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四[宋刻]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

对机门

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一世

汾州太子禅院善昭禅师法嗣

潭州兴化禅院慈明禅师

讳楚圆。姓李氏。全州人也。童稚神悟。迥与众殊。依隐静寺出家受具。摄衣游方。遍参知识。最后访汾阳昭禅师。昭预谓首座曰。非久当有异僧至。传持吾道。

一日。遂率首座游山。座曰。何往。

昭曰。接侍者去。

座曰。老和尚颠倒作什么。

昭曰。但去游山。遂步林间。果逢师至。乃曰。此真吾侍者矣。

即与同归。令造丈室。一言玄契。洞彻心源。执持巾瓶。经于一纪。后欲辞行。昭乃谓曰。子之法器。吾已久知。吾在首山先师处亲证三昧王。研穷的要。今付于汝。汝善护持。宜往南方。大兴吾道。

师受嘱已。径造江西筠州洞山宝禅师法席。终日壁坐。宝即异之。下而问曰。达磨九年面壁。意旨如何。

师云。空腹高心。

翌日。宝升座。推为导首。

师出世四十年。五坐道场。都尉李侯遵勖奏赐章服.师号。

开堂日。上首白槌罢。师云。会么。昔曼殊大士于灵山会上。十万众前。将末后一槌以为第一义句。今日上首倒行此令。且道与昔是同是别。若乃断得。不用扬眉。其或未明。有疑请问。

问。郡侯勤重请。法驾渡湘江。掷钵峰前事。请师为举扬。

师云。风不来。树不动。

僧曰。忽遇作家。秖与么还当不当。师便喝。

僧曰。气急杀人。

师云。三十年后来。与你二十棒。

问。如何是难思之法。

师云。山僧今日败阙。

僧曰。与么则昔日五千增上慢。今朝大众息疑情。

师云。被此一问。直得冰消瓦解。

僧曰。学人罪过。

师云。知过必改。

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师云。神会曾磨普寂碑。

僧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云。须信壶中别有天。

僧曰。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师云。寰中天子。塞外将军。

僧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师云。明月清风任去来。

问。如何是佛。

师云。面如满月目如莲。天上人间咸恭敬。

问。古人面壁。意旨如何。

师云。有年无德。

问。师登四处花王座。只履西归事若何。

师云。虚空无障碍。南北任升腾。

僧曰。谢和尚答话。

师云。闲者闲兮忙者忙。

问。三门不闭即不问。枯木堂前事若何。

师云。也好消息。

僧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师云。千古有知音。僧礼拜。师便喝。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云。有锡降龙虎。

僧曰。忽遇上上人来又如何。

师云。无心伏鬼神。

问。海上云游时如何。

师云。苦。

师云。五峰岌岌岌。独露太虚之中。布水滔滔。冷泻碧霄岩畔。龙潭幽僻。游鱼透即无门。天柱山高。水云进而无路。垂钩四海。少遇狞龙。一句当锋。罕逢知己。所以三玄权设。应病施方。四拣开遮。观根逗诱。过去诸佛。悲愿难穷。西祖东流。不忘付嘱。河沙知识。善巧多方。万派同源。皆归大海。且道水不洗水一句作么生道。还有人道得么。试出来道看。设你道得倜傥分别。也未梦见衲僧脚跟在。卓拄杖。下座。

上堂云。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拈拄杖云。遮个是南源拄杖子。阿那个是实相义。你若见去。被见闻所转。若也不见。行脚眼在什么处。喝一喝。下座。

上堂。良久。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所以道。有明有暗。有起有倒。乃喝云。且道是照是用。还有人缁素得么。若有。试出来呈丑拙看。若无。山僧今日失利。

上堂云。摩竭提国。水泄不通。少室峰前。亲行此令。作么生是此令。还有道得底么。和泥合水道将来。有么。良久。云。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一喝。

上堂云。说佛说祖。和泥合水。向上向下。衲僧破草鞋。总不恁么。无绳自缚。且道独脱一句作么生道。还有人道得么。试对众道将一句来。有么。有么。良久。云。冢上更加泥。喝一喝。

上堂云。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秖要心传。更有一语。无过直举。且道作么生是直举一句。良久。以拄杖画一画。喝一喝。

上堂云。灵山一会。千圣共臻。释主瞬眸。饮光微笑。衲僧门下。犹在半途。且道全提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怜儿不觉丑。卓拄杖一下。

上堂云。昨日作婴孩。今朝年已老。未明三八九。难踏古皇道。手掩黄河干。脚趯须弥倒。浮生梦幻身。人命夕难保。天堂与地狱。皆由心所造。南山北岭松。北岭南山草。一雨润无边。根苗壮枯桥。五湖参禅人。可问虚空讨。死脱夏天衫。生披冬月袄。分明无事人。特地生烦恼。唱一喝。

上堂云。万机游刃。终日弘道。猪肉按头事作么生道。还有人道得么。若也道得。倒道将一句来。良久云。金锁连镮。刀挑不出。喝一喝。

上堂云。昨夜漫天总雪。大地一时皎洁。今朝庭际无人。莫道山僧不说。

上堂云。钵盂粗。鐼(许运切)子细。匙箸短长无一截。有时应供与谁论。嗟叹文殊与弥勒。久立圣众。珍重。

上堂云。太阳升。南北走。夜月圆。天未晓。鼻孔里藏身一句即不问。你诸人脚跟下一句作么生道。还有道得底么。良久。云。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喝一喝。

师室中插剑一口。以草鞋一对.水一盆。置在剑边。每见入室。即云。看看。有至剑边拟议者。师云。险。丧身失命了也。便喝出。

筠州太愚山兴教守芝禅师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天寒日短。

问。马师未见让师时如何。

师云。紧。

僧曰。见后如何。

师云。切。

问。如何是洪州境。

师云。藤王阁下千江秀。孺子庭前薄雾生。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出入敲金镫。朱衣对锦屏。

问。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实事。请师举。

师云。两段不同。向下文长。

问。满身是眼。口在什么处。

师云。三跳不过。

僧曰。学人不会。特伸请益。

师云。章底词秋罢。歌韵向春生。

上堂云。翠岩路险巇。举步涉千溪。更有洪源水。滔滔在岭西。击禅床一下云。久立。珍重。

上堂云。槌钟击鼓。聚集禅徒。上来下去。子承父业。赚多少人。击禅床一下。

上堂云。端然踞坐。度脚买靴。左顾右视。不准一钱。打禅床云。珍重。

上堂云。火生于木。非自佗来。青出于蓝。不同受染。人人共吃一茎齑。若更觅一茎吃。入地狱如箭射。

上堂云。法鼓才动。大众云集。三世诸佛.二十八祖还来参么。如有一人不到。各与二十棒。何故如是。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上堂。大众集定。师云。现成公按也是打揲不辨。击禅床。下座。

上堂。擎起香合。示众云。明头合。暗头合。道得。一任横行。道不得。且合却。便下座。

上堂云。沙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佗时好要智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珍重。

上堂云。云收雾卷。江山皎日。拟话多途。又拈不出。打禅床。下座。

上堂云。十地心惊。二乘罔测。衲僧门下。铜头铁额。击禅床。下座。

上堂云。大洋海底排班位。从头第二鬓毛斑。为甚不到第一鬓毛斑。要会么。金蕊银丝成玉露。高僧不坐凤凰台。击禅床。下座。

上堂云。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翠岩即不然。三门前好与三十棒。何谓如此。棒喝齐施已早赊。古今皆赞绝周遮。二途不涉凭何说。南海波斯进象牙。击禅床云。珍重。

滁州琅玡山开化广照禅师

讳惠觉。西洛人也。父为衡阳太守。因疾倾丧。师扶衬归洛。过澧阳药山古刹。宛若夙居。缘此出家。游方参问。得法汾阳。应缘滁水。与雪窦明觉同时唱道。四方皆谓二甘露门也。迨今淮南遗化如在。

问。如何是佛。

师云。铜头铁额。

僧曰。意旨如何。

师云。鸟觜鱼腮。

问。阿难结集即不问。迦叶微笑事如何。

师云。克时克节。

僧曰。自从灵鹫分灯后。直至支那耀古今。

师云。点朱点漆。

问。如何是宾中宾。

师云。手携书剑谒明君。

僧曰。如何是宾中主。

师云。卷起珠帘无可睹。

僧曰。如何是主中宾。

师云。三更过孟津。

僧曰。如何是主中主。

师云。独坐镇寰宇。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

师云。猫鼠戴纸帽。

僧曰。出水后如何。

师云。狗子著靴行。

问。如何是无缝塔。

师云。永镇红霞里。

僧曰。如何是塔中人。

师云。常伴白云眠。

问。一尘才起。大地全收时如何。

师云。李广射落云中雁。

僧曰。龙吟雾起。虎啸风生。

师云。惊得胡儿走似烟。

问。拈槌举拂即不问。瞬目扬眉事若何。

师云。赵州曾见南泉来。

僧曰。学人未晓。

师云。今冬多雨雪。贫家争奈何。

问。如何是沙门行。

师云。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僧曰。天台石桥窄。南岳坐具宽。

师云。背上负七星。口里念真言。

上堂云。欲知常住身。当观烂坏体。欲知常住性。当观拄杖子。拄杖子吞却须弥。须弥吞却拄杖子。衲僧到遮里若也拟议。剑梁落膊输降款。铁作胸[怡-台+禁]到海隅。击禅床一下。

上堂云。奇哉十方佛。元是眼中花。欲识眼中花。元是十方佛。欲识十方佛。不是眼中花。欲识眼中花。不是十方佛。于此明得。过在十方佛。于此未明。声闻起舞。独觉临妆。珍重。

上堂云。见闻觉知。俱为生死之因。见闻觉知。正是解脱之本。譬如师子返踯。南北东西且无定止。汝等诸人若也不会。且莫孤负释迦老子。咄。

上堂云。山僧今日为汝诸人说破。明眼衲僧莫去泥里打坐。珍重。

上堂云。天高莫测。地厚宁知。白云片片岭头飞。渌水潺潺涧下急。东涌西没一句即不问尔。生前杀后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时寒。吃茶去。

上堂云。林间鸟叫。岭上猿啼。万法凝然。将何显露。良久。云。拟议更思量。箭过新罗国。

上堂。拈拄杖云。三世诸佛在火焰里转大法轮。天下老和尚在百草头上转大法轮。山僧在拄杖头上转大法轮。还会么。若也未会。拄杖子重说偈言去也。击禅床一下。

上堂云。阿呵呵。是什么。开口是。合口过。轻舟短桌泛波心。蓑衣箬笠从佗破。咦。

上堂云。十方诸佛是个烂木橛。三贤十圣是个第溷头筹子。汝等诸人来到遮里作么。良久。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舒州法华禅院齐举禅师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藏头白。海头黑。

僧曰。汾阳嫡子。

师云。莫乱针锥。

问。如何是佛。

师云。芦芽穿膝。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唇红齿白。

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师云。白菊作开红日暖。百年翁子不逢春。

僧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云。大地绝消息。翛然独任真。

僧曰。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师云。草荒人变色。凡圣两齐空。

僧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师云。清风与明月。野老笑相亲。

潭州石霜崇胜院法永禅师

问。六国未宁时如何。

师云。铜柱永标蛮子国。

僧曰。宁后如何。

师云。铁旗吹尽未灰心。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云。摘破香囊熏大国。凿开天窍吼真风。

问。如何是佛。

师云。臂长衫袖短。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布裤膝头穿。

上堂云。霜华台上。翠色回环。枯木堂前。猿啼虎啸。诸人到遮里。立地觏取。便好休去歇去。其或疑情未息。狂解峥嵘。更看山僧遮一解。以拄杖卓一下。

湖州天圣皓太禅师

问。如何是佛。

师云。黑漆圣僧。

僧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云。看墙似土色。

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师云。寒光辉北斗。

僧曰。出匣后如何。

师云。群魔万里摧。

舒州投子山圆修禅师

问。曹溪一曲师亲唱。药忌相投事若何。

师云。快人一言。快马一鞭。

僧曰。此话三十年后盛行。

师云。莫乱统。

问。达磨未来时如何。

师云。出口入耳。

僧曰。来后如何。

师云。叉手并足。

唐州龙潭圆禅师

师辞汾阳。汾阳云。别无送路。与子一条拄杖.一条手巾。

师云。手巾与和尚受用。拄杖不用得。

昭云。但将去。有用处在。师便收。

昭云。又道不用。师喝一喝。便下去。

昭云。已后不让临济。

师云。正令已行。

昭来日送出三门。云。汝介丘逢尉迟时如何。

师云。一刀两段。

昭云。被现那吒又怎生。师便拽拄杖。

昭喝云。遮回全体分付。

问。如何是介山境。

师云。七贤行得稳。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稚子昔遭伤。

问。昔日穷经。今日参禅。此理如何。

师云。两彩一赛。

僧曰。作么生领会。

师云。去后不留踪。

僧曰。如何是佛。

师云。火烧不然。

问。古殿无佛时如何。

师云。三门前合掌。

汝州叶县广教归省明寿禅师法嗣

舒州浮山圆鉴禅师

讳法远。郑州人也。投三交嵩禅师出家。幼为沙弥。见僧入室请问赵州庭柏因缘。嵩诘其僧。师傍有省。

后游诸方。遍历丛席。知识堂奥。步武轩昂。禅林命曰远公虎子。叶县省老.汾阳昭师.大阳明安.琅玡广昭。悉延前席。为众领袖。开堂拈香语云。汝海枯木上生花。别迎春色。由是道风大扇。德望愈驰。祖印高提。黠慧资俗。因又目之录公名耳。缘尽化终。坐灭本山。

开堂日。示众云。看风使帆即不可。若教山僧举扬宗旨。据令全提。三世诸佛尽乃平沈。法堂阶前草深一丈。然虽如是。且向建化门中。事无一向。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八十翁翁辊绣毬。

僧曰。一句迥然开祖胄。三玄戈甲振丛林。

师云。李陵元是汉朝臣。

问。大善知识须具出人眼。如何是出人底眼。

师云。黄河九曲。

僧曰。真善知识。

师云。陕府铁牛。

僧曰。如何是清净法身。

师云。寸丝不挂。

问。如何是佛。

师云。大者如兄。小者如弟。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平地起骨堆。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

师云。焦砖打著连底冻。

僧曰。出水时如何。

师云。洋澜左里。无风浪起。

问。周行七步。犹涉繁词。指天指地。意在于何。

师云。当锋不点的。旌旗两路分。

僧曰。法海之中。自得其用。

师云。不因子置问。忆得富楼那。

问。祖师门下。壁立千仞。正令当行。十方坐断。和尚将何表示。

师云。寒猫不捉鼠。

僧曰。莫便是为人处也无。

师云。波斯不系腰。

问。新岁已临。旧岁何往。

师云。目前无异怪。不用贴钟馗。

僧曰。毕竟事如何。

师云。将谓目前无。

僧以手画云。争奈遮个何。师便打。

师与待制王公论道。画一圆相。问曰。一不得匹马单枪。二不得衣锦还乡。鹊不必喜。鸦不必殃。速道。速道。公罔措。

师云。勘破了也。

上堂云。昨日拈香。拟为汾阳和尚。又缘孤佗叶县老人。既为叶县老人。又乃孤负佗汾阳和尚。然虽如是。一客不烦两主。一鸟不栖二林。于此二途。须至一决。何故。成山假就于始篑。修途托至于初步。如斯更不向汾阳浪里竞桌孤舟。却向汝海枯木上生花。别迎春色。

上堂云。灵山会上尽被欺谩。少室峰前知而故犯。胡言易会。汉语难明。泽广藏山。理能伏豹。且道不负时机作么生道。拈拄杖云。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上堂云。更莫论古话今。秖据面前事。与你诸人定夺区分。

僧便问。如何是目前事。

师云。鼻孔。

僧曰。如何是向上事。

师云。眼睛。

师云。若是论宗举要。须是本色衲僧始得。其或皮肉之流。心眉之侣。身遭影射。病在药端。迹浪分岐。难谐凑泊。何谓也。龙象蹴蹋。非驴骡所堪。然虽如是。大树大皮裹。小树小皮缠。

上堂云。若论此事。如两家著[其/水]相似。何谓。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秖解闭门作活。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绰干。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私行而往往失黏。心粗而时时投撞。休夸国手。谩说神仙。嬴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著落在甚处。良久。拈拄杖云。从前十九路。迷悟几多人。

上堂。大众才集。师云。不鼓自鸣。好与三十棒。

上堂云。我有一句子。待无舌人问。我即道。下座。

上堂云。阇梨知有处。老僧道不得。老僧知有处。阇梨道不得。良久。云。道不得处。切须道取。腊月三十日。凭你雁南飞。珍重。

上堂云。未彻底人。参句不如参意。大彻底人。得意不如得句。以拄杖一卓。下座。

汝州宝应禅院法昭演教禅师

问。如何是人法本来齐。

师云。白牛耕大地。触目是全真。

问。如何是赵州东院西。

师云。超然无间断。密印付长空。

问。佛未出世时如何。

师云。虚空无筋骨。

僧曰。佛出世后如何。

师云。大地起红尘。

问。如何是大自在正眼。

师云。大洋海内独横身。

僧曰。恁么则知难而退。

师云。祸福无门人自召。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云。灯和夜月连天照。

僧曰。意旨如何。

师云。火飞岳面红尘起。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少林岩畔千峰秀。

僧曰。如何委悉。

师云。汝海东流耀古今。

问。如何是法王法。

师云。长三尺。

僧曰。用者如何。

师云。闹市看青天。

问。如何是本来心。

师云。头大尾小。

僧曰。如何得见。

师云。地深三尺余。

问。如何是随色摩尼珠。

师云。逢场作戏。

僧曰。作家相见时如何。

师云。换手槌胸。

问。如何是古佛心。

师云。杀人放火。

问。本自湛然时如何。

师云。吃棒。

僧曰。未审过在甚处。

师云。再犯不容。

问。如何是和尚妙用底心。

师云。踏地槌胸。

僧曰。不会。请师别道。

师云。大众齐合掌。一时念弥陀。

问。达磨面壁九年。意旨如何。

师云。大地白如银。

僧曰。恁么则触处罢真空。

师云。汝海任东流。

问。师子吼时全意气。文殊仗剑意如何。

师云。三春花烂熳。万古看岩崖。

僧曰。尘劫永罢。

师云。巧说千般计。一失更难回。

问。文殊赞善财即不问。维摩默然事如何。师槌胸三下。

僧曰。向上事如何。

师云。休鬼语。

问。拟伸一问。即为影草时如何。

师云。截舌三分。

僧曰。意旨如何。

师云。莫遣异人闻。

问。一言合道时如何。

师云。七颠八倒。

僧曰。学人礼拜。

师云。教休不肯休。直待雨霖头。

上堂云。湛寂之机。超然物外。达本无生。含融万有。灵山会上。事已周遮。宝应今朝。为蛇画足。禅德。你若信得彻去。便超凡越圣。与祖佛同途。你若觅言觅句。觅佛觅祖。展转勿交涉。赚你。珍重。

上堂云。寒松千尺。瑞鹤难栖。月冷潭澄。游鱼不现。若到宝应门下。直须具眼。定动之间。丧却身命。见个甚么。参。

上堂云。十二时中许你一时绝学。即是学佛法。不见阿难多闻第一。却被迦叶摈出。不得结集。方知聪明博学。记持忆想。向外驰求。与灵觉心转勿交涉。五蕴壳中透脱不过。顺情生喜。违情生怒。盖覆深厚。自缠自缚。无有解脱。流浪生死。六根为患。众苦所逼。无自由分。而被妄心于中主宰。大丈夫儿。早构取好。喝一喝云。参。

上堂。良久。云。无事不要生事。冬寒夏热。参。

上堂云。若论此事。从古至今未曾有人举唱得。若有举唱得。尽大地人失却性命。如无孔铁锤相似。一时亡锋结舌去。犹较些子。会么。我若假立个宾主。动遮两片皮。举指头。拈拂子。颠倒顺你。便教你有个问处。遇明眼人前。拈掇不出。见佗鲁祖和尚。才见僧来便面壁。被长庆道。恁么接人。驴年也接个不得。我如今看鲁祖。秖是个不识羞汉。诸人行脚。合自肯重取好。

唐州大乘山慧果禅师

问。如何是道。

师云。宽处宽。窄处窄。

僧曰。如何是道中人。

师云。苦处苦。乐处乐。

僧曰。道与道中人相去多少。

师云。十万八千。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天晴日出。

僧曰。意旨如何。

师云。雨下云生。

襄州石门山蕴聪慈照禅师法嗣

唐州大乘山德遵禅师

问慈照。古人索火。意旨如何。

照云。任佗灭。

师云。灭后如何。

照云。初三十一。

师云。正好时节。

照云。见什么道理。

师云。今日好困。因而有颂。

索火之机实快哉。藏锋妙用少人猜。

要会我师亲的旨。红炉火尽不添柴。

问。如何是佛。

师云。及时供养。

僧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鼻大口方。

师云。上来又不问。下去又不疑。不知是不是。是即也大奇。良久云。参。

湖州景清禅院居素明照禅师

问。即此见闻非见闻。为什么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

师云。填凹就缺。

问。如何是观音入理之门。

师云。鸦鸣鹊噪。

问。见闻觉知曾受用。为什么无眼哑人却不肯。

师云。堪笑胡僧暗点头。

润州金山达观禅师

讳昙颖。钱唐人也。姓丘氏。于龙兴寺投师出家受具。通贯竺书。博涉儒典。复参知识。体究真乘。后依慈照禅师法席。密契宗旨。三十余年。五迁大刹。道誉益崇。缁素忻仰。亟相王文康公曙.夏文庄公竦.节度使李公端懿.端愿。咸扣玄关。敬以师礼。时录其语。目曰登门集。嘉祐五年正月旦日。升堂辞众。复归丈室。趺坐而灭。

开堂日。有僧出众拟欲伸问。师喝云。汝拟夺我法席那。僧拟议。

师云。出去。良久。云。重开佛日。再扇祖风。还有不落照临者。致将一问来。

问。优昙花易见。善知识难逢。朝宰亲临。请师提唱。

师云。当初比望钓灵鳌。今日何期得跛鳖。

僧曰。且请领话。

师云。俊鹞已过海。钝鸟犹挨篱。

僧曰。当机一句。迥然峭拔。

师拍手云。叱。叱。

问。塞却咽喉唇吻。请师道。

师云。是我咽喉唇吻。汝作么生塞得。

僧曰。恁么则学人罪过。

师喝云。若不是藏院和尚在此。烂槌一顿。

问。经文最初两字是什么字。

师云。以字。

僧曰。有什么交涉。

师云。八字。

僧曰。好赚人。

师云。谤此经故。获罪如是。

问。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

师云。老僧。

僧曰。自作自受。

师云。苦。苦。

问。和尚还曾念佛也无。

师云。不曾念佛。

僧曰。为什么不曾念。

师云。怕污人口。

问。马大师一喝。百丈三日耳聋。意旨如何。

师云。我一生不曾著人喝。一生耳聋。

僧曰。如何领会。

师云。近来又眼暗。僧礼拜。

师云。眼昏书字大。耳重语声高。

问。净地上死人即不问。荆棘林过后又如何。

师云。波斯合梵赞。

僧曰。善法堂前也要问过。

师云。契丹舞番曲。

僧曰。待将达观今朝语。举向诸方作者看。

师云。此地无通事。终须问大乡。

僧出礼拜。师云。遮僧却曾同参来。僧无语。

师云。若不同床卧。争知被里穿。

上堂云。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并是死门。故非活路。直饶透脱。犹在沉沦。莫教孤负平生。虚度此世。要得不孤负平生么。拈拄杖云。须是莫被拄杖谩始得。看看。拄杖子穿过汝诸人髑髅。踣跳入鼻孔里去也。卓一下。

上堂。众集定。首座出礼拜。师云。好好问著。

首座低头问话次。师云。今日不答话。便归方丈。

上堂云。山僧门庭别。已改诸方辙。为文殊拔出眼里楔。教普贤休嚼口中铁。劝人放开髂(枯驾切)蛇手。与汝斫却系驴橛。驻意拟思量。喝云。捏。捏。参。

上堂云。山僧平生意好相扑。秖是无人搭对。今日且共首座搭对。卷起袈裟下座。索首座相扑。

首座才出。师云。平地上吃交。便归方丈。

上堂云。三世诸佛是奴婢。一大藏教是涕唾。良久。云。且道三世诸佛是谁奴婢。乃将拂子画一画。云。三世诸佛过遮边。且道一大藏教是谁涕唾。师乃自唾一唾。

上堂云。秤槌井底忽然浮。老鼠多年变作牛。惠空见了拍手笑。三脚猢狲差异猴。

上堂云。五千教典。诸佛常谈。八万尘劳。众生妙用。犹未是金刚眼睛在。如何是金刚眼睛。良久云。瞎。

上堂。大众集定。有僧才出礼拜。师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

僧便问。如何是时节因缘。师便下座。

杭州龙华寺齐岳宝觉禅师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凤凰当丙案。汉水向东流。

僧曰。谷隐嫡子。临济儿孙。

师云。白云横谷口。樵子问踪由。

问。如何是佛。

师云。鼻修额广。

僧曰。意旨如何。

师云。柳目杨眉。

苏州洞庭山慧月禅师

问。如何是翠峰境。

师云。山高月先照。湖近水浮光。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凭栏看远桌。策杖指前峰。

问。俱胝一指意如何。

师云。月落三更穿市过。

明州杖锡修巳禅师

问。如何是无缝塔。

师云。四楞著地。

僧曰。如何是塔中人。

师云。高枕无忧。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舶船过海。赤脚回乡。

洪州双林寺巳禅师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凤凰林下好商量。

僧曰。恁么则汝水东流。临济宗派。

师云。咫尺隔天涯。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青松相对起悲风。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云。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问。如何是双林境。

师云。红霞生碧峤。绿竹引清风。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前三三。后三三。

问。单刀直入时如何。

师云。据令而行。僧应诺。师便打。

襄州谷隐山可琮禅师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山连嵩岳秀。水接汉江流。

问。如何是佛。

师云。积薪放火。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日出东方。光临西户。

抚州疏山古禅师

问。师今登宝座。祖道嗣何人。

师云。独秀山高。凤凰岭峻。

僧曰。恁么则石门嫡子。临济儿孙。

师云。一手不独拍。

越州云门山显钦禅师

上堂。良久云。好个话头。若到诸方。不得错举。便下座。

湖州安吉上方新禅师

问。色心不二。彼我无差。离此二途。师意如何。

师云。廓落无依青嶂外。

僧曰。未晓端的。

师云。白云不到紫霄峰。

僧曰。恁么则见月休观指。

师云。作么生是月。僧拟议。师便喝。

处州仁寿嗣珍禅师

问。知师已得禅中旨。当场一句为谁宣。

师云。土鸡瓦犬。

僧曰。如何领会。

师云。门前不与山童扫。任意拙钗满路岐。

问。如何是南明境。

师云。亭台千界月。花木四时春。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身披穿破衲。背负断弦琴。

上堂云。明明无悟。有法即迷。日上无云。丽天普照。眼中无翳。空本无花。无智人前。不得错举。良久。云。但恁么。

杭州承天辩元禅师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

师云。水底不见。

僧曰。出水后如何。

师云。馨香满路。

上堂云。春风膏雨霁。寒食四怜清。若话西来意。迢迢十万程。

苏州翠峰山普禅师

问。昔日梵王请佛。盖为群生。今朝王臣请师。如何为众。

师云。言前道断无方外。意外全提有象先。

僧曰。大众证明。学人有赖。

师云。莫谓壶中别有天。

泉州栖隐院自然禅师

问。老胡出世。目顾四方。和尚出世。如何表示。

师云。清气为天。浊气为地。

僧曰。恁么则信手拈来草。

师云。有甚交涉。

汝州广慧院居琏真惠禅师法嗣

东京华严院道隆圆明禅师

问。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离此二途。请师别道。

师云。木马昼嘶。泥牛夜吼。

僧曰。恁么则一言才出。四众沾恩。

师云。莫埋没大众。

问。如何是道。

师云。高高低低。

僧曰。如何是道中人。

师云。脚瘦草鞋宽。

师云。有问还遭点。无言又被呵。再为通消息。蟾桂叶婆娑。盖为众生浩浩。逐本末以何归。处世茫茫。据生死而何托。自是业尘系绊。意网[懞-卄+((並-(前-刖))-一)]遮。不能反己回光。心源自照。名相分别。与道差殊。建立乖真。非干造化。若乃尽令提纲。真金也须失色。久立。珍重。

临江军慧力院慧南禅师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铁牛不吃栏边草。直上须弥顶上眠。

僧曰。恁么则昔向汝阳亲得旨。临江今日大敷扬。

师云。礼拜了退。

问。如何是佛。

师云。头大尾小。

僧曰。学人未晓。

师云。眉长三尺二。

僧曰。人人皆顶戴。见者尽攒眉。师长嘘一声。僧拍手一下。便礼拜。

师云。一任[跳-兆+孛]跳。

汝州广慧德宣禅师

问。祖祖相传传祖印。师今得法嗣何人。

师云。仲氏吹埙。(吁圆反)伯氏吹篪。(除奇切)。

僧曰。恁么则广慧嫡子。首山之孙。

师云。切莫错商量。

潭州神鼎山鸿諲禅师法嗣

澧州夹山灵泉子英禅师

问。如何是夹山境。

师云。举世尽闻猿抱子。有谁曾见鸟衔花。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牧童歌旷野。樵父笑深云。

问。久负没弦琴。请师弹一曲。

师云。担版汉。

僧曰。一堂风冷澹。千古意分明。

师云。是什么曲调。

问。如何是正法眼。

师云。日出扶桑照大千。

上堂云。梅天霖雨任沉暝。困倦难教昧鹤形。不睡眼开心不异。非闻朝暮更惺惺。大众。睡底自有睡底道理。不睡自有不睡底道理。

忽有人出问。如何是不睡底眼。

良久。云。日月不行忉利天。下座。

随州善光山兰禅师

问。玄机历掌人皆向。今日当筵愿指南。

师云。海门横铁柱。

僧曰。恁么则神锋不露顶。

师云。陆地钓鱼舟。

僧曰。且礼三拜。师便打。

师云。一见一切见。处处皆成现。龙门透过时。口里无钓线。参。

天台妙智寺光云禅师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东篱黄菊。

僧曰。意旨如何。

师云。九月重阳。

上堂。拈拄杖云。看看。祖师来也。汝等诸人于此荐取。若荐得。便请丹霄独步。若荐不得。不免少林冷坐。卓一下。

潭州龙兴禹禅师

问。郡僚佥请师登座。为人一句望宣扬。

师云。海晏河清。

僧曰。玄关已剖人皆耸。物外高奇鸟道分。

师云。四海歌谣贺太平。

上堂云。大道不远。至理非遥。动静卷舒。无非佛事。恁么说话。笑杀傍观。且道如何得相应去。良久。云。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咄。

江陵开圣院宝情山主

问。如何是开圣境。

师云。三乌引路。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二虎巡山。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四

猜你喜欢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三·窥基
  卷八十九·道世
  卷第四·佚名
  卷第四十八·佚名
  顿渐品第八·释法海
  序·佚名
  净土警语·截流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遵式
  宗镜录卷第九十九·延寿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三·欧阳竟无
  求得现世的安乐·李叔同
  卷第三十二·普瑞
  古农佛学答问卷六·范古农
  卷第十九·佚名
  后序·道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八·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盛翼进仝选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五言古诗 凌河(陈子龙) 凌河(徐孚远) 凌河(夏允彝) 苦热(朱灏) 清明(周立勋) 清明(顾开雍) 清明(徐孚远) 清明(朱灏) 清明(夏允彝)

  • 卷十四·陈衍

    ●元诗纪事卷十四侯官陈衍辑丁复应梦虎干文传洪震老辛钧陈绎曾韩信同汪泽民吴莱张翔吕权韩性刘子郁赵雍叶森郑采郑禧黄敏汪子才徐天赉沈君清胡炳文宋本吴师道

  • 怨得·徐志摩

    怨得这相逢; 谁作的主?——风! 也就一半句话, 露水润了枯芽。 黑暗——放一箭光; 飞蛾:他受了伤。 偶然,真是的。 惆怅?喔何必!伦敦旅次 九月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八·焦竑

      兵部一(尚書一)   ◆尚書一   兵部尚書單安仁(宋濂)   兵部尚書滕德懋傳(宋濂)   兵部尚書樂韶鳳傳(雷禮)   兵部尚書溫祥卿傳   兵部尚書兼太子少保唐鐸傳   兵部尚書齊泰傳   兵部尚書鄧州鐵公鉉傳(宋端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二十·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壬辰。遣官祭关帝庙。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出使大臣荫昌、电奏日皇赠勋一等瑞宝章。应否收受等语。着准其收受。电寄  ○准故提督周盛传济南专祠列入祀典。从山东巡抚孙宝琦请也。摺包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八·佚名

    通諡节愍诸臣下左相申唐良鋭杨春芳刘良佐陶赓明呉汝琦蔡 鳯苏茂杓彭士竒周腾蛟刘伯张鹰扬曺思正王世琇顔则孔贾之琯纪懋勋白守文刘 禋万大成雷振扬陈心学杨呈芳髙斗坦张人龙周之徳孔贞璞汝为官 篆朱国寳文师颐

  • ·请班师书·丁曰健

    台湾已经大定,军士久役思归;班师之期,再不容缓。腊月十四日,守备叶应龙到台;询知粤省姚提军改调厦门,不胜手额。既有金门黄总兵署理台镇,足资弹压;新提军又庆得人,东南巩于磐石矣!此时山际廓清:南路阿猴林、北路大

  • 张文谦传·宋濂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自幼聪敏,记忆力强,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即位前为藩王时,封邢州为分地,秉忠向世祖荐举文谦。定宗二年(1247),世祖召见文谦,命他掌管王府书记,渐渐为世祖所信任。邢州地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以供勋臣衣

  • 汉纪二十 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司马光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 1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 1春季,正月四日,孝宣皇帝刘洵被安葬在杜陵;大赦天下。 2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为阳平候。 2 三月十日,汉元帝刘奭封王政君为皇后,封王政

  • 卷三十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三十三治河一康熙九年庚戌九月丙辰工部议覆河道总督罗多疏言修河工程额用协夫请於江南山东

  • 卷一百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八    宋 卫湜 撰祭法第二十三孔氏曰案郑目录云名为祭法者以其纪有虞氏至周天子以下所制祀羣神之数此於别録属祭祀吴兴沈氏曰祭法是燔柴於泰坛祭天也以至终篇即书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

  • 卷三十二·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二十二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陀罗尼门若有烦恼若无烦恼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三摩地门若有烦恼若无烦恼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陀罗尼门有烦恼无烦恼。若三摩地门有烦恼无烦恼。尚毕竟不可得。

  • 卷九十三(後秦三藏法师罗什译)·佚名

    △善臂菩萨会第二十六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名曰善臂。来至佛所头面礼佛足。礼已卻坐一面。尔时世尊,告善臂菩萨言:善男子,是六波罗蜜。菩萨常当具足。何等六。檀波罗蜜。尸波罗

  • 卷上·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摩伽陀国法阿兰处菩提场上普光堂中。大福聚集。妙喜所生。普无毁处。功德无量。莲华藏师子座中坐。平等证觉(一)善净觉者(二)无有二行(三)游佛所游(四)得至诸佛平等(五)到无障处(六)不

  • 第十五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十五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天伏阿修罗品第三十三阿修罗本业品第三十四杂类本业品第三十五说无相品第三十六劝修行品第三十七三字门品第三十八天伏阿修罗品第三十三尔时世尊告天帝释言。憍尸

  • 魏郑公谏录·王方庆

    五卷。唐王方庆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 (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魏郑公谏录》辑录魏徵生前谏诤及太宗对徵褒奖之事而成。魏徵字玄成,封郑国公。其佐太宗时,前后陈

  • 蜀燹死事者略传·余澜阁

    《蜀燹死事者略传》,内容略同《蜀乱述闻》,但以表彰、纪念“蓝、李之乱”中:死难诸贤”为主,资料更为丰富。此书是在余澜阁《蜀燹述略》的基础上略加增删而成的,民国年间曾被编入《满清野史编》中,现据此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