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居士传十九

王摩诘柳子厚白乐天传

王摩诘

名维。世为祁县人。後徙家於蒲。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擢进士第。历官至监察御史。母博陵县君崔氏。持戒安禅。摩诘於蓝田营山庄。为母经行之处。既卒。乃上表於朝。请施庄为寺。诏许之。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京师。为所得。以药下痢佯瘖。禄山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贼平论罪。时缙已官刑部侍郎。请削官赎兄罪。乃左迁太子中允。累迁尚书右丞。在京师从荐福寺道光禅师游。日饭数十名僧斋。中无所有。唯药铛茶臼经案绳牀而已。居常不茹荤血。不衣文彩。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处一室。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业。时与友人裴廸往来山庄。弹琴啸咏乐之忘归。同时有魏处士者。高不仕之节。屡徵不应。摩诘为书遗之曰。圣人知身之不足有也。故曰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知名之无所着也。故曰欲使如来名声普闻。古之高者曰许由。闻尧让。临水而洗其耳。耳非驻声之地。声无染耳之迹。恶外者垢内。病物者自我。岂入道者之门与。孔宣父云。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愿足下思可不可之旨。无守默以为绝尘。以不动为出世也。乾元二年七月有疾。以缙在凤翔。索笔作别缙书。又与亲故书数幅。多敦厉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逝(唐书.右丞文集)。

柳子厚

名宗元。河东人。早岁登进士第。举博学宏词科。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末官监察御史。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引入禁中议政。转礼部员外郎。俄而王韦败。子厚贬邵州刺史。未至。贬永州司马。子厚自幼信佛。求其道积三十余年。韩退之甞遗书规之。子厚答曰。浮屠之教。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既南迁。与诸禅人游处。一时南方诸大德碑铭之文多出其手。其为言尊尚戒律。翼赞经论。以豁达狂禅为戒。甞着文曰。东海若阐净土法门。其辞曰。东海若陆游。登孟诸之阿。得二瓠焉。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蚘而实之。臭不可当也。窒以密石。举而投之海。逾时焉而过之曰。是故弃粪耶。其一彻声而呼曰我大海也。东海若呀然笑曰。怪矣。今夫大海。其东无东。其西无西。其北无北。其南无南。旦则浴日而出之。夜则韬列星涵太阴。扬阴火珠宝之光以为明。其尘霾不处也。必汩之西澨。故其大也深也洁也光明也。无我若者。今汝海之弃滴也。而与粪壤同体。臭朽之与曹蛲蚘之与居其狭咫也。又冥暗若是而同之海。不亦羞而可怜也哉。子欲之乎。吾将为汝抉石破瓠。荡羣秽於大荒之岛。而同子於向之所陈者可乎。粪水泊然不悦曰。我固同矣。吾又何求於若吾之性也亦若是而已矣。秽者自秽。不足以害吾洁。狭者自狭。不足以害吾广。幽者自幽。不足以害吾明。而秽亦海也。狭幽亦海也。突然而往。于然而来。孰非海者。子去矣。无乱我。其一闻若之言。号而祈曰。吾毒是久矣。吾以为是固然而不可易也。今子告我以海之大。又目我以故海之弃粪也。吾愈急焉。涌吾沫不足以发其窒。旋吾波不足以穴瓠之腹也。就能之穷岁月耳。愿若幸而哀我哉。东海若乃抉石破瓠投之孟诸之陆。荡其秽於大荒之岛。而水复於海。尽得向之所陈者焉。而向之一者终与臭腐处而不变也。今有为佛者。二人同出於毗卢遮那之海。而汩於五浊之粪。而幽於三有之瓠。而窒於无明之石。杂於十二类之蛲蚘。人有问焉。其一人曰。我佛也。毗卢遮那五浊三有无明十二类皆空也。一切无善无恶无因无果无修无证无佛无众生皆无焉。吾何求也。问者曰。子之所言性也。有事焉。夫性与事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守而一定则大患者至矣。其人曰。子去矣。无乱我。其一人曰。嘻。吾毒之久矣。吾尽吾力而不足以去无明。穷吾智而不足以超三有离五浊而异夫十二类也。就能之其大小劫之多不可知也。若之何。问者乃为陈西方之事。使修念佛三昧一空有之说。於是圣人怜之。接而致之极乐之境。而得以去羣恶集万行。居圣者之地同佛知见矣。向之一人者终与十二类同而不变也。夫二人之相违也。不若二瓠之水哉。今不知去一而取一。甚矣其愚也。元和十年迁柳州刺史。柳故夷子厚导以礼义。恤其孤独。经其生产嫁娶葬埋。各有条法。三年教化大行。柳民怀之。及卒。柳民为立庙罗池。事具韩退之罗池庙碑(柳州文集.唐书.昌黎文集)。

白乐天

名居易。太原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元和中官左拾遗。强直敢言。其所谏争多军国大体。宪宗屡纳之。既而为宰相所忌。出为江表刺史。徙江州司马。乐天好释氏书。用以自理性情。能顺适所遇。不以迁谪介意。立隐舍於庐山。与诸禅德游处。或经月忘归。长庆中为主客郎中知制诰。穆宗好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时河朔乱。出师无功。乐天上言制御之策。不用。乃求外任出知杭州。太和二年为刑部侍郎。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会朋党事起。乐天见时不可为。思退处散地以远害。凡所居官未甞终秩。率以病免。会昌中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如满禅师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先是太和中乐天在东都长寿寺受八戒。与僧俗百四十人画弥勒上生图。共发愿生兜率内院。及晚岁得风痹疾。更舍钱三万命工画西方极乐世界。高九尺广丈有三尺。阿弥陀佛居中。观音势至执侍左右。百万人天恭敬围绕。楼台伎乐水树花鸟七宝庄严。具如经说。既成。复发愿言。愿此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如我老者。如我病者。愿皆离苦得乐。断恶修善。不越南部便覩西方。大白毫光应念来感。青莲上品随愿往生。以偈赞曰。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又自以生平湛乐文字。放言绮语往往有之。惧结来业。愿以文字因缘回向实地。希於来世赞叹佛乘劝转法轮。乃作六偈唱於佛前。赞佛偈曰。十方世界。天上天下。我今尽知。无如佛者。堂堂巍巍。为天人师。故我礼足。赞叹归依。赞法偈曰。过现当来。千万亿佛。皆因法成。法从经出。是大法轮。是大宝藏。故我合掌。至心回向。赞僧偈曰。缘觉声闻。诸大沙门。漏尽果满。众中之尊。假和合力。求无上道。故我稽首。和南僧宝。赞众生偈曰。毛道凡夫。火宅众生。胎卵湿化。一切有情。善根苟种。佛果终成。我不轻汝。汝无自轻。忏悔偈曰。无始劫来。所造诸罪。若轻若重。无大无小。我求其相。中间内外。了不可得。是名忏悔。发愿偈曰。烦恼愿去。涅盘愿住。十地愿登。四生愿度。佛出世时。愿我得亲。最先劝请。请转法轮。佛灭度时。愿我得值。最後供养。受菩提记。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遗命敛以衣一袭。送以车一乘。无用卤薄葬。无以血食祭。无请太常谥。无建神道碑。可葬香山如满禅师塔侧。家人从之。无子。以从孙嗣(唐书.长庆集)。

知归子曰。摩诘.子厚并以文术鸣当时传後世。然考其生平。视白公有愧焉。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古人所为致悲者也。摩诘脱盖於辋川。子厚激诚於海若。惊心垢薉蝉蜕清虗。具此净因理宜解脱。而子厚乃复流连神趣。立威醉人亦独何哉。

汪大绅云。三人同传而以白先生为指归。此传引人入胜处也。王柳名理妙绝。白先生则愿力坚矣○又云。知归子赞已具只眼者。二人生平卒不能无愧者。知归子亦曾究其因乎。以二人乃文人根种故也。此等根种最不济事。吾近来尚喜归震川侯朝宗汪钝翁诸先生文。并及汤临川洪昉思曲子不济事甚矣。真实学道人。案头只宜看内外经典。先儒古德书。历代史册。及韩欧李杜诗文。乃无一字入阴界。记取吾语。流连神趣语尤好。只为他趣根深耳。趣根亦从文根得来。其为神者。以子厚生平孑直故也。去其趣而存其直。则生天矣。记取吾语。

猜你喜欢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六·念常
  卷一·印光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道宣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八卷·宝亮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四[宋刻]·惟白
  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大雲初分三昧健度第二·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六·澄观
  卷七十八·佚名
  卷二十六·赜藏主
  卷第九·如卺
  卷第十六·道宣
  降魔品第十六·佚名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八·湛然
  第五品 根分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鲤跳·徐志摩

    那天你走近一道小溪,我说“我抱你过去,”你说“不”;“那我总得搀你,”你又说“不”。“你先过去,”你说,“这水多丽!”“我愿意做一尾鱼,一支草,在风光里

  • 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脱脱

        宁宗二   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戌,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籍名中书,以待选擢。丁卯,命路钤按阅诸州兵士,毋受馈遗及擅招军。违者置诸法。庚午,以葛邲配飨光宗庙庭。丙子,金遣完颜充来

  • 第三十回 杨光远贪利噬人 王延羲乘乱窃国·蔡东藩

      却说晋主得杨光远奏报,不欲遽允,仍敕光远进攻魏州。光远意存观望,遇有军事调度,辄与朝廷龃龉。晋主曲意含容,且令光远长子承祚,尚帝女长安公主,次子承信,亦拜美官,光远乃整军徐进。到了魏州城下,驻立大营,亦不过虚张声势,迁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正德四年夏四月壬戌朔享太庙○户部尚书刘玑请休致不允○癸亥降调监察御史王济为州判官林伟为国子监博士宇文钟李锡姜佐韩廉高屿为知县都给事中马骙为推官右给事中薛金为南京詹事府主簿俱以考察才力不及也○辽府湘阴王

  •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二十卷 清咸丰·缪荃孙

    督 抚 两江总督陆建瀛 咸丰二年十二月四日。命驰赴上游防守,颁钦差大臣关防。三年正月十九日奏总兵恩长阵亡,退保江宁,二十七日革职逮问。祥 厚 三年正月二十七日,以江宁将军兼署,二月十一日江宁失守,死之。杨文定

  • 贾思同传·李延寿

    贾思同,字仕明。从小就能勉励自己的志向和行为,十分喜好学习经典史籍,与兄长贾思伯,年少时都被乡亲们看重。入仕后多次升迁,官至襄州刺史。在任上虽无明察秋毫的美誉,百姓们却也安居乐业。元颢叛乱,他与广州刺史郑先护都不投

  • 尚文传·宋濂

    尚文字周卿,祖籍祁州深泽,后迁居保定。文幼时聪敏,胸怀奇志。张文谦为河东宣抚使,由参政王椅的推荐,征召尚文为掌书记官。不久西夏行中书省又征用他。至元六年(1269),开始订立朝中礼仪,经太保刘秉忠向世祖推荐,诏令尚文与其他

  • 景帝本纪·张廷玉

    恭仁康定景皇帝,名叫朱祁钰,宣宗第二子。其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封祁钰为成阝王。正统十四年(1449)秋八月,英宗被俘北去,皇太后命成阝王监国。十九日,转运通州粮食到京师。征两畿、山东、河南防备倭寇运粮诸军入卫守备。召

  • 卷三百二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太宗时王化基权御史中丞一日侍便殿问以边事对曰治天下犹植木焉所患根本未固固则枝干不足忧朝廷治则边鄙何患乎

  • 二柄第七·韩非

    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四·佚名

    宋 滕珙 撰和买类乞除浙东和买绢数是年秋八月改除先生浙东提举冬十一月奏事延和殿凡七事此居其五此叚专乞到官与帅臣监司相度定数从来年夏料为始以革旧弊臣窃见浙东路和买绢万数浩瀚而绍兴府独当其半旧例自物力三十

  • 提要·姚舜牧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重订诗经疑问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经疑问十二卷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经疑问已着録是篇释诗兼用毛传朱传及严粲诗缉时亦自出新论如辨成王未尝赐周公天子礼乐其说颇为有见又论三

  • 卷五百九十七·佚名

    △第十六般若波罗蜜多分之五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众依如是法行诸境相。於是佛告舍利子言:是诸菩萨摩诃萨众。尚不得法何况非法。尚不得道何况非道。於净尸罗尚无所得亦无所执何况犯戒。是诸菩萨不堕三界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四·王日休

      净土法门多见于大阿弥陀经与十六观经。有浅有深。浅者其功小。而于九品中卑。深者其功大。而于九品中高。然皆脱离轮回。长生不老。今先列其浅者。次及深者。盖随人所修也。  修持法门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

  • 弥勒经游意·吉藏

    有十重。 第一序王 第二释名 第三辨经宗体 第四论因果 第五出世久远 第六论成道真应 第七辨三会人多少 第八论与释迦同时涅槃 第九明教大小 第十杂料简第一序王诸佛出世大事因缘故。居初发心不足之地。专觉

  • 云林县采访册·倪赞元

    地理杂志。清仉赞元纂辑。不分卷。赞元曾任该县训导。云林于光绪十三年(1887)自嘉义县析出。光绪二十年(1894)纂成此册,约六万字。全县分十五堡,一堡一门,每门都按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水利、祠庙

  • 幕学举要·万维翰

    清万维翰著。一卷。本书就著者阅历,提纲挈要地论述习幕之道,以供有志于此者参考。内有总论、盗案、命案、奸情、逃人、钱谷、交盘、社仓、赈灾、捕蝗、水利、官牙等二十目。书眉有清汪辉祖所作增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