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下
略叙传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教相承付法次第记(经题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梵云摩诃此翻云大毗卢遮那此云光明遍照或云大日遍照)正梵语应云吠(无每反)卢左曩(毗卢遮那者古译也。依金刚顶义决中解。此毗卢遮那义翻为无边广眼聚如来。眼者智也。言此法身如来智惠十眼无边际故。神德智惠万德已圆如虚空界量无边际过数量故也)或云毗卢遮那成道经。梵云吠卢左曩三母弟婆洒多素怛囕(二合此云大日遍照尊经)此经梵夹有三本。广本十万偈。若依梵本具译可有三百余卷已来。广本在西国不到此土。梵经略本四千偈经。更有略本。二千五百偈。中天竺国大阿阇梨集今时所传者四千偈。释迦沙门三藏善无畏开元七年奉诏译。沙门一行笔授。即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是也。言此经是毗卢遮那如来神通变化之所加持也。依梵本。译成六卷。又总集一部教持念次第共成一卷。成七卷。共成一部。编入大藏经。时毗卢遮那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与普贤等诸大菩萨十佛刹微尘数金刚牛秘密主等十佛刹微尘数诸执金刚护世主天等。其数无量不可称说。皆是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海广大法界之所加持也。经明修真言行菩萨修无上菩提心。超越一百六十种忘念心。住大菩提心。一念相应度三僧祇劫。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经依二种修行。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次明十缘生句。谓明修真言行菩萨了诸法如幻从缘所生故。又依胜义世俗二谛。若依胜义。修行建立法身曼荼罗。是故此经中说先枰虚空中曼荼罗。是故本尊法身远离形色犹如虚空。住如是三摩地。若依世俗修行依四轮以为曼拏罗。本尊圣者若黄色住地轮曼荼罗(其形方名金轮)圣者若白色住水轮曼荼罗(其形圆名水轮)圣者若赤色住火轮曼荼罗(其形三角)圣者若青色若黑色住风轮曼荼罗(其形如半月)大曼荼罗安于八叶莲华台。五佛四菩萨安于台叶中。曼荼罗外。又三种曼荼罗。一一切如来曼荼罗。二释迦牟尼曼荼罗。三文殊师利曼荼罗。总名为大悲胎藏曼荼罗。弟子受灌顶法少曼荼罗极微细委曲余部所不代。此中修行供养兼存二种。事与理是也。此经中说一百二十五种护摩炉。护摩火天有四十四种。就中一十二种火为最胜。其中极妙有种智火。为初炉形。及木有乳果苦练。所用不同。东西南北所愿各殊。内外护摩亦依五轮。求四种事。速疾成就。息灾增益。降伏敬爱。所谓火天各各不同。寂静熙怡。忿怒。喜怒。次第应智。苦依广教行相。极多。今且略叙大毗卢遮那大教王经少分意趣。其次明从上相承师资传法次第。但海云虑恐大教传持师资断续大法沦坠年多废忘。三藏善无畏云。此法从毗卢遮那佛。付嘱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经数百年传付中印度那烂陀寺达磨掬多阿阇梨。达磨掬多阿阇梨次付中印度国三藏释迦种善无畏(梵云轮婆迦罗僧诃。唐云善无畏)三藏学究五明教闲三藏五天艺业无不备能。斛饭王五十二代之孙也。舍袭王位。出家入道。开元七年从西国。将大毗卢遮梵夹经等来至此国。玄宗皇帝礼为国师。随驾两京。翻译大毗卢遮那等经为大毗卢遮那曼荼罗灌顶大阿阇梨。无畏三藏和尚复将此大毗卢遮那大教王。付天竺国三藏金刚智三藏金刚智复将金刚界大教王授三藏善无畏。互为阿阇梨。递相传授。三藏金刚智(梵云嚩日啰(二合)吉娘(二合)曩此云金刚智)三藏善解大小乘。解声明论。于一切有部。出家南天竺国国王之子亦舍王位。出家来游震旦。誓弘圣教。玄宗皇帝礼为国师。随驾两京。翻译金刚顶大教王等经。为金刚界曼荼罗灌顶阿阇梨三藏金刚智复将大毗卢遮那大教王。付大兴善寺三藏不空智阿阇梨(梵云阿目佉吉娘(二合)那梵云不空智)三藏和尚蕴五部五秘要。入普贤之性海之心。住瑜伽则顿入佛乘。演真言。则天魔摧碎。三朝国书天子稽首自玄宗肃宗至于代宗。珍仰之心敬之如佛。代宗皇帝请为灌顶大阿阇梨。所传大教四十余年。所翻经论凡百余部。大兴善寺三藏和尚从大和尚金刚智三藏传授金刚界法。已复恐大教未圆。自往南天竺国。亲礼长年普贤阿阇梨重更咨受金刚界五部百千颂法。将得十万偈经故此二本大教王秘密甚深堪传者稀。经数百年方传一人自佛法流传东夏神州近一千余年。所有持念秘密心地教门流行不过此二本大教王(即大毗卢遮那大教王及金刚界大教王是也)。统摄一切持念教门次有苏悉地(此云妙成就)教。广明三部。亦摄论持念法。此中但明事成就与金刚界及大毗卢遮那。义味相涉。亦是至极要妙法。三藏善无畏所译兼前二部大教及苏悉地共成三部大教。大兴善寺三藏和尚再译流传。时善无畏三藏复将此大毗卢遮那大教王传付大兴善寺沙门一行及保寿寺新罗国沙门玄超。沙门一行既传教已造大毗卢遮那义译七卷(成分为十四卷)略译二卷。大毗卢遮那形像图样坛仪一卷。标帜坛仪法一卷。契印法一卷。造金刚顶经义决三卷(上卷有本。余两卷阙本)大兴唐寺一行和尚博胆天文。学通内外。唐梵经史无不洞明。每与玄宗皇帝行座相随论理国及预翻经不暇传法。次沙门玄超阿阇梨复将大毗卢遮那大教王及苏悉地教传付青龙寺东塔。
院惠果阿阇梨。阿阇梨又传付成都府僧惟尚(又云惟明)汴州辨弘。新罗国僧惠日。悟真。日本国空海。当院僧义满。义明。义证。义照。义操。义愍。法润(付法传阿阇梨灌顶位者数百十二人)或有在京传持或有外方弘教。皆多沦没次东塔院义操阿阇梨传付同学僧义真。景公寺深达。净住寺弟子海云。崇福寺僧大遇。醴泉寺文苑(已上五人皆传教)传付次阿阇梨位。次东塔院法润阿阇梨传付净法寺僧道升。玄法寺法全。惟谨。此大毗卢遮那大教王又名大悲胎藏毗卢遮那者从如来大悲根本。发生大菩提心从菩提心成菩提行。次证大菩提及涅槃。皆从方便具足成就五智之身。即是长恶字门故经云方便为究竟。能成诸佛事。如转轮圣王将欲受生托在圣后母腹。当知圣王不久生也。修瑜伽者发菩提心。住阿字观观法不生即是住毗卢遮那胎藏。如显教大乘仁王般若云。伏忍圣胎三十人十住十行十回向此名地前三十心。名住圣胎也。此约显教渐悟菩萨地前修行。经一大阿僧祇劫。始名住圣胎菩萨。由名外凡夫修真言行菩萨则不如是。于一念顷具足五智身。住大毗卢遮那佛位。廊周法界为曼荼罗体才住心名入圣胎。观至究竟名成佛位。是名超越三僧祇劫而证菩提。上来具明眙藏教意。谨依显密二教界略叙其由。教意深广难穷其底。但海云忝承佛荫。得遇至教。亲承法眼。传于大毗卢遮那苏悉地从上相承至今七叶。粗述宗旨。随所见闻。略记次第诸有智者幸请指示稽首三际一切智。普贤秘密持金刚。回兹赞演福群生。悉愿同生安乐刹。
巨唐大和八年岁次甲寅十月上旬有八日净住寺传教苾刍海云集记之
宽喜元年三月二十八日奉写了
金刚佛子
际辨交了
此书异本两三有之欤。
永仁五年十一月晦日。以上件御本书写比校了。是则惊先师御名凌寒雪忘冷风书写了 慈心记之。
康安元年延文六三晦改之。四月七日于东寺观智院。以慈心上人本书写了。但谬字多多可直之 金刚资贤宝生二十九。
同十日以写本加校合了。此记异本有之。本朝圆仁圆载圆珍宗睿遍明等编载之本虽有之。今本不载之。恐是根欤。此记既大和八年撰集也。彼入唐学法大和以后星霜稍隔。争可载彼名字乎。以知后人所致也。仍故所写留此本也。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佚名 西方合论 第一卷·袁宏道 准提净业目·谢于教 卷第十五·雷庵正受 卷第一百五·霁仑超永 卷四十·性音 欢迎印度民族领袖尼赫鲁先生·太虚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佚名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佚名 摩诃止观卷第二下·智顗 金山教授之说与感想(注一)·太虚 卷第十六·李遵勖 佛说文殊悔过经·佚名 17.说慧地品·佛音 佛说象头精舍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