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 女人相应

第一 中略品 第一

[一]第一 可意不可意

※二

“诸比丘!具五支之女人,于男人为甚不可意。何等之五支耶?容貌不好、无财产、无戒德、懒惰、不为男子得儿。诸比丘!具此等五支之女人,为男人甚不可意。

诸比丘!具五支之女人,男人甚为可意。何等之五支耶?容貌好、有财产、有戒德、巧妙而不懒惰、为男子而得儿。诸比丘!具此等五支之女人,男人甚可意。”

[二]第二 可意不可意

※二

“诸比丘!具五支之男人,于女人为甚不可意。为何等之五支耶?容貌不好、无财产、无戒德、懒惰、不为彼女得儿。诸比丘!具此等五支之男子,于女人为甚不可意。

诸比丘!具五支之男子,于女人甚为可意。何等之五支耶?容貌好、有财产、有戒德、巧妙而不懒惰、为彼女而得儿。诸比丘!具此等五支之男子,于女人为甚可意。”

[三]第三 特殊

※二

“诸比丘!此等之五者,为女人特殊之痛苦。于此,女人比男子更能忍受。何等为五耶?

诸比丘!女人年轻嫁于他家,离别亲族。诸比丘!此为女人第一特殊之苦痛;此乃女人比男子更能忍受。

复次,诸比丘!女人为有经水者。诸比丘!此为女人第二特殊苦痛;此乃女人比男子更能忍受。

复次,诸比丘!女人为怀胎者。诸比丘!此为女人第三特殊之苦痛;此乃女人比男子更能忍受。

复次,诸比丘!女人有分娩。诸比丘!此为女人第四特殊之苦痛;此乃女人比男子更能忍受。

复次,诸比丘!女人奉侍男子。诸比丘!此为女人第五特殊之苦痛;此乃女人比男子更能忍受。

诸比丘!此等之五者为女人特殊之苦痛;此乃女人比男子更能忍受。”

[四]第四 三法

※二

“诸比丘!具三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地狱。是何等之三法耶?

于此有女人,早晨以充满悭贪之心住于家庭,日中以充满嫉妒之心住于家庭,日暮以充满染欲之心住于家庭。

诸比丘!具此等三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地狱。”

(阿难律 一 黑分)

※二

时,尊者阿那律来诣世尊住处……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那律,向世尊曰:“大德!于此,余以比人更殊胜之清净天眼,见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地狱。大德!具几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地狱耶?”

[五]第一 有忿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地狱。何等之五法耶?

无信、无惭、无愧、有忿、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地狱。”

[六]第二 有恨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

无信、无惭、无愧、有恨、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

[七]第三 有嫉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

无信、无惭、无愧、有嫉、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

[八]第四 有悭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

无信、无惭、无愧、有悭、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

[九]第五 犯行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

无信、无惭、无愧、犯行、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

[一〇]第六 戒劣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

无信、无惭、无愧、戒劣、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

[一一]第七 寡闻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

无信、无惭、无愧、寡闻、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

[一二]第八 懈怠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

无信、无惭、无愧、懈怠、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

[一三]第九 忘念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

无信、无惭、无愧、忘念、智劣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

[一四]第十 五禁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地狱。何等之五法耶?

夺生命、不与而取、于诸欲邪行、妄语、用谷酒、花酒之狂醉放逸事。

阿那律!具此种五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离去处、恶趣、极堕、地狱。”

第二 中略品 第二

[阿那律 二 白分]

※二

时,尊者阿那律来诣世尊住处……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那律,白世尊曰:“大德!于此,余以比人更殊胜清净之天眼,见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大德!具几种法之女人,于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耶?”

[一五]第一 无忿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何等之五法耶?

有信、有惭、有愧、无忿、智者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一六]第二 无恨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何等之五法耶?

有信、有惭、有愧、无恨、智者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一七]第三 无嫉

※四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何等之五法耶?

有信、有惭、有愧、无嫉、智者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一八]第四 无悭

※五

“……无悭、智者是。”

[一九]第五 无犯行

※五

“……无犯行、智者是。”

[二〇]第六 持戒

※五

“……持戒者,智者是。”

[二一]第七 多闻

※五

“……多闻、智者是。”

[二二]第八 精进

※五

“……起精进,智者是。”

[二三]第九 有念

※五

“ ……念现在前,智者是。

阿那律!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二四]第十 五戒

※五

“阿那律!具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何等之五耶?离夺生命、离不与取、于诸欲离邪行、离妄语、离谷酒、花酒之狂醉放逸事。

阿那律!此等五种法之女人,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二之中略品[终]

此摄颂曰:

 可意不可意

 特殊阿那律

 忿恨嫉及悭

 犯行与劣戒

 寡闻及懈怠

 忘失与五禁

 于黑分中说

 阿那律无忿

 无恨并无嫉

 无悭无犯行

 多闻持戒者

 精进念五戒

 于白分中说

第三 第三品

[二五]第一 无所畏

※二

“诸比丘!此等五者,为女人之力。何者为五耶?是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戒德之力。诸比丘!此等五者,为女人之力。

诸比丘!具此等五力之女人,无所畏而住于家。”

[二六]第二 抑制

※二

“诸比丘!此等之五者,为女人之力。何者为五耶?是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戒德之力。诸比丘!此等之五为女人之力。

诸比丘!具此等五力之女人,抑夫而住于家。”

[二七]第三 克服

※二

“诸比丘!此等五者,为女人之力。何者为五耶?是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戒德人之力。诸比丘!此等之五者,为女人之力。

诸比丘!具此等五力之女人,克服于夫而存也。”

[二八]第四 单一

※二

“诸比丘!具一力之男子、克服女人而生存。如何为一力耶?主权之力是。

诸比丘!依主权之力所克服之女人,亦不护容色之力、亦不护财产之力、亦不护亲族之力、亦不护儿之力、亦不护戒德之力。”

[二九]第五 部分

※二

“诸比丘!此等五者,为女人之力。何者为五耶?是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戒德之力。

诸比丘!具容色之力、而不具财产力之女人,如是其部分不满。诸比丘!具容色之力、而又具财产之力,如是彼女即满其部分也。

诸比丘!具容色力与财产力,而不具亲族力之女人,是其部分之不满。诸比丘!女人具容色力、财产力、亲族力故,如斯彼女则满其部分。

诸比丘!具容色力、财产力、亲族力、而不具儿力之女人,是其部分之不满。诸比丘!女人具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故,如是彼女则满其部分。

诸比丘!具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而不具戒德力之女人,如是其部分之不满。诸比丘!女人具有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戒德之力故,如是彼女则满其部分。

诸比丘!此等之五者,为女人之力。”

[三〇]第六 放逐

※二

“诸比丘!此等之五者,为女人之力。何者为五耶?是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戒德之力。

诸比丘!具容色之力,而不具戒德力之女人,亲族将之放逐,不令住家。诸比丘!具容色之力、财产之力而不具戒德力之女人,亲族将之放逐,不令住家。诸比丘!具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而不具戒德力之女人,亲族将之放逐,不令住家。诸比丘!具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而不具戒德力之女人,亲族将之放逐,不令住家。

诸比丘!具戒德之力,而不具容色之女人,亲族令之住家,而不放逐。诸比丘!具戒德之力,而不具财产力之女人,亲族令之住家而不放逐。诸比丘!具戒德之力,而不具亲族力之女人,亲族令之住家而不放逐。诸比丘!具戒德之力,而不具儿力之女人,亲族令之住家而不放逐。

诸比丘!此等五者为女人之力。”

[三一]第七 因

※二

“诸比丘!此等之五者,为女人之力。何者为五耶?是容色之力、财产之力、亲族之力、儿之力、戒德之力。

诸比丘!女人以容色之力为因,或以财产之力为因,或以亲族之力为因,或以儿力为因,身坏命终后,不生于善趣、天界。

诸比丘!女人以戒德之力为因,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

诸比丘!此等之五者,为女人之力。”

[三二]第八 位处

“诸比丘!此等五种之位处,乃不修善业之女人所难得者。何者为五耶?

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此为不修善业之女人难得之第一位处。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嫁于适当之家。’此为不修善业之女人,难得之第二位处。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嫁于适当之家,夫无他妻住于家。’此为不修善业之女人,难得之第三位处。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嫁于适当之家,夫无他妻住于家而举儿。’此为不修善业之女人,难得之第四位处。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嫁于适当之家,夫无他妻住于家,举儿,克服于夫而住者。’此为不修善业之女人,难得之第五位处。诸比丘!此等为不修善业之女人,所难得之五种位处。

诸比丘!此等五种之位处,为已修善业之女人所易得者。何者为五耶?

诸比丘!‘我出生于适当之家。’此为已修善业之女人,易得之第一位处。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嫁于适当之家。’此为已修善业之女人,易得之第二位处。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嫁于适当之家,夫无他妻住于家。’此为已修善业之女人,易得之第三位处。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嫁于适当之家,夫无他妻住于家,举儿。’此为已修善业之女人,易得之第四位处。诸比丘!‘我生于适当之家,嫁于适当之家,夫无他妻住于家,举儿,克服于夫而住者。’此为已修善业之女人,易得之第五位处。

诸比丘!此等为已修善业之女人,易得之五种位处也。”

[三三]第九 无所畏

※二

“诸比丘!具五法之女人,无所畏而住于家。何者为五耶?

乃离夺生命、离不与取、离诸欲邪行、离妄语、离用谷酒、花酒、狂醉放逸之事。

诸比丘!具此等五种法之女人,为无所畏而住于家。”

[三四]第十 增长

※二

“诸比丘!圣女弟子依五种增长而增圣女弟子,因圣之增长而增长,得身之极精者,得最良者。何等为五耶?

依信而增长,依戒而增长,依闻而增长,依施舍而增长,依智而增长。

诸比丘!依此等五种增长而增长之圣女弟子,依圣之增长而增长,得身之极精进者,得最良者。

于此,依信或依戒而增长,依智、依舍施,或依闻两处增长,如是持戒之信女,于此,已得最精。”

女人相应之三品

其摄颂曰:

 无所畏抑制

 克服与单一

 第五之部分

 丧亡及原因

 位处无所畏

 增长等为十

猜你喜欢
  黔南会灯录卷第七·善一如纯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六·玄奘
  卷第二·晦翁悟明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弘赞
  卷第二十九·志磐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二·佚名
  潭州开福报慈禅寺道宁师语录序·开福道宁
  第十八卷·佚名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六·澄观
  下三·元照
  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佚名
  卷第一百十·李通玄
  卷三十一·佚名
  碧岩录卷第六·圆悟克勤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九·彭定求

        卷309_1 【寒食寄李补阙】郭郧   兰陵士女满晴川,郊外纷纷拜古埏。万井闾阎皆禁火,   九原松柏自生烟。人间后事悲前事,镜里今年老去年。   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卷309_2 【仲月赏花】韦

  • ◆熊监丞梦祥(松云道人集)·顾嗣立

    梦祥,字自得,南昌进贤人。聪敏旷达,作诗为文,思若涌泉。旁晓音律,能作数家书,写山水尤清古。以茂才异等荐为白鹿书院山长,授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以老疾归,游淮淛间,放意诗酒,脱略不拘,有晋人风度。卜居娄江上,匾「得月楼」

  • 情死(Liebstch)·徐志摩

    红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昨夜的雷雨,原来是你出世的信号,——真娇贵的丽质!你的颜色,是我视觉的醇醪;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青年!几滴白露在你额上,在晨光中吐艳。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

  • 卷七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七骆宾王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属文尤妙於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絶唱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武后时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去徐敬业举义署为府属为

  • 第十一回 仇大郎手拨银池 二相公名题金榜·蒲松龄

    话说那仇家自从那失火之后,处处俱是灰尘,进的看看,一凉。这一回,比着仇禄充军之时,更觉难看。 [耍孩儿]烟枪气乱飞腾,门里门外少人行,尘土烂灰扫不净是忧愁眉不展,终日没人做声声,大姐也使不的强刚性。好一年古庙,住着些瞎道痴

  • 卷二百四十 列传二十七·赵尔巽

      李国英 刘武 元库礼 胡全才 申朝纪马之先、刘弘遇 于时跃苏弘祖 吴景道李日芃 刘清泰佟岱、秦世祯 陈锦   李国英,汉军正红旗人,初籍辽东。仕明隶左良玉部下,官至总兵。顺治二年,与良玉子梦庚来降。三年,从肃亲王豪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元年九月戊子朔卫尉少卿卫肤敏为起居舍人 诏诸军团结五人为伍等指挥并罢己丑建州军乱先是调建卒往守滑州为金人攻退故例当得卸甲钱转运司不时与是日大阅军校张员等作乱杀福建转运副使毛奎判官曾伃执

  • 尚史卷九十九·李锴

    志七乐志夫声者天之元也音者人之比也合天人而相宣者乐之所由兴也然而乐以作人政以成乐二者固相防也是故圣王治世先正其乐正乐先以正人人无戾心无逆机无伪情春以仁生夏以礼防秋以义格冬以智藏夫然后六气齐八风调六气

  • 第二十七册 天命六年九月至十月·佚名

    第二十七册 天命六年九月至十月十六日,佟驸马著尔传谕八游击,李都司,著速查无主粮草,运送前来,以供饲马。若不迅速办理,则为无主奴仆肆卖净尽也!再者,徵官粮时著连草料一并徵收。所徵粮草,皆以轮换之筑城车运来。授巴达为备御

  • 祖宽传·张廷玉

    祖宽,辽东人。他从小就胆大有力气,给祖大寿家当佣人,跟着打仗立了功,逐渐升官做到了宁远参将。他部下的士兵大都是塞外来归附的人,打起仗来到哪都能获胜。崇祯五年(1632)七月,叛将李九成等把莱州紧紧围困起来,朝廷诏令山海关

  • 张仪事秦惠王·佚名

    【提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在社会上闯荡的人要时刻提防突然发生的变幻。连张仪这样显赫的人时刻都有祸患,何况我辈呢?试看张仪是如何对付突发的祸患呢? 【原文】 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

  • ●皇朝通典卷十六·佚名

    食貨十六 ○食貨十六 蠲賑上 △蠲賑上【賜復 免科 免役 災蠲 賑卹】 (臣)等謹按蠲之法有三一免租一免科一免役蠲之故有二一遇災一遇事遇事者若巡幸兵興則下赦除之令即古所謂賜復也馬端臨考於蠲貸雜敘蓋以歷代蠲貸之

  • 三十二年·佚名

    (丙子)三十二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巳,上受尊號。是日卯時,上御仁政殿月臺,率群臣,加上大王大妃殿徽號曰隆化。上四拜跪進玉冊、玉寶,致詞、進箋訖,又四拜而出。敎曰:「奉慈殿賀七旬,實罕有之慶。其令洞開囹圄。」

  • 郑氏诗谱·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郑氏诗谱         欧阳修补亡郑氏谱序云自共和以后得太史年表接于春秋而次序乃明今诗诸国惟卫齐变风在共和前余皆宣王已后予之旧图起自诸国得封而止于诗止之君旁系于周以世相当而诗列右方依郑所

  • 东莱集·吕祖谦

    四十卷。宋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进士,历太学博士,除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迁著作郎,除直秘阁。卒,谥成,后改谥忠亮。祖谦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又

  • 道迹灵仙记·佚名

    《道迹灵仙记》,原不著撰人。从其内容体例看,疑即南朝刘宋道士顾欢所撰《道迹经》(一名《真迹》)之一部分。原书卷数不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书分八节。前四节记叙酆都山鬼神六宫之名,天下山川鬼神之主

  •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佚名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明朝中叶。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言堪舆之学,宣称选择福地吉辰为亲人安葬,是为完成孝道,故书名「堪舆完孝录」。堪舆之要,在于选择地形地气和七政(日月五星)造命年月。本书

  • 花月痕·魏秀仁

    曾以《花月姻缘》之名刊行。狭邪小说,五十二回。作者魏秀仁,字子安,一字子敦,福建侯官人,生于1819年,卒于1874年。从原序可知作品成于咸丰戊午(1858)年。原刊为光绪戊子(1888)年双笏庐刊本,后有光绪间著易堂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