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居士传二十

杨大年李公武传

杨大年

名亿。浦城人也。少能文。年十一宋太宗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真宗朝累迁至左司谏。咸平中诏近臣议灵州弃守事。大年上书极言征戍之苦。弃之便。真宗立刘后。后所出微。朝臣以为不可。真宗欲得大年草制。使丁谓谕旨。大年难之。谓曰。勉为之。不愁不富贵。大年曰。如此富贵。非所欲也。乃以命陈彭年。旋移疾归。大年初不知有佛。後会翰林李维勉以宗门事相策发。遂生深信。着发愿文云。十方常住一切诸佛。真净妙法。无生圣人。惟愿以真实眼。真实智。真实平等。不舍誓愿。洞赐哀怜。切念亿与法界众生。从无始旷大劫来。未识佛时。未遇法时。未会僧时。於其中间至於今日。趋尘背觉。迷失本心。闭解脱门。涉轮回道。蝟张见网。蜂喧妄廛。悬嗜慾之帆。鼓无明之浪。杯我慢酒。醉苦恼乡。不凭归向之诚。是滞因果之迹。如斯过咎。齐佛所知。惟佛所见。若轻若重。等与法界众生有兹罪者同共忏悔。愿罪消灭。以亿所集善根随时回向真如实际。承诸佛本誓愿力。大威猛力。胜护念力。尽未来际直至无上菩提。为一切依正庄严具。为一切自他解脱门。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一切安立众生门。一一称虗空等法界。皆有我身起勇猛心。舍身命财。兴大佛事。作大利益。摄化有情。愿诸有情见我身。闻我名。皆发菩提心。与我同回向。无上菩提心不退转。愿亿与法界众生未契心者。开佛知见。悟自本心。一念发明。诸境纯净。去来坐立见闻觉知。咸以如实智相应。不相违背。从今去已尽未来际。令菩提心相续不断。所作利益常得现前。供养诸佛利乐众生。众生成佛尽。然後成正觉。虗空有尽。我愿无穷。法界有边。愿心无极。病起由秘书监出知汝州。谒广慧禅师。问布皷当轩击。谁是知音者。广慧曰来风深辨。大年曰恁麽则禅客相逢只弹指也。广慧曰君子可入。大年应诺。广慧曰草贼大败。夜语次。广慧曰。公曾与何人道话来。大年曰。亿曾问云严谅监寺。两个大虫相咬时如何。谅曰一合相。亿曰我只管看。未审得如此道否。广慧曰。我即不然。大年曰请和尚别转一语。慧以手作拽鼻势曰。这畜生更[跳-兆+孛]跳在。大年言下脱然。有偈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拟欲将身北斗藏。更须合掌南辰後。自後与广慧游从日密。遂嗣其法。甞致书李维勉曰。自遇广慧师。请扣无方。蒙滞顿释。半岁之後旷然弗疑。如忘忽记。如梦忽觉。平昔碍膺之物爆然自落。积劫未明之事廓然现前。继绍之缘其在是矣。天禧四年为翰林学士。代宼准奏请太子监国。斥丁谓奸邪。谓闻而深恨之。是岁微疾。环禅师往视之。大年曰。亿四大将离。大师如何相救。环槌胸三下。大年曰赖遇作家。环曰。几年学佛法。俗气犹未除。大年曰祸不单行。环作嘘嘘声。大年书偈遗李都尉曰。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欲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都尉得偈曰。泰山庙里卖纸钱。即往诣之。而大年逝矣。年四十七。諡曰文(武夷集.五灯会元.宋史)。

李公武

名遵勖。上党人也。举进士。尚万寿长公主为驸马都尉。累官至镇国军节度使。性尚朴素。有节概。天圣间请太后归政天子。论者韪之。居常探索宗要无间寒暑。得心法於谷隐禅师。甞作偈云。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公武不乐仕宦。请援唐韦嗣立故事退处山林。不许。与杨大年及慈明禅师为法门好友。大年卒。为制服。将卒之年。遣使邀慈明於唐明。既至月余而公武得疾。临终画一圆相作偈曰。世界无依。山河匪碍。大海微尘。须弥纳芥。拈起幞头。解下腰带。若觅死生。问取皮袋。慈明问曰如何是本来佛性。公武曰今日热如昨日。随问曰临行一句作麽生。慈明曰。本来无罣碍。随处任方圆。公武曰。晚来倦甚。更不答话。遂泊然而逝。仲子端愿。官大尉。亦笃志祖道。筑室後圃。邀达观禅师处之。朝夕咨参。至忘寝食。一日问达观曰。天堂地狱毕竟是有是无。达观曰。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花。太尉就有里寻无。手捞水月。堪笑眼前见牢狱不避。心外闻天堂欲生。殊不知忻怖在心。善恶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曰心如何了。达观曰善恶都莫思量。曰不思量後心归何所。达观曰且请太尉归宅。曰只如人死後心归何所。达观曰未知生焉知死。曰生则已知。达观曰生从何来。端愿拟对。达观揕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则甚。端愿曰。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路。达观拓开曰百年一梦。端愿说偈曰。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滔滔汴水。隐隐隋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端愿立朝有直节。以太子太保致仕终(五灯会元.宋史)。

知归子曰。杨李二公不舍尘劳顿明本有。遂超然於生死之际。伟哉。初机学人往往厌动求静。静不可得。烦恼攻中。业系日强。妄希解脱。难矣。即奈何不取镜於二公也。

汪大绅曰。广慧.达观皆得临济机用。所以能了当人大事。近来知解之流。只向人如何若何怎麽怎麽。弄得人[跳-兆+孛]跳者只管[跳-兆+孛]跳去。贪程者只管贪程去。看你何日是了。悲夫。

猜你喜欢
  翻译名义集卷第六·法云
  四分律卷第十七(初分之十七)·佚名
  卷上·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三·玄奘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外集(一)·太虚
  卷第二十八·李通玄
  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卷第九十八·佚名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卷下·佚名
  慈悲水忏法卷中·知玄
  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中·佚名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宗赜慈觉
  八等品第四·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七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六古今体四十八首【壬子八】赋得爽气澄兰沼【得心字八韵乡试题】祝融逮流火夷则遂行金爽自九成觉气缘一碧吟烦嚣都与濯飒?亦因沉澈底无余净澄波有似深雁鸿留

  • 四集卷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七古今体九十三首【甲午一】甲午元旦奋轧刚欣茆茂融元辰叶瑞沐鸿蒙干维啓运四逢始支以乘时六起中宵旰只勤励厥志几康安止省予躬久而敬是宣尼训临莅遑称岁月崇元旦试笔咸池浴影曙光铺元会共

  • 卷五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怀锺陵旧游四首一谒征南最少年虞卿双璧截肪鲜歌謡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玉帐军筹罗俊彦绦帷环佩立神仙陆公余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滕阁中春绮席开柘枝蛮鼔殷晴雷垂楼万幕

  • 御选元诗卷五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五十八七言律诗十六呉防次韵奉题呉彦贞华林别业郡城南去有华亭花木成林竹绕汀照影凤皇临月镜传声鹦鹉隔云屏分栽栁入陶潜传防校茶归陆羽经我亦延州老孙子对江相望乐清宁题崇山刘氏园亭西山三叠

  •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陈寿

    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陈思王植、萧怀王熊,刘夫人生丰愍王昂、相殇王铄,环夫人生邓哀王冲、彭城王据、燕王宇,杜夫人生沛穆王林、中山恭王衮,秦夫人生济阳怀王玹、陈留恭王峻,尹夫人生范阳闵王矩,王昭

  •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忠义一·宋濂

        ◎忠义一   李伯温,守贤之孙,彀之子也。长兄惟则,怀远大将军、平阳征行万户;次伯通。岁甲戌,锦州张致叛,国王木华黎命击之,大战城北,伯通死焉。伯温行平阳元帅府事,镇青龙堡,专任东征。知平阳已陷,弟守忠被执,选

  • 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隐逸·张廷玉

        ◎隐逸   韩愈言:“《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而《蛊》之上九曰‘高尚其事’,由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夫圣贤以用世为心,而逸民以肥遁为节,岂性分实然,亦各行其志而已。明太祖兴礼儒士,聘文学,搜

  • 第三卷 田赋考·缪荃孙

    建康府田赋田 数乾道旧志,通管田七百七十七万二千八百六十三亩;景定辛酉,五县俱到,挨究实数,见管田实计四百三十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亩三角二十六步。上元县山田四十一万五千九百二十一亩一角四十七步。圩田二十万三千九百

  • 二八二 谕准励守谦自备资斧在四库全书处纂修上効力行走·佚名

    二八二 谕准励守谦自备资斧在四库全书处纂修上効力行走乾隆四十年九月初十日乾隆四十年九月初十日奉旨:革职编修励守谦,准其自备资斧,在四库全书处纂修上効力行走。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卷六十一·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伯夷列传第一 【索隐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於後世

  • 崔胤传·欧阳修

    崔胤字垂休,是宰相慎由的儿子。考中进士,升官至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喜弄阴谋,附依权势。外表看起来简朴谨慎,实则内心险诈狡猾。崔昭纬多次荐举他,由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时王珙兄弟争河中之职,派胤为节度使,不能赴

  • 七年·佚名

    (丙午)七年清康熙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壬午,大司諫鄭萬和等啓曰:「刑曹佐郞鄭時亨,使其傳飯婢,呈狀本曹,有所爭訟,又對該掌同僚,親自圖囑,其鄙瑣之狀,無不唾鄙。請罷職。」上從之。○諫院以災異上箚,請克謹天戒,頻接儒臣,嚴宮禁而

  • 覆陳伯嚴書·欧阳竟无

    承詢漸身體學術,敢悉備陳,為長者告。漸雖年未及老,而精力已衰,夜多溺、多夢。食飽夢,盛怒夢,勞思夢,大聲讀書夢,作文夢。夢高險或幽深。已三年,醫皆不知症。細審察久久,是丹田冷,以手溫之,夢即止。節勞平氣,夢亦止。然不能斷病根。

  •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己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讲李芳远记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

  • 第八十九章 灌顶祝典说明·佚名

    其时,[奇奢耶婆夫]王,说:&ldquo;此普罗提之都,令建设具如往昔都城所有之要素。(一)今此都持有光辉华丽、富贵之好运。伏[此]节睹达罗[城],取奢羯罗[城],(二)伐失收魔罗山[城],以沙计多[城],当介有何意。呜呼!欲生擒王舍[城]。(三)亦灭僧迦施[城],以骂

  • 第八章 般多伟须提瓦之即位·佚名

    彼毗阇耶大王达最后年如斯思惟:&ldquo;余年已老,但余无儿。艰难中克取国土亦余之死后则有溃乱。为此国将呼余之弟须蜜多罗。&rdquo;(一、二)由此,与诸大臣协议送书面于彼处,送书面后不久而毗阇耶则升天上。(三)彼死而彼大臣等

  • 清真居士年谱·陈思

    年谱。陈思编撰,《辽海丛书》本。本谱注重对清真生卒年号、游踪及作品创作年代的考证,对清真词中本事、文意的阐发,也较为精到。查阅本谱,可初步了解清真词创作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谱后附清郑文焯《清真词校后录

  •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佚名

    一卷,唐善无畏译。七俱胝佛母尊之仪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