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全国佛教徒代表
──二十年四月在中国佛教代表大会提出──
庙产兴学已打销,再言整顿僧寺兴办教务等等,徒惹人厌。故太虚才在常会提出“本会最低限度应办各事案”中之就常州天宁寺办教理院案,已引起无谓之反对。今特声明将原提“本会最低限度应办各事案”中之各条,全部撤回。至教务之应否兴办?僧寺之应否整顿?惟在全国代表之公议。
本会第二届以来,经费益枯窘,人才益凋散。常务委员开会,每不合会章。如委托非本会委员为代理人,及一人同时代理二人之违反办事细则第八条。他若开会不推定主席、纪录,不具开会仪等。又名为佛教会总办事处,而办事员中甚至无一僧人或正信居士。如此何能构成为全国佛教最高机关,而期其能得全国佛教徒之信托,振兴佛教事业耶?今谓如中国佛教会要续办者:一、必须精选才德僧伽、正信居士以构成常务委员会,及总办事处。每半月须将议办之事,通知全体执监委员与各省佛会,以凭纠察。二、最少须筹有确定之常费三万元。除常委及办事员能有安定之办事经费外;并办一万不可少之会报,及急需之“全国各级佛教会办事僧员训练班”。以期各省各县佛教会,陆续可得有能贯澈本会宗旨之办事僧员。否则空挂一招牌,而每年徒耗讨乞来之数千元经费,反为佛教增加许多不合理不体面之情节;倒不如速速将“中国佛教会”自动解散取销之为愈!
会章拟改事项,条例如左:
第一条 原文:中国佛教会由中华民国全国佛教徒组织之。
拟改:中国佛教会以中华民国全国佛教徒为会员组织之。
并加附项云:前项佛教徒列举如左:
一、出家僧尼曾行剃度以上者,为本会当然会员,概应登记。
二、在家士女曾受三皈以上者,得自由入会为会员。其未入各县市佛教会为会员者,不得以本会会员论。
三、未受三皈者,得为本会护法会员、檀越会员;此但荣誉而无选举及被举权。
第五条 原文:执行委员三十六人;候补执行委员十八人。
拟改:执行委员二十八人;候补执行委员十四人。
第六条 原文:常务委员九人。 拟改:常务委员七人。
第七条 原文:监察委员十二人。 拟改:监察委员九人。
第八条 原文: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任期一年。 拟改: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任期二年。
说明:各级佛教会皆一年改选,殊不合宜。除国佛会今改二年外,应省佛会一年,县佛会半年改选。
第十一条 原文:如会章。 拟改:一、宣传佛教。 二、整理教规。 三、教育僧徒。 四、提倡社会文化。 五、推广民众教育。 六、举办慈善公益。 七、振兴农工事业。 八、其他关于佛教应革应兴事项。
第十二条 原文:全国佛教代表大会,每一年举行一次。 拟改: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每二年举行一次。
第十三条 原文:凡会议非有三分之一人数出席,不得开议。(注一)太虚任中国佛教会常委二年,对于会务提议议决之案,关于改善僧制、整顿寺产、设办僧学、振兴教务等等,不下二三十件。但因各寺僧之漠视及经费人才之缺乏,无一件能见之实行者。除每日对于政府为保护之请求,对于外界为消极之抵抗外,更无一事可为。如此佛教会,有不如无!不能振作,应即取销!愿先决,然后改选。(见世界居士林林刊第二十九期)注一 拟改以下,原刊脱漏。
猜你喜欢 中国近代之民族生活·太虚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智旭 第十六 宾祗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五·彦悰 金刚仙论 第七卷·佚名 胜族品第三·佚名 卷下(之四)·道宣 卷六·净挺 卷第十六·佚名 卷第十五·德清 布施品第十·佚名 第二 帝须弥勒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大鱼事经全文·佚名 第八章 般多伟须提瓦之即位·佚名 四教义卷第九·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