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续灯正统卷三十七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曹洞宗
大鉴下第二十八世
香严材禅师法嗣
南阳府万安松庭子严禅师
河南之古缑氏县樊氏子。幼多病。父母许以从释。十八秉具。博通内外典。凡诗文辞赋。皆不学而能。初参江月照息庵让。皆有所发。次参淳拙呈所解。拙曰。子不闻。蛊毒之家。水莫尝邪。师曰。也须吞得入吐得出。始见好肚皮。拙曰。苍天中更添冤苦。师曰。却谢和尚记莂。复以宝镜三昧。反覆征辩。豁然无疑。拙遂以大事嘱之。有五乳峰前狮子子光前耀后自超群之句。适万安虚席。延师开法瓣香。为香严拈出也。次迁郑州普照。又迁大都天宁。后退居浙之杭州云福。次领西京天庆。洪武己酉主少室。僧问。地藏栽田博饭。与和尚是同是别。师曰。阑干虽共倚。山色不同观。曰百丈开田说大义。但展两手意旨如何。师曰。一般无语处。谁识声如雷。问和尚升座。人天骈集秦封槐。为甚不来听法。师曰。阇黎听他说法有分。其对机直截类是。
上堂。瞿昙道。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山河大地。鹊噪鸦鸣。折旋俯仰。展钵开单。岂不是一切尘。诸人还见坚密身么。良久曰。若教频下泪。沧海也须乾。
上堂。今朝二月半。百花开烂熳。透过祖师关。一一从头判。即心即佛。狐狸恋窟。非心非佛。抱赃叫屈。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一船明月。一竿竹钓。尽五湖归去来。
上堂。作么作么。夜叉呈兽面如是如是。小儿诳阎罗。恁么中不恁么。灵龟曳尾。不恁么中却恁么。癞獭下深潭丈夫汉。向者里一趯趯翻。上无冲天之计。下无入地之谋。不说常光现前。自然壁立万仞。三世诸佛。是甚[尸@豕]沸碗鸣声。一大藏教。尽是拭疮疣故纸。天下老和尚。尽是奴儿婢子。且道。普照到者里。合作么生。良久曰。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
上堂。大道无难。言端语端。倚门傍户者。食人涎唾。丹霄独步者。宇宙宏宽。寒鸦栖古木。白鹭立沙滩。红蓼映寒水。芦花雪满天。傅大士。忘却门槌拍版。宝志公。失却镜尺剪刀。拍手仰天开口笑。雁行斜处桂轮高。
上堂。万壑春归绿阴。徧野榴花吐火。莺啭乔林。安排不得处。却自现成。着意追求。时还成错过。所以道。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如是则放得下时无一事。拟思量处隔千山。大众祇如不拟议。不思量。又作么生。一枕梦回新雨后。数峰高插暮天寒。
上堂。拈拄杖曰。竖去横来。该天括地。顶[宁*页]上一向壁立。无古无今脚跟下。不露丝毫。绝凡绝圣。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漆桶放光。非风动。非幡动。非心动。野狐吐气。直饶闻佛掩耳。闻法[口*敕]口。掀倒禅床。蓦面便唾也。是鸬鹚语鹤。总不恁么。未免尊体无顿处。无顿处有来由。寒风才凛冽。花发旧枝头。卓拄杖下座。
壬戌冬。周王殿下。请师说法。荐国母慈孝皇后。赐僧伽黎。旌异甚至。年七十。乃作退休计。
河南府登封嵩山竹庵子忍禅师
邓州内乡王氏子。上堂举。法镫钦开堂曰。法镫本欲栖藏岩。窦养拙过时奈缘。先师有未了底公案。出来与他了却。僧遽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镫便打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曰过在甚么处。镫曰。过在我。殃及你天童觉。曰者僧若是个汉出来。便与掀倒禅床。不惟自己有出身之路。亦免见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师曰。山僧则不然。今日若有问。如何是不了底公案。拈拄杖便打曰。狮子咬人。韩卢逐块。
佛岩稔禅师
上堂。英雄识英雄。豪杰喜豪杰。山僧非二者。一生友难结。独有七尺藤。相怜还相悦。夜来忽反目。要椎我腰折诸兄弟。你道他为何如。此谓我太把达磨。心髓为人都漏泄。
河南府登封华严遇禅师
上堂。说到不如行到。行到不如忘套。且道。作么生始得忘套去。乃靠却拄杖曰。白云不约来青嶂。绿水无心弄碧蟾。
古蔡元禅师
小参。今夜不答话。僧出。师曰。讨棒吃的汉。有甚了期。僧曰。何不便棒。师曰。贼是小人。拽拄杖便归方丈。
空相珪禅师法嗣
河南府天宁寿禅师
上堂。驴事未了。马事到来。忙忙大地。谁是放怀。阿呵呵归去来。无根树子清风起。不待春回花自开。
天庆让禅师法嗣
河南府陕州熊耳山嵩溪子定禅师
偃师马氏子。七岁礼古岩祝发。岩化往参息庵让。让命典藏钥。因白事次。言下豁然大悟。出住熊耳。有年其入室。勘辨凛凛然。若秋霜烈日。随机应对。则又如盘走珠。
小参宗门中事。号曰单传。一心之外。更无余法。只为你好。在言句里。着倒甘在道理坑埋。杀於一心。法转增迷闷。所以祖师西来。特为你打翻。旧日窠臼。辟开别样乾坤。非是好奇立异。祇是见病与药。要人平复。如故而已。岂有他哉。如始到少林。九年壁立。万仞坐断。千差单提。向上一机。直使你窥伺无门。钻研没缝者里。还许你以有言会么。还许你以无言会么。全彰诸佛之法印。直显列祖之大机。按一指则地转天旋。行一令则山崩海竭。又安同彼。割截虚空。巧立门户辈。而终日随波逐浪。妄生枝节者哉。大众还会么。就是洞山玉线金针也。是花前弄影。临济主宾玄要。无乃醉后添杯。诸人还觑得破么。良久曰。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一日谓门人曰。吾顺化时。至汝辈甚。勿以世情眷恋。有乖道谊。末后一句。听吾分付。言讫就枕。泊然而逝。
大鉴下第二十九世
万安严禅师法嗣
河南府嵩山凝然了改禅师
嵩阳金店任氏子。龆年系念空宗。依止少林训剃落。二十纳具。初参月印於香山。鲜克契入。会松庭主天庆。师往依之。师举。印示众。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儿盛将归。与么说话。若是卤莽禅和者里。如何透得语。问曰。者个莫是背触不得底意么。庭曰。笑破山僧口。师罔措。庭曰。你在鬼窟里。讨甚么碗。师愈不安。一日庭上堂曰。一言逈脱独拔当时。师当下释然。寻匿迹二祖庵。洪武庚午。继席少林。
上堂。莫向言中取则。直须句外明宗。掷拄杖便下座。
上堂。祖师心印。不是有言。不是无言。不属有知。不属无知。岂可向句下。研穷意中揣度。复举可大师问初祖。弟子心不安。乞师与我安心。祖曰。将心来我与你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你安心竟。师曰。缺齿胡贩得个。陈年滞货。摊向街头。若不得个。孟八郎承虚接响。几乎无着落处。总好与三十棒。
永乐辛丑无恙。忽集众叙别。说偈曰。行年八十七。相为在今夕。撒手威音前。金乌叫天碧。偈毕俨然而寂。师行止端庄。毫无放逸。虽密室如对大宾。周蜀伊三殿下。尝登山。尊以师礼。珍锡甚至。师皆泊如也。
大鉴下第三十世
嵩山改禅师法嗣
河南府嵩山俱空契斌禅师
晋毫邑王氏子。从重兴院无相剃染。永乐丙申。参凝然求示心要。然曰。你向达磨未西来。时道一句看。师窘无以对。於是疑之。不知饮食之为何味者久之。一日睹秦封槐。豁然契悟。上丈室拟呈似。然遽曰。契斌参得禅也。师便喝。然曰。作么。师曰。和尚何得赃诬平人。自是愈加锻炼。日新日益。一日然问。赵州勘破婆子。婆子败缺。在甚么处。师曰。一对无孔铁锤。曰赵州意。又作么生。师曰。荆棘林中。重加陷阱。曰石头道。书亦不达。信亦不通。是何意旨。师曰。千里同风。曰青原垂足。又作么生。师曰。祸事祸事。然为点首曰。洞上一宗。在汝躬矣。正统戊辰。出领嵩山院事。
僧问如何是君。师曰。九重深密敢谁窥。曰如何是臣。师曰。万里殷勤宣至化。曰如何是君视臣。师曰。宝殿光含万化新。曰如何是臣向君。师曰。玉阶仙杖觐龙颜。曰如何是君臣道合。师曰。端拱无为天下治。曰还有向上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请阇黎尊重。
问如何是正中偏。师曰。夜半乌鸡带雪眠。曰如何是偏中正。师曰。老翁晓抱石乌龟。曰如何是正中来。师曰。出匣吹毛寒偪天。曰如何是兼中至。师曰。公孙舞剑难思议。曰如何是兼中到。师曰。黑狗银蹄无处讨。曰五位既蒙师指示。少林直指事如何。师曰。砂里无油。麦中有面。
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乌龟向火。曰如何是成劫已后底事。师曰。龙马负图。
师以景泰壬申示寂。塔於少林西坞。世寿七十。
郑州福禅师
僧问。郑州棃。何似青州枣。师曰。多[此/束]阿师惯潦草。曰和尚也。须别垂一只手。师曰。那讨闲钱赏落花。
汝州风穴古潭本深禅师
山西绛州张氏子。处胎时。母数梦异光入口。父怪之。髫齓舍金台村大觉洪处出家。二十五。参凝然於少室。执侍一纪。受衣嘱。永乐甲午。奉敕校证藏经。宣德丁未。主风穴。庚戌八月十五。集众辞世。说偈曰。云来云去天元净。沤灭沤生体自同。若问个中端的意。一轮明月伴清风。遂化去。门人建塔於开山沼公之垄西。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嵩山斌禅师法嗣
河南府定国寺无方可从禅师
洛阳许氏子。投福先芘峰剃落。初参嵩阳龙潭顺密县超化宗。入室参请。俱有契入。后乃参俱空於嵩山。山以绵密阃奥。重加淘炼。一日举。天衣以五行者。俱召实上座因缘。师当下。於五位奥旨亲证。无遗受嘱。后隐於郏鄏定国寺。寻开法菩提。明成化癸巳。主法少室。
示众。向上宗乘。本无言说。当人一着。非假外求。直须向自己胸襟中迸出。偏不附物。正不立玄。不涉程途。方得到家稳坐。虽然你还知。九峰不肯首座么。百丈五百生。堕在狐窝么。金鎞刮膜。拟则成乖有志。此宗大须。仔细珍重。
成化壬寅。钧州徽藩。聘住观音寺。六月示寂。世寿六十四。腊四十塔。全身於少室祖坟。
大鉴下第三十二世
定国从禅师法嗣
河南府嵩山月舟文载禅师
别号虚白。北通州人。世系蔚州广宁王氏子。祖才[一/(尸@邕)]从明成祖。靖内难。赠武德将军。遂居通州。生师於景泰甲戌。时父梦僧寄宿。翌日得诞师。成化丙戌。脱白於本州万安寺。师白庵空。癸巳诣杭纳具。丙申北还掩关。阅万松拈提从上古德机缘竟。若面墙。一日忽省曰。此宗非绝后再苏。悬崖撒手者。要望他针线。细密盘旋。回互不触。当头兔子构牛奶。万万不可得。既而翻然出关。参无方从问。承师有言。当人一着。非假外求。直须向自己胸襟中迸出。方得到家。祇如本无自己。当体全空的人来。如何接他语。未绝从劈面。便掌曰。你恁么那。师大悟。呈偈曰。劈面拦腮。电光石火。立命安身绝影踪。腊月莲花开朵朵。一日从问。二祖三拜归位。是何意旨。师曰。褊衫破衲袄。从曰。未在更道。师曰。草履着膻靴。从喝曰怪事。师拂袖便出。从抚而印之曰。子异日支吾宗。当大播天下。慎之哉无忽也。弘治壬戌。开法登封华严。正德改元丙寅。奉敕迁少林。参徒云集。挝鼓无虚日。
上堂举。金峰因僧问讯。次乃把住曰。輙不得向人道。我有一则因缘举似。你僧作听势。峰与一掌。僧曰。为什么打某甲。峰曰。我要者话行。师曰。鸱啄腐鼠。鹰衔死蛇。盖缘种类洿下。只作者般伎俩。累他金峰却成话柄。当时华严。若见他道輙不得。向人道。我有一则因缘举似。你即掩耳而出。为什么不见道。师子翻身处。金刚正眼开。
上堂。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行处我不行。不是与人难共住。大都缁素要分明。古人恁么。兢兢业业。日日惟新。只解登高。不能放下。大似抱桥柱洗澡。若是山僧即不然。是非海里横身入。声色场中信脚行。烈焰亘天休觅火。谁教日午打三更。
举僧问石门。年穷岁尽时如何。门曰。东村王老夜烧钱话。颂曰。东村王老夜烧钱。唤鬼呼神到曰前。黑漆昆仑戴纸帽。夜明帘外打秋千。
举女子出定话。颂曰。三间茅草屋。六个大烟熜。蓦地瞋心发。遍界暖烘烘。
示众。达磨西来。以一乘法。直指单传。令人见性成佛。至我少室。如九鼎系以单丝。言之魄堕。汝诸人趂。色力康健。打办个事。急须努力莫闲。过日大众。且唤什么。作一乘法聻。良久曰。切忌唤瓮作钟。
伊郑徽三府。向师德风。勤从问道。而师之法道益。可想见矣。嘉靖甲申。年七十有一。倦接纳乃命门人。於三十六峰烟霞中。结庵投老焉。
大鉴下第三十三世
嵩山载禅师法嗣
顺天府宗镜庵大章宗书禅师
别号小山。顺德南和李氏子。生明孝宗弘冶庚申时。与群儿戏。好作佛事。十岁能通经史大义。一日忽置卷叹曰。此治世事。非出世间了生脱死法。遂白父。投郡之开元法堂钿剃染。闻月舟道眼精明。往参焉入室请益。潜淘密践者八载。一日因看舟语录。见定国投机悟道因缘有省。私计曰。此赤眼撞着。火柴头耳。即入室。问面壁九年即不问。断臂安心事若何。舟曰。只为当初留毒害儿孙。洗土不成泥。师曰。不因和尚举。怎见少林人。舟便嘘两嘘。师曰。不奈船何打破。戽斗便出。又一日入室。舟问。入门须有语。莫将问来问。师曰。日面佛月面佛。舟曰。脑后见腮。师曰。和尚也须仔细。舟缩身曰。山僧行年在坎。师礼拜曰。某甲罪过。舟乃以大法嘱累焉。壬辰开法兴德。次主天庆五台。世宗嘉靖丁巳。少室疏请再四。师乃叹曰。先师化后三十年。宗风逮弱尽前辈。有言禅林下衰。弘法者多。假我偷安。不急急撑拄之。其崩颓可须也。某虽惭付嘱。其如付嘱何。遂欣然主之。丙寅上京。主宗镜隆庆。改元丁卯。游西山至谷集山三学洞。师喜其幽寂。遂结夏焉。至冬疾作。腊月十六日。索笔书偈。俨然坐脱。世寿六十八。僧腊三十六。茶毗身骨分为三处。一留宗镜。一送顺德祖茔。一归少室。先是谢院。日法鼓堕地。疾作日秦。槐枝摧寂后树竟仆。师之去世。其关法运如此。
开封府鄢陵显庆曙庵悟寅禅师
幼祝发礼僧。可标为师。参月舟有契。嘱以偈。嘉靖己丑。住栢梁。尚书刘讱请上堂。师登座曰。月落星疎夜色浓。日华迥揭帝京东。翻经自爱虚窗白。入定空摇蜡炬红。禅榻拥蒲青郁郁。晓山临水碧溶溶。客来石鼎堪联句。帘卷晴岚满座中。便下座。丙辰四月十三。示众辞谢毕。说偈泊然而逝。
顺德府内丘表善观音院金山德宝禅师
山东阳津刘氏子。幼从北京海眼寺惟安剃染。受学三载。乃参无念於山西榆次县。依七载大有发明。次参月舟於嵩少。又九载得法。后赵燕闻师之道。相迎开堂无虚日。坐道场凡二十有余。末乃就观音休老焉。忽一日将道具尽付门人。祖通代扬法化。乃说偈辞世曰。来时无影去无踪。生死轮回好说空。今日翻身云外路。一轮明月任西东。遽瞑目而逝。门人塔於旧隐之南砺水之北。寂日当隆庆庚午三月初四。世寿八十有五。
大鉴下第三十四世
宗镜书禅师法嗣
河南府登封嵩山少室幻休常润禅师
字大千。南昌进贤黄氏子。幼失二亲。从从父游。尝目摄群优洒然。若有所创。诸幻皆局也。无常谓何。乃入伏牛礼坦然平祝发。居三载。初摄心如浮瓜。起灭相乘。茫无所厝。始南参万松林於径山。通所疑。林诘曰。疑是何人。厝者何物。师未谕。抵九华。一夕觉身同虚空。就客质之。客以为理障。阅楞严。至圆明了知不因心念处有省。廓然如镜中象。不落幻空。乃知前境。直尘劳一息耳。次参大方莲。问现镜中象时如何。莲曰。直须打破。师曰。打破后如何。莲曰。亦未离心境。师亦未决。闻小山书法道异诸方。往参焉。举前话。书曰。何必打破。师曰。其奈镜象何。书曰。镜象安在。师默而已。一日书问畴昔之疑决不。师举掌。书曰。毋以罔象问景耶。师曰。此外更复何有。书曰。子试披衣检看。师於是益加精进。力究者二年。书一日举洞山偈。问曰。既不是渠毕竟是何人。师豁然契悟。呈偈曰。若要识此人。有个真消息。无相满虚空。有形没踪迹。曾为佛祖师。常作乾坤。则龟毛拂子清风生。兔角杖挑明月出。书复把住曰。子毋剿说。更须自入悟门。师曰。尚不借缘。何从门入。书曰。既不借缘。何为至此。师曰。因不借缘。所以至此。书曰。就不借缘一语。为我道看。师曰。彩凤翻飞身自在。铁牛奔诟意常闲。书乃付以大法。有定作人天主。当思少室秋之句。师后应诏过获嘉。止一精舍。诸僧预设至恭。师询所以。诸僧曰。昨梦伽蓝。神扫门云旦日有祖师过此。师曰。祖师过去久矣。逮书迁化。舆议继席者非。师不可。众再请。师再却。有举书。所以付嘱意。师始允之。以万历甲戌秋。入院拈提说法。人皆叹未曾有。临众肃然。有上古风。度司马汪道昆谓。师魁然修硕容止庄严。其响应如洪钟。其溥渡如广筏。其砥波流如山立。其随机而显化。如珠走盘。至其秉大觉。觉群迷日。孳孳然。以道自任。(云云)盖实录也。乙酉四月七日。说偈告寂。备载全录。宗伯陆树声文其石。塔本山。
建昌府廪山蕴空常忠禅师
本郡□氏子。从鹤林老宿剃落。甲子参少林小山。值山外出。乃前问曰。达磨面壁石何在。山指那青青黯黯处。师曰。指东话西作么。山曰。杜撰禅和。如麻似粟。师曰。者老汉在者里。魔魅人那。山便打。侍山迁宗镜师。服勤三载。受嘱还旴江隐从姑。山日唯趺坐。有问者。师但摇手曰。汝不会我语。曰试说看。师曰。南城城外水。滔滔向北流。问者目瞪。师曰。向道汝不会我语。后缚茅廪山二十年。不与世接。缙绅过谒。唯默坐而已。罗近溪辈。相与论理学。师则以向上语直扫之。僧有以经论旨趣见难者。师呵曰。宗眼不明。非为究竟。僧便问。如何是宗眼。师振衣而起。
无明参呈所得。师曰。悟则不无更须受用得着。始得不然。祇是个汞银禅。遂举南泉打破锅因缘。问曰。古人意在甚处明。曰拂袖便行钩有饵。锅儿打破玉无瑕。师曰。去牧牛场上。待汝久在。
万历戊子。忽一日告众曰。我有件要了底大事。汝等须知。众茫然。师竖拳曰会么。众无对。乃挥案一下曰。吽吽为汝了去。遂趋寂。塔於本山之麓。寿七十五。腊五十。生平言行缜密。非有真心为法者。槩不轻示。
顺德府蓬鹊山石河庵天然圆佐禅师
字少溪。本郡仙人乡范氏子。幼从普利瀛祝发。性好学。偕大方。往参小山於少室。机契受大法之托。归里隐蓬鹊山。坚不赴请。柱史蓬岩吴。相劝请再四。始起而从之。
上堂。诸葛昔年称隐者。茅庐坚请出山来。松花若也沾春力。根在深岩也着开。我岂敢哉。古盖如此。今既推委无由。只得与诸人眉毛厮结。以拂子。作圆相曰。会么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苟非忘形去智丧。耦息机到。虚灵不昧。了了常知的田地。过来要见他拈花之旨。面壁之宗。大似数他。桃李宫墙外。终非己有。诸人还要知佛祖。直指的消息么。乃以拂击案曰。适来山僧。已自告报了也。便下座 僧问。拈椎竖拂。举古明今。皆是止啼。黄叶如何是金钱。师曰。只见雷霆施号令。那知星斗焕文章。曰和尚是把火行。其如学人何。师曰。闭目中秋坐。却怨月无光。
吴蓬岩问。如何是般若体。师曰。寂然不动。曰如何是般若用。师曰。感而遂通。曰如何是下手得力处。师曰。罔象到时光灿烂。曰如何是不得力处。师曰。离娄行处浪滔天。曰恁么则儒释未始有异也。师指空曰。此儒耶释耶。同耶异耶。岩作礼曰。谢指示。自是畿南河北。靡不望风而归。万历乙酉亥月。坐化於本庵。门人建塔於受业旧隐。
大名府大伾山兴国如进禅师
广平永年陈氏子。年十七投东山晓。剃染受具。抵京都游讲肆。知非究竟。於是抽身南游。结伴渡河。参小山於少室。久之。有所得。室中征诘。皆当仁不让山虑。师性不通情。尝诫之曰。吾宗渐与世异。慧命如一丝之系九鼎。贵有得力。儿孙深心保护。子既知石龟夜步。可如木马游春。直须处处忘机。方见头头显露。然尚有向上一路。犹当审悉。嗣嘱偈曰。长羽石龟月下行。渠今觌面得分明。直须收敛藏箱箧。不遇知音决莫呈。寻隐旧里。影不出山。不喜见内客。久之开法。机如走珠。衲子日益盛。一日应聘北上。途宿三教堂。堂西壁向。有憨布袋像。后为羽士。居安双髻。改呼锺离。权迁供东壁。每以缁衣黄冠一样。两人争衡代位妖孽。一方住僧。求师除之。师以杖指像曰。者块泥团。变怪无端。髡头了髻。魔魅闾阎。妄生喜怒。东那西迁。不遇老僧。亲点破空教。冷地受牵缠咄。四大各复识取本源。从此长安风月旧大家。安享太平年。遂连棒像为粉碎。法化闻帝阙。赐紫伽黎。褒宠甚至。寂后塔於寺左。
怀庆府龙冈寺大方如迁禅师
号松谷。生凤翔岐山落星里。族李氏。有夙根。见佛寺如旧居。年十七。父母从其志乃舍。依本郡无踪本剃染。嘉靖丁巳。以己躬下事未明。首参悦庵。喜力究向上一路。秉具后寻入青峰山。吊影苦参。忽有省。辛酉走少林。谒大章。决择大事。朝夕入室。陶镕从上。机缘久之蒙印可。有针头玉线海底风牛之嘱。且系以偈曰。带子铁牛海底藏。凭伊寻得细调降。既欣性善归牢圈。异日肥充耕大邦。於是徧参诸方。回京穷性相宗旨。末抵怀庆。郑世子让国。潜修白业。闻师至。致礼参请。深相印契。乃於府城北。建龙冈精舍。延师弘法。四方学者。由是麇至。万历丁亥。迁大都慈云。戊子迁千佛寺。庚寅奉圣母慈圣皇太后懿旨。领大慈寿寺。间及净土。唯心法门。众盈千余。钦颁大藏法宝御书。大法宝藏四字。甲午春。送回龙冈安供。戊戌八月十一示寂。世寿六十一。腊四十五。全身塔於龙冈寺西原 举万松问雪庭曰。从何得个消息便恁么来。庭曰。老老大大向学人纳败阙。松曰。老僧过在甚处。庭曰。学人且礼拜。暂为和尚盖覆却。颂曰。襁褓才离便放骄。还他家世擅英标。堪矜岩桂秋风好。万斛天香透紫霄。
大鉴下第三十五世
少室润禅师法嗣
顺天府大觉寺慈舟方念禅师
别号清凉。古唐杨氏子。生嘉靖壬子。十岁失父。投京广德大慈义为师。十五剃染登具。廿一游讲肆。知文字非究竟法。乃参幻休於少林。休问。甚处来。师曰北方。休曰。北方法道。何似此间。师曰。水分千派。流出一源。休曰。恁么何用到此。师曰。流出一源。水分千派。休可之。命典维那。一日游初祖面壁处。忽然大悟乃曰。五乳峰前。好个消息。大小石头。块块着地。呈休。休知为克家种草。遂嘱曰。从上佛祖。以自己所证。递相承袭。欲令一切人知有此事。余得之。小山先师。今授於汝。汝当体佛祖心。绍续慧命。然尚宜晦迹林泉。乘时而出。付以偈曰。无上涅盘心。佛祖相分付。吾今授受时。云净峰头露。时年方二十八。既而以差别智。不可不明。遂徧参诸方。备行苦行。明万历丁亥在古华严石城。精厉过分。双口失明。乃思惟曰。幻身非有病。从何来身心。一齐收下。端坐七昼夜。眼仍平复如常。寻入吴渡江历补陀。辛卯说法。越之止风涂广济兰若。有澄铁[此/束]者。以所得来见师勘验。间知为法门梁栋。乃出休所授嘱累焉。有五乳峰前。无镞箭射。得南方半个儿之句。师以大法。肩承得人。可谓无事。乃游吴抵秀州福城。整饬东塔。次走江西云居匡庐。将赴台山。请而越中缁白。力挽之主宝林。当万历甲午也。未几示寂。嗣子迎遗骨。塔於显圣之南山。先是师在越。以宝林眷眷於怀。汰如河公。以为必清凉后身。乃载之高僧传焉。
河南府嵩山少室无言正道禅师
洪都新建胡氏子。投上蓝璘剃染。十五遇老宿知休。指示禅要。从其游憩南岳净瓶岩。力事参究。一日休。以张拙颂示师。师曰。真如尚不可趋。何颂之有。休奇之。乃指往参嵩山幻休。休一日上堂。师出问。如何是洞上家风。休曰。月下三花树。峰前双桂枝。师曰。和尚还有否。休曰。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师言下顿契。呈偈曰。云攒绝顶。月锁幽岩。石人抚掌。木女舒颜。休可之。乃印以偈曰。无言的旨不离言。玄唱玄提妙有传。今日单传亲印授芬芳双桂利人天。明万历庚寅。主少林。时汴梁周籓。汝宁崇籓。皆请师说法。崇籓有世子。患足非杖不立。师为引之。周行七步。而足疾顿瘳。其道德动人如此。
僧问。外道问世尊。不问有言。不问无言。而世尊但良久。意旨如何。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问如何是新年头佛法。师曰。灵春已有新条令。不必重重为指陈。
有老宿问如何是无言。师曰。四时行焉。又一老宿问。如何是无言。师曰。万物生焉。师之对机敏捷有如是。生平襟怀磊落。诲人真实。初无浮华。示寂。门人塔全身於本山祖茔之侧。
保宁府广元汉王山实相善真禅师
南昌熊氏子。幼业儒。尝以三教谁尊为问。人以佛对。遂往庐山。礼湛堂落[髟/采]。入武夷。听默庵拈提。无所入。乃之楚兴国。州建寺安众。道望闻州牧。俄舍去参幻休於少林。有间事徧参。缚茅顶山独栖。雪夜负薪。忽大悟。嗣入终南。居九坪。旋闻休讣。为位哭之。乃入蜀。兴复汉王山。不数年顿成丛林。以万历戊戌五月示寂。有乐去论。一行三昧说。山房夜话。及诗偈行世。
续灯正统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法华义记卷第二·法云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九·佚名 卷六十八·道世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下·佚名 吉州禾山殷禅师·惠洪 诗僧与谐诗·胡适 大乘四法经释·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八·佚名 为欲由上海往峨嵋者告·太虚 卷十四·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四百四十六·佚名 卷二百八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