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居士传三十四
真希元吴毅夫传
真希元
名德秀。建州浦城人。庆元五年登进士第。理宗朝官至参知政事。立朝不满十年。所上奏疏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野。洊历州郡。民怀其惠。自宁宗以来。屡下伪学之禁。真元晚出。独慨然以道自任。读佛经通其旨趣。甞题遗教经云。遗教经盖瞿昙氏最後教诸弟子语。今学佛者罕甞诵而习之。盖自禅教既分。学者往往以为不阶语言文字而佛可得。於是脱略经教而求。其所谓禅者。高则高矣。至其身心颠倒有不堪点检者。则反不如诵经持律之徒。循循规矩中。犹不至大谬也。今观此经。以端心正念为首。而深言持戒为禅定智慧之本。至谓制心之道如牧牛。如驭马。不使纵逸。去瞋止妄。息欲寡求。然後由远离以至精进。由禅定以造智慧。具有渐次梯级。非如今之谈者以为一超可到如来地位也。以吾儒观之。圣门教人以下学为本。然後可以上达。亦此理也。学佛者不由持戒而欲至定慧。亦犹吾儒舍离经辨志而急於大成。去洒扫应对而语性与天道之妙。其可得哉。余谓佛氏之有此经。犹儒家之有论语。而金刚.楞严.圆觉等经则易.中庸之比。未有不先论语而可遽及易.中庸者也。其题莲华经普门品云。昔唐李文公问药山俨禅师曰。如何是恶风吹船飘落鬼国。师曰李翱小子问此何为。文公怫然怒形於色。师笑曰如此便是黑风吹船飘入鬼国也。吁药山可为善启发人矣。以是推之。则知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船到彼岸。灾患缠缚随处而安。我无怖畏如械自脱。恶人侵凌待他横逆。我无忿嫉如兽自奔。读是经者作如是观。则知补陀大士真实为人。非虗语也。又甞遗书提刑陈贵谦问禅门事。贵谦甞参月林铁鞭诸老。切究向上一机。答之曰。承下问禅门所谓话头合看与否。以愚观之。初无定说。若能一念无生。全体是佛。何处别有话头。只缘多生习气背觉合尘。刹那之间念念起灭。如猴狲拾栗相似。祖师不得已权设方便。令咬嚼一句无滋味话头。淘汝业识都无实义。今时学者却於话头上强生穿凿。或至逐个解说以当事业。远之远矣。来教谓未诵佛之言。存佛之心。行佛之行。久久须有得处。如此行履固不失为一世贤者。然禅门一着又须见彻自己本地风光方为究竟。此事虽人人本有。但为客尘妄想所蔽。若不痛加煆炼。终不明净。来教又谓。道若不在言语文字上。诸佛诸祖何为留许多经论在世。经是佛言。禅是佛心。初无违背。但世人寻言逐句。没溺教网。不知自己有一段光明大事。故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谓之教外别传。非是教外别有一个道理。只要明了此心。不着教相。今若只诵佛语而不会归自己。如人数他珍宝。自无半钱分。纵於中得少滋味。犹是法爱之见。直须打并一切净尽。方有少分相应也。以日用验之。虽无浊恶粗过。然於一切善恶逆顺境界上果能照破不为他所移换否。夜睡中梦觉一如否。恐怖颠倒否。疾病而能作得主否。若目前犹有境在。则梦寐未免颠倒。梦寐既颠倒。疾病必不能作得主宰。疾病既作主宰不得。则生死岸头必不自在。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来教谓无下手处。只是无下手处正是得力处。如前书所言。静处閙处皆着一只眼看是甚麽道理。久久纯熟。自无静閙之异。其或杂乱纷飞起灭不停。却举一则公案与之撕挨。则起灭之心自然顿息。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即是到家消息也。端平二年希元有疾。三上章乞祠禄。疾亟。冠带起坐。神爽不乱。卒諡文忠(宋史.西山文集.缁门警训)。
吴毅夫
名潜。宁国人。嘉定十年进士第一。立朝骨鲠。不避权要。淳佑中拜右丞相。以直言忤旨。责授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居常究心大法。深有悟入。序大慧正法眼藏。至此事亘古亘今漫天漫地。端视侧视。直视横视。开视阖视。明视暗视。无不视亦无所视亦无无不视无所视。谓正即离。谓法即尘。谓眼即凿。谓藏即塞。是故这四个字直须撇向大洋海里。方免担枷带索受人圈缋。然虽如此。初机钝根也要得一则半则胡言汉语。觑来觑去绽须光景。此时正好[拚-ㄙ+ㄊ]命舍身。单枪直进。如老鼠入牛角挨墙拶壁更无去处。正迷闷中。猛忽地头破额裂通身流汗。得个休歇。始知法眼.慧眼.天眼.佛眼只是一双凡眼。到这里说道学人事毕也且未在。履斋老子即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及赴贬所。宿枫亭接待寺。告寺僧曰。文殊言。我初入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他想。常与定俱。此系心一缘乃成佛作祖之阶梯也。所谓系心一缘。如日观月观眉间毫相与鼻准白之类。事虽浅近。理实幽微。如赵州云。老僧十二时惟粥饭二时是襍用心。沩山问懒安曰汝十二时当作何务。安云牧牛。沩云作麽生牧。安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凡此皆系心一缘也。是後尊宿又生巧妙方便。令学人看个话头。如狗子佛性.麻三升.乾尿橛.青州布衫.镇州萝卜.庭前柏树子之类。都是理路不通处。教人取次看一则。看来看去。疑来疑去。十二时中常不放舍。忽然鼻孔喷地一下。即是当人安身立命处。此寺僧徒戒行严洁。诵经礼佛脇不附席。盖禅教律刹之希有。亦谓精进矣。有此鎡基。更能趱上一层。系心一缘。习定生慧。则人人是佛。自家现成公案。不用借他珍宝开帐铺席。可惜只在有为法上过了一生。总然以今世持戒福德来世不失人身。脱壳入壳何时休歇。一有蹉跌永劫扶头不起。所谓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语最为悲切。履斋老子未能自度先愿度人。因书此以效法施云。履斋者。毅夫所自号也。将卒之日。语人曰。吾将逝矣。夜必雷风大雨。已而果然。四更开霁。撰遗表。作诗端坐而逝。事在景定三年(径山志.佛法金汤)。
知归子曰。希元之论佛法。信有功於下学矣。虽然学佛而不明宗。如陷蹄涔求适大海。不亦左乎。故陈吴之说。学者其不可不尽心也。
汪大绅云。明宗判得甚是。然明得宗。希元之论皆宗也。明不得宗。陈吴之论皆枝节耳。儒门论禅。何等切直。着於居士传。法施之善者也。
猜你喜欢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本嵩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四(本)·窥基 跋佛学苑女学员论义会记·太虚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三上·智顗 胜鬘经疏·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一·吉藏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上·彦悰 卷五百八十一·佚名 菩萨戒义疏卷下·智顗 卷第三十九·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一·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六卷·佚名 中阴经卷上·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三卷·佚名 百年钻故纸·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