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五

嗣法小師淨柱編

住杭州龍門悟空禪寺語錄

崇禎十五年冬受請,至甲申二月入新方丈。

屺瞻葛太常請上堂。拈香祝 聖竟,師以拂子打一圓相,曰:「者片田地,本是平常、本無高下,不煩造作,不用階梯。若便爾休去,即是大言不慚的漢,未透龍門關在,燒尾曝腮有何利益?還要透龍門關麼?纔見鸚鵡峰,上到九曲嶺,便喚作透關得麼?入大殿、進方丈,識得檀越是誰、住持是誰,便喚作透關得麼?縱饒你識得住持是別傳一脈、洞上一宗,權開五位、善接三根,便喚作透關得麼?若有個漢向下方來,從最初一步不妨手清眼快,透得些子,然後,途路中也是透關處、見鸚鵡峰也是透關處、登九曲嶺也是透關處、至大殿入方丈也是透關處,豈不直絕?豈不痛快?何煩更去說修說證?何煩更去長連床上攢眉皺目,向鬼窟裏作活計?所以雪峰祖師道:『烏石嶺與汝相見了,山門頭與汝相見了,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且道:如何是相見的意?莫是兩眼對兩眼麼?是則是,畢竟喚甚麼作主中主?」良久,曰:「相續有甚麼難?」

為薦親,上堂。「教中道:『大慈悲為父,知度菩薩母。』若能會得,則多生父母一切幽魂盡在龍門拄杖頭上放光動地。信得者,真是知恩即是報恩,方可謂之不生、方可謂之不滅,方可謂之無恩可報。何故聻?」以拄杖橫按,曰:「者個得與麼長?」復以拄杖豎起曰:「者個得與麼短?會麼?」喝一喝,下座。

過棲真寺,上堂。「遊山好,遊山好,青山面面無煩惱,逢村遇市設齋筵,百味珍饈只一飽。一條拄杖活如龍,個是衲僧無價寶,逢場作戲任縱橫。有人問道:『當頭考無端,逗到桃源鄉,棲真寺裏僧多少?』那管前三與後三?阿誰共我遊山好?遊山好,遊山好,試問遊山有何好?名韁利鎖不能牽,秋林落葉隨風掃。大眾!今日齋主特為求福故,請山僧登座。為甚麼只管長歌短唱?」乃驀拈拄杖,曰:「看看,此是莊嚴百福身,時人盡向外頭討。不向外頭討,還向裏頭討得麼?」復擊拄杖,曰:「且喜助歌聲有鳥,勸君一念早回頭,家家有個來時道。來時道,無玄奧,須信出門便是草。為甚麼道不出門亦是草聻?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又作麼生?」卓拄杖,曰:「阿誰共我遊山好?」

壽紹南老居士請師顯教寺上堂。「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古人可謂藏頭露尾,今日特為大眾全身顯露。祖師道:『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此是寶在六門顯現處,為甚麼又道知者即是佛性,不知者喚作精魂?」遂拈拄杖,曰:「見麼?」復卓一卓,曰:「聞麼?若於此轉得即名知者,知者即見佛性;如或未然,山僧與老居士酬唱去也。居士請山僧說法,是賓中主;山僧與居士說法,是主中賓。山僧說時、居士聽時,大眾共知,即是賓中賓;居士聽時、山僧說時,大眾不知,即是主中主。既是主中主,為甚麼大眾不知?不見道: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上堂。師抖擻袈裟角,曰:「第一義聻?」復抖拂子,曰:「第一義聻?」乃召大眾,曰:「若道是有,為甚麼抖擻不出?若道是無,為甚麼天神地祗以此為宮殿、魚龍鳥獸以此為窟宅,即諸佛菩薩百千法門無量妙義以此建立,西天四七、東土二三以此相傳,乃至五家以此分列?所以有無不得,謂之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為甚麼又道意在目前?莫是更有玄妙處麼?到者裏,大須仔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總出不得者個綣繢。雖然,臣能退位,始可朝君;子若轉身,方堪就父。還有轉身退位者麼?」眾下語不契,乃下座,曰:「牛生三個子,到老自拖犁。」

為息波入塔,上堂。「聲前薦得,猶如鷂過新羅;句後承當,已是不快漆桶。恁麼道也是事從叮囑起,然古人真為生死不明克苦參究,一日忽聽送喪者唱曰:『紅輪決定沉西去,未委魂靈往那方?』孝子哭曰:『哀,哀。』遂大悟。看他如此悟去,說得他是聲前麼?說得他是句後麼?秪如今日息波禪者畢竟在甚麼處?大家道道看。」眾下語雜亂,師曰:「總是野雞啼,老僧只得自唱個薤露歌去也。生生生、死死死,不生不生、不死不死,生而不生、死而不死,不生而生、不死而死,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旨。夜來猛虎咬大蟲,曉起泥牛驚入海,囫圇一個無縫塔,暫可安身在裏許。莫動著,休擬議,仍要大家相送你。且道:如何是相送一句?」良久,曰:「雪點紅爐何足異,踏翻波是水方奇。」喝一喝,下座。

結制,上堂。「登山把釣,石浪翻空,雲餌月鉤,誰能吞噉?若是錦鱗吞得吐得,擺尾搖頭自遭點額,如何透得龍門關去?且道:喚甚麼作龍門關?」以拂子畫一畫,曰:「還透得麼?透不得,山僧又扯葛藤去也。昔日馮濟川居士參龍門,遠聞童子吟『萬象之中獨露身』,遠拊公背曰:『好聻。』公即契入。後參大慧亦蒙印可,嘗自詠曰:『公事之餘喜坐禪,少曾將脅到床眠,雖然現出宰官相,長老之名四海傳。』如今士大夫也有學得的、也有作偈的,只是不曾諦當,未免操履不密。如馮公預知時至,公堂設座,僧衣道履,拜辭北闕,叮嚀官吏道俗扶持佛教,握杖蛻去。漕使曰:『安撫去住自繇,何不留取一頌以表罕聞?』公張目索筆,書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盡,龜哥眼赤。』到者裏,豈是你學得來的?須在『萬象之中獨露身』上悟得諦當方能如此。秖如花瓶、蠟臺、香爐是萬象,畢竟喚甚麼作獨露身?」有僧拂袖而出,師曰:「若識結制,識取解制。」遂下座。

元旦,上堂。「一新條令,萬古洪規,今既非增,昨亦何減?心之與性,雖是假名,悟之與迷,確乎有據。千丈巖前進得一步,看取飛龍在天;九曲嶺頭倚肩踏躡,致使潛龍勿用。只為諸人自暴自棄,博得山僧自起自倒。」乃以拂子畫一畫,曰:「若向者裏扯得平交,那管若魚、若龍、若蝦、若蟹?一任天來、龍來、神來、鬼來,總要他知時識節,自然慶無不宜。還有麼?山頭打輥龍天喜,鬧裏參禪佛皺眉。」喝一喝。

師誕日,上堂。「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春霜不露白,露白兩盆傾。秪如露柱懷胎、特牛生子,不知以何因緣而有此瑞?若一向手指天地,說個唯我獨尊,管取世界不能安立,所以他不得已,只得醞釀將來,要使一味中百味具足,又說個一切眾生與我悉皆平等。若從平等處薦得,不妨雲興問難;若只在唯我獨尊上著倒,說出話來知甚賞罰?所以曹山道:『莫行心處路,不挂本來衣,何須正恁麼?切忌未生時。』龍門者裏蓄得個石鸚鵡,終日啼風喚雨,說五位、說三玄、說四料揀。若依洞山老人道:『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始知。』也是憐兒不覺醜。龍門則不然,直須父母所生耳聽取始得。且道:即今說甚麼?」後堂曰:「大雪滿山寒。」師曰:「須是者個老頭子始得。」

圓修菴主請上堂。「春無三日晴,春無三日雨,若作佛法會,半許半不許。人人盡道『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且道:達磨指的是那個心?神光見的是那個性?盡謂『心無形狀,心無蹤跡,是故覓心不得便是安心』,切莫夢話好。所以歷代祖師陞堂入室、豎拂拈槌,總要從頭按起,只為黃河水自源頭濁了也。不見?仰山問新到云:『向甚麼處來?』僧云:『幽州來。』山云:『汝還思彼中否?』僧云:『常思。』山云:『所思是境,能思是心。彼中樓臺殿閣、鳥獸人畜,返思思的心還有許多般否?』僧云:『總不見有。』山云:『信位即是,人位未是。』且道:如何是人位?問取圓修菴主。」

上堂。「智者一言,快馬一鞭,一言不會,千言萬言。若有人向千言萬言處會得即是一言的道理,方可道『為人則不出,出則不為人』。古人云:『閉門打睡,接上上機;豎拂拈槌,曲為中下。』何故定要山僧搖唇鼓舌?莫是諸兄弟自甘中下麼?所以斷拂子只得隨汝顛倒,以緇為素,仍要諸兄弟隨流得妙。秪如搬柴運水是流、擔土負木是流,以西嶺之有餘補東岡之不足是流、棟梁椽柱湊合得來金碧交輝是流,至使一切遊者、翫者、近者、遠者知龍潭之有源、山巒之有靈,總喚作流。且道:畢竟如何是妙?忽有一人出來道:『恁麼則達磨一宗掃地盡也。』且道:許他即是?不許他即是?若許他,則辜負己靈;若不許他,則埋沒諸聖。到者裏,直得鸚鵡峰飛鳴始得。今飛鳴也,還會麼?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喝一喝,下座。

眾女信請上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此是佛在金剛會上說的。彼時若有個漢出來道:『者個是甚麼?』管取黃面老子忘前失後,一場敗闕。只因未得其人,所以逗到如今。山僧不惜唇皮與他註腳一上:『過去心不可得』,昨日分明十二日。『未來心不可得』,明日分明十四日。『現在心不可得』,春風處處花狼藉。」遂舉拂子,曰:「金陵俞道婆來也,他在瑯琊會下聞得無位真人話,後因丐者唱蓮花落,云:『不因柳毅傳書信,何緣得到洞庭湖?』遂大悟。凡見僧至則云:『兒,兒。』一日,問安首座曰:『甚處來?』安云:『德山。』婆云:『德山泰乃老婆兒子。』安曰:『婆是甚人兒子?』婆云:『被上座一問,直得立地放尿。』你看者婆竊得些子便會興風作浪,有時在高高山頂、有時在深深海底,有時踞諸佛頂

猜你喜欢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一·佚名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五恐怖世经·佚名
  释鉴稽古略续集(一)·佚名
  第三十章 吉祥达摩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卷之二·佚名
  五、香严上树·慧开
  卷三百七十三·佚名
  杂毒海卷二·性音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二卷·佚名
  卷第四·佚名
  卷首·永觉元贤
  净土论卷上·迦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六·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364_1 【荆州歌二首】刘禹锡   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   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   卷364_2 【纪南歌】刘禹锡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多猎

  • 卷九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九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二十四 方干【字雄飞新定人】 寄李频 衆木已揺落望君犹未还轩居在何处雨雪满前山思苦文星动乡遥钓渚闲明年见名姓惟我独何顔 东溪别业寄段郎中 前山含远翠罗

  • 卷之三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九十八·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八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元后传第六十八 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谓黄帝之後其自本曰【师古曰述其本系】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

  • 雁荡兵气·胡兰成

    雁荡兵气一旅於处暑夜我与外婆住的房门外破院子里好乘凉,虽然断垣颓檐,总也是石砌的阶墀,各人掇把竹椅条凳,围着一张小桌子散散的坐下来,外婆阿嬷与我,还有前院小学校长的太太,後院打纸浆人家的媳妇亦一淘,她们都是刚收拾了碗

  • 陆瞫传·李延寿

    陆瞫,字云驹,年轻时机智而且悟性好,风度翩翩,神采奕奕。他学习刻苦,不知疲倦,博览群书,掌握了《五经》的精髓。他擅长写文章,深为河间邢邵所赏识。邢邵又常和陆瞫的父亲陆子彰交往,曾经对陆子彰道:“我认为您是只老蚌,所以才会产

  • 裴寂传·欧阳修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人。小时成为孤儿,由诸兄抚养。十四岁时,补任郡主簿。长大成人后,容貌魁伟,粗知书传。隋开皇年间,调赴左亲卫。因家贫,徒步前往京师,经过华岳祠庙,祈祷神灵,自卜其命。夜里梦见白发老人对他说“:你年过四十

  •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辛酉、181)·司马光

    汉纪五十 汉灵帝光和四年(辛酉,公元181年) [1]春正月,初置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 [1]春季,正月,首次设立骥厩丞,负责接收和饲养从各郡、国征发来的马匹。由于各地豪强垄断马匹交易,马价涨到一匹值二百

  • 卷七十九、铁路国有政策·黄鸿寿

    末帝宣统三年,夏四月,宣示铁路政策。干路均归国有,枝路准商民量力酌行。从前批准铁咱各案一律取销,如有抵抗,即照违制论。铁路国有,发之者,御史石长信。主之者,邮传大臣盛宣怀,此为新内阁成立第一政策。先是,宣怀及载泽等,拟借英

  • ●四、经学极盛时代·皮锡瑞

    经学自汉元、成至后汉,为极盛时代。其所以极盛者,汉初不任儒者,武帝始以公孙弘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元帝尤好儒生,韦、匡、贡、薛,并致辅相。自后公卿之位,未有不从经术进者。青紫拾芥之语,车服稽古之荣。黄金满籝,不

  • 提要·傅寅

    【臣】等谨案禹贡説断宋处士金华傅寅撰朱彝尊经义考有寅所着禹贡详解二卷通志堂尝刋入九经解中而永乐大典载其书则题曰禹贡説断并无详解之名又经解所刋本称原缺四十余简今检永乐大典本不独所缺咸在且其五服辨三千余言

  •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八·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尔时金色童子于生死过失心极厌离。即时告白其父母已。前诣尊者阿难所。顶礼双足。作是白言。我今愿于尊者法中清净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相。于尊者所誓

  • 阿弥陀经义记·智顗

    天台智者大师记夫至圣垂慈照机应迹。开导六道普济十方。逐境升沉随缘净秽。斯则善权摄诱引趣菩提。是故大觉弥陀昔弘誓力应形极乐现处道场。三辈愿生皆入定聚。色像殊胜寿量难思。宝树天华咸能演法。清风流水俱说妙音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六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六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 集刻五教仪缘起·续法

    五教仪者。诸佛说法之规矩。历祖判释之权衡也。教理智断。皆出乎此。行位因果。亦不离此。一乘由之而成三觉。大乘由之而阶三道。三乘随之而超三界。人天仗之而越三途。是知舍此无以莹煜乎自体。去此无以化导乎众生。

  • 唐玄宗文集·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文集,据《全唐文》整理,共930篇。其中制212、诏357、敕154、诰13、批64、册文51、书29;有关宰相张说15、宰相张九龄57、玄元皇帝(老子)13、道士李含光20篇。其中有《禁弋猎诏》、《禁采捕诏》、《禁弋猎采捕诏

  • 太上修真玄章·佚名

    太上修真玄章,撰人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全书分十章,言内丹家修炼性命之道。其说祖述张伯端金丹论,兼采宋儒之性气说,殆出于宋元道上之手。大旨以人身性命原理为立论之本。谓神为性,气为命,顶门泥丸为性根,脐中

  • 台湾诗乘·连横

    近代诗话。6卷。连横著。初版本不详。1960年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卷首有苏镜潭《序》、作者《自序》、陈其采题诗。卷后附刊连横《台湾诗荟杂文钞》。该书著于民国初年。评介范围仅限于明末至民初台湾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