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二月辛卯(初七日),命展沿海边界。

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先后具疏请开边界,俾沿海人民复业。上命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议政王等奏言:前经大将军康亲王等奏请,已令展界。嗣因海寇窃据海澄,复迁边界,移居民于内地。今金、厦虽复,贼渠未灭,事关重要,应令福建总督、巡抚、提督定议奏闻。上谕:金门、厦门诸处已设官兵防守,应如该督、抚所题,照旧展界。如有奸民借此通贼者,仍令严行察缉。

六月戊子(初七日),命总督姚启圣等规定彭湖、台湾。

启圣等奏:侦得逆贼郑锦已于正月二十七日身死,其长子为众所杀,伪侍卫冯锡范立锦次子克塽,锡范婿也。上谕:郑锦既伏冥诛,贼中必乘离扰乱,宜乘机规定彭湖、台湾。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诺迈、万正色等其与将军喇哈达、侍郎吴努春同心合志,分派绿旗舟师酌量前进,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毋误事机。

七月己卯(二十八日),命原任右都督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帅舟师进取彭湖、台湾。

上谕议政王等曰:今诸路逆贼俱已歼除,应以见在舟师破灭海贼。原任右都督施琅系海上投诚,且曾任福建水师提督,熟悉彼处地利、海寇情形,可仍以右都督充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少保,前往福建。到日即与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商酌,克期领舟师进取彭湖、台湾。其万正色改为陆路提督,诺迈还京候补。

朱逖先先生曰:施琅之初任福建水师提督,由于海澄公黄梧之荐(见逆臣传中郑芝龙传)。此次复任福建水师提督,则由于姚启圣之荐。此事他书均未载,惟海上见闻录卷二云:『总督姚上疏请攻台湾,力荐内大臣施琅可任水师提督。万提督(正色)言台湾难攻,且不必攻。朝命召见施琅,仍以靖海将军充水师提督,改万正色为陆师提督』。见闻录所记,颇多确实可信。

姚启圣之荐施琅,其奏疏今存于姚氏忧畏轩奏疏卷三。第一奏疏略云:『题为特举能臣蚤靖海氛事:目下剿贼平海,全赖水师提督一官。今陆路既不能冲击矣,如水师战胜,贼自败走台湾;如水师不胜,贼仍盘踞厦门。是总督、巡抚、陆路提督不过相助为理,而决胜成功,实水师提督一人任也。前自昭武将军请辞水师提督之后,会推镇江将军王□,今改任四川提督,升授湖广总兵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是皇上求贤若渴之心,求一胜任水师提督者,亦可谓博览旁求、费尽苦心矣。提督与臣,均系封疆大臣,自应和衷共济,岂可滥置异同之词。臣思今日在外诸臣,且不必问其才干之有能与不能,要先看其遇事之肯任与不肯任;亦不必问其行事之克济与不克济,要先看其心力之肯尽与不肯尽,而大概定矣。臣任藩司时,闻知原任水师施琅威名,郑锦畏之如虎,所以郑锦将施琅之子齐舍与侄亥舍给以官爵以羁縻之。通省之乡绅、举贡生员、文武兵民、黄童白叟,万口同声,皆知其堪任水师提督也。臣任藩司时,统领韩大任标兵、并臣自缮兵救援漳州,即以为海贼异常猖獗,水师提督亟须得人,保举施琅,具启康亲王,并通详宁海将军喇、镇平将军耿、刑部尚书介、礼部侍郎吴、总督郎、巡抚杨在案。后闻施有子有侄在海,且当日撤回原自有因,臣亦不敢力保。臣同平南将军商议云:施琅即有一子在海,尚有六子在京,其京中家口数百,岂肯为一子而舍六个儿子与数百口家眷乎!今水师提督愈选愈难,北风将至,大举及期,若再所调船只不多,攻击不胜,转盼又是一年,糜费数百万钱粮,纵贼养廱,遗累百姓,臣罪竟无底止矣。此时断难缄默,伏乞皇上蚤赐定夺。谨具疏密题。康熙十八年六月』。

第二荐疏略云:『保举原任水师提督施琅,如蒙皇上俞允,祈即命施琅驰驿星赴江南,面验鸟船。江、浙之船,果否堪令闽省官兵统带至闽?并令兼程赴闽,酌议现在船只是否足用?彼以曾破厦门之官,轻车熟路,一言可决,实胜臣等揣摹忆度之词万万矣。如以水师提督已补万(正色),查调任水师提督王以定海将军管提督事,则施琅曾受国恩授靖海将军或命施琅以将军总统水师事务,则将军、提督可并收得人之效矣。至广东应否添立水师、万正色可否移调广东,仰祈皇上睿裁。臣会同巡抚臣吴(兴祚)、将军管提督事臣杨(捷)合疏密题,伏祈敕议施行。康熙十八年七月』。

据上二疏,则排除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而力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全出于姚启圣之密奏。此书抑姚扬施,姚之荐施没而不载,似施琅受清圣祖特达之知,而下文施琅贪功揽权之劣迹,乃可以掩饰而不露矣。

八月戊子(初八日),调浙江平阳总兵官朱天贵赴福建。

总督姚启圣奏:臣军前所有舟师,乃平阳总兵官朱天贵旧部;若令他人统辖,恐一时未能驯习。且天贵声名素为海寇所惮,来归之时已与贼相攻成仇;今若令将原军,必能竭力图报。请敕下浙江总督,速发天贵并原带部下精兵三百人至福建,同臣等协力进剿。上报可。

十月丙午(二十七日),命总督姚启圣同提督施琅帅师进剿。

琅奏:督、抚均有封疆重寄。今姚启圣、吴兴祚俱决意进兵,臣职领水师,征剿事宜理当独任。但二臣词意恳切,非臣所能禁止,且未奉有督、抚同进之旨,相应奏闻,恭请睿裁。上谕:总督姚启圣统辖福建全省兵马,同提督施琅进取彭湖、台湾;巡抚吴兴祚有刑名钱榖诸务,不必进剿。

十二月辛巳(初二日),命加从征台湾各官秩。

先是,上允总督姚启圣奏,于部例外另立赏格罚例,以激劝将士。至是,启圣请加进剿官员级,兵部议不准行。上谕:见在荡平海寇,进取台湾官员可各加一级。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四月甲午(十七日),命总督姚启圣等审度海寇情形,酌行剿抚。

先是,提督施琅奏:贼■〈舟宗〉久泊彭湖,悉力固守。当此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见在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请俟明年三、四月间进兵,可获全胜。上允之。至是,琅又奏:夏至南风盛发,不可进兵,请至十月大举。上命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议政王等奏言:师期不便屡迁,应檄姚启圣、施琅克期于夏至后进取台湾。上谕:进剿海寇,关系重大,总督姚启圣、提督施琅身在地方,务将海上形势、贼中情状审察确实,如有必可破剿机宜,即协谋合虑,酌行剿抚,毋失事会。

五月戊辰(二十一日),命福建将帅诸臣防守陆路隘口。

上谕议政王等曰:据报,总督姚启圣、提督施琅于五月初四日帅师进取台湾。大兵启行之后,金门、厦门及陆路诸隘口所关甚要,速移文福建将军、巡抚、陆路提督、总兵官等,务期有裨地方,协志和衷,严加防御,以固守要隘。

乙亥(二十八日),命总督姚启圣等相机进剿。

安塘笔帖式报称:大兵进取台湾,以风大不得前,总督姚启圣尚驻铜山、提督施琅移泊云霄。闻海贼刘国轩等扼守彭湖诸隘,瞷我兵前进,即抄袭其后。于是议政王等会议,请檄总督姚启圣、提督施琅,若目前风大,未便进剿,即统官兵回汛,整饬舟师,相机再举。上报可。

八月壬寅(二十七日),命撤还福建满兵。

总督姚启圣奏:闽省有绿旗官兵,又有汉军甲兵,进取台湾、防守地方,业已足用,且机会难定,糜饷实多,大兵似宜撤回。上命将军喇哈达等尽率福建大兵还京师。十月己卯(初六日),命总督姚启圣等催办粮饷。

提督施琅奏:臣于水师营中简选精兵二万余人、战船三百艘,已足破灭海寇,请令督、抚趣办粮饷给臣军,而独任臣以讨贼,无拘时日。臣整理舟师,时加操练,但遇风利,即可进兵。上谕:提督施琅既请以讨寇自任,总督姚启圣可停其进剿,同巡抚吴兴祚趣办粮饷,勿致稽误。前姚启圣具题功罪定例,付施琅遵行。

朱逖先先生曰:案施琅贪功揽权,冒险徼幸,于姚启圣忧畏轩奏疏卷四夹击台湾疏中披露无余。其疏云:『准水师提督臣施(琅)移到密题疏稿,内称台湾进剿方殷,督、抚二臣各有封疆之寄,内地责任匪轻;今二臣矢志决行,辞极意切,非臣所能中止,且未奉有督、抚同征之旨等语。臣阅之,不禁中心如焚如溺,而不能自已也。臣与抚臣吴(兴祚)均蒙皇上特拔隆恩,同心合力,誓以死报。今进剿台湾,何等重大,臣等焉肯舍生怕死,一听提臣自为决战,而不竭力相助有成乎!臣等见得欲取台湾,势必先取澎瑚。然止靠此一路进兵,风浪顺逆利钝,尚未可知。密探台湾幅■〈巾员〉,上至上淡水,离福州之定海仅四更天船;下至下淡水,离广东之南澳仅九更天船:此台湾之袤延长阔如此也。内多土番,半归海贼。但自上淡水至台湾,计程二十余日,崇山险恶,溪港七十余条。自正月至九月,雨水泛涨,势难进兵。惟此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天晴水涸,可以计进。臣等若攻克上淡水,则恩抚土番,结阵而进。如能直抵台湾,则澎湖进兵,易于取胜;即不能,而中途遥应,深入贼后,亦可以寒贼之胆而壮我兵之威。臣捐造修战舰七十只,捐募勇兵三千二百名,抚臣亦竭力捐造捐募。然上淡水一路,必须先进二十余日。臣欲同抚臣先进兵淡水,安布已定,而后飞棹围头,复与提臣进兵。此臣等四月闻郑经死时,即造船、募兵、措饷、置械,直至今日矣。今如提臣所请,不几置此兵于可惜乎!且水师提臣冀挑选四镇官兵,所用水兵止一万一千余名,所用陆兵实有二万余名,水兵自服提臣调度,若不出海,则陆兵无人总统,万一临期退缩,不大误此盛举乎?即提臣水陆官兵尽皆勇奋,船只战守悉已谙熟,臣身任总督犹不敢坐视;况提臣到任未几,水陆配船未定,臣安肯逍遥缓带,一听提臣之自为战乎?提臣所请为内地计者,常时之旧规,臣等请出兵夹击者,出奇之胜策。即臣等出师海上,自将内地安顿妥当而后行,亦不敢冒昧从事也。如过此冬月后,即不能再攻淡水,然二臣各统捐兵助战,或合攻以壮军声、或分途以乱贼心,亦未必于提臣无小补也』。

观姚氏此疏,其作战计划,主于夹击;苟不为独占功勋计,未有不赞成其双方并进之策而得其声援者。乃施琅进先入之言,谓『督臣姚启圣生长北方,汪洋巨浪之中恐非所长。抚臣吴兴祚见在升任,即有新抚臣,初到视事,恐未识闽疆情形』(见靖海纪事卷上施琅密陈航剿海务机宜疏)。又云:『督臣灭贼之念实切,惜乎生长北方,水性海务非其所长,登舟之际,混心吐呕,身体维艰;愿独任臣讨贼。所设水师,就中挑选精兵二万有奇、大小战船三百号,尽堪破贼,可以无用陆师,转觉牵制,卒难成功』(见靖海纪事卷上施琅请决计进剿以收实效疏)。于是清廷独任施琅进攻彭湖、台湾。而不知琅实行险徼幸,并非计出万全。

如以六月进攻彭湖:彭湖于六月内数起大风,无三日晴朗。遇大风,舟立壤(见海上见闻录卷二)。刘国轩谓『施琅徒有虚名。当此日日飓暴之朝,敢统舟师越海征船』。又云:『俗言六月,三十日有三十六暴。今日乃十六、明日十七,十八、九就是观音暴、洗蒸笼暴,安有无风之理?当养精畜锐拒险守隘,以观其败』(见台湾外纪卷二十七)。当大战时,云起蔽天,郑师相贺,以海洋占「雷鸣风止,云起风生」,可乘机也。俄大雷电,众骇而溃。国轩推案哭曰:『天也,夫何言』!遂突吼门去(见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卷七)。然始交绥时,琅目中炮伤,几殆。其徼幸一也。

琅破彭湖后,乘胜迫台湾,至鹿耳门,胶浅不得入,泊海中十有二日,忽大雾,潮高丈余,舟浮而过。台湾人亦惊为天意(见明延平忠节王始末卷四)。其徼幸二也。

刘国轩败回台湾,郑克塽大会文武,议战守之策。建威中镇黄良骥曰:『彭湖失守,台湾势危,不如将大小战船暨洋船配眷口兵士,从此山边直下,取吕宋为基业』。时冯锡范执政,亦主全师取吕宋。中书舍人郑德潇进呈地图,并陈可取事宜甚详(见台湾外纪卷二十九)。而刘国轩先受姚启圣密书之招,国轩以书报之,启圣故泄之,以离间其上下(见明延平节王始末卷四)。于是国轩惧克塽之疑己,决主降清而排斥取吕宋之谋,施琅遂得安取台湾,受郑氏之降。其徼幸三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 豫章文献王·萧子显
  卷三十六 漢紀二十八·司马光
  卷第六十七·胡三省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二·陈厚耀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四十七·佚名
  列传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一百八·郑麟趾
  志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七十八·郑麟趾
  宗爱传·魏收
  卷七十五·阿桂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雍正
  卷二十三下·徐一夔
  卷八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三·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七五·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禅师领行者上,诗云)佛法惟心不可量,无边妙意广含藏。有朝得悟真如相,便是灵山大法王。贫僧修公禅师是也。自从昨日,不想那道妙玄猿,来俺这龙济山作戏。我恐此猿初悟三宝,贫僧已差山神赶散去了。昨日伽蓝来报,道今日此猿复脱

  • 李治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784)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与陆羽、刘长卿、皎然等交往。曾被召入宫中。 后因上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扑杀。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及遣怀之作,后人曾辑录她与薛涛的诗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八至 李

  • 读礼通考卷十二·徐乾学

    丧期十二大功九月丧服姑姊妹女子子适人者【防此等并是本期出降大功】【敖继公曰不杖期章不特着为此亲在室者之服盖以此条见之盖经之例然也其他不见者仿此】丧服传何以大功也出也【注出必降之者盖有受我而厚之者】【敖

  • ◎章程规定警务长悔罚三千·宣南吏隐

    冯玉祥每日办事读书,均有定时。虽在署中,俨如学校,天性率直,微病卞急,自信力甚强,左右之言不纳。即亲信如蒋参谋长、邓长耀、邓哲熙、张之江、薛笃弼,亦不敢轻易有所主张。警务处长鹿钟麟,因查获开封西大街和泰西洋布庄,私藏烟

  •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二 问题在自己身上·溥仪

    星期日,我们照例洗衣服。我洗完衣服,正好是文体活动开始的时间,我没有心情去玩,就到小图书室,想独自看看书。刚坐下来,就听见外面有人说话: “……你们都不打网球?” “我不会打。你找溥仪,他会打。” “他会打可是打不了,他

  • 圣穆柴皇后传·薛居正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邢州龙岗人,出身于豪绅世家。太祖卑微时,在洛阳听到皇后贤淑,便娶了她。太祖壮年时,喜欢饮酒赌博,爱行侠仗义,不拘细节,皇后规劝他不要太过份,因此太祖常得她内助之力。世宗皇帝即皇后的侄儿,小时谨慎厚道,皇后

  • 张炜传·脱脱

    张炜,字子明,..州永年人,本名火景,与章宗近音改名。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及第,调任葭州军事判官,第二次升中都左警巡使。炜好谈功利,缺少操守,交结部下的老百姓阎元踂,缙绅轻视他,递升官至户部员外郎。承安五年(1200),天色长久

  • 卷一百五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 朱批鄂礼奏摺 雍正六年八月初二日郎中【臣】鄂礼谨 奏为请 旨事窃【臣】一介庸愚荷蒙 圣恩命往江南协理水利事务自抵苏以来日夜冰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一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河东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爲钦奉 圣训据实覆奏事雍正八年五月二十二日据【臣】齎摺 家人回豫捧到 皇上朱批 谕旨於【臣】请以兖州

  • 14.囚车里的人才·林汉达

    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的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土地,经

  • 總序·佚名

    王諱峼,中宗大王長子,母妃,章敬王后尹氏。生而岐嶷,三歲能解書義,六歲封爲世子。性沈靜寡欲,仁恭孝友,勤於學問,踐履篤實,在東宮二十五年,賢德著聞。及其嗣服,中外想望至治,而執喪過哀,遽至不諱,且無嗣子,惜哉!在位一年,壽三十一。

  • 卷四 集灵·陈继儒

    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故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名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毕三才之用,无非一灵以神其间,而又何可泯灭之?集灵第四。 投刺空劳,原非生计;曳裾自屈,岂是交游。 事遇快意处当转,言

  •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九·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哀公上【名蒋定公之子母定姒定公妾也敬王二十六年立是嵗晋定十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左传曰报柏举也或曰柏举之战蔡昭以复其父祖之雠也春秋襃之今楚之围蔡亦曰雪鞭墓之辱而春秋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九问身语业何等随心转。何等不随心转耶。答色界戒及无漏戒随心转。欲界戒及余身语业不随心转。问何故欲界戒不随心转耶。答欲

  • 隐身人·威尔斯

    中篇科幻小说,系英国杰出的科幻作家威尔斯的早期作品。故事写一个名叫格里芬的青年物理学家发明隐身术,不仅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欢乐,反而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引诱下,他逐渐成为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

  • 寄鹤斋选集·洪繻

    近代诗文合集。洪繻著。1972年8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卷首有编者《弁言》、倪承灿《序》、王植《序》、张光岳《序》、张瑞岳《跋》、作者《小引》和《跋语》。该集选自《寄鹤斋诗集》、《寄鹤斋古文集》、《寄

  • 纯阳真人浑成集·吕洞宾

    纯阳真人浑成集,旧题唐末道士吕喦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为吕喦(吕洞宾)所撰诗集。据书前金朝清真道人何志渊序称:于藏室中发现吕喦诗章二百余首,编为二卷,「以其浑然天成」,故名曰「浑成集」。其诗歌多抒写仙

  • 犍椎梵赞·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纯梵语,无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