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三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将《荟要》覆校改为分校并添设总校二员折
三一三 大学士于敏中等奏请将《荟要》覆校改为分校并添设总校二员折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初九日
臣于敏中、臣王际华谨奏,为奏明请旨事。
臣等承办《四库全书荟要》,原拟二年半缮竣,续因书有增添,较初定几加一倍,是以展限一年。今以誊录二百人计日程功,自可如限于四十一年冬底毕工。惟是缮写虽可报竣,而校对难以克期。虽曾定有分校、覆校字数章程,而亏欠累累,且所校之书,仍多亥豕,须臣等逐一签改,始克进呈。比经睿览,尚有舛误,蒙指示者不一而足,自不得不倍加详慎。是以办书以来,仅进过二千册,尚有一万册未进,亟应设法调剂,以冀早得观成。
查本处额设分校官二十二员,覆校官十二员。向以分校收校誊录之书,以覆校稽核分校之书,层层相临,原期毫无舛误。但行之既久,觉多一层转折,卽多数日稽迟,且或分校、覆校彼此互相倚恃,反致多有挂漏。应请将《荟要》覆校通改为分校,所有誊录二百人,均匀分派,每员约管六人,则每日仅各收缮书六千字,尽可从容详校。其中誊写平常者,亦责令卽行驳换,以便及时赔写。倘有仍前校对草率,稽延缺课,并缮录不如式者,臣等查出并卽办理,轻则记过退缺,重则据实参奏,庶使人知谨凛,不致苟且塞责。
至各分校校出之书,臣等自应逐一覆阅进呈。但书籍浩繁,目力一时难周,仍恐不能迅速。臣等公同商酌,应请添设总校二员,专司其事。凡各分校已校之书,汇交提调登册,由提调分发两总校,细加磨勘,分别功过,改正舛误,登列黄签并各书衔于上,以专责成。俟积得数百册,仍汇交提调呈送,臣等再加详核,然后进呈御览。所需之员,臣等查有候补国子监监丞侍朝,原充本处覆校,又查有候选内阁中书张能照。臣等现在延致办书二人,俱系江南进士,学问素优,办事实心,堪任其事。理合奏明请旨,卽令二人补《荟要》处总校官。如蒙俞允,臣等即将《荟要》一万册,每人各派给五千,令其陆续上紧赶办。仍勒限以开年为始,每季办成书二千册,统于乾隆四十二年春季,将第一分《荟要》全行告竣。如此则事有专责,不致散漫难稽,而书得速成,亦可递办次分矣。
再,查侍朝、张能照,俱系应补七品京官,自备资斧効力,可否仰邀圣恩,照四库全书纂修邵晋涵等之例,赏给庶吉士衔,毋庸给与俸禄。俟一年之后,如果奋勉得力,依限完工,臣等届时再行奏闻,请旨实授,与乙未科庶吉士一体散馆,以示鼓励之处,出自皇上天恩。
臣等为办书速竣起见,不揣冒昧,据实陈奏,伏乞训示。谨奏。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初九日奉旨:依议。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陈寿 卷三百六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内篇 表历第七·刘知几 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七百八十二·佚名 卷十·叶盛 通志卷一百十四·郑樵 二九八 安徽巡抚李质颖奏查缴伪妄书籍折·佚名 列传卷第十八 高丽史一百五·郑麟趾 杨玄感传·魏徵 卷一百十七·雍正 第五十八章 汉中行营期中对战后局势的预测·李宗仁 刑法六·徐松 第一节 代宗之立·吕思勉 第七节 唐初武功(六)·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