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三十六

续灯正统卷三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曹洞宗

大鉴下第二十四世

报恩秀禅师法嗣

顺天府万寿雪庭福裕禅师

字好问。太原文水张氏子。生宋宁宗嘉泰癸亥。九岁日诵千言。里中有圣小儿称。未几遭世变。失天伦所在。茕绝无依。道逢老比丘。劝令学佛。且曰。汝能诵法华足矣。师曰。学佛止是乎。比丘异之。偕谒休林古佛於仙岩。古佛纳之。为祝发受具。当嘉定甲申。与双溪广。同事者七年。次参万松於燕之报恩。松一见便许入室。问子从何得个消息。便恁么来。师曰。老老大大。向学人手里纳败。曰老僧过在甚处。师曰。学人礼拜。暂为和尚盖覆却。松奇之。於是亲炙者十年。值壬辰之变。祖剎荒芜。寻承万松海云。见招遂有少林之命。自是道益隆名益着。学者日益广。元世祖居潜邸。命师作资戒。会元定宗戊申。诏住和林。兴国辛亥宪宗征。至北庭行在所。问道言简帝心。庚申元世祖践祚。俾师总领释教。复僧尼得废寺。二百三十有六区。仍赐光宗正辨禅师。号。为师建精舍於故里。曰报恩。给田饭众。宠锡甚至。时万寿虚席。众请师主之。寻分建和林燕蓟长安太原洛阳诸剎。至元辛未春。诏天下释子。大集京师。师之众居三之一。济济可观。上喜之。师颖悟异常。三阅大藏。成诵而后已。诱掖后学无倦色。通群书善翰墨吟咏。其上堂。普说几十万言。门人请梓。师叱曰。此吾一时游戏所发。佛祖妙道。安可以形迹为哉。竟止之。既老倦於接纳。归隐嵩阳焉。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待乳峰点头。即向汝道。

问如何是向上尊贵一路。师曰。渔歌惊起沙汀鹭。飞入芦花不见踪。

问僧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且道。毕竟在甚么处。僧拟议。师便喝。

问如何是西来大意。师曰。官不容针。曰一花五叶时如何。师曰。私通车马。曰与么则少林一曲。国师唱去也。师曰。谁买黄金铸子期。

问逢山开路。遇水安桥时如何。师曰。四十九年空费力。一千七百枉施功。曰如何得超然。独拔今时去。师曰。逢山开路。遇桥渡水。

问僧面壁石。有人看见达磨么。曰今日幸遇和尚。师曰。拄杖子亦幸遇。上座遂打。僧作礼曰。恩大难酬。师掷下杖曰。胀杀怀州牛。

师襟度夷坦。丰神闲静。说法三十余年。如鼓雷霆揭日月。继踵前贤。标准后学绰有古上遗风。至於涸池出泉古殿。光生屡致祥瑞。师皆诫勿言。乙亥秋七月二十日。示微疾。书偈告终。寿七十三。腊五十二。塔於寺西坞。后至仁宗履位。初赠号追封。命词臣撰文表其塔。尊隆特甚。其为天子追慕。永叹有如此。

顺天府报恩林泉从伦禅师

参万松。於阿那律得天眼因缘。有省悟。向上眼举似松。松问。如何是向上眼。师曰瞎。松曰。真个瞎那。师曰瞎瞎。松颔之。后出世住万寿。

上堂。禅禅非正非偏。无意路有单传。超今迈古绝后光前。但能亡影迹。何必守蹄筌。直指人心。即佛乘。槎客是张蓦。九年面壁无余事。夜半金乌挂碧天。

元至元壬申。世祖诏入内殿。与帝师论道。且命师发挥禅学大旨。师为举圭峰禅源诠。对曰。禅梵语也。此云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为万德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亦即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然不无浅深阶级之殊。其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名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及与菩提。一切智慧。本自具足。依此而修。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最清净禅。达磨西来。递代相传者是也。帝曰。在先有问。皆言无说。如今何却有说喋喋耶。师曰。理本无说。事则千差。帝曰。何谓理无言说。师曰。理与神会。如人食蜜。若问蜜之色相。可以紫白言。若味则有难於启口。帝谓帝师曰。此语非耶是耶。帝师曰。此与教中甚深般若无异。帝复问祖师公案。师举六祖非风旛动。仁者心动话对之。帝师诘曰。实风旛动。何名心动。师竖拂子。拂一拂曰。且道。是甚么动。帝师无语。师曰。不可更道。一切唯心万法唯识也。帝为称善。

示众。北斗似杓。南斗似瓢。任伊斟酌。暖日凉飙。冬至寒食一百五。须知节令不相饶。到此莫有解吞吐者么。僧问。法眼道。我二十年。只作境话会。既不作境话会。毕竟作么生会。师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

示众。若论此事。如丹凤冲霄。不留朕迹。直得星攒碧落。月浸丹墀。翡翠帘垂。烛香人静。当此之际。那容喘息。宁许窥窬。密室不通风。玄关难厝足。虽然要不出一点灵犀明。宇宙那分东土与西乾。

至元辛巳十月二十。圣旨就大都悯忠寺。聚道藏伪经。除道德经外。尽行烧毁。命师举火。师承旨以火炬。打圆相曰。诸仁者。祇如上清玉枢。三洞灵文。还曾证此火。光三昧也无。若也证得。家有北斗经。人口保安宁。其或未然。从此灰飞烟灭尽。任伊到处觅。天尊急着眼看。遂掷火炬伪经。随炬而尽。

吾舍从宽禅师

临终问其次兄曰。佛祖父母。我今一箭。射杀二哥。以为何如。随整襟坐脱焉。

顺天府华严全一至温禅师

字其玉。刑州郝氏子。生宋宁宗嘉定丁丑。幼聪敏异常。儿六岁。见寂照善应对。照曰。汝其为释乎。师心许之。会照避乱。远隐辽西。乃从照上首。辨庵讷祝发。当理宗绍定戊子也。闻无还富开法万寿。莅众甚严。师偕十僧。往佐之。师好学博记多闻。论辨无碍。参万松典侍司。凡松所示。一闻輙了。松常令代应对。机锋不可犯。遂得记。太保刘文贞。以师有经世才。数荐於上。世祖诏见。与语大悦。留内庭者三载。於王化多有赞翊理授以官。师辞曰。天下佛法流通。实僧至愿。富贵非所望也。世祖嘉之。赐号佛国普安大禅师。宪宗末年。缁羽之士。各为违言。以相倾上命。聚讼於和。林剖决真。伪师从少林诸师辨之道。士义堕。自是法道大兴。至元丁卯五月。示寂於桓州天宫寺。异香远闻者三昼夜。火浴心舌。牙齿不坏。后有掊其地。深数尺。皆得舍利者。世寿五十一。腊四十。

河南府少林法王复庵圆照禅师

上党李氏子。幼颖悟。不嗜晕茹。年十一。出家於紫团山慈云寺。十六登具。遂游学精教乘。后依万松有年。得悉禅旨。出世德州大宁。次迁齐河之普照鹊里之崇孝登封之法王京师之万寿。后仍归宿普照。至元癸未三月六日示寂。寿七十八。僧腊六十二。塔於本山。其临瘗时。有鹤百数。盘旋其上。

丞相移剌真卿居士

字楚材。本姓耶律。及金灭辽。归金改姓移剌。初京师禅宿。居多唯圣安。澄独尊士。常访以祖道。屡举古尊宿语录中所得扣之。安间有许可。士亦自恃为得。及遭忧患。薄功名而求道之心益切。遂再以前得访圣安。安为大翻前案。不然所见。士甚惑焉。问其故。安乃从容谕之曰。昔公居要地。易为喜怒。又儒者多无谛信。搜摘语录。不过一资谭枘。故余不即痛下钳锤耳。今揣公之心。果为本分事问余。余岂敢更孤负乎。於是乎不吝苦口。然余老矣。万松老人。宗门大匠。公能见之。自当了公大事。士唯唯。走参万松於报恩。甚相契合。於是杜绝人迹。苦心力究者几三年。始获印记。因号湛然居士。

尝叙万松评唱。其略曰。佛祖诸师。埋根千丈。机缘百则。见世生苗。天童不合抽枝。万松那堪引蔓。湛然向枝蔓上。更添芒索。穿过寻香逐气者。鼻孔绊倒行。玄体妙底。脚跟向去。若要脚跟点地鼻孔。撩天却须向者。葛藤里穿过始得。

先是。元世祖将西征。有司奏。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有膂力者。可为部兵[一/(尸@邕)]。从西征。士为言於上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持。虽死不犯。用之行兵。奚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无志行在彼。既违佛制在此。岂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之从王师也。帝从之。乃寝其奏。太宗十五年卒。寿五十五。当南宋理宗淳佑癸卯也。

仙岩德禅师法嗣

顺德府天宁弘明虚照禅师

辽州申氏子。礼太原王山枝足。出家为大僧。未几足命徧参。因谒仙岩。后闻版声。豁然有悟。寻受记焉。去止燕之归义。元太宗己丑。同门圆福无还超。请师开法净土。戊戌迁刑台之天宁。宪宗壬子五月八日。沐浴更衣。辞众曰。四大无常。汝辈善自珍重。索笔书偈曰。两处住持。无法可说。打破虚空。一轮明月。掷笔而逝。茶毗舍利百余颗。五色灿然。门人子颜子淇。塔於坟庵。次年世祖。迁舍利於天宁。寿五十七。腊三十八。

大鉴下第二十五世

万寿裕禅师法嗣

河南府登封嵩山灵隐文泰禅师

太原汾州阳城魏氏子。宿秉灵知。颖悟过人。父母听剃染受具。后游学太行经入东鲁。稍涉教乘。知算沙非了生死计。乃弃之。参雪峰恒有年。次参太原深皆有所诣。然心头终不能无事。闻雪庭主少室往参焉。庭问当机一句。试拈出看。师拟开口。庭遽曰。家产被人籍没了也。还在者里叫屈。师乃抚掌曰。争奈我何。庭曰。者风颠汉出去。师曰。仁义道中。且与一拜。於是执侍十载。终始如一受嘱。后奉旨开法少林。风规整肃。机用越伦。当时称雪庭高弟有二泰一肃者。师其一焉。

上堂。尘劫来事。只在于今。河沙妙德。总在心源。试教伊觌面相呈。便不解当风拈出。且道。过在甚么处。良久卓拄杖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僧参。提坐具拟拜。师曰。天网恢恢。疎而不漏。曰本欲投诚。被和尚撑。住拜不下时如何。师曰。撑汝饭袋子到骨。出有甚么用。曰也须将错就错便拜。师曰。错你九玄七祖。当甚么碗。僧无语。师曰。有头无尾汉出去。

元世祖至元己丑正月。示微疾。谓维那曰。古人坐脱立化。即不无於衲僧分上。皆余事也。山僧则不然。言毕遂掩息。右胁吉祥而逝。当正月小尽日也。门人举阇维分灵骨。建窣堵於少林宝应两处。

太原府报恩寺中林智泰禅师

汾阳鱼城温氏子。铲发於华严。端业经律。一日喟然叹曰。大丈夫。当体究大事。作超佛越祖一流人。焉能区区於此耶。时雪庭主法万寿。师依之有年。一日以事触庭。庭曰。有头无尾。东西有甚交涉。师犹出语不逊。庭曰。不但无尾。亦且无头。师生平疑碍。忽然顿释。庭以其契悟超绝。遂嘱累焉。朝庭响师名。宣住报恩。其入室勘验。爪牙过诸方。尝为诸方叹服。

僧问。如何是万里无寸草处。师曰。不是阇黎境界。曰如何是出门便是草。师曰。拟动即乖。曰如何是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师曰。住着即错。曰如何得不涉动静去。师曰。徧界绝纤尘。通身无影象。

临寂示众曰。吾缘止此。汝等所得。善自护持。当惜分阴。勿令虚度。闻者皆感泣。索笔书偈曰。修起忠师无缝塔。推倒自家无相身。无相无身真自在。大地山河绝点尘。掷笔怡然而逝。

济南府泰安州灵岩足庵净肃禅师

保定金台永平张氏子。礼香山寿圣为师。究心二十余年。历参宗匠十余辈。最后参雪庭於万寿。陶铸有年。遂得入室。初继席开法。次主少室灵岩。

上堂。白露横江。黄花满圃。砧声敲夜月。蛩语泣秋风。蝉噪岸边之树叶。辞槛外之柯。色色现海印三昧。尘尘转根本法轮。诸人若能会得。如镜对面眉目分明。然只可唤作半个。衲僧俗气未尽除。在到者里。若能打破镜来。方好与你相见。祇如打破镜来相见后。又作么生。良久曰。三十棒且待别时。

僧问。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胡汉不来时如何。师曰。桃华岁岁皆相似。人面年年多不同。曰此意如何。师曰。不因你来。问山中太寂寥。且吃一顿便打。

后退席香山。一日升座辞众。右胁而逝塔於□□□□中林泰为之铭曰。撩天鼻孔。点地脚跟。心明眼正。行古颜温。其事愈大。其志愈敦。诸方老宿。徧叩其门。受雪庭嘱。为万松孙。机轮迅速。电掣雷奔。高标觉树。密固灵根。慧灯朗耀。销铄群昏。全机大用。摇荡乾坤。掀翻渤海。踢倒昆仑。三世诸佛。一口横吞。二边不滞。中道宁沦。三居大剎。四众咸尊。去来绝朕。动静亡痕。虚空烂坏。斯道常存。

师生平语录。虽毁於兵燹。而读泰公此铭。则法施之妙。与夫牙爪之杀活。纵横可以窥其十一矣。

□□府和林北寺觉印禅师

上堂。良久曰会么。若道我有说。须无却我舌。若道我无说。须有却我舌。金刚推倒。一堆泥踏着。秤锤不是铁。且道。是有说是无说。良久曰。等闲失却手中桡。只为贪观天上月。

僧参。师问。曾见我雪庭老师么。曰不曾见。师曰。瞎汉乱走作么。曰也知和尚有此一机。师曰。拾马粪当饭吃。有甚好肠胃出去。

成都府昭觉仲庆禅师

上堂。良久曰。吃盐添得[泳-永+歇]。便下座。僧便问。吃盐添得[泳-永+歇]时如何。师曰。吠影狗子无屎吃。

真定府安平守让禅师

示众。杀人刀。活人剑。是上古风规。山僧者里。不费磨砻。用得恰好。且道。此个把柄。从何处得来。嵩山千丈雪。熊耳一轮月。复喝一喝。

太原府太子文善禅师

住后上堂举。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云。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师曰。大龙恁么道。山僧则不然。若有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向他道。山花瞎人眼。涧水毒人耳。鹤不恋幽巢。龙不藏死水。

顺天府长庆德珍禅师

上堂。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骑牛戴席帽。无端到洛阳。曰恁么则乳峰嫡派。洞水逆流也。师曰。牧笛吹来天地静。野老门前不立牌。

□□府平水慧圆禅师

一日谓门人曰。老僧当年。被人呼作噇酒糟汉。便愤志不平。踏破几緉草鞋。不得个入处。后问万寿。如何是禅。寿曰。猢狲上树尾连颠。你若不会。却又猛火着油煎。于是始得个庆快。以是知人。不可不遭。人激发。虽然也。须是你皮下。有血始得。僧便问。骂人不刺骨时如何。师曰。你者无赖汉皮也。无说甚么骨。

报恩伦禅师法嗣

顺天府鞍山月泉同新禅师

字仲益。燕京房山郭氏子。从鞍山坚剃落。能以苦行事众。忽一日聪慧顿发。与同行序所得。众杂笑之。师愤甚。以偈书壁而去。偈曰。气宇冲霄大丈夫。寻常沟渎岂能拘。手提三尺吹毛剑。直取骊龙颔下珠。往谒清安方。方问。欲穷千里。一步为初。如何是最初一步。师进前叉手立。方曰。争奈脚跟。不点地何。师拂袖便出。次见大明暠。杖拂之下。多所资发。终以未尽为歉。复还清安。又三年始大豁然。次参林泉。遂承印记。寻受请灵岩泉。为引座。师一音才唱。万众欢呼。能於言下。得旨者甚众。未几元世祖。旨下命主灵岩。后退归鞍山。一日赴济南。结夏观音院。忽疾作说偈曰。来无所从。去亦无方。蓦竖拳曰。且道。者个还有窒碍也无。放拳曰。撒手纵横。云天苍苍。瞑目便逝。寿六十六。腊四十五。

复庵照禅师法嗣

西安府□□彬禅师

僧问。如何是正中偏。师曰。木人夜半打秋千。曰如何是偏中正。师曰。群僚怕见秦台镜。曰如何是正中来。师曰。木童土偶笑咍咍。曰如何是兼中至。师曰。忿怒那咤擎八臂。曰如何是兼中到。师曰。拄杖风前还自靠。

大鉴下第二十六世

嵩山泰禅师法嗣

河南府宝应还源福遇禅师

霍州灵石王氏子。依邑之兜率剃染。徧游诸方。雄辨无敢或当者。企灵隐泰。道眼精明。乃屈膝参请焉。泰尝谓师曰。我举拂子。你便向拂子上会。我才良久。你便向良久。处会恁么地。如何透得本分事。师面热汗下。无以对。一日闻泰上堂举。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疎语。师当下大悟。越二年。遂承印可。元至元丙戌。开法永庆。己丑次主宝应。成宗元贞乙未。奉旨住少室。武宗至大辛亥。退居白马。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大意。师曰。风送泉声来枕畔。月移花影到窗前。

问如何是诞生王子。师曰。虽有尊贵分。不是尊贵人。曰如何是朝生王子。师曰。不同金榜贵。终是老朝臣。曰如何是末生王子。师曰。历尽艰辛苦。方得觐尧天。曰如何是化生王子。师曰。与父无异体。权操阃外机。曰如何是内生王子。师曰。长在深宫内。咫尺面龙颜。曰向上一路。又且如何。师曰。没弦琴有韵。人天那得闻。 仁宗皇庆癸丑十月示寂。寿六十九。腊四十九。

济南府灵岩秋江洁禅师

因雪轩成参。师问甚处来。曰青州。师曰。带得青州。布衫来么。曰呈似和尚了也。师曰。三十棒且待别时。

灵岩肃禅师法嗣

河南府宝应月岩永达禅师

汾州刘氏子。落发本州天宁寺。时中惟以生死事大为怀。南询参扣。闻灵岩肃法韵铿锵。趼足往参之。肃一见直以大器。期之久之。遂为入室弟子。师忽自谓曰。启悟由师。行之在己知之。而不之行可乎。於是掩关泰安州。后以宝应虚席。循众请遂应之。

上堂鹿门老人道。尽大地。是当人一卷经。尽乾坤。是当人一只眼。以如是眼。看如是经。千万亿劫。无有间断。万松老人。计穷力尽。亦祇道得个看读不易。诸人还看读得么。须知者一卷经。阿谁不具者一只眼。谁人不圆。要长则千万亿劫难尽。要短则一剎那顷便周。宝应今日。不惜眉毛。为诸人指出。乃弹指一声曰。看读了也。诸人切莫蹉过。良久击拂曰。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真定府封龙山古岩普就禅师

滹阳刘氏子。幼不茹荤。十五礼封龙禅。庆赞出家。至元乙丑。年十九。受具戒。即事徧参。首见净土成崇孝安。虽皆蒙赏识。终不敢自足。辛巳参足庵于万寿。庵知为法。器以本分钳锤。日加锻炼。一日爆然顿悟。寻受记莂。后辞庵乃於宝积。闲居者十年。癸巳桂庵住灵岩。延师为第一座大德。壬寅月庵海。退院本寺。请师继其席开堂。丁未成宗。特赐妙严弘法禅师号。次迁封龙。皇庆癸丑住少林。祖庭为之大振。

僧问。如何是类堕。师曰。不是披皮戴角底。曰如何是随堕。师曰。不是闻声见色底。曰如何是尊贵堕。师曰。不是当堂正坐底。曰若恁么如何有堕名。师曰。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曰古人道。三堕是了事人底病。既是了事人。如何有病。师曰。祇为了事。所以病生。曰此病何时得愈。师曰。直待无身。此病方愈。因示颂曰。金锁重重早豁开。三处悠然独往来。雁过长空无系着。影沉寒水任渠猜。

师简重少缘饰。进退有节。世寿七十二。僧腊五十八。

大鉴下第二十七世

宝应遇禅师法嗣

南阳府邓州香严淳拙文材禅师

平阳临汾姚氏子。生而有异。喜见僧。凡一动一止。不类常儿。稍长请学佛。父母知其志从之。依绛州福严普出家。阅证道歌。至幻化空身即法身处。欣然有省。往参还源呈所解。源诘曰。祇如道君不见。是指阿谁。师曰。觌面亲呈。更无回互。源曰。堕坑落堑汉。作恁么语话。师曰。和尚又作么生。源曰。塞断汝口。师曰。勘破了也。源可之。寻阅藏於龙门山三载。元泰定甲子主少室。

上堂。满盘打算了。只有者一着最便宜。敢问。诸人且道。是那一着。卓拄杖曰。切忌卜度 问如何是道。师曰。针锥不容。曰如何是禅。师曰。车马有路。曰和尚为甚么。翻古人公案。师曰。举直错诸枉。

晚隐香严。笺释般若心经及华严法界观。僧问。如何是理法界。师曰。虚空扑落地。粉碎不成文。曰如何是事法界。师曰。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曰如何是理事无碍法界。师曰。三冬枯木秀。九夏雪花飞。曰如何是事事无碍法界。师曰。清风伴明月。野老笑相亲。

顺帝至正壬辰五月十七日。沐浴更衣。呼门人申教诫。翌日吉祥而逝。瘗全身於雪庭塔右。春秋八十。

河南府熊耳空相珪禅师

示众。我若喝。汝便作喝会到处。信口胡喝乱喝。我若棒。汝便作棒会到处。信手胡棒乱棒。我若除却棒喝。教他向本分。中道一句子。他不是打之。绕便作女人拜不是捏两句。鬼话出来。便如哑羊相似。如此等辈。皆是狂狗。逐块何曾。梦见有狮子夺迅的牙爪。蓦唤曰。者里还有狮子么。试弄弄牙爪看。一僧出。师便打曰。逐块寻香。未为好狗。僧拟对。师又打曰。棒折也。未放你在。曰恁么则云岩路绝也。师曰。是你上天无计怎。怪我云岩路绝。乃连棒打出曰。寄与天下乱统汉。

河南府嵩山龙潭深禅师

示众。山僧当年。於般若经颠倒梦想处。得个究竟涅盘。后乃知一切圣贤。皆以究竟涅盘。成了个颠倒梦想。及乎见我。还源老和尚。问他古冢不为家。如何是禅。老和尚曰。此是死语。山僧道。如何是活语。被老汉劈面一掌。曰得恁么死郎当。山僧拟对。又被老汉一掌。山僧当时不觉。如暗得灯。乃大宣曰。此回不是梦。真个是庐山。今日山僧不敢昧。却来源特。为举似汝诸人也。须恁么亲见。一回始得。乃拍案一下曰。噫山僧今日。太杀漏逗。

灵岩洁禅师法嗣

江宁府天界寺雪轩道成禅师

一字鹫峰。云州赵大王远孙也。父徙保定遂家焉。十五出家郡之兴国。师广颡平额。雄伟有志。纳戒后。结三人为侣。居青州土窟中。密究密参者有年。忽一老人谓曰。汝三人。他日当作法门栋梁。师叱之。老人遂隐。师於是益加精锐。闻秋江大弘宗旨。往参之。语见秋江章中。江默俾参堂。陶炼久之。自觉无疑。一日趋丈室。江曰。金锁玄关。曾打开尽也未。师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江颔之。乃嘱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护持。后还青社。众请住普照。次迁东来大泽山。洪武壬戌。应选道契。亲王殿下。睿眷尤隆。丁丑诏至殿。命住持天界。师奏不会佛法。上制诗鑴金榜。令悬法堂。其尊重甚至。

上堂。白云万顷卷舒。露劫外真机。红叶千峰灿烂。显个中妙旨。亘古今而不昧。经尘劫以常存鸟道。虚通运步。玄关绵密。狮弦错落。按指古韵。铿锵直得。石女点头。木人拍手。拈起金针。玉线穿过。机先截来。兔角龟毛。发明向上。正偏独露。隐显全该。所以物物头头。尘尘剎剎。未有一丝毫欠少。大众会么。夜来木马云中过。惊起南辰北斗藏。

上堂。阴极阳回化日长。梅花处处喷清香。个中消息无多子。徧界何曾有覆藏。如是则明明。兼带百草。头边相逢。密密宣扬。万象光中独露。利名场上荐取。无位真人。人我山中。显示本来面目。影含宗鉴。心生则种种法生。身是道境心。灭则种种法灭。石女高提宝印。文彩全彰。木人暗度金梭。丝毫不昧。牵动劫外机。轮烜赫寰中。日月潜通。遐迩直得。枯木生花。该括古今。解使寒氷发焰。云笼古路依依。野色还迷。月满寒岩。皎皎神光。徧照六门。机息何妨宛转。旁参一色功圆。切忌当头印破。白牛运步。已蒙建化之缘。玉马嘶风。总是利生边事。且道。如何是向上事咄。兔角杖挑潭底月。龟毛拂挂岭头云。

元旦上堂。三阳交泰。万物咸新。显一真之妙用。总造化之渊源。尘尘合道。处处通津。法筵大启。觉苑宏开。国运佛运齐兴。皇风宗风并扇。只如道。旧岁已去。新岁到来。未审去从何去。来自何来。者且置。敢问。大众祇如衲衣。下一着子。还有增减去来也无。者里话会得。便见腊尽阳和无影树。春回花发未萌枝。

上堂。五月榴花照眼明。熏风啼鸟徧岩扃。机先一着无玄妙。切忌当人认色声。记得夹山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天童觉曰。夹山老子。解开布袋。将差珍异宝。撒向诸人面前了也。正当恁么时。又作么生。路不拾遗。君子称美。大众二老见处。固有所长。检点将来。总成漏逗。凤山则不然。若是色见声求。即非家珍。了知目前无一法。头头物物总相应。其或未然。更听末后一句。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

壬午永乐登位。奉使日本。师往宣圣化。癸未回奏。上大悦。仁宗在春宫。时有忌师之宠者。构词间之。及御极遂谪师海南。宣宗嗣位首。召师还引见便殿。慰劳甚至。丁亥春命师。於锺山说法。宣德丁未。表辞归山。帝遣内臣护送。南还天界西庵养老。壬子腊八。示微疾辞众。说偈而逝。上遣官致祭有文。师年八十一。僧腊六十七。阇维官贵四众万余人。收舍利圆红者无数。建塔於应天府安德门外。敕赐塔所。为鹫峰禅寺。师三坐道场。历事四君。道契王臣。有光朝野。送学侍者偈曰。布毛拈起慧华开。不是从门学得来。昨夜一番秋雨过。淮山依旧碧崔嵬。

宝应达禅师法嗣

汝宁府光山石盘山遇禅师

上堂。诸方尊宿。皆好举话。接待衲僧。山僧今日效颦也。举一则供养大众。良久曰。莫怪空疎便下座。复顾谓侍僧曰。拄杖聻。侍僧曰。在者里。师曰。各各自领取一顿。

太原府斌禅师

上堂。以手屈指数之曰。西天四七。东土二三。算到一千七百。总出我者。指头不得。噫罢罢。得归去时且归去。莫落他人指数中。便下座。

封龙就禅师法嗣

河南府天庆息庵义让禅师

真定李氏子。丱岁剃落。徧参宗匠。末抵封龙扣古岩。岩见器之。一日呈达磨皮髓颂。岩问。达磨皮肉骨髓。皆被诸子得之。且道。只履归西者。是个甚么。师曰。且喜和尚犹记得。岩曰。是则是。我终有些疑你。师曰。恁么则老胡有赖也。岩顾谓侍者曰如何。元英宗至治壬戌。开法天庆。次迁熊耳之空相泰山之灵岩洛之嵩少。

问无功之功。还有偏正否。师曰。偏正历然。曰如何是无功的偏正。师曰。石牛惯吐三春雾。灵鸟不栖无影林。

问如何是直指人心。师曰。舌在口里。曰如何是见性成佛。师曰。金屑虽贵。落眼成尘。曰如何是莫向言中取则。师曰。道火何曾烧着口。曰如何是句外明宗。师便打。

顺帝至元庚辰夏遘疾。谓门人曰。吾往必矣。急须营塔。塔毕集众。辞世书偈曰。来时本静。去亦圆周。虚空作舞。任意优游。掷笔右胁而化计五月十二也。

泰安州泰山灵岩容禅师

初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有省。但於青州布衫。与师子一吼。祖父俱尽语未透。一日与同参游泰山日观峰。偶失跌几绝。良久起乃苏。遂厉声曰。得非祖父俱尽时耶。古人未必到恁么田地。因谒封龙呈所见。龙曰。更须知有向上关。棙子始得。师喝一喝而出。龙喜而印之。

续灯正统卷三十六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道世
  大智度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新华严经论 第十九卷·李通玄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九·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一下·智顗
  现大神变品第二十·马鸣
  人生佛教(注一)·太虚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一卷·湛然
  五宗原·法藏
  答善因问(九则)·太虚
  生死品法句经第三十七(十有八章)·佚名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下·佚名
  因辽沪事件为中日策安危·太虚
  卷第九·智旭
  法华文句记卷第九·湛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四·彭定求

        卷104_1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馀字】萧至忠   望幸三秋暮,登高九日初。朱旗巡汉苑,翠帟俯秦墟。   宠极萸房遍,恩深菊酎馀。承欢何以答,万亿奉宸居。   卷104_2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 李太古·唐圭璋

      太古,古芸人。   永遇乐   玉砌标鲜,雪园风致,似曾相识。蝉锦霞香,乌丝云湿,吹渴蟾蜍滴。青青白白,关关滑滑,寒损珠衣狂客。尽声声、不如归去,归也怎生归得。   含桃红小,香芹翠软,惆怅宜城山色。百折浮岚,几湾流水,那

  • 中山诗话 全文·刘攽

      太宗好文,每进士及第,赐闻喜宴,常作诗赐之,累朝以为故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赐诗尤多,然不必尽上所自作。景佑初,赐诗落句云:「寒儒逢景运,报德合如何?」论者谓质厚宏壮,真诏旨也。   刘子仪赠人诗云:「惠和官尚小,师达禄须

  • 第三折·佚名

    (正末同大末、行钱上)(正末云)自从将家私付与孩儿每,倒大来好清闲也。(唱) 【正宫】【端正好】人事尚炎凉,世态轻忠信,似这般不义富于我如浮云。小人若得十年运,早忘了贫时分。 【滚绣球】向人前敢自尊,胡议论,出言语无半星

  • 卷五十八 歌谣 谶记 嘲嘘 谚语·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八 歌 谣 谶记 嘲嘘 谚 语载初元年沙州歌谣并序○题拟 以下歌神皇圣氏,生于文王,文王二字从《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录文补之祖,生于后稷。故诗人所谓《生人》,尊祖也。于昭武王,承天剪商。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二·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闰六月癸亥朔○甲子○升尚宝司司丞费懋良为本司卿○升右春坊右中允掌南京翰林院事吕怀为南京通政使司右参议○乙丑○升江西左布政使吴鹏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以灾免山西平阳潞安太原等府夏税有差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正统九年秋七月戊申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湖广施州卫木册长官司遣舍人谭朝美等贵州贵州宣慰使司遣把事何澄等贡马赐钞彩叚有差○顺天府昌平顺义二县各奏徭役繁重欲以柴夫与霸州等十三州县均分庶劳逸不偏从之

  • 二百三十一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五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自四月初二日得雨,麦季大收,俱是十分,月内又连得大雨,秧田有水。目下米价比前又减,每石九钱四、五分至一两三、四分不等,麦价每石五钱四分。百姓安乐,

  • 六八 河南巡抚何煟奏续购获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六八 河南巡抚何煟奏续购获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初二日河南巡抚臣何煟跪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钦奉谕旨,购访遗书,业将先后送到书目及委员分路采访情形,恭折具奏。兹复据委员并各地方官敬宣圣训,谆切开导

  • 卷五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四 朱批常德夀奏摺 雍正三年四月初三日江西布政使【臣】常德夀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特授江西布政使自抵任以来查得江西

  • 卷五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十六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經部,

  • 附录卷二·项安世

    钦定四库全书项氏家説附录卷二宋 项安世 撰中庸臆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隠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 春秋书法钩元卷四·石光霁

    明 石光霁 撰书逆王后二【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愚按凡婚姻得刘夏逆王后于齐 礼常事不书失礼则非常乃书以示讥】【公羊】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张氏虽天子诸侯亦不自主婚所以飬廉逺耻也】春秋婚姻得礼者常事不书【杜

  • 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复次善现,我清净即色处清净。色处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色处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我清净即声香味触法处清净。声香味触法处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声香味触法处清

  • 卷第二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五之四如是已说得律仪等。舍律仪等今次当说。且云何舍别解脱律仪。颂曰。舍别解调伏  由故舍命终及二形俱生  断善根夜尽有说由犯重  余说由

  • 卷第二十九·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二十九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请藏经提纲(经函 迎经 开经 阅经 焙经 补经 晒经) 楚石琦禅师新赎藏经上堂。举雪峰一日普请搬柴次。路逢一僧。乃掷下一段柴云。一大藏教只说者个。后

  • 小儿痘疹方论·陈文中

    儿科著作。一卷。宋·陈文中约撰于13世纪中期。书中首论痘疹的病原,认为五脏六腑秽液或皮膜筋之秽液皆为发痘疹之毒。次论辨证和治法,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表里俱实者,身壮热、大便黄稠,其疮必

  • 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佚名

    《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原为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载正一道士传授初级法箓之仪法。其中有《五种女人受要箓》,叙处女、出家女、嫁归女、寡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