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二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二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业品第四之十

今应思择成业道相。谓齐何量名自杀生。乃至齐何名为邪见。且先分别杀生相者。颂曰。

杀生由故思  他想不误杀

论曰。要由先发欲杀故思。于他有情他有情想作杀加行不误而杀。谓唯杀彼不漫杀余。齐此名为杀生业道。有怀犹豫为杌为人。设复是人为彼非彼因起决志。若是若非我定当杀。由心无顾。若杀有情亦成业道。如是业道若定若疑。但具杀缘皆有成理。于刹那灭行杀罪。如何成如何不成。无杀义故。谓众生命过去已灭现在自灭未来未至。是故必无杀生命理。如何说灭。灯焰铃声准彼亦应通杀生义。谓障当命应生不生。以起恶心行杀加行。令所杀者现命灭时。不能为因引同类命。障应生命令永不生。故名杀生。由斯获罪。此所断命为属于谁。谓命若无彼名死者。即是此命所依附身。标第六声显相属义。如伽他说寿暖等言。故有命身名有命者。非实有我其理决然。已分别杀生。当辩不与取。颂曰。

不与取他物  力窃取属己

论曰。前不误等言如应流至后。谓要先发欲盗故思。于他物中起他物想。或力或窃起盗加行。不误而取令属己身。齐此名为不与取罪。若有盗取窣堵波物于佛得罪。佛将涅槃总受世间所施物故。有说。此罪于能护人。则彼自恣应无有罪。是故前说于理为胜。盗亡僧物已作羯磨。于界内僧得偷盗罪。羯磨未了。于一切僧。若盗他人及象马等。出所住处业道方成。已辩不与取。当辩欲邪行。颂曰。

欲邪行四种  行所不应行

论曰。总有四种行不应行。皆得名为欲邪行罪。一于非境。谓他所护。或母或父或父母亲。乃至或夫所守护境。二于非道。谓设己妻口及余道。三于非处。谓于制多寺中迥处。四于非时。谓怀胎时。饮儿乳时。受斋戒时。有说。若夫许受斋戒而有所犯。方谓非时。既不误言亦流至此。若于他妇谓是己妻。或于己妻谓为他妇。道非道等但有误心。虽有所行而非业道。若于此他妇作余他妇想行非梵行。有说。亦成加行受用时并于他境故。有说。如杀业道不成加行。究竟时前境各别故。苾刍尼等如有戒妻。若有侵陵亦成业道。有说。此罪于所住王。以能护持及不许故。若王自犯业道亦成。故前所说于理为胜。已辩欲邪行。当辩虚诳语。颂曰。

染异想发言  解义虚诳语

论曰。说听力故成虚诳语谓于所说异想发言。及所诳者解所说义。染心不误方成业道。所诳未解杂秽语收。语多字成要最后念表无表业方成业道。或随所诳解义即成。前字俱行皆此加行。此中解义据所诳者能解名解非正解义。齐何名为能解正解。前谓解者住耳识时。后谓正能分别其义。若正解义义意识知。语表耳识俱时灭故。应此业道唯无表成。是故理应善义言者住耳识位业道即成。能诳具足表无表故。有言。所诳随解不解。但异想说业道即成。不尔此同离间语故。随忍不忍要解方成。经说诸言略有十六。谓于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事中言实见等。所见等中言不见等。如是八种名非圣言。不见等中言不见等。所见等中言实见等。如是八种名为圣言。何等名为所见等相。颂曰。

由眼耳意识  并余三所证

如次第名为  所见闻知觉

论曰。若境由眼耳意余识所证。如次名所见等。鼻舌身根取至境故总名为觉余。经定说三根所取为所觉故。经言。大母。汝意云何。诸所有色非汝眼见。非汝曾见非汝当见非希求见汝。为因此起欲起贪起亲起爱起阿赖耶起尼延底起耽著不。不尔大德。诸所有声非汝耳闻。广说乃至。诸所有法非汝意知。广说乃至。不尔大德。复告大母汝于此中应知所见唯有所见。应知所闻所觉所知。唯有所闻所觉所知。此经既于色声法境说为所见所闻所知。准此于余定立所觉。若不许尔。所觉是何又香等三。在所见等外。于彼三境应不起言说。经主拨言。此不成证。经义别故。非此经中佛欲决判四所言相然见此经所说义者。谓佛劝彼于六境中。及于见等四所言事。应知但有所见等言。不应增益爱非爱相。若尔何相名所见等。有余师说。若是五根现所证境名为所见。若他传说名为所闻。若运自心以种种理比度所许名为所觉。若意现证名为所知。于五境中皆容起四。于第六境除见有三。由此觉名非无所目。香等三境言说非无。复引古师别释此四。今谓经主唯申自执非我许此。经判所言相故但言经证。三根所取名为所觉。起所觉言故。我师宗随此经立所见等相。于理无违。虽说为遮于彼增益爱非爱相。非不应理言六四别于理不然。前经后经义相似故。我见此经所说义者谓教大母如于三时色等境中。若不见等不希求故。欲等不生如是。若知所见等境唯有所见等。欲等亦不生欲等。但由自分别故。我随经义解此经文。非如经主随自分别。故后大母领佛教言。我解世尊所说义者。

见色已失念  妄增爱相者

心便受爱染  及住于耽著

彼由起此受  众多相现前

故彼心恒时  为诸贪害恼

如是集众苦  便远于涅槃

爱尽故涅槃  日亲之所说

见色已正念  不增爱相者

心不受爱染  及不住耽著

彼由不起受  众多相现前

故彼心恒时  离诸贪害恼

如是灭众苦  便近于涅槃

爱尽故涅槃  日亲之所说

如是于声香味触法一一广说。世尊亦赞能如是解。善哉善哉。故经主言经义别者。诚如所说以经义别。经主于中异分别故。又何意趣朋彼二师违理教释。而偏憎背毗婆沙者顺理教言。且彼二师所释违教。所见等相佛于经中于色等境分明别说。而彼弃舍异建立故。亦与随教正理相违。说五境中各具有四。第六境上唯有三等。然法最可立所见名。非声等中可名所见。如言佛见去来世等。此皆意识不共境故。曾无圣教言耳见声鼻见香等。如何五境皆名所见唯非第六。又彼自说若意现证名为所知。法既所知应名所见。现所证故犹如色等。此有何理唯五所证。立所见名。又后师释。自内所受及自所证。名为所知。若尔见何缘非自内所受。是则所见应即所知。又所觉知应无差别。俱是意识自所证故。又诸比量现量为先达正理人皆所共许。若比量境方名所觉。不应所觉在所知先。故彼二师义无端绪。今谓经主僻执居心。背此正宗党彼邪说。颇有由身表异想义成妄语不。有。故论言颇有不动身杀生罪触耶。曰有。谓发语。颇有不发语妄语罪触耶。曰有。谓动身。颇有不动身不发语二罪所触耶。曰有。谓仙人意愤。及长养业时。经主于此作如是难。若不动身亦不发语。欲无无表离表而生。此二如何得成业道。于如是难应设劬劳。彼谓实无表无表业。岂容不立此二业道。彼亦应辩触二罪因。非但起恶思有太过失故。若要依身语二门转思。起欲杀诳心即应成逆。彼不成者仙等应同。既不动身亦不发语。如何成业道。及依身语门应设劬劳。释如是难。然我且释布洒他时。如由动身能表语义生语业道。若身不动能表语义业道亦生。然说戒时彼有所犯。默然表净令众咸知。如何不生妄语业道。仙人意愤义等教他。彼于有情心无所顾。非人敬彼知有恶心。动身为杀彼生业道。仙以何表令鬼知心。彼由意愤身语必变。或由咒诅必动身语。有余师说。非于欲界一切无表悉依表生。如得果时五苾刍等得别解脱戒。不善亦应然然彼先时决定有表。余亦应尔。仙如前说。布洒他时得妄语者。谓不清净诈入僧中坐现威仪。或有所说。此谓先表。余例应思。已辩虚诳语。当辩余三语。颂曰。

染心坏他语  说名离间语

非爱粗恶语  诸染杂秽语

余说异三染  佞歌邪论等

论曰。若染污心发坏他语。若他坏不坏俱成离间语。解义不误流至此中。若以染心发非爱语。毁訾于他名粗恶语。前染心语流至此故。解义不误亦与前同。一切染心所发诸语。名杂秽语。皆杂秽故。唯前语字流至此中。有说。异前三余染心所发佞歌邪论等方杂秽语收。佞谓苾刍邪求名利发谄爱语。歌谓倡伎染心悦他作诸词曲。及染心者讽吟相调。邪论者。谓胜数明等述恶见言等。谓染心所发悲叹及戏论语。轮王现时歌咏等语。随顺出离与染相违。故彼皆非杂秽语摄。有说。彼有嫁娶等言。杂秽语收非业道摄。薄尘类故。不引无表非无无表可业道摄。已辩三语。当辩意三。颂曰。

恶欲他财贪  憎有情嗔恚

拨善恶等见  名邪见业道

论曰。于他财物非理耽求欲令属己。或力或窃。如是恶欲名贪业道。岂不欲爱皆名为贪。如五盖经。依贪欲盖佛说应断。此世间贪虽皆名贪非皆业道。由前已说诸恶行中摄粗品为十业道故。唯于他物起恶欲贪名贪业道。若异此者贪著己物业道应成。轮王北洲为难亦尔。于有情类起憎恚心。欲为逼迫。名嗔业道。于善恶等恶见拨无。此见名为邪见业道。举初摄后故说等言。具足应如契经所说谤因谤果。二世尊等总十一类邪见不同。谓无施与。乃至广说。如是已辩十业道相。依何义释诸业道名。颂曰。

此中三唯道  七业亦道故

论曰。十业道中后三唯道。业之道故立业道名。彼相应思说名为业。彼转故转。彼行故行。如彼势力而造作故。前七是业身。语业故。亦业之道。思所游故。由能等起身语业思。托身语业为境转故。业业之道立业道名。故于此中言业道者。具显业道业业道业。虽不同类而一为余。世记论中俱极成故。或业之道故名业道。亦业亦道故名业道。具足应言业道业道。以一为余但言业道。善业道义类此应知。加行后起应名业道。思亦缘彼为境转故。理亦应说而不说者。为本依本彼方转故。先说粗品为业道故。又由根本有减增故。令内外物有减有增。二分不然。故非业道。一切恶业道皆现善相违。断诸善根由何业道。断续善相差别云何。颂曰。

唯邪见断善  所断欲生得

拨因果一切  渐断二俱舍

人三洲男女  见行断非得

续善疑有见  顿现除逆者

论曰。恶业道中唯有上品圆满邪见能断善根。若尔何缘本论中说。云何上品诸不善根。谓诸不善根能断善根者。或离欲位最初所除。由不善根能引邪见。故邪见事推在彼根。如火烧村。火由贼起。故世间说被贼烧村。何等善根为此所断。谓唯欲界生得善根。色无色善先不成故。施设足论当云何通。如彼论言唯由此量是人已断三界善根。依上善根得更远说。令此相续非彼器故。何缘唯断生得善根。加行善根先已退故。如说。如是补特伽罗成就善法。乃至广说。此中所言成善法者。总说成就加行生得。复言善法隐没者。此言唯说加行善。将断善时最初舍故。言有随俱行善根未断者。此显犹有生得善根。彼于后时一切悉断。由此断故名断善根。此断善根何因何位。谓有一类先成暴恶意乐随眠。后逢恶友缘力所资转复增盛。故善根减不善根增。后起拨因拨果邪见。令一切善皆悉隐没。由此相续离善而住。此因此位断诸善根。何名拨因拨果邪见。谤妙恶行名为拨因。谤果异熟名为拨果。邪见有二。谓自界缘及他界缘。或有漏缘及无漏缘。谁能断善。应言一切能断善根。九品善根为可顿断。如见道断见所断耶。不尔云何。谓渐次断九品邪见。九品善根顺逆相望渐次断故。如修道断修所断惑。谓下下品断上上品。至上上品断下下品。故本论说。云何名微俱行善根。谓断善根时最后所舍者。由舍彼故名断善根。若尔彼文何理。复说云何上品诸不善根。谓诸不善根能断善根者。不应于此微其理趣。乘前为问其理已成。谓此乘前所断微善。即问能断上不善根。前微善根既下品摄。后能断者理上品收。故于此中不劳征难。既如修道断所断惑。理于中间通起不起。诸律仪果有从加行。有从生得善心所生。若从加行善心生者。律仪先舍后断善根。然断善根加行根本皆名断善。依此故说断善根位舍诸律仪。若从生得善心生者。随断何品能生善根。所生律仪尔时便舍。舍能等起彼随舍故。为在何处能断善根。人趣三洲非在恶趣亦非天趣。所以者何。以恶趣中染不染慧不坚牢故。以天趣中现见善恶诸业果故。言三洲者。除北俱卢。彼无极恶阿世耶故。有余师说。唯赡部洲。若尔便违本论所说。如本论说。赡部洲人极少成八根。东西洲亦尔。如是断善依何类身。唯男女身志意定故。有余师说。亦非女身欲勤慧等皆昧钝故。若尔便违本论所说。如本论说若成女根定成八根。男根亦尔。为何行者能断善根。唯见行人非爱行者。诸见行者恶阿世耶极坚深故。彼恶意乐推求相续。故名极坚。见远随入故名极深。以极坚深故能断善。诸爱行者恶阿世耶极躁动故。由斯理趣非扇搋等能断善根。又此类人如恶趣故。此善根断其体是何。善断应知非得为体。以重邪见现在前时。能令善根成就得灭。不成就得相续而生。此位名为善根已断。故善断体即是非得。前已成立非得实有。善根断已由何复续。由疑有见谓续善位或由因力或依善友。有于因果欻复生疑。所招后世为无为有。有于因果欻生正见。定有后世先执是邪。尔时善根成就得还起。不成就得灭名续善根。九品善根顿续渐起。如顿除病气力渐增。于现身中能续善不。亦有能续除造逆人。有余师言。断见增者亦非现世。能续善根依彼二人。经作是说。彼定于现法不能续善根。彼人定从地狱将没。或即于彼将受生时能续善根非余位。故言将生位谓中有中。将殁时言谓彼将死。若由因力彼断善根。将死时续。若由缘力彼断善根将生时续。由自他力应知亦尔。又意乐坏非加行坏。断善根者是人现世能续善根。若意乐坏加行亦坏。断善根者要身坏后方续善根。谓世有人拨无后世名意乐坏。而不随彼意乐所作非加行坏。见坏戒不坏。见坏戒亦坏。断善根者应知亦尔。非劫将坏及劫初成有断善根。坏器世间增上力故。相续润故。行妙行者不断善根。以心坚牢有所乐故。断善邪定四句差别。谓补剌拏未生怨王提婆达多所余人等。如其次第应知差别。断善邪见破僧妄语。当知定招无间异熟。余无间业或招无间。或招所余地狱异熟。已乘义便辩断善根。今应复明本业道义。所说善恶二业道中。有几并生与思俱转。颂曰。

业道思俱转  不善一至八

善总开至十  别遮一八五

论曰。于诸业道思俱转中。且不善与思从一唯至八。一俱转者。谓离所余贪等三中随一现起。若先加行所造恶业。贪等余染及不染心现在前时随一究竟。经主唯说不染污心此言太减。以慢疑等染心起时亦有由先加行所起业道成故。又说加行造恶色业色言太增。无色无容先加行造不染心起业道方成。须简别故。后如是类例应弹斥。有余师说。身三业道一一思俱转。谓杀盗邪淫。理不应然。邪淫必二无遣他为故。必贪究竟故。杀盗自为。亦必二故。设据遣他作应差别言。谓于究竟时贪等不起。又说。杂秽语及贪嗔等三。随一现前名一俱转。此亦非理。阙唯言故。如我先说于理为善。二俱转者。谓行邪行若自行杀盗杂秽语。或遣他为随一成位。贪嗔邪见随一现前。若先加行所造恶业贪等余染。及不染心现在前时随二究竟。经主于此作如是言。谓嗔心时究竟杀业。若起贪位成不与取。或欲邪行或杂秽语。此亦非理。若自究竟则应于杀无劳说嗔。此更无容余究竟故。于盗邪行说贪亦然。说起贪时成杂秽语。此言阙减。容三成故。若先加行于究竟时一一应言贪等随一。有余师说。于他命财起欲杀盗心令死时即取。或他婢等住船等中。犯邪行时。盗离本处。此非唯二。以贪嗔中随其所应必有一故。又说虚诳离间粗恶随起一时亦二俱转。此亦非理贪嗔等。三随其所应容有一故。由此先说于理为善。三俱转者。谓先加行所造恶业贪等起时随二究竟。若遣一使作杀等一。自行淫等。俱时究竟。若自作二如理应思。若先加行所造恶业。贪等余染及不染心现在前时随三究竟。若起贪等余染心时。自成摄离间虚诳语业等使作一等如理应思。有余师言。遣二使已自行邪行俱究竟时。及语前三随俱起二此亦非理。淫究竟时定有贪故。发语业道贪等三中容有一故。设起余心应差别故。四俱转者。谓欲坏他说虚诳言。或粗恶语。意业道一。语业道三若遣二使自行淫等。若先加行所造恶业。贪等起时随三究竟。如是等类准例应思。有余师言。俱说四语。此说非理。应分别故。如是五六七皆如理应思。八俱转者。谓先加行作六恶业。自行邪欲俱时究竟。余例应思。后三不俱故无九十。何缘邪欲要自究竟非如杀等。遣他亦成杀等遣他染心定故。谓若遣使行杀生等定有染心。遣他行淫容心无染。如嫁女等。又此类惑必现前故。谓由此类烦恼现起。自行杀等令他亦然。非遣他淫惑必如自又自远离行不应行。非遣他行名自犯故。谓有远离行不应行。授女与夫自非犯者。若于此境自离杀生。遣他杀时自名杀者。曾闻菩萨将女施他便获爱果。然非梵行不善业摄。若遣他犯与自作同。岂容安住恶业加行能招福果。或诸菩萨应犯邪行。又离杀等依遮境成。离行邪淫遮己身故。由此非杀一切有情。皆成他胜随于一切。但有行淫皆名犯重。又理必尔以诸苾刍但遣杀人必成他胜。虽行媒嫁而不犯重。何缘遣离杀不得离杀戒。但遣他杀生便得杀生罪。此例非等非无杀思有遣他杀有无离杀思。而遣他离杀义不同故。又受持戒于此处强舍犯尸罗于他处胜故于犯戒有遣他犯名自犯。若于持戒无遣他持名自持。又先已说。先说者何。谓欲界中恶胜善劣。又缘起法有种种殊不可为难。且如眼识不住色中。亦非住眼随眼增损而不随色。又如从心生大显等不随心力成善等性。而形善等差别随心。又语业声性随心转。弹指声等性不随心。又他命终方成杀业。他坏不坏成离间等。如是于戒遣他受持无自受持。若于犯戒遣他毁犯有自毁犯。于中遣杀成能杀人。遣他行淫不成淫者。如是已说不善业道与思俱转数有不同。善业道与思总开容至十。别据显相遮一八五。二俱转者。谓善五识及依无色。尽无生智现在前时无散善七。此相应慧非见性故。无色定俱无律仪故。三俱转者。谓与正见相应。意识现在前时无七色善。四俱转者谓恶无记心现在前位。得近住近事勤策律仪。六俱转者。谓善五识现在前时得上三戒。七俱转者谓善意识无随转色正见相应现在前时得上三戒。或恶无记心现前时得苾刍戒。九俱转者。谓善五识及依无色。尽无生智现在前时得苾刍戒。或静虑摄尽无生智相应意识现在前时。十俱转者。谓善意识无随转色。正见相应现在前时得苾刍戒。或余一切有随转色正见相应心正起位。别据显相所遮如是。通据隐显则无所遮。谓离律仪有一八五。一俱转者。谓恶无记心现在前时得一支远离。五俱转者。谓善意识无随转色正见相应现在前时得二支等。八俱转者。谓此意识现在前时。得五支等。善恶业道。于何界趣处。几唯成就。几亦通现行。颂曰。

不善地狱中  粗杂嗔通二

贪邪见成就  北洲成后三

杂语通现成  余欲十通二

善于一切处  后三通现成

无色无想天  前七唯成就

除处通成现  除地狱北洲

论曰。且于不善十业道中。那落迦中三通二种。谓粗恶语杂秽语嗔。三种皆通现行成就。苦逼相骂故有粗恶语。怨叹悲叫故有杂秽语。身心粗强[怡-台+龍]戾不调由互相憎故有嗔恚。贪及邪见成而不行。无可爱境故。现见业果故。无相害法故无杀生。谓彼但由业尽故死。无摄财女故无盗淫。以无用故无虚诳语。或虚诳语令他想倒。彼想常倒故无诳语。彼常离故。或无用故。无离间语。北俱卢洲贪嗔邪见皆定成就而不现行。不摄我所故。身心柔软故。无恼害事故。无恶意乐故。唯杂秽语彼通现成。由彼有时染心歌咏。寿量定故无有杀生。无摄财物及女人故无不与取及欲邪行。无诳心故无虚诳语。或无用故常和穆故无离间语。言清美故无粗恶语。彼人云何行非梵行。谓彼男女互起染时。执手相牵往诣树下。树枝垂覆知是应行树不垂枝两愧而别。除前地狱北俱卢洲。余欲界中十皆通二。谓于欲界天鬼傍生及人三洲。十恶业道皆通成现。然有差别。谓天鬼傍生。前七业道唯有处中摄无不律仪。人三洲中二种俱有。虽诸天众无有杀天。而或有时杀害余趣。有余师说。天亦杀天。虽天身支断已还出。斩首中截则不更生。故欲天中有杀业道。已说不善。善业道中无贪等三。于三界五趣皆通二种。谓成就现行。身语七支无色无想但容成就必不现行。谓圣有情生无色界成就过未无漏律仪。无想有情必成过未第四静虑静虑律仪。然圣随依何静虑地曾起曾灭无漏尸罗。生无色时成彼过去。若未来世六地皆成。二处皆无现起义者。无色唯有四蕴性故。无想有情无定心故。律仪必托大种。定心二处互无故不现起。余界趣处除地狱北洲。七善皆通现行及成就。然有差别。谓鬼傍生有离律仪处中业道。若于色界唯有律仪。三洲欲天皆具二种。善恶业道得果云何。颂曰。

皆能招异熟  等流增上果

此令他受苦  断命坏威故

论曰。且先分别十恶业道各招三果。其三者何。异熟等流增上别故。谓于十种若习若修若多所作。由此力故生捺落迦。是异熟果。从彼出已来生此间人同分中受等流果。谓杀生者寿量短促。不与取者资财乏匮。欲邪行者妻不贞良。虚诳语者多遭诽谤。离间语者亲友乖穆。粗恶语者恒闻恶声。杂秽语者言不威肃。贪者贪盛。嗔者嗔增。邪见者痴增上。何缘邪见令痴转增。习异不应令异增长。经主作是释。彼品痴增故。岂不邪见相应无明。非相用增依邪见故。今观此义邪见起时。于有事中无行相转坏现见事。此与贪嗔相应无明。彼痴增重贪嗔于有境有行相转故。或见行者由邪见力。能令真智远而更远。以痴增者邪见便增由痴转令倒推求故。邪见增者痴复转增。由见转令障真智故。由此说邪智是正智近怨。以与无明为朋党故。是名业道等流果别。如何短寿是杀等流。人寿必应是善业果。经主于此作如是释。不言人寿即杀业果。但言由杀人寿量短。应知杀业与人命根作障碍因令不久住。此所言义极难了知。若杀为因能招寿短。短名目何法是杀果非寿。譬如金铤短即是金。寿亦应然短岂非寿。如何可说寿非杀果。若谓杀业能感命灾故杀为因非感寿者。此中应辩。何谓命灾不可说言。谓刀毒等。刀等但是灾之缘故。又不应说是杀等流。彼是有情增上果故。命灾命障其义是一。既说杀业作命障因。应辩此中命障何谓若谓命障。即寿不生此复应思为有非有若非有者果。体不成非住本心人。说无为有果若是有者此非异寿便违所说寿非杀果。理应释言。不说人寿是杀异熟。但应说言是杀生业近增上果。谓虽人寿是善业招。而由杀生增上力故。令彼相续唯经少时。以欲界中不善胜善。有增上力能伏善故。若尔何故说名等流果。显增上果中有最近故。若二俱立增上果名。则不显果有近远别。若谓不然如何不善。以修所断无覆无记为等流果。与理无违是故可言即人短寿是杀生业所引等流。此十所招增上果者。谓外所有诸资生具。由杀生故光泽鲜少。不与取故多遭霜雹。稼穑微薄果实希小。欲邪行故多诸尘埃。虚诳语故多诸臭秽。离间语故所居险曲。粗恶语故多诸恶触。田丰荆棘硗确醎卤。杂秽语故时候变改。贪故果少。嗔故果辣。由邪见故果少或无。是名业道增上果别。为一杀业感地狱已。复感短寿外恶果耶。有余师言。即一杀业先受异熟。次近增上后远增上故有三果。理实杀时能令所杀受苦命断坏失威光。令他苦故生于地狱。断他命故人中寿短。先是加行果。后是根本果。根本近分俱命杀生。由坏威光感恶外具。是故杀业得三种果。余恶业道如理应思。由此应准知。善业道三果且于离杀。若习若修若多所作。由此力故生于天中受异熟果。从彼没已来生人中。受极长寿近增上果。即复由此感诸外具。有大威光远增上果。余善三果翻恶应说。又契经说八邪支中分色业为三谓邪语业命离邪语业邪命是何。虽离彼无而别说者。颂曰。

贪生身语业  邪命难除故

执命资贪生  违经故非理

论曰。嗔痴所生语身二业。如次唯名邪语邪业。从贪所生身语二业名邪语邪业。亦说名邪命。以难除故异二别立。贪细能夺诸有情心。极聪慧人犹难禁护。故此对二为极难除。诸在家人邪见难断。以多妄执吉祥等故。诸出家者邪命难除。所有命缘皆属他故。为于正命令殷重修。故佛离前别说为一。有余师执。缘命资具贪欲所生。身语二业方名邪命非余贪生。所以者何。为自戏乐作歌舞等。非资命故。此违经故。理定不然。戒蕴经中观象斗等。世尊亦立在邪命中。邪受外尘虚延命故。由此非独命资粮。贪所发身语方名邪命。正语业命翻此应知。何缘业道中先身后语。于八道支内先语后身。以业道中随粗细说。道支次第据顺相生。故契经中言寻伺已发语。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第四十二

猜你喜欢
  止观大意·湛然
  卷第五十八·德清
  三宜盂師語錄卷一·明盂
  佛法金汤编叙·岱宗心泰
  与黄雪峰居士书·太虚
  通玄百问·佚名
  勿欲为千古高人·印光
  卷十八·佚名
  卷第三(本末合)(尽毗卢遮那品)·慧苑
  因 果·太虚
  追念王一亭长者·太虚
  分别功德论卷第五·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三·唐慧琳
  《淦石录》里的禅宗传法史料·胡适
  赞叹品第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数日,晚间。地点 卫家。人物 卫 母 齐 母 卫默香 卫大嫂 余志芳宋玉娥〔幕启:卫母正和齐母说闲话儿。卫母 这下子可好啦,妇女商店就是凌云她们那个试验田改大了的,现在照常卖鱼肉青菜,一半天就全部开

  • 卷三·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   宋 郭知达 编古诗述懐【此以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旧注晋籍尝作咏懐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去年潼闗破妻子膈絶久【天寳十五年安防山僣号贼犯潼闗哥舒翰军败退为其帐下执之降贼闗门不

  • 卷二百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四 裘万顷 出门 出门复入门吾行竟安之携书北窗下翻閲聊自怡有怀千载人掩卷还歔欷采采首阳薇恋恋商山芝一裘或终身欣然钓江

  • 卷八百四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四齐已题东林十八贤真堂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谢灵运欲

  • 通鉴续编卷六·陈桱

    【癸亥】仁宗皇帝天圣元年【契丹太平三年】春三月行崇天厯【司天役人张奎运所造也】罢茶行贴射法【初茶之法择要害之地置货务防给交钞往还而不积茶货其淮南蕲黄庐舒光夀六州官自为场置吏谓之山场凡十三所六州采

  • 第七十册 天命十年·佚名

    第七十册 天命十年鄂诺依,原系扎库塔路大臣,因弃地来归有功,复克尽厥职,不违指令,著为三等游击,免一次死罪。哲尔吉讷,原系扎库塔路之人,弃地来归有功,其弟喀珠克尽厥职,不违指令,著为三等游击,免一次死罪。乌巴海,克尽厥职,不违指

  • 五十四、金粟斋时代的朋友·包天笑

      我在金粟斋译书处时代,认识了不少的名人。因为那个时代,正在戊戌政变以后。来了一个反动,禁止开学堂,谈新政,康、梁逃到海外,许多新人物,都避到上海来。再加以庚子拳变,两宫出走,洋兵进京,东南自保,上海那时侯,真是热闹极了。

  • 丘灵鞠传·李延寿

    丘灵鞠是吴兴郡乌程县人。祖父丘系,官秘书监,父亲丘道真,作护军长史。灵鞠从小爱读书,善写文章,州里征召他作从事。到领军沈演之处报到,演之说:“从前我作州从事,到领军谢晦处报到,宾主坐的位置正和今天一样,你将来也会和我现在

  • 卷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八雍正二年四月上谕十九道初三日怡亲王等议奏副河道总督嵇曾筠请设标下河兵应不准行奉上谕嵇曾筠已授副总河职衔伊奏请添设河兵一事尔等议覆无庸添设但总河驻劄南河兼管运河於河南

  • 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四十二八旗大臣题名四各省总兵梁 武【汉军正蓝旗人顺治七年任直隶天津镇总兵】管効忠【汉军镶黄旗人顺治八年四月任直隶天津镇总兵九年三月革】甘应祥【汉军正蓝旗人顺治九年三月任直

  • 卷四十三·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四十三领侍卫内大臣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三<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三领侍卫内大臣国朝官制三旗领

  • 總序·佚名

    王諱峼,中宗大王長子,母妃,章敬王后尹氏。生而岐嶷,三歲能解書義,六歲封爲世子。性沈靜寡欲,仁恭孝友,勤於學問,踐履篤實,在東宮二十五年,賢德著聞。及其嗣服,中外想望至治,而執喪過哀,遽至不諱,且無嗣子,惜哉!在位一年,壽三十一。

  • 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佚名

       大广智不空密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欢喜园中波利质多罗树下宝宫殿。如来是无量智慧命。诸众生作一子想。是时有百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诸大菩萨。及声闻缘觉辟支佛四道果者。又有百千光。无量比丘比丘尼

  • 佛法金汤编卷第七·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唐都长安。起高祖戊寅。尽哀帝丙寅。二十一主。二百八十九年。高祖帝讳渊。字叔德。李姓。陇西成纪人。祖虎。追谥景皇帝。父炳。谥仁公。生高祖於长安。武德元年帝於朱雀门南衢

  • 卷四十二·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二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荆州天□道悟禅师(嗣法存疑) 参石头。问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头曰。我者里无奴婢。离个甚么。师曰如何明得。曰汝还撮得虚空么。师曰恁么则不从今日去也。曰未审汝早晚从那

  • 青春之火·程小青

    我不是自己夸口,我的听觉虽及不上我的老友霍桑,可是也并算不得怎样低弱。那天破晓时分,霍桑只轻轻地说了一声“一个女子”,我便突的从睡梦中惊醒。我向窗上望一望,晓光已是白漫漫的。在这晚秋的当儿,这样的光色,估量起来,已是

  • 寂寞烟花梦一朵·陆小曼

    《陆小曼传:寂寞烟花梦一朵》共分为六章,三十个小节,约十五万字。以时间为序,以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为关节点,叙写了一代名媛陆小曼从出生到去世的人生传奇故事。一身愁病,一江清泪,昼夜长流。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金刚力士哀恋不息,帝释慰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