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释净土群疑论序

屯田员外郎平昌孟铣撰

虚空无际。天地生其中。墟宇既形。品庶滋其内。于是群生竞起。众识齐奔。沉浮爱欲之河。驱驰生死之躅。因报纷纠。非累墨之能分缘对循环。岂积尘之可计。前佛后佛。报身化身。各返行迷。咸祛溺丧。敞三明以济俗。临八苦已宣慈。皇矣弥陀聿采净国。发弘誓愿。现大光明。既疏方便之门。又阐感通之路。十念云就。俄引伏于金地。九辈往生。遽偕游于银国。理浮夐劫。事验无边。道安幽赞于秦中。慧远始通于晋末。爰兹已降。同赞前声。其有克任绍隆。遥膺付嘱。思成就于往法。将究竟于来今。疏奥旨于贯华。赞微言于贝叶者。其唯怀感法师乎。法师以本无今有。既生则逝。信力坚正。戒品清严。妒路之文。既弘宣而走誉。毗尼之旨。乃演畅以驰声。虽善说而不穷。恐有言之为累。思练神以息际。伫依定而保光。舍义学共遗踪。遂诚求而取证。霜怀特发。冰践孤超。功由理谐。机与神会。敛容赴寂。乃觐安养。法师则意归真。即是阿鞞圣侣。虽念存有相。而情体无著。众所知识。俗共归仰。胜幢虽建。魔垒尚高。未悟圣力所牵。多以常途致惑。青眼以之鹗视。赤髭由其猬张。始则干非。后遂凌讟。请战之曹踵武。设伏之党肩随。法师先据不竭之赀。次命无前之语。洪钟才振。短兵已北。烧须之渠折角。鍱腹之侣流肠。领屈者。拔旗以祈生。吞负之者。与榇而归西。安养之师告捷。般舟之旅载宁。式诠酬问之机。遂有释疑之论。当其诘朝相见任气争前。问既直锥以起心。酬亦推锋而陷脑。故有疑必问。客无问而不深。有问必酬。主无酬不当。因权告实。语为四部所宗。即生宣常。理为五众攸报。信往生之逸路。乃净域之亭衢。撰次未修。门成乃化。遗编累复。有怀恽法师恽与感师。并为导公神足。四禅俱寂。十胜齐高。契悟之深。讵止同游七净。缘习之重。宁唯共趣一乘。[門@外]岁易掩。长年先逝。三门徒然。七众同悲。恽以。昌言之书。既成之于旧友。释疑之论。敢行之故人。以平昌孟铣早修净业。凭为序引。资以播扬。辄课芜旨。式旌宝昌。言之为七卷。宣之为一部。云尔。

猜你喜欢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六·王日休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智顗
  辯中邊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佚名
  卷第十五·道宣
  卷四·投子义青
  刻普陀列祖录题辞·潮音通旭
  卷第十二·智旭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卷四·佚名
  卷二·佚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上·智顗
  卷之三·佚名
  卷第十·佚名
  卷第二十一·道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田间诗学卷六·钱澄之

    小雅【按雅题不曰周者以所载皆周室之诗于异代无涉故不言周也 余详二雅论中】小大雅谱略【小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始祖后稷由神气而生有播种之功于民公刘至于太王王李厯及十载越异代而别世载其功业为天下所归

  • 四集卷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九古今体一百二十八首【甲午三】细雨【二月朔日】迩日军书特缱念醒眠问遍五更钟晩阴惟望雪其落中夜何期雨乃逢所惜甘膏力徐淡遂号噫气势方浓虽然未至兴农预为

  • 卷一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艮斋诗集谢谔字昌国临江军人绍兴末尉乐安去奸蠧施德政凡有益于民者言于令行之县多盗条二十防于漕司大要使其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盗果解谔博学工文词有

  • 荒村·闻一多

    “……临淮关梁园镇间一百八十里之距离,已完全断绝人烟。汽车道两旁之村庄,所有居民,逃避一空。农民之家具木器,均以绳相连,沉于附近水塘稻田中,以避火焚。门窗俱无,中以棺材或石堵塞。一至夜间,则灯火全无。鸡犬豕等

  • 卷五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六祯祥进白乌赋         【唐】张 説咨大钧之播气在品物而流形有莫黒之凡族忽变白而効灵感上人于孝道合中瑞于祥经若夫事出神妙理以舒卷既集王屋飞随帝辇捧日高翥迎风细转识

  • 宦游纪(4)·张瀚

    国初刘诚意先生为御史大夫,即今南都察院右都御史。余掌南台,所居邸第在太平冈下,规制壮丽严整,传为先生所建。院在太平门外,惟操江,佥院间来同堂,四五御史,雍容礼貌,体统森严,殊无事事。时值两京计吏,与南冢宰王公本固并持衡鉴,品

  • 卷之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冬十月。己未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早事  ○遣官

  •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儒家大师孟子和荀卿的合传,但所记载的内容却包括了战国时期阴阳、道德、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如邹衍等十二人,极似类传。它是一篇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弥足珍贵

  • 胡长孺传·宋濂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其先祖在唐代末期从天台迁居婺州。宋朝南渡后,其家族中以进士出身的达十人之多。祖父胡岩就是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进士,授福州闽县知县。其父胡居仁为宋理宗淳..七年(1247)进士,授台州军知事。

  • 卷一百八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理宗时宰相史嵩之挟边功要君植党颛国沅州教授徐霖上疏历言其奸深之状以为其先也夺陛下之心其次夺士大夫之心而

  • 养吉斋丛录卷之四·吴振棫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顺治间,大学士等俱内直。诸章奏即日票拟,面赐裁决。十八年以后,辅政大臣、内直大学士等在外,疏奏次日看详。及进呈候旨,止有学士,而大学士不预。康熙八年,从李文襄之芳请,仍复旧制。其

  • 卷一百三十八·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八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辽夏十上神宗论关中事宜    文彦博臣近闻西师巳还中外但知时暂歇泊而未有分屯解甲之旨人情忧疑皆虑王师必有再举之计老臣受国恩深义同休戚齿发如此无复觊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二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戌朔。 癸亥,皇第四十五孙盘烒生,宁王世子也。 夜,有星青白色,尾迹有光,起自紫微垣,日出阊阖门,东北行至玄戈旁没。 乙丑,荧惑犯东咸。 丁卯,吏部尚书翟善以受贿当死,其

  • 卷十六·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六   明 姜寳 撰哀公【名蒋定公子盖定姒所生恭仁短折曰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王氏经世杜氏曰随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侯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七·法藏

    (尽此第□会)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离世间品第三十三将释此文四门同前。初释名有三。一者分名。谓此明第三名托法进修分。即依托行法修成正行故立斯名。二会名者。约处名普光重会。今何故于此而重会者。以前普光是生解之

  • 卷第一·居顶

    续传灯录 续传灯录卷第一 目录 大鉴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禅师法嗣一十六人 &middot;汾阳善昭禅师 &middot;叶县归省禅师 &middot;神鼎洪諲禅师 &middot;谷隐蕴聪禅师 &middot;广慧元琏禅师 &middot;三交智嵩禅师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