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八

锦江禅灯卷第八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十八世

东林颜法嗣

汀州报恩法演禅师

果州人。上堂。举俱胝竖指因缘。师曰。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婺州智者元庵真慈禅师

潼川李氏子。初依成都正法寺出家。具戒后游讲肆。听讲圆觉。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作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者里。拨着动着。放光动地。以呈诸讲师。无能晓之者。归以呈其师。遂举狗子无佛性话诘之。师曰。虽百千万亿公案。不出此颂也。其师以为不逊。乃叱出。师因南游。至庐山圆通挂搭。时卍庵为西堂。为众入室。举僧问云门。拨尘见佛时如何。门云佛亦是尘。师随声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尘。师复颂曰。拨尘见佛。佛亦是尘。问了答了。直下翻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颂尘尘三昧曰。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仑坐潭底。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笑弹指。珊瑚枝上清风起。卍庵深肯之。

昭觉绍渊禅师

上堂。举僧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门曰体露金风。师曰。要明陷虎之机。须是本色衲子始得。云门大师具逸群三昧。击节扣关。於闪电光中。出一只手。与人解黏去缚。拔楔抽钉。不妨好手。子细检点将来。大似与贼过梯。昭觉则不然。忽有僧问。树凋叶落时如何。只答他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且道。与云门是同是别。复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上堂。镕瓶盘钗钏作一金。搅酥酪醍醐成一味。如是宾主道台。内外安和。五位君臣齐透。四种料拣一串。放行则细雨蒙蒙。秋风飒飒。把住则空空如也。谁敢正眼觑着。且道。放行为人好。把住为人好。复曰。等闲一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

张栻字敬夫

累官吏部侍郎。尝问道於道颜曰。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颜曰。还问不知有。栻曰。政当知有时如何。颜曰。闻声见色只如常。栻豁然有省。乃留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熟察精粗理自彰。脱似虚空藏碧落。曾无少剩一毫芒。颜然之。后方疾革。定叟求教。栻曰。蝉蜕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语讫而逝。栻平生潜心经史。动以古圣贤自期。所着有论孟太极诸书。学者称为南轩先生。

西禅需法嗣

南剑州剑门安分庵主

少与木庵同隶业安国。后依懒庵。未有深证。辞谒径山大慧。行次江干。仰瞻宫阙。闻街司喝侍郎来。释然大悟。作偈曰。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裂破。一声江上侍郎来。遂径回西禅。懒庵迎之。付以伽棃。自尔不规所寓。后庵居剑门。化被岭表。学者从之。所作偈颂走手而成。凡千余首。盛行於世。

大沩行法嗣

常德府德山子涓禅师

潼川人。上堂。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遂喝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众中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休寐语。却许伊具一只眼。上堂。横按拄杖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循环逆顺数将来。数到未来无尽日。因七见一。因一亡七。踏破太虚空。铁牛也汗出。绝气息无踪迹。掷拄杖曰。更须放下者个。始是参学事毕。上堂。拈拄杖曰。有时夺人不夺境。拄杖子七纵八横。有时夺境不夺人。山僧七颠八倒。有时人境两俱夺。拄杖子与山僧削迹吞声。有时人境俱不夺。卓拄杖曰。伴我行千里。携君过万山。忽然撞着临济大师时如何。喝曰。未明心地印。难透祖师关。

育王光法嗣

临安北涧居简禅师

潼州龙氏子。依邑之广福院得度。参别峰涂毒。沉默白究。一日阅卍庵语有省。再参佛照机契。自是往来其门者五十年。走江西。访仲温於罗湖。与师议论。大奇之。遂以大慧居洋屿庵竹篦付之。师异焉。久之出世台之报恩。晚迁净慈。上堂。识得一。万事毕。了事衲僧。一字不识。直饶恁么。未称全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上堂。举密师伯与洞山在饼店。密於地上画一圆相。谓洞山曰。把将去。山曰。拈将来。后来保宁勇和尚曰。非但二人提不起。尽大地人亦提不起。北涧敢道。保宁计穷力尽。上堂。举赵州入僧堂曰。有贼有贼。见一僧便捉曰。贼在者里。僧曰。不是某甲。州托开曰。是即是。不肯承当。师曰。赵州收处太宽。放去太急。净慈则不然。家贼难防。家财必丧。卓拄杖曰。只可错捉。不可错放。淳佑丙午春示寂。书偈曰。四月一日珍重六字。至期假寐而逝。

未详法嗣

蜀僧方辨

谒六祖。曰善塑。祖正色曰。试塑看。辨不领旨。乃塑祖。可高七尺。曲尽其妙。祖观之曰。汝善塑佛性否。曰不善佛性。酬以衣物。辨礼谢而去。

太瘤蜀僧

居众。尝叹佛法混滥。异见蜂起。乃曰。我参禅若得真正知见。当不惜口业。遂发愿礼马祖塔。长年不辍。忽一日塔放光。感而有悟。后徧至丛林。勘验老宿。过雪窦山前云。者老汉。口里水漉漉地。窦闻其语。意似不平。及太见。窦云。你不肯老僧那。太云。老汉果然水漉漉地。遂摵一坐具便出。直岁不甘。中路令人殴打。损太一足。太云。此是雪窦使之。他日须折一足偿我。后果如其言。

蜀中仁王钦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闻名不如见面。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闹市里弄猢狲。曰如何是道。曰大虫看水磨。

德普禅师

绵州蒲氏子。得度受具。解唯识起信论。两川无敢诘难。号为义虎。时惟胜还自江西。吕大防出镇成都。执弟子礼。日夕造室。普窃听其议。一不能晓归卧看屋梁曰。胜昔尝业讲有声。吕公世称贤者。相与敬信如此。吾乃不信可乎。乃出蜀至荆州金銮。夜与一衲俱。普问。经论何负禅宗。而长老多讥诃之耶。曰以其是识情义理思想边量。非能发圣得道。脱有得道发圣者。皆藉之以为缘耳。倘不因自悟。惟经论是仗。则能读能知能见解者。皆证圣成道去矣。惟以死语是所知障故。祖师西来也。如经言。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汝信之乎。曰世尊之语。岂敢不信。曰既信矣。远来何为。曰闻禅宗有别传法故来耳。衲笑曰。是则未信。非能信也。今积翠南禅师出世久。子见之不宜后。普即日遂行。熙宁元年至黄龙。问阿难问迦叶。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法。迦叶呼阿难。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剎竿着。意旨如何。南曰。上人出蜀。曾到玉泉否。曰曾到。又问。曾挂搭否。曰一夕便发。南曰。智者道场。关将军打供与结缘几时何妨。普默然理前问。南俛首。普趋出大惊曰。两川义虎。不消此老一唾。

潼川报恩道熙禅师

曾与宝福送书。往泉州王太尉处。尉问。漳南和尚。近日还为人也无。师云。若道为人。即屈着和尚。若道不为人。又屈太尉。尉云。道取一句。待铁牛能啮草。木马解含烟。师云。某甲惜口吃饭。尉良久又问。驴来马来。师云。驴马不同途。尉云。争得到者里。师云。谢太尉领话。

范蜀公送圆悟禅师行脚

观水莫观污池水。污池之水鱼鳖卑。登山莫登迤逦山。迤逦之山草木稀。观水须观沧溟广。登山须登泰山上。所得不浅所见高。工夫用尽非徒劳。南方幸有选佛地。好向其中穷妙旨。他年成器整颓纲。不负男儿出家志。大丈夫休拟议。岂为虚名灭身计。百年随分觉无多。莫被光阴暗添岁。成都况是繁华国。打住只因花酒惑。吾师幸是出家儿。肯随龌龊同埋没。吾师幸有虹蜺志。何事踌躇溺泥水。岂不见。吞舟之鱼不隐卑流。合抱之木不生丹丘。大鹏一展九万里。岂同春岸飞沙鸥。何如急驾千里骥。莫学鹪鹩恋一枝。直饶讲得千经论。也落禅家第二机。白云长是恋高台。暮罩朝笼不暂开。为慰苍生霖雨望。等闲依旧出山来。又不见。荆山有玉名璚瑶。良工未遇居缝蒿。当时若不离荆楚。争得连城价倍高。

无心广道者

梓州人。初游方。问云盖智和尚。兴化打维那意旨如何。智下禅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广打一坐具。智云。此是风力所转。又问石霜琳和上。琳云。你意作么生。广亦打一坐具。琳云。好一坐具。祇是你不知落处。又问真净。净云。你意作么生。广亦打一坐具。净云。他打你亦打。广於此大悟。净因作颂曰。丈夫当断不自断。兴化为人彻底汉。已后从他眼自开。棒了罚钱趂出院。

汉中沙门意忠上座

寻师访道。选佛参禅。干木随身。逢场作戏。然其场也戏乎一时。以其功也利益千古。於是革其旧制。郢人犹迷。狥器投机。变通在我。岂以绳墨拘其大猷。而为规矩之所限哉。是谓有子不可教。其可教者语言糟粕也。非心之至妙。其至妙之心在我。不在文字语言也。纵有明师密授。不如心之自得。故曰得之於心。应之於手。皆灵然心法之妙用也。故有以破麦也即为其硙。欲变米也即为其碾。欲取面也即为其罗。欲去糠也即为其扇。而规模法则。总有关捩。消息既通。皆不拨而自转。以其水也。一波才动。前波后波。波波应而无尽。以其硙也。一轮才举。大轮小轮。轮轮运而无穷。由是上下相应。高低共作。其妙用也。出乎自然。故不假人力之所能为。而奇绝可观。玄之又玄。然后左旋右转。竖去横来。更相击触。出大法音。皆演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而闻者闻其心。见者见其性。以至嗅尝知觉。尽获法喜禅悦之乐。又何即米面诸所须物。供香积厨而为二膳。饱禅者辈。往来选佛者欤。

自庆藏主

蜀人。丛林知名。徧参真如晦堂普觉诸大老。游庐阜。入都城。见法云圆通禅师。与秀大师偕行。到法云。秀得参堂。以庆藏主之名达圆通。通曰。且令别处挂搭。俟此间单位空。即令参堂。庆在智海偶卧病。秀欲诣问所苦。而山门无假。乃潜出智海见庆。庆以书白圆通。道秀越规矩出入。圆通得书知之。夜参大骂。此真小人。彼以道义故。[拚-ㄙ+ㄊ]出院来讯汝疾。返以此告讦。岂端人正士所为。庆闻之遂掩息。丛林尽谓。庆遭圆通一诟而卒。

峨眉山白长老

尝云。乡人雪窦有颂百余首。其词意不甚出人。何乃浪得大名於世。遂作颂千首。以多十倍为胜。自编成集。妄意他日名压雪窦。到处求人赏音。有大和山主。徧见当代有道尊宿。得法於法昌遇禅师。出世住大和。称山主。气吞诸方。不妄许可。白携其颂往谒之。求一言之鉴。取信后学。大和见乃唾云。此颂如人患鸦臭。当风立地。其气不可闻。自是白不敢出似人。后黄鲁直闻之。到成都大慈寺。大书於壁云。峨眉白长老。千颂自成集。大和曾有言。鸦臭当风立。无师自悟之流。费尽心血。将谓取胜於人。及见智者。一场热閧。只为贡高堕此窟穴。参学人。切莫萌此遗臭诸方。

大鉴下第十九世

天童杰法嗣

夔州卧龙山破庵祖先禅师

广安州王氏子。初参密庵。闻上堂语有省。后庵住灵隐。命师分座。有道者请益曰。胡孙捉不住时如何。师曰。用捉他作甚么。如风吹水。自然成纹。住后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忍俊不禁。为诸人作个撇脱。拈拄杖卓一下曰。流水暗消溪畔石。劝人除却是非难。

饶州荐福曹原生禅师

南剑人。咏灵云石曰。云去云来非有意。云来云去亦无心。有无截断灵何在。突兀一峰青到今。

大鉴下第二十世

卧龙破庵先法嗣

临安府径山无准师范禅师

剑州雍氏子。九岁出家。请益老宿坐禅之法。宿曰。禅是何物。坐底是谁。师昼夜体究。一日如厕。提前话有省。谒育王佛照。照问。何处人。师曰剑州。照曰。带得剑来么。师随声便喝。照笑曰。者乌头子。也乱做。至灵隐。时破庵为第一座。同游石笋庵。有道者请益胡孙子话。师於旁大悟。初住明州清源。后受诏住径山。上堂。灵山指月。曹溪话月。递代相传。证龟成鳖。范上座寻常有一张口。挂在壁上。未曾动着。今日无端入者行户。事到如今。只得东簸西簸。未免拈起多年历日。於中点出些子悞赚处。说似诸人。且要郭大李二邓四张三。知得江南两浙春寒秋热。虽然如是。黄河三千年一度清。上堂。若论个事。直是省要易会。多是诸人自作艰难。自作障碍。所以有时东廊西廊。见诸人和南问讯。山僧便乃低头相接。其实无他。只要诸人识得长老是西川隆庆府人氏。若识得去。便与诸人打些乡谈。说些乡话。如今且未说。你识得长老。且各自知得。自家乡贯也得。还知么。明州六县。奉化八乡。上堂。名不得。状不得。取不得。舍不得。只么得。且道得个甚么。三人证龟成鳖。理宗召入修政殿。奏对详明。赐金襕僧伽衣。又宣诏慈明殿。升座说法。帝垂帘而听。赐号佛鉴。淳佑己酉三月旦日疾作。遂升座谓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与诸人东语西话。今勉强出来。将从前说不到的。尽情向诸人抖擞去也。遂起身抖衣曰。是多少。便归方丈。十五日集众遗嘱。至夜书偈曰。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掷笔而逝。塔全身於圆照庵。

临安府灵隐石田法熏禅师

眉山彭氏子。初游石霜。礼雷迁塔。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须特地赐乖张。平高就下婆心切。恼得雷公一夜忙。师名因是大着。闻穹窿破庵道望。遂往依焉。室中举世尊拈华迦叶微笑。师曰。焦砖打着连底冻。赤眼撞着火柴头。庵阴奇之。初住苏之高峰。迁枫桥锺山净慈灵隐。示众。但得本。莫愁末。唤甚么作本。唤甚么作末。松栢千年青。不入时人意。牡丹一日红。满城公子醉。山僧恁么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弟子师俊。绘师像求赞。有曰。末后一句分付厨山。众颔讶之。明日忽示疾。退归保寿。趣办终焉计。窆全身於院之后山。

南康府云居即庵慈觉禅师

蜀人。举僧问叶县。如何是学人密用心处。县曰闹市辊球子。曰意旨如何。县曰普请众人看。师颂曰。辊球闹市众人看。一阵清风吹面寒。定乱不须双刃剑。活人何必九还丹。师始登云居时。先一夕宿瑶田庄。梦伽蓝安乐公谓曰。汝与北山。祇有一粥缘。明日午后至寺。晚参罢。会同袍二僧斗狠。闻於司。凡新到例遭斥逐。师深切疑讶。后数年。蜀士有宦达於朝。以云居虚席。请师补处。师欣然承命。且复征往梦。竟至瑶田庄而寂。

净慈仲颕法嗣

温州江心一山了万禅师

族临川金氏。貌瘠而弱。年十五。业程文有声。然素志出家莫夺去。从金溪常乐院思仁祝发。俄有灵芝产户枢。占者曰。吉征也。及游方。谒偃溪闻公。荆叟珏公。简翁敬公。皆相语合。柬叟领南屏。择师掌记。师偶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师脱然忘所证。亟以白叟。诘之终无凝滞。遂蒙印可。未几江淮总统。以开先迎居之。师莅事。丛林鼎新。又十年升住江心。少不适意。辄弃去。寺众数百恳留。随至冯公岭。不从。泣别散去。师恬然如脱桎梏焉。

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无准范法嗣

明州天童别山祖智禅师

蜀之顺庆杨氏子。十四得度。闻僧诵六岩语悦之。时岩住苏之穹窿。亟往从焉。因阅华严经。弥勒楼阁入已还闭之语。恍如梦觉。遂颂灵云见桃花曰。万缘丛中红一点。几人欢喜几人嗔。岩颔之。最后见无准於雪窦。准知是法器。待之弥峻。时或棒喝交下。一语不少贷。师拟对。辄噤不能发。由是知解都丧。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伎俩皆死法。今见此翁。始行活路。既而准移径山。命师分座。宝佑丙辰。被旨住天童。一囊一钵。缚茅以居。庚辰九月旦示众曰。云淡月华新。木脱山骨露。有天有地来。几个眼睛活。有省问者。师曰。不及相见。各自努力。越十日。夜分呼侍者。嘱后事。珍重大众。叉手而寂。

金山开法嗣

临安府径山石溪心月禅师

眉州人。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矮子看戏。

大鉴下第二十二世

无用宽法嗣

重庆府缙云山如海真禅师

碧峰参。师於地上画一圆相。峰以袖拂之。师复画一圆相。峰於中增一画。又拂之。师再画如前。峰又增一画成十字。又拂之。师复画如前。峰於十字加四隅成卍文。又拂之。师乃总画二十圆相。峰一一具答。师曰。汝今方知佛法宏胜如此。宜往朔方。其道大行。

大鉴下第二十五世

少林裕法嗣

昭觉仲庆禅师

上堂。吃盐添得渴。下座。僧问。吃盐添得渴时如何。师曰。齩影狗子无屎吃。

后庵照法嗣

[障-音]邡进禅师

僧问。逢桥折桥时如何。师曰。那讨者般人。进云。师意如何。师曰。从来好手不彰名。

大鉴下第二十六世

古拙俊法嗣

普州东林无际悟禅师

二十出缠。缚竹为庵。研励无懈。四指大书帖亦不看。只是拍盲做钝工夫。后得大彻大悟。师有偈曰。无念即着空。有念即着执。有无两相忘。非空亦非执。又曰。寂照无上下。光明处处通。本来无皂白。何处不含容。楚山参。师问。数年来住在何处。山曰。我所住廓然无定在。师曰。汝有何所得。山曰。本自无失。何得之有。师曰。莫不是学得来底。山曰。一法不有。学自何来。师曰。汝落空耶。山曰。我尚非我。谁落谁空。师曰。毕竟如何。山曰。水浅石出。雨霁云收。师曰。莫乱道。只如佛祖来也不许。你若纵横吞得一大藏教。现百千神通。到者里更是不许。山曰。和尚虽是把断要津。其奈劳神不易。师拍膝一下曰。会么。山便喝。师笑曰。克家须是破家儿。恁么干蛊也省力。山掩耳而出。授法偈曰。我无法可付。汝无心可受。无付无受心。何人不成就。

大鉴下第二十七世

东林悟法嗣

简州天成寺楚山绍琦禅师

唐安雷氏子。八岁入乡校。授经成诵。九岁失怙。诣玄极通禅师。学出世法。后谒无际。示以无字公案。偶闻开静板鸣。碍膺氷泮。往见际。际曰。还我无字意来。师曰。者僧问处偏多事。赵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翻成特地使人疑。曰如何是汝不疑处。师曰。青山绿水。燕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曰未在更道。师曰。头顶虚空。脚踏实地。际曰。亦未在。师乃礼拜。际曰。如是如是。后居天柱。僧问。如何是天柱境。师曰。涧阔云归晚。山高日出迟。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额下眉遮眼。腮边耳搭肩。曰如何是天柱家风。师曰。云甑炊松粉。氷铛煮月团。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海神撒出夜明珠。曰学人不会。师曰。文殊失却玻璃盏。曰如何是佛。师曰。生铁秤锤。曰如何是法。师曰。石头土块。曰如何是僧。师曰。黑漆拄杖。曰不涉寒暑者。是甚么人。师曰。为汝道了也。汝还识否。僧拟对。师咄曰。拟心即乖。开口便错。眨得眼来。错过去也。曰原来恁地近那。师曰。汝见个甚么道理。曰面目分明。当机不露。师震声一喝。僧当下豁然。景泰五年。住投子。僧问。远离皖山。来据投子。海众临筵。请师祝圣。师曰。鼎内长生篆。峰头不老松。曰祝圣已蒙师的旨。投子家风事若何。师曰。提瓶穿市过。不是卖油翁。曰只如祖师道。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还端的也无。师曰。虽然眼里有筋。争奈舌头无骨。曰赵州道。我早侯白。更有侯黑。意作么生。师曰。不因弓矢尽。未肯竖降旗。问今日和尚升座说法。未审有何祥瑞。师曰。麒麟步骤丹霄外。优钵花开烈火中。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雪消山顶露。风过树头摇。

无碍鉴禅师

阆中人。法嗣於无际悟。尝作牧牛颂以示人。自序曰。夫有相有因。故立牧牛规矩。无面无状。了无从处安名。广开法施医方。量拟病根瘳痼。逾城虽异。入室皆同。不妨信手招来。也是一场懡[怡-台+罗]。自无始劫来。牧头水牯。掣断鼻绳。犇竞驰走。历遍郊垧。无处揣摸。孜孜忖度筹量。数数推穷大事。欲拯迷途。须循捷径。罔辞劳苦。而步水登山。峭紧芒鞋。而描踪捕迹。盖由迷头认影。眷恋芳丛。背觉合尘。贪爱自弊。坑坎堆阜窈窱。几番退屈狐疑。烟霞浩渺幽深。愤志岂容疎慢。深加勇猛精进。一心惟觅疃痕。踤然[囗@力]地逢伊。触碎银山铁壁。安居折脚铛下。柴门谷口云深。箫箫玉鉴涵秋。炯炯氷壶浸月。梁山惯爱扬家丑。始信南泉唤作牛。明初塔於阆之圆觉庵。

太平府八峰山广善宝月潭禅师

大慧参。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慧曰。东岭上有云。师曰。有雨云无雨云。慧曰。雨淋淋地。师曰。下后如何。慧曰。白浪滔天。师曰。如何是万法归一。慧曰。人间寒暑不能侵。师曰。如何是青州布衫。慧曰。赖遇良工手。师曰。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么被片云遮却。慧曰。船去船来岸不移。师曰。人人有个影子。因甚踏不着。慧曰。昨日有人从广东来。师曰。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慧曰。东海鲤鱼吞却日。师曰。如是如是。付以偈曰。乾坤虽大不能藏。日月虽明难逾光。绍续慧灯常不灭。流传千古继诸方。阇维。塔於中川报恩寺。

重庆府西禅雪峰瑞禅师

天奇参。师问。无奇乃移时方觉。答曰。涧底顽氷吞宇宙。性湖明月匣天寒。师大喝曰。汝还有嫌凡爱圣底心。扫妄求真底见。奇曰是。师曰。你若嫌凡爱圣。断般若之善根。你若扫妄求真。绝诸佛之命脉。震声又喝。真又是谁。妄又是谁。凡又是谁。圣又是谁。奇心中豁然。

少室淳拙才法嗣

益都亮禅师

问僧。何处来。僧曰。东西南北来。师打曰。无主孤魂。僧曰。瞎棒不得乱打。师曰。瞎棒且喜有个瞎汉吃在。僧云瞎瞎。师曰。瞎了八万四千毛孔。也未在。

锦江禅灯卷第八

 

猜你喜欢
  灵鹫语录原序·通云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五·石雨明方
  卷上·济悟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五·怀感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十卷·佚名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第三·智圆
  空行品第十二·佚名
  往生净土论讲要·太虚
  答潘圆音问(八则)·太虚
  咒三首经·佚名
  卷三十·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序·佚名
  佛说灌顶伏魔封印大神咒经卷第七·佚名
  卷第三十九·佚名
  解脫戒經〈出迦葉毗部〉·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一十四·彭定求

        卷714_1 【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卷714_2 【铜雀妓二首】崔道融   严妆垂玉箸,妙舞对清风。无复君王

  • 卷二百八十二·彭定求

        卷282_1 【从军有苦乐行(时从司空鱼公北征)】李益   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   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   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

  • 第四出 惊丑·李渔

    〖梨花儿〗(丑头巾、圆领上)灭烛成亲计万全,今宵祸事多应免,挨到明朝便谢天。嗏!只怕他临到秋波那一转。我阙里侯今晚的佳期,与世上人的好事,有一半相同,也有一半相反。喜的是洞房,恼的是花烛;怕近的是容颜,喜沾的是皮肉。所最爱

  • 卷十五·唐圭璋

    丹阳神光灿○遇仙亭继重阳韵喜喜蓬头。达达根由。永永誓不贪求。渐渐归于正觉,申申燕处优游。万万尘缘识破,专专志做持修。遇遇风仙传口诀,疑疑涤尽更何搜。灿灿不昏幽。玉玉金光结,心心愿做渡人舟。累累

  • 卷七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五王周王周登进士第曾官巴蜀诗一卷【胡震亨云唐宋艺文志并无其人惟文献通考载入唐人集目中今考峡船诗序引陆鲁望茶具诗其人盖在鲁望之後而诗题纪年有戊寅已卯两岁近则梁之贞明远则宋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五·杨仲良

      徽宗皇帝   明堂   崇宁四年八月丁亥,库部员外郎姚舜仁言:『伏闻神宗皇帝尝诏侍臣,欲考古三雍之制,开明堂辟雍,以发政施仁。其初志盖将以追配黄帝三代之治。元格纷攘之后,纪纲法度,靡复存者。陛下天纵之圣,独见于昭旷

  • 卷之一百一十一·佚名

    成化八年十二月癸亥朔 上视郊祀牲○都督佥事戚斌卒斌之先金山人伯父察罕台洪武二十年归附永乐初为金吾卫正千户卒无嗣以弟完者秃子北斗袭北斗者即斌也正统六年以招汉贼寨功升指挥佥事复以麓川功升指挥使九年以古城氊

  • 卷八 孝灵帝纪第八·范晔

    孝灵帝纪(刘宏)孝灵皇帝刘宏,肃宗玄孙。曾祖河间孝王刘开,祖父刘淑,父亲刘苌。祖父、父亲都封解渎亭侯,刘宏袭侯爵。母董夫人。桓帝死后,无子,皇太后窦氏与其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宫中,使代理光禄大夫刘矹持符节,率领左右羽林军

  • 丙、钤记·佚名

    新设恒春县兼管招抚事务之钤记新设台北府新竹县钤记台湾府彰化县典史钤记台南府恒春县典史钤记办理枋藔招抚局之钤记分驻枋藔巡检钤记驻办恒春后山转运局委员之钤记管理南番屯军钤记福建台湾镇标下左营游击之钤记福建

  • 武王践阼第五十九·戴德

    武王践阼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诸大夫对曰:“未得闻也!”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

  • 卷一百二十七 本朝一·黎靖德

      ◎太祖朝   汉高祖、本朝太祖有圣人之材。〔必大〕   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曰:"不然。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此方是英雄手段。如

  • 卷一百六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六射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注射礼虽王亦立宾主也王之故旧朋友为世子时共在学者天子亦有友诸侯之义武王誓曰

  • 春秋集解卷十·苏辙

    宋 苏辙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衞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晋楚寻宋之盟楚公子围请读旧书加书于牲上而不防血故不书盟三月取郓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六月丁巳邾

  • 题焚经台诗·宋真宗

    唐太宗文皇帝制门径萧萧长缘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确定是非凭烈焰。要分真伪筑高台。春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道教灰。此台在洛阳。台者坛也。考此烧经比论之坛。乃后汉明帝筑也。元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释义品第四佛告敬首菩萨。汝先言义相云何者。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义相今当说。佛子。是金刚海藏璎珞经中。释贤圣相义。义出体。体者菩萨体。义名功德如是二法。一切菩萨为体为义。

  • 智囊·冯梦龙

    故事集。明冯梦龙编纂。七部,二十八卷。系一部启迪智慧的故事集。编者按各条事例的性质,或以人物标题,或以史事标题,分别纳入各部卷中。每部前有总叙,每卷前有引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凡是运用智谋取胜的故事,一一采

  •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佚名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内容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相似,但文字有所不同。忏文首先言道士率信徒向「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礼

  • 精忠旗·冯梦龙

    明代传奇剧本。明李梅实作,冯梦龙改订。二卷三十七出。今存冯梦龙改本,后辑入《墨憨斋定本传奇》。叙岳飞精忠报国事。古典十大悲剧之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岳珂为岳飞之后,忠心爱国,并立志替先祖翻案雪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