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首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首

契丹国初兴本末

契丹本炎帝之後先世保鲜卑山以居号鲜卑氏为慕容燕所破析其部曰宇文曰库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见於此【案叶隆礼原书称契丹之始简册不载无得而详今考辽史世表载辽先世传国源流颇具不得云无可考见今据改正】本其风物地有二水曰北穆尔穆棱复名托果斯穆棱者是其一也其源出自中京西马盂山东北流华言所谓土河是也曰尼罗古穆棱复名孟古穆棱者又其一也源出饶州西南平地松林直北华言所谓潢河是也至木叶山合流为一古昔相传有一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於木叶之山过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一曰宗噶尔部二曰伊斯珲部三曰舍珲部四曰诺尔威部五曰丕勒摩部六曰讷古济部七曰济勒锦部八曰实衮部立遗像【始祖及八子】於木叶山後人祭之必刑白马杀灰牛用其始来之物也後有一主号曰纳罕此主特一髑髅在穹庐中覆之以氊人不得见如国有大事则杀白马灰牛以祭始变人形出视事也即入穹庐复为髑髅因国人窃视之失其所在复有一主号曰沃赫戴野猪头披猪皮穹庐中有事则出退复隐入穹庐如故後因其妻窃其猪皮遂失其夫莫知所在次复一主号曰珠尔杭阿惟养羊二十口日食十九留其一焉次日复有二十口日食之是三主者皆有治国之能名余无足称焉异矣哉氊中枯骨化形治事戴猪服豕罔测所终当其隐入穹庐之时不知其孰为之主也孰为之副贰也荒唐怪诞讹以传讹遂为口实其详亦不可得而诘也自是厥後中遂衰微八部大人後稍整兵三年一会于各部内选雄勇有谋略者立之为主旧主退位例以为常至太祖为衆所立後并七部而灭之契丹始大【案通监及五代史皆言契丹八部大人相代为王然考之辽史契丹自太祖以前约尼氏世为君长初无别部更立之事通监於梁开平元年载太祖自言为王九岁考辽史是年太祖始受国主钦德之禅未受禅时钦德为王自若岂容一国有二主乎疑通监五代史所谓传旗鼓相代者特八部大人之主国事者异国传闻遂以为王耳隆礼书於此篇及太祖纪所载皆承通监及五代史之说未免失实因其说相承已久故姑仍其旧而辨正於此云】原其立国兴自太祖至太宗乘百战之势席卷河朔灭晋入汴威服诸夷奄有全燕何其强也天祚昬孱羣下离心金兵一起土崩瓦裂何其弱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悲夫今摭旧闻裒其本末虽未能考其异而订其同要之大略不甚相远後之英主忠臣志士游今洄古可以鉴矣

契丹九帝年谱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讳亿字安巴坚○案叶隆礼原书所记辽诸帝諡号多属舛错如太祖諡本七字而但载大圣二字景宗諡本四字而但载孝成二字至如太宗之嗣圣世宗之天授穆宗之天顺圣宗之天辅兴宋之文成皆具在位时羣臣所上尊号中二字并非庙諡隆礼乃即以当诸帝之諡尤为失考又道宗尊号本曰天佑而隆礼以为天福则辽诸帝中并无此称更属乖误今并逐一考核改正又案安巴坚乃太祖之字原书以为蕃名亦非今亦据辽史改正】丁卯岁正月即皇帝位称元年国号大契丹丙子改元神册【案辽史哈陶津可汗殂羣臣奉遗命立太祖明年太祖即皇帝位称元年时为梁开平元年丁卯岁至丙子岁改元神册通监於贞明二年云契丹主称皇帝国人谓之天皇王至是改元神册虽不言始即帝位在何年然云至是改元神册亦可见即帝位在神册之前矣隆礼原书於神册元年始书即皇帝位殊为失实且於年谱不书神册本号反以即帝位之岁系诸梁均王贞明二年亦乖史例今并改正】壬午改元天赞丙戌改元天显【案太祖神册纪号凡六年而叶隆礼原书神册至五年而止较辽史少一年又天赞改元在壬午岁而原书以为辛巳较辽史又多一年又丙戌改元天显而原书以为即天赞六年不纪天显均属舛误今并据辽史改正】是年秋七月崩在位二十年【案原书云在位十一年盖数自神册元年始也今核实改正】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讳德光小字耀库济太祖第二子○案耀库济乃太宗小字原书以为元名者误今据辽史改正】丁亥岁即位仍太祖年号称天显二年至戊戌改元会同丁未改元大同【案隆礼误以天显为太宗所改年号故以丁亥为天显元年与史差较一年又沿通监以丁酉为会同元年而以丁未为会同十一年不载大同年号均与辽史参错不合今并改正】改国号曰辽【案五代史太宗改天显十一年为会同元年改国号曰辽原书因之然据辽史改国号实在大同元年今改正】是年夏四月崩在位二十一年【案原书云在位二十二年盖误以太宗即位在天显元年也今核实改正】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小字乌云太祖之孙东丹王托云之子○案乌云乃世宗小字原书以为蕃名者非今据辽史改正】丁未岁即位改元天禄辛亥天禄五年【案世宗以大同元年四月即位九月即改元天禄隆礼误以为踰年始改元故天禄尽四年与史差较一年今改正】秋九月为燕王舍音等所弑在位五年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璟小字舒噜太宗长子也】辛亥岁即位改元应历己巳应历十九年春三月为庖人所弑在位十九年【案原书云在位十八年今据辽史改正】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密结世宗第二子】己巳岁即位改元保宁己卯改元乾亨【案隆礼误以保寜尽六年其次年即改乾亨故以乾亨改元系之甲戌与史不符今改正】壬午乾亨四年秋九月崩【案九月原书误作十二月今据辽史改正又案辽史本纪乾亨四年景宗崩圣宗即位明年改元统和盖辽自世宗以後皆不踰年改元踰年改者惟圣宗也然闰考乾亨尽五年癸未统和始二年甲申舆服志亦言乾亨五年圣宗册承天太后则景宗以乾亨五年崩而圣宗亦不踰年改元证以前後诸帝即位改元之例似为符合但以本纪言景宗夀三十五者计之则乾亨实尽四年纪又不误人君始卒大事而纪志互异未知孰是也今姑从本纪而附志其异同於此云】在位十四年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景宗长子】壬午岁即位癸未改元统和复国号大契丹【案原书言开泰元年复国号大契丹考圣宗复国号辽史本纪不书此书圣宗纪书於统和元年与宋元通监续纲目合年谱自为抵牾实为无据今改正】壬子改元开泰辛酉改元太平【案原书统和纪号尽三十年较史多一年又以太平纪号尽十年较史少一年今并据辽史改正】辛未太平十一年夏六月崩在位四十九年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小字珠巴克圣宗长子○案原书云蕃名珠巴克考辽诸帝皆以国语为小字此珠巴克亦必小字也但辽史云兴宗字雅布济小字济古尔与此不同惟通考言兴宗蕃名珠巴克与此书同盖皆本之宋三朝国史契丹传今改为小字珠巴克以两示订误传疑之意又原书以兴宗为圣宗第八子考辽史圣宗惟六子而兴宗为长原书舛误之甚今改正】辛未岁即位改元景福壬申改元重熙乙未重熙二十四年秋八月崩【案原书以重熙改元在癸酉又以乙未为重熙二十三年均与史参错不合今改正】在位二十五年道宗仁圣大孝文皇帝【讳洪基兴宗长子】乙未岁即位改元清宁乙巳改元咸雍丙午咸雍二年复改国号大辽乙卯改元太康乙丑改元大安乙亥改元夀昌辛巳夀昌七年春正月崩【案原书於道宗纪年脱大康大安二号又夀昌纪号尽六年较少一年今并改正至夀昌之号辽史实作夀隆考隆字乃圣宗庙讳道宗为圣宗嫡孙其纪年不应相犯且相传辽代石刻皆作夀昌并无夀隆之称尤为可据此必辽史有误当以隆礼所载为长今从之】在位四十七年天祚皇帝【讳延禧道宗之孙太子濬之子○案隆礼误以天祚为秦王元吉之子与史不合今改正】辛巳岁即位改元乾统辛卯改元天庆辛丑改元保大至乙巳保大五年金兵来攻帝将西奔党项至应州新城为金罗索所获降封海滨王辽国遂亡在位二十五年【案原书误以天祚被获系诸保大四年较辽史差一年今改正】

契丹自太祖元年丁卯至天祚帝保大五年乙巳凡九主二百十九年【案原书称契丹九主首末二百一十五年实历二百单九年盖隆礼於太祖纪年断自神册元年为始又以天祚尽於甲辰岁保大四年而辽自世宗以下不踰年改元者六帝故以虚数计之为二百十五年以实数计之仅为二百九年今并核实改正】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首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二 淳化二年(辛卯,991)·李焘
  第七十三回 御跸蒙尘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躯·蔡东藩
  东林列传卷十一·陈鼎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一)·陈寅恪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四·王锜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纪昀
  卷三十七·鄂尔泰
  补编四·佚名
  列传卷第十 高丽史九十七·郑麟趾
  卷一百八·司马迁
  刘峻传·姚思廉
  刘献之传·魏收
  第一节 学校·吕思勉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齣~第二十七齣·崔时佩

    第十九齣 琴心写恨【卜算子】〔生上〕月挂柳梢头。漏断人初静。千古风流指下生。付与知音听。东边日出西边雨。莫道无情却有情。日间红娘说道相如将琴挑动文君之意。不免叫琴童取琴出来。琴童何在。〔丑上〕夜静瑶琴

  • 蓝山集巻六·蓝仁

    (明)蓝仁 撰○五言絶句墨梅不必论清白犹懐度暗香无人知此意月色正昏黄墨菊晚节黄金尽霜枝淡墨新东篱日昏黑不见白衣人题车老人墨竹(其子为崇安簿)秋色映琅玕青青共歳寒过庭山月白留影易栖鸾桃花双雀双雀睡方浓桃花笑暖风

  • 志第十三 天文一·沈约

    言天者有三家,一曰宣夜,二曰盖天,三曰浑天,而天之正体,经无前说,马《书》、班《志》,又阙其文。汉灵帝议郎蔡邕于朔方上书曰:“论天体者三家,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浑天仅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

  • 卷八十七·志第五十四·柯劭忞

      ○礼七   △宣圣庙 阙里庙 郡县宣圣庙 岳镇海渎 岳镇海渎常祀 风师雨师 七祀 三皇庙 武成王庙 前代帝王庙周公庙 名山大川忠臣义士祠 泉州神女功臣祠 城隍庙 国俗祭祀   宣圣庙,太祖始置于燕京。   中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通志卷一百二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九晋刘 陶侃【兄子臻臻弟舆】温峤 郗鉴【子愔 愔子超愔弟昙 昙子恢 鉴叔父隆】顾荣 纪瞻 贺循【杨方】薛兼 刘隗【孙波隗伯父讷讷子畴】刁恊【子彛 彛子

  • 九六 卧治时代·周作人

    在东京留学这六年中都没有写日记,所以有些事情已经记不起来了,到了民国元年这又继续来写,从十月一日起,一直写到现在。但是壬子年十月以前的事情,也大抵年月无可查考了,这些事例如范爱农的一件,幸而有他的亲笔信札和鲁迅的日

  • 卷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六学校志三八旗官学下【谨案此卷专志助教教习选补之事】顺治二年定酌取京省生员为八旗子弟伴读每名月给米二斛以资赡养三年之内果教习子弟有成国子监咨行吏部叙用十二年覆准撤囘八旗教

  • ●天台治略卷之十·戴兆佳

    呈批 ◆呈批 一件叩鸣杜累事 一件祀税认浇祀产应轮恳恩批照事 一件华顶山面壁居僧曼云因僧自明放火干连具禀求豁事 一件盗砍殴命事 一件逆禁造谤事 一件婪穴谋占事 一件瞷危昧死事 一件叩天电情事 一件叩质明业等事

  • 卷十·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夏官一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曰眚曰伐曰坛曰削曰侵曰正曰残曰杜曰减康成谓眚犹眚瘦王霸记曰四面削其地如其说则眚与削何以别乎春秋庄公二十有二年肆大眚谷梁子曰肆

  • 卷六·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六齐风一之八齐国名在禹贡青州之域武王封太公望于此太公惠工商通鱼盐民多归之故为大国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赋也贤妃御于君所常恐晏起故梦寐之中若有

  • 险固第五十·桓宽

    【题解】本篇就设险固边问题展开辩论。大夫总结了&ldquo;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冲万里之外&rdquo;的经验,认为不固其外,欲安其内,犹家人不坚垣墙,狗吠夜惊,而暗昧妄行也。&rdquo;坚持&ldquo;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 卷二十九·佚名

    △沙门品第三十三比丘乞求,以得无积。天人所誉,生净无秽。比丘乞求以得无积者,乞食比丘恒作是念。我今所求索者自足而已,不留遗馀计为财货。设有遗馀寻施与人不留遗长。如佛律禁所说,父母年迈老病着床。及同学比丘久抱重患

  •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摩诃迦旃延。如是等众所知识。复有菩萨摩诃萨

  •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佚名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将释序文分为二。初明教兴次第。二明述释所以。初中所以先明次第者。且教起西方既先三后一。法传东夏亦自浅而深。入海之喻可明。微发之言斯在。然其次第文即为三。初四句叙教兴源起。二爰及下明古译

  • 金陵物产风土志·陈作霖

    清末陈作霖撰。一卷。凡《植物品考》、《动物品考》、《矿物品考》、《食物品考》、《用物品考》五篇。记叙金陵(今南京)农业、畜牧业、食品业、印刷业、纺织业等历史与生产情况。为金陵地方志一种,与《金陵通纪》、

  • 伤寒括要·李中梓

    伤寒类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另有三卷,方二卷本)。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李氏曾撰有《伤寒授珠》十卷,毁于兵燹,后将其内容删繁去重,择其精萃,十存其二,而无遗漏,名曰“括要”,撰成于清顺治六年(1649)。首列总

  • 太和正音谱·朱权

    曲论。明朱权撰。二卷。权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别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宁王,永乐初改封南昌。卒谥献王,世称宁献王。博学多识,著述甚多。研究戏曲作品有《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杂剧作品有《文君私奔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