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无所畏品第七

宝女白佛。斯所可谓如来至尊。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又彼菩萨则以何行。致四无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世尊告曰:行菩萨道。未曾於法违失师命。了知是像。常以等心愍于众生。一切所有施而不吝。等奉行法观察所归。无若干想以离众著。適成佛道则师子吼。吾以逮成平等之觉。汝等当知。吾以晓了於此之法。无不觉达。假使若有沙门梵志天龙鬼神魔王梵天及与世人。不能睹见如来瑞应弘雅威曜。设不能睹现应之德。欲求佛短都不睹见。而敢生意心自念言:佛不得成平等正觉。设有言尔。佛无恐惧行无所畏。独步大众而师子吼。知无著处转净法轮。沙门梵志天龙鬼神魔王梵天及与世人。巍巍之德莫能当焉。是为如来第一无畏。

复次宝女。行菩萨道。知於内行别内外法。又复晓了罣碍之法。亦不习行废退之法。亦不顺从亦不自行。不以化人亦不宣布。见诸罣碍悉弃捐之。逮成佛道为师子吼。永不睹见沙门梵志天龙鬼神魔王梵天及馀世人而讼理言:如来讲说罣碍之法而令人行。虽有斯言不以恐惧。行无所畏转弘法轮。於大众中而师子吼。是为如来第二无畏。

复次宝女。行菩萨道而常奉行清白之法。无诤讼路讲说经典。净化一切众生之类。现在归趣超异之德。无数重担无为之业,则普得入净除结恨。而自积累无为之业。其佛劝化黎庶之原。逮成佛道则师子吼。吾以净除诸结恨事而讲说法。遵修此行悉得严净。永不睹见沙门梵志天龙鬼神魔王梵天及馀世人而讼理言:如来讲说结恨之法。虽有斯言不以恐惧。行无所畏转大法轮。於大众中而师子吼。是为如来第三无畏。

复次宝女。行菩萨道未曾处於甚重憍慢。吾有所知吾有所见。馀人无知而无所见。志常谦逊而不自大。觉了众事不著恶行。彼遵此法悉令具足。逮成佛道则师子吼。当知我身以尽诸漏。如是蠲除生死之患。复为众生广说经典蠲除诸漏。永不睹见沙门梵志天龙鬼神魔王梵天及馀世人而讼理言:如来讲说不除诸漏诸漏未尽。虽有斯言不以恐惧。行无所畏转大法轮。於大众中而师子吼。是为如来第四无畏。

猜你喜欢
  十二缘品第八·佚名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佚名
  卷六十·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八卷·佚名
  卷之二·佚名
  俱舍论疏 第七卷·法宝
  卷第三·佚名
  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卷第五·白岩净符
  正宗心印后续联芳·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楚石梵琦
  石头狮吼·佚名
  前世今生·佚名
  卷八·野竹福慧
  顯揚聖教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诔词·徐志摩

    安诺德 原作散上玫瑰花,散上玫瑰花,休搀杂一小枝的水松!在寂静中她寂静的解化;啊!但愿我亦永终。她是个希有的欢欣,人间曾经她喜笑的洗净,但倦了是她的心,倦了,可怜这回她安眠了,不再苏醒。在火热与扰攘的迷阵中旋转,旋转着她的

  • 卷三百一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起神宗元豐二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乙丑朔,禮院言:「明道山陵故事,啟菆,百官服初喪服,入內省,內侍省都知、押班以下,并軍員、三班使臣、伎術官不服。請如故事。」詔都知、押班以下並如百官服初喪服,餘如故事。

  •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通志卷一百四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五十三梁沈约【子旋】范云【孙伯翳 云从父兄缜】韦叡【叡兄纂 叡子放正 棱 黯】裴邃【子之礼 兄子之髙 之髙弟之悌 之悌弟之横】江淹 任昉 栁惔【惔弟恽 恽子

  • 五五五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查明沈德潜子嗣及家藏逆书情形·佚名

    五五五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查明沈德潜子嗣及家藏逆书情形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奉上谕:沈德潜并无为国家出力之处,朕特因其留心诗学,且怜其晚

  • 五三○ 军机大臣奏黏签呈览徐述夔等诗本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佚名

    五三○ 军机大臣奏黏签呈览徐述夔等诗本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蒙发下刘墉奏呈泰州已故举人徐述夔诗一本、丹徒生员殷宝山诗二本,臣等详加阅看。除原黏签外,复于徐述夔诗内检得四处、殷宝山诗内检得

  • 敬乡录卷九·吴师道

    元 吴师道 辑陈 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原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

  • 读史记十表卷三·汪越

    南阳汪越撰六国表第三太史公曰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

  • 唐枢传·张廷玉

    唐枢,字惟中,归安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官刑部主事。言官因李福达的官司交互弹劾郭勋,然而不得狱辞要领。唐枢上疏说:“李福达的官司,陛下再三驳斥查问,这真是有古代帝王的钦恤盛心。但是诸臣有负陛下,欺蔽的人放肆地说

  • 梁纪十九 太宗简文皇帝上大宝元年(庚午、550)·司马光

    梁纪十九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庚午,公元550年) [1]春,正月,辛亥朔,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辛亥朔(初一),梁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宝。 [2]陈霸先发始兴,至大庾岭,蔡路养将二万人军于南野以拒之。路养妻侄兰陵萧摩诃,年十三,单骑出战,无

  • 卷三十六·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三十六明 黄训 编兵部【车驾下】题覆救偏补以期裕马政事【彭泽】车驾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巡按直等处监察御史谢汝仪等题臣闻天下无无之

  • 性恶篇第二十三·荀况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HTTP/1.0502?犯分乱理,而归于

  •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苏舆

      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是故木

  • 春秋阙如编卷六·焦袁熹

    金山焦袁熹撰僖公【下】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书狄侵齐者齐晋同盟国也见晋文伯烈虽盛不能使中国无夷狄之患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卫侯郑归于卫卫侯之出奔楚也元咺奉叔武居守践土之防叔武以卫子列盟安定其国以

  •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皆住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其安住独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独觉菩提所有功德胜预流等百千倍故。憍尸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五·澄观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自下第五会。明上贤十向。四门同前。初来意中。先会来者。正为答前回向问故。回前解行以向真证。广益自他令行弥纶。无不周故。菩萨大乘藏经云。以少善根引无量果者谓

  • 俗说·沈约

    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沈约作。原三卷。已佚。今存佚文五十余条,记东晋宋齐名人遗闻轶事。沈氏《俗说》主要记东晋和南朝宋社会上层人物佚闻杂事,内容相当杂繁琐碎。有的写妒妇美妾的新奇轶事,有的写士人之间的调笑戏谑

  • 庐山集·董嗣杲

    宋诗别集。5卷。董嗣杲著。本集收入的,是诗人在九江任职时所写的诗。原本久佚,今传本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所辑出。与《庐山集》同时辑成,并附于一册的,还有董嗣杲另一诗集《英溪集》,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