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降象品第二十五

尔时世尊,游王舍城,行福众生。地为大动,诸佛瑞应,奇异感变。

欲入城时,皆为显现,尔时调达。怀毒害心,觉佛入城,瑞应悉现。赍嫉速诣,王阿阇世,为诈诱进。教使逆恶,汝篡父王,我当杀佛。

俱共照照,犹如日月。饮王以伪辞,饮象以醇酒。象得醉酒狂,鸣吼如雷震。即时放醉象,奔驰来向佛。

譬之暴冥风,来欲灭佛灯。犹如劫尽风,欲坏灭世间。健如金翅鸟,怒如阎罗王。佛心坚不倾,不为象动遥

犹如摩罗山,不为海风动。突来至佛前,即到屈足礼。摄伏心著地,喻尘遇暴雨。如从赤雲中,日光晃然明。

昱昱譬流星,堕於异山顶。从袈裟雲中,放右臂光明。晖曜照大象,如日加黑山。德相手触象,象即时醒寤。

犹如炬明现,晦冥退卻缩。象霍然醒寤,意即得安足。犹如神仙咒,触虺毒即除。象即时屈伏,自归佛足下。

佛时显光明,如日出山岗。时调化醉象,教令种善本。化应度者已,即还到精舍。於时其城中,有一贵姓子。

年幼性柔软,聪明志敏达。笃信行众善,爱敬戒律法。尊重师事佛,厥名曰高度。调达往诣之,诱以众言辞。

悉受吾言教,必当厚相待。显以高爵位,增益其荣禄。若能从吾者,卒後当为王。时贤士高度,闻调达邪辞。

即以正法言,答於调达曰:谛听吾所言,叹所事师德。即时旋其身,向佛所在方。跪右膝著地,叉手心谦敬。

倾屈头面礼,高度便叹言:已度於无极,众苦之渊海。十力以得度,济众生无惓。昼夜不休息,导众立善本。

吾所归事师,号曰佛世尊,吾不事馀师,馀无所归侍。故不相受言,汝当谛知是。时弊恶调达,心甚怀恚怒。

挼手索其掌,顉头而还去。谄媚辞向王,谗遘於高度。王敕其侍臣,怀害凶猛者,授其宝璎珞,价直数千金。

卿当独密窃,以此宝璎珞。掷高度舍中,慎莫令人知。其臣即夜往,顺从王教敕。其家人早起,得此宝璎珞。

即持与大家,得之甚喜悦。遣人逐夫还,以宝璎示之。高度见宝璎,甚怖而长叹。即以酸楚辞,而告其妻曰:

得无是怀毒,施恶加人者,调达设方便,欲坏灭吾耶。昨夜以宝璎,掷吾舍中乎。其坐闷心顷,官司至其门。

即以此宝璎,挂著高度颈。即时启王言,珠从高度出。王令敕诸臣,推之以旧法。刻吏怀恶害,犹太山使者,

眼赤持兵仗,状如地狱卒。皆著黑皂衣,以血涂其身。为著赤屯头,当诣行刑所。击鼓如雷音,吹贝鸣震动。

以铃系其髻,驴驼而出城。到即赐其食,饮以垂死浆。时调达遣人,告其家居曰:但来自归吾,当济令得活。

亲族围绕之,举声而号哭。声驰闻如远,令行高度刑。无央数人集,乡乡动其城。游一切智庭,止宿於大慈。

履行於大悲,昼夜行推求。迷惑五道中,失路川谷者,如牛爱其子,欲济活孤犊。时佛告阿难,卿往行入城。

遍里巷告令,大声说是偈。今日是高度,出家狱牢系。当为法沙门,服甘露药浆。时彼有梵志,闻阿难所令。

还语其党类,是何故妄言:梵志中达者,应声答之曰:火可变为水,甘露可为毒。四大或复可,舍其本体性。

佛之言教令,终无为改异。於是高度子,冲幼可怜愍。攀缘其父颈,呼哭不可止。唯父垂怜愍,愿自归虎狼。

众生所贵重,唯人命难得。若令官见杀,以代慈父刑。若当行自归,趣弊恶调达。时高度强志,而告其子曰:

愿舍己体命,终不能离佛。其妇奔走来,放发悲呼哭。泣血而交流,下沾胸衣裳。种种叹楚曰,慈仁之夫主。

澡手体相受,如何中离别。往与有言要,终不相舍离。今渐现为恶,犹如行路子。如何不顾愍,妾唯有一子。

愿当顾贱妾,怜伤孤独子。可外阳自归,向调达济命。内情勤至心,窃尊佛为师。高度久乃至,而答其妻曰:

且听今当说,吾心之决定。三千大千界,最尊可恃怙。吾已自归佛,何故惜身死。吾已自归佛,众宝须弥山。

何能归下劣,倚著秽粪积。吾已自归佛,戴仰日月明。如何当反舍,归趣萤火虫。吾已自归佛,金翅鸟之王。

如何当舍行,归趣乌鸟子。吾本誓发愿,欲饮大海水。今此牛迹水,何能解吾渴。吾今自归佛,诸法德相好。

如何当行诣,小劣恶行者,妻答其夫曰,且当护济命。调达与汝现,可追唯旧好。即答其妻曰,宁遭诸恶害。

剑毒蛇蟒虺,怨火相烧然。是可设方便,智慧良药除。终不当附近,恶友怀秽垢。恶友相污染,坏人善本意。

佛教使莫从,牵至无择狱。遂持高度至,林树丘墓间。即发慈悲心,佛殷勤禁戒。狱卒便拔剑,欲行高度刑。

利剑不能伤,贤士高度体。即还告王曰,利剑不能伤。贤士高度体,更敕行何刑。调达附议曰,可生贯以杖。

缠之以生革,竖之於路侧。如教便贯之,一心存念佛。佛如金翅鸟,飞到丘墓间。佛以八种声,而告高度曰:

吾今得济卿,如是毒苦厄。诸佛之慈哀,清净甘露法。次第为高度,颁宣四圣谛。高度寻即成,畅至罗汉道。

即时以六通,身轻昇虚空。当阿阇世前,在上虚空中。种种现神变,大众莫不见。为王说妙法,令王觉识之。

我身是高度,王宜悔所为。王闻其所说,心迷闷躄地。左右以水洒,良久乃苏起。都不当畏惧,怨敌炽盛火。

亦莫畏鬼魅,及弊恶毒龙。心如利剑戟,口辞甜如蜜。言与事相返,当顺是恶友。调达外貌亲,正是吾恶怨。

现如正法幢,导吾入恶道。自烧使无馀,以虚等烧吾。咄若何甚剧,遭遇恶友者,吾与之为友,退父逆篡位。

饮象令醉惑,放使突向佛。教吾怀恶逆,以山石磓佛。从是恶友教,背违佛圣师。王即惨然起,投高度足下。

愿舍除重咎,因倚恶知友。我自今已往,当为佛弟子。以佛为师父,远离恶知识。佛以神通力,调伏狂醉象。

化令入正路,种殖善根栽。如救贤高度,木锵苦毒患。服甘露良药,众苦毒尽除。其闻是奉持,至心得向佛。

奉行善因缘,都令诸苦灭。

猜你喜欢
  佛法救世主义(注一)·太虚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四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八·澄观
  卷三十三·佚名
  大乘义章 第十五卷·慧远
  道行经贡高品第二十一·佚名
  卷四十五·道世
  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太虚
  佛说大辩邪正经·佚名
  雕胜鬘宝窟叙·吉藏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卷·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六·念常
  佛说树提伽经·佚名
  卷五十(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辞佛学院院长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二回 怯书生权作番女 浪荡子惊窥绝姿·萧晶玉

    却说公子正在山坡呆坐,自北来了两个番汉,看见公了勒马问道:“呔,那小蛮婆儿好大胆子!我们这里虎豹极多,你独自一个坐在这旷野荒郊等着喂老虎吗?”公子见他们来派虽凶,说的都是好话,遂站起身来,随口说道:“我是个病

  • 巻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十余阙【字廷心武威人】大口迎驾和观应奉韵二首晨光开翠防广路净炎氛玉度流水华葢烂垂云既御大宛马还朝鳀海君都人望旌纛乐哉歌采芹仗出弹筝峡川原彀骑分天行肃大化时迈耀前闻整跸传清道激吹入行

  •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迷信欤哀悼欤·李定夷

    去岁法源寺,曾开水陆道场追悼清隆裕太后及辛亥先烈,北京佛教会僧众,又发起追悼癸丑战士道场。原启节录如下: 盖闻台号悯忠,法源之道场传自古,搜宝忏,金山之遗事称于今。稽古梁唐之际,开国之时,凡忠臣义士,健儿武夫,效命疆场,有

  • 卷二十二·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二      宋 苏辙 撰韩世家第十五韩之先曲沃桓叔之后也【外传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拜曰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故杜预韦昭皆言韩氏桓叔之后】桓叔生庄伯庄伯之子曰武公弟曰韩万晋鄂侯

  • 世家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三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惠王。忠惠献孝大王讳祯蒙古讳普塔失里忠肃王长子母曰明德太后洪氏。 忠肃王二年乙卯正月丁卯生十五年二月以世子如元宿卫。 十六年十

  • 朱珍传·薛居正

    朱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太祖初起兵时,朱珍与庞师古、许唐、李晖、丁会、氏叔琮、邓季筠、王武等八十多人,以中涓官的身份相追随,摧坚城陷战阵,所向无敌。到太祖镇守汴州时,兼任招讨使,暂任朱珍为宣武军右职,以掌管心腹将士。

  •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三十九人物志一百十九循吏传四【汉军镶红旗 汉军正蓝旗 汉军镶蓝旗】汉军镶红旗外任官王清彦王清彦字亮辰汉军镶红旗人顺治初授湖广耒阳县知县丁父忧起复九年补任直隶大名府魏县年少

  • 卷一·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一      宋 沈棐 撰周天王春秋之时周自平王至敬王历十三王其间王臣聘鲁者八隐七年凡伯九年南季桓四年宰渠伯纠五年仍叔之子八年家父庄二十三年祭叔僖三十年宰周公宣十年王季子 来求者

  • 第25章 宪问篇第十四(2)·孔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左氏记孔子之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

  • 卷四·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四     明 夏良胜 撰致中和之义 【中和之极 协和之征修和之诚 戾和之咎】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

  • 心學大意·欧阳竟无

    詮解名義分 心學者何?禪學也,定學也。然禪名局于靜慮(靜慮只色界義,無色界及欲界定非靜慮故。禪只局于有心定,二無心定非禪故),定名不能賅慧(有定無慧乃同木石,故定慧不相離)。《解深密經》一心為止,多心為觀,止觀皆從心詮。奘師

  • 分别法言品第三·佚名

    于是明网菩萨。谓持心梵天曰:仁者乃问顺妙尊议。晓了菩萨方便之趣。佛分别说。何谓菩萨有所问事。而应顺议持心答曰:等于吾我而问事者,为顺议问。等问他人行之所操。为应顺也。等问法像。为应顺也。又明网。不计吾等。不

  •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七善现,士夫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士夫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士夫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

  • 舌相光品第八·佚名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普遍三千大千世界。於其舌根出种种无央数百千光明。彻照十方各一恒沙国。是时东方及十方国土无央数诸菩萨。见是光明各各自白其佛。是何瑞应有是大光明。佛告诸菩萨言:西方去是度一恒边沙。有佛世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自融

    伏龙千岩长禅师千岩禅师。讳元长。越之萧山董氏子也。出天目中峰本和尚之门。开化乌伤伏龙山圣寿寺。其接物利人。灼类于本。当元季时。其著我田衣者。无不藉赖。朝廷褒重。而高其声价。公居伏龙。惟力田博饭而已。君

  • 卷第一百十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十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六 【经】尔时太子入香牙园已告其妙德及善现言善女我趣求阿耨多罗

  • 卷第一·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一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毗婆尸佛 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佛剎利种。姓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