净之士欲令坏乱。是四十七态。女人喜持人长短迷乱丈夫。是四十八态。女人喜要人自誓施人望报。是四十九态。女人喜与人施追悔责人毁訾高才。是五十态。女人喜自怨诉骂詈虫畜。是五十一态。女人喜作妖媚蛊道厌人。是五十二态女人憎人胜己欲令早死。是五十三态。女人喜持毒药酖饵中人心不平等。是五十四态。女人喜追念旧恶常在心怀。是五十五态。女人喜自用不受他人谏谀谄[怡-台+龍]悷自可。是五十六态。女人喜疏内亲外伏匿之事发露于邻落。是五十七态。女人喜自健烦苛轻躁不由丈夫。是五十八态。女人喜自憍挝捶无理。自嗔自喜欲令人畏之。是五十九态。女人喜贪欲之行。威设自由。欲作正法违戾丈夫。是六十态。女人喜贪淫心怀嫉妒。多疑少信怨憎澌地。是六十一态。女人喜惟怒蹲踞无礼自谓是法。是六十二态。女人喜丑言恶语不避亲属。是六十三态。女人喜憍踺自恣。轻易老小无有上下是六十四态。女人喜自可恶态丑怼言语无次。是六十五态。女人喜好嗜笑不避禁法。是六十六态。女人喜禁固丈夫不得与人言语戏调。是六十七态。女人喜缭戾自用。轻毁丈夫言不逊慎。是六十八态。女人喜危人自安。以为欢喜。是六十九态。女人喜咀赖弊恶毁伤贤士。谄诡姿则惑乱道德。是七十态。女人喜诡黠谀谄谓人不觉。是七十一态。女人喜贪者得恶亡。得便欢喜亡便愁恼。呼嗟怨天语言喠口。是七十二态。女人喜骂詈风雨向灶咒咀。恶生好杀无有慈心。是七十三态。女人喜教人堕胎不欲令生。是七十四态。女人喜孔穴窃视。相人长短有钱财不。是七十五态。女人喜调戏必固迷误人意。是七十六态。女人喜擿烧丈夫令意回转不能自还。是七十八态。女人喜刳胎剖形视其恶露。是七十九态。女人喜笑盲聋喑哑蹇躄自快恶他人。是八十态。女人喜教人去妇欲令穷困。是八十一态。女人喜教人相挝捶合祸证受。是八十二态。女人喜教人作恶斗讼。相言县官牢狱系闭。是八十三态。女人喜倡祸导非。大笑颠狂人见便欲得。以猗狂勃强夺人物。令人呼嗟言。女人甚可畏也。是为八十四态。明当知之。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者。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贤者阿难白佛言。如是女人淫欲态。为可除不乎。佛告阿难。此态自是女人所作耳。女人能自灭者。极可得灭耳。灭者。是现世阿罗汉也。阿难复白佛言。天上天下莫不慜济。群黎之类皆得度脱。愿佛当复解说灭除态欲之患。使大爱道等比丘尼皆得开解。
佛言。善哉阿难。谛听我所说。善思念之内著心中。奉持如法为报佛恩。不如法者劳女人耳。谛听谛听。阿难及诸长老比丘尼。皆同声言诺。受思欢喜。叉手而听。
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
猜你喜欢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佚名 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太虚 卷六十三·佚名 略评新唯识论·太虚 卷第二十七·居顶 卷第三十七·智旭 卷六十六·道世 法演禅师语录卷下·法演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佚名 卷第五十九·德清 称佛名号·佚名 身观经·佚名 浴佛功德经·佚名 致宝庆县知事函·太虚 卷第十七(弥沙塞)·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