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零七、惠施去魏考

《吕氏春秋 不屈篇》:“惠王布冠而拘于鄄,齐威王几勿受。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是谓惠施去魏,在鄄会之后也。然考《楚策》:“张仪逐惠施于魏,惠子之楚”,则惠子实见逐于张仪。鄄会在惠王后元十二年,(详《考辨》第一零四。)时张仪已至魏。去年魏齐会平阿,今年会鄄,皆好会,无布冠而拘之事。惠子自见排于张仪,非逐于齐也。《吕氏》于施多诬辞,(参读《考辨》第九十三。)不足信。考《史记》,张仪以惠成王后元十二年与齐、楚、魏三国相会于齧桑,(《张仪传》:“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其后二年,使与齐、楚之相会齧桑,东迁而免相。相魏。”《志疑》云:“据案《纪》《表》及魏与田完《世家》,齧桑之会在取陕之明年,此云后二年,误。又《秦纪》与《表》及《仪传》皆缺书魏。《楚世家》云:张仪与楚、齐、魏相盟,是也。”)明年,为惠成王后元十三年,仪相魏。施与仪不合,遂去之楚。《魏策》:“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而攻齐、楚,惠施欲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人多为张子于王所。”(又见《韩非 内储说上》。)《秦纪》:“惠王更元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是张仪主以魏合于秦、韩之说成,而为相之证也。(《仪传》又云:“仪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仪惭无以归报。”则惠王虽相仪,亦未能大行其事秦之说。吕东莱《大事记》谓“惠王后元十三年,张仪相魏,魏王不肯事秦,乃以犀首代相。”雷氏《义证》谓:“衍之代相,当在惠王后元十四年秦取曲沃、平周二邑之后。”然取曲沃、平周亦在十三年,雷说误。要之惠王之亲秦,特欲借秦援报齐仇,固未肯大屈节于秦。及张仪欲令魏事秦,惠王乃知见欺,而仪亦不能留矣。)惠施素主亲齐,齧桑之会,或者施尚身预其列。今定惠施去魏在惠成王后元十三年,张仪为相之岁,后鄄会一年,《吕览》盖得其时而失其事。

[附]张仪初入秦考

又按:张仪初入秦,据《史记 苏秦传》乃在秦取魏雕阴之后。《秦纪》取雕阴在惠文王七年,《六国表》在五年,《魏世家》则在襄王五年,即惠成王后元五年,而秦惠文之八年也。梁氏《志疑》谓以《魏世家》为是。是时阴晋人犀首在秦为大良造。越两年,惠文王十年,仪即为秦相。仪之入秦而夺犀首之位,其事盖略有似于后之蔡泽与范睢矣。而史公记仪事,其初楚相意其盗璧,执仪掠笞。其后仪相秦,为文檄告楚相云云,事亦酷肖范睢之与魏齐也。惟其事不见于《国策》,而仪初入秦,苏秦阴奉给之,其事《国策》亦不见。而《吕览 报更篇》云:“张仪西游,过东周,昭文君送而资之,故张仪德昭文君”,其事与《史》异。然则吕氏宾客尚不知有苏秦激张仪入秦之说也。考《国策》及韩非、吕不韦书,仪之政敌乃犀首、惠施,非苏秦。仪入秦而犀首去,仪来魏而惠施去,皆与史公记仪、秦合纵连横事不符。余既辨之于《苏秦篇》,(《考辨》第九五。)因再附张仪初入秦一节于此。(张仪政敌尚有陈轸,见《史记》本传。又李斯《谏逐客书》谓:“张仪散六国之从”,此亦指其离间楚、魏,使之舍齐亲秦而言。六国合从事尚在后,斯自据后日语描述前日事也。即如“拔三川之地”一语。通三川是武王,张仪已死,李善注《文选》已辨之。是亦不得据李斯此文,即谓张仪时确有六国合从矣。)

猜你喜欢
  第五卷·王方庆
  溪山馀话·陆深
  鸿猷录卷三·高岱
  卷三·昭梿
  卷之四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五·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范郎屡赴天台约·李定夷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下·袁枢
  司马彪续汉书卷四·周天游
  卷五十二·佚名
  提要·万斯同
  前言·林汉达
  卷六十九·佚名
  卷第卅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孛罗御史·隋树森

    孛罗御史,蒙古族,先为山北辽阳等路蒙古军万户。延祐三年(一三一六)为周王和世王束称帝于和宁之北,封孛罗为御史大夫,授开府仪同三司典四番宿卫。不久和世王束至大都暴卒,孛罗被迫辞官。其曲作《辞官》

  • 序·皇甫冉

    二皇甫集序五言诗之源生于国风广于离骚着于苏李盛于曹刘其所自逺矣当汉魏间虽已朴散为器作者犹质有余而文不足以今揆昔则有朱弦疎越大羮遗味之叹歴千余嵗至沈詹事宋员外始财成六吕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縁情

  • 卷七·温庭筠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七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送洛南李主簿【文苑英华作尉之官唐地里志洛南县属商州】 想君秦塞外因【一作应】见远【一作楚】山青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禄优仍侍膳官

  • 卷二百九十六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春正月癸酉,詔北京、澶定州封樁糧六百七十餘萬碩、草千七百餘萬束,今後如與轉運司兌換,即對見在數交割,仍委安撫司專領之。   乙亥,西上閤門使韓存寶為四方館使、忠州團練使。初,薛向與

  • 第六回 许优待全院集议 允退位民国造成·蔡东藩

      却说清太保世续,召袁总理世凯入宫,当由隆裕后问及优待条件,曾否寄往南方?袁总理答云:“未曾。”明明是欺弄孤儿寡妇,安有外人尽知,尚说未曾寄往耶?隆裕后凄然道:“这个局面,看来是难免了,烦你寄去交议罢。”袁总理道:“事关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五·阿桂

    七月癸巳上谕军机大臣曰现在贼畨占据布朗郭宗底木达等寨其帛噶尔角克科多各处贼尚未退而大板昭亦有贼占恐贼众由别斯满山口潜出滋扰鄂克什资哩与巴朗拉一带粮台后路所闗不小昨已谕令阿桂富勒浑等酌派男干将领带兵驻守

  • 卷七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乾隆二十四年三月甲申谕定边将军兆惠等撙节军需各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兆惠富德等奏称现在办理进勦官兵行装盐菜等项需银四五十万两咨行定长等以驼只随数运送而定长等行查兵数且必

  • 鸠摩罗什传·房玄龄

    鸠摩罗什是天竺人,世代做相国。他父亲鸠摩罗炎,聪颖贤德有气节,正要继任相位时,却推辞回避而出家,向东越过葱岭。龟兹王听说过他的名声,在城郊迎接他,请求他做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芳年二十,聪明而有才干,各国争相求婚,都没有答

  • 卷第九·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九 文德紀九文德天皇起天安元年二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慶賀木連理白鹿之瑞與天安改元文德天皇二月,己巳朔庚午 ,地震。乙亥 ,地震。壬午 ,地震。甲申 ,地震。從五位

  • 法言義疏十四·汪荣宝

      或問:「秦伯列為侯衛,〔注〕在外候望,羅衛天子。卒吞天下,而赧曾無以制乎?」曰:「天子制公、侯、伯、子、男也,庸節。〔注〕庸,用也;節,節度也。節莫差於僭,僭莫重於祭,祭莫重於地,地莫重於天,〔注〕既盜土地,又盜祭天。則襄、文

  • 论语纂笺卷十·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盖孔门自顔子以下頴悟莫若子贡自曽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凡二十五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防思哀其可已矣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命也四

  • 先圣大训卷五·杨简

    宋 杨简 撰小辨第三十六公曰寡人欲学小辨以观于政其可乎子曰否不可社稷之主爱日曰不可得学不可以小辨是故昔者先王学齐大道以观于政天子学乐辨风制礼以行政诸侯学礼辨官政以行事以尊事天子大夫学徳别义矜行以事君士

  • 卷二十七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之二·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七   宋 李如圭 特牲馈食礼席于户内郑注为主人铺之西面席自房来主妇洗爵酌致爵于主人主人拜受爵主妇拜送爵郑注主妇拜拜于北面也今文曰主妇洗酌爵宗妇

  • 桓公·桓公六年·左丘明

    【经】六年春正月,实来。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九月丁卯,子同生。冬,纪侯来朝。【传】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实来」,不复其国也。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

  • 菩薩戒本序·欧阳竟无

      沙門靜邁製   夫瀛溟冲廓總川逝而朝宗.法性惟玄統品物而都會.是知無說顯道崇毗耶之息言.   絕聽雨花宗摩竭之掩室.自非德本宏邈孰能究其弘致者哉。有三藏法師是稱玄奘.   弱齡軼俗凝神氣於白雲壯志遊真晰智

  • 俱舍论记 第五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五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三如是已辨至同分有情等者下大文第二明同分。结问颂答同分。牒章有情等。正释。有体类等名同。简异经部。彼计同分体是假故。分是别义。虽复类同而体各别。简异胜论有

  • 不厌乐禅师语录卷三·道乐

    门人如慧编刻单颂马祖令人送书与径山马钦雪窦与南阳共驾扁舟泛渺茫只解弄潮勤舞棹阿谁自在坐官仓一口吸尽西江水一拳打破太虚空彼此任从沧海变未形终不与人通德山托钵龙呤雾起虎啸风生犀因玩月象遇雷鸣闲时不见操戈甲

  • 樵云独唱·叶颙

    元诗别集。6卷。叶颙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本及《续金华丛书》本卷首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叶颙自序两篇,1篇作于重九前四日,另1篇作于十一月既望。两序阐发了所谓“独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