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刻原疏

附刻原疏

伏念。时恩博地凡夫。渺无福慧。四十余载。虚度光阴。幼承父母教育。窃佩孔圣遗言。既而母氏先亡。遂慕佛门教典。当其步趋乎儒也。几欲效颦而攻乎佛。及其归依乎佛也。又因尝鼎而薄乎儒。皆缘不汇大圣之渊源。遂致下同流俗之轨辙。往岁万历丁未。正当四十四岁。发无上心。勤求妙道。晨夕参叩。不敢怠遑。梦寐之间。默蒙印可。始信千古法道。匪从人得。河沙妙用。总在心源。度生为急。僧俗何拘。愚者自迷。妄分儒释。原夫  世尊说十二部经。而人天瞻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苟可开世间眼目。岂复爱一己发肤。今恩窃不自揣。思报佛恩。照依历代年号。编辑佛祖纲目。意仿乎孔子。名同乎紫阳。须以十年。或可卒业。顾孔子圣人也。春秋犹世谛也。当时且冒罪我之嫌。况恩何人。斯所编年而载者。皆天中天。圣中圣。非古佛现身。即菩萨救世。上自天魔外道。下至拘儒曲士。能无恼乱。或多谤毁。用是投诚恳求 三世诸佛十方诸大菩萨天龙八部护法善神。被无量之神力。多方护持。假莫大之灵通。曲垂方便。苦心思索。智慧脉脉自流。殚力校雠。精神奕奕长旺。或奇书古帙。或断简残编。奚所求而弗获。或助以刻赀。或牖以知识。将善士之必逢。数年汇集。无异剎那。千叶词章。如出一气。帙成。而鹫岭芳规。俨若未散。展毕。而龙华胜会。预掇目前。无论后有作者。相续不断。化为无尽之灯。即今有志禅那。一览无遗。触目菩提之路。 明主收入藏中流通。并天长地久。鬼神不忘遗嘱呵护。同玉策金函。天魔外道拱手归降。曲士拘儒回心向道。自非大慈大力。何以成始成终。谨当发心纂集之。初不胜祈祷欵诚之至。时万历庚戌四月八日。弟子朱时恩谨疏。

时恩既於如来像前。发弘愿已。屡获瑞梦。不一而足。或梦三教后圣人。私感之。私服之。或梦明教嵩禅师再来。后圣者以是书所载。乃先圣化迹。读是书而兴起者。皆三教后圣人也。私者。非佛非祖。以一俗士。而编辑佛祖纲目。即孔子所谓。其义则丘窃取之者。虽公而亦私也。感之者。因是书而明心见性。自应铭感之不忘也。服之者。因是书而惑断执空。自应佩服之无斁也。明教再来者。昔以比丘而着传法正宗记。今以居士而着佛祖纲目。前后若出一人也。自是而知。佛祖加被我矣。虽搜罗未尽。而千圣不传之奥旨。超出语言文字之外者。已若含若吐於是书。古德云。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五卷·无著
  高僧傳卷第八(義解五)·慧皎
  有为无为品第十一·佚名
  卷第三十八·佚名
  大乘中观释论 第九卷·安慧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七(本)(论第九)·慧沼
  华严略疏卷第三·佚名
  附錄百一羯磨檢目·欧阳竟无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八·湛然
  善恭敬经·佚名
  卷第五十一·佚名
  卷第六·佚名
  佛说贫穷老公经之二·佚名
  问相行愿品第六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四·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十四      元 方回 编晨朝类 闻鸡而起戴星而行以勤学以综务有不同惟贤者乃云高卧晚起亦各有其志也 五言【三十二首】 早渡蒲关          唐明皇 钟鼓严更曙山河野【一作四

  • 卷一百四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箭类四言古弧矢铭         【汉】李 尤?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协并八极同纪弓矢赞         【梁】萧 统弓用筋角矢制良工亦以观德非止临戎杨叶命中猨堕长

  •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二杜甫八哀诗【幷序】伤时盗贼未息兴起王公李公叹旧怀贤终于张相国八公前後存殁遂不诠次焉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高丽也】童穉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

  • 卷二十五·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二十五杜甫【二】古体诗【二】佳人絶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闗中昔防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壻轻薄儿新人已如玉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

  • 卷十八·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八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七首【起元丰二年已未正月在徐州任三月後移知湖州道中作】人日猎城南会者十人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为韵得鸟字 儿童笑使君忧愠常悄悄谁拈白接?令跨

  • 越绝卷第十二·袁康

      越绝内经九术第十四   昔者,越王句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五

  •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康熙六十年。辛丑。春。正月。癸亥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昀、遣陪臣李宜显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及进□山戊不□

  • ●续碑传选集(一)·佚名

    长龄 长文襄公事略史善载 甘肃宁夏镇总兵署和阗办事大臣署甘肃提督史公墓碑丁朝雄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杨兆璜 休致直隶广平府知府杨君墓表温承惠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慎余温公墓志铭倪

  • 第二十一章 謙退之道·林语堂

    有登龍之術,也有謙退之道,而蘇東坡不愧為謙退大師。現在蘇東坡的情況是,不追求政治,而為政治所追求,頗為有趣。當年王安石得勢之時,他在政壇坎坷不達,不足詫異;可是如今他的同黨既然當政,他仍然失敗,則確屬可驚了。蘇東坡永遠不

  • ●目录·佚名

    序 原序 一 汴京失陷 二 帝幸金营 三 二帝被执 四 胁迫北行 五 朝见金主 六 往安肃军 七 徙居云州 八 徙西江州 九 徙五国城 十 徙筠从州 一一 太上皇崩 一二 徙源昌州

  • 柳元景传·李延寿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人。他的高祖叫柳纯,位至平陽太守,没有上任。曾祖叫柳卓,从本郡迁居襄陽,官到汝南太守。祖父柳恬,是西河太守。父亲柳凭,是冯翊太守。柳元景少年时期就熟悉弓马,多次跟随父亲讨伐蛮人,以勇敢著称。他少言

  • 裴茂传·刘昫

    裴茂,凭借门荫关系做官,多次升为京兆府司录参军。来王真镇守陕州,推荐他为判官,王真转到襄州,又任为行军司马,王真待他非常看重。等到王真在淮西战败,茂不能留在其军,茂于是以密表上奏。朝廷认为王真掌握重兵,不喜欢他,下密诏由

  •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吴楚材

    汉纪孝成皇帝纲 丁未,三年,春正月晦,日食。纲 冬十一月,故南昌尉梅福上书,不报。目 福数因县道上变事,辄报罢。至是复上书曰:&ldquo;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如转圜,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此高祖所以无敌于天下也。孝文皇帝循高

  • 卷八·

    钦定四库全言春秋或问卷八     宋 吕大圭 撰庄公  公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九年】或问书纳之义曰春秋书纳者六昭十二年纳北燕伯哀二年纳蒯聩宣十一年纳公孙宁仪行父文十四年纳捷菑僖二十五年纳顿子与此年

  • 第三次研究会·太虚

    ──六月二十五日──一 抗战被难与业报陈履吉  现在常有人向我们问难:现在我国抗战已近二年了,死伤几百万,流离饥寒者更不可胜计,佛教以慈善为主,佛菩萨既有大神通,应当有所表现来制止战争,为众生解除痛苦,何以竟不见佛教

  • 鼻奈耶卷第五·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等译僧残法之三破僧戒佛世尊游罗阅只迦兰陀竹园。彼调达受供养衣被饭食床卧病瘦医药。大子阿阇世所贵重。随时供给。日送五百釜饭。严五百乘车。将从连日至调达所。调达初现将从有百。渐二百三百四

  • 田间易学·钱澄之

    清钱澄之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钱氏家世学《易》,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初撰《易见》一书,因避兵闽地而失其本,又追忆原意而撰《易火传》;乱定归里,复得《易见》旧稿,乃合并二编,删其重复,增益诸家之说,勒为此书。全

  • 金丹四百字彭好古批注·彭好古

    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七以火数,九乃金数。以火炼金,返本还元,谓之金丹。以身心分上下両弦,以神気别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离二卦。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以攅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