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佛学与青年

──二十八年十二月在仰光中国佛学会佛学青年会讲──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计有小乘三藏、大乘五藏,中国的佛学,即以此为基础,极为丰富灿烂。佛教传入中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中国的高僧大德,千百人曾到过印度修学;印度亦有高僧大德千百人到中国布教,中国佛学因得在历史上呈出灿烂之光华。至中国所采之戒律,乃大乘及小乘综合的,分配得各有适当的地位,故得有伟大的精密的系统。到了明清时代,中国的佛学渐见衰落;其原因、是一般对于戒律不十分明了,信徒各自执著,于佛学不能活泼应用以适应潮流;且对佛学不肯认真研究,以至荒废衰落。

中国的佛学,须由青年振兴起来。对于佛学须加研究,于巴利文、梵文、及藏文的佛理,均须作一系统的研究,将佛法所有的精彩处采集起来,把他发扬起来,贯彻起来,并加理智的批评,而将其应用于实生活上。所谓人生佛教,实与现时生活有极大的关系。青年对于佛学,应有学问及道德作基础,从事社会事业,均须本此精神去做。总之、中国佛学基础极为丰富,其构成之系统极为伟大精密。过去衰落者不必说起,现在要把他复兴起来,这种责任,须要青年负起来!末了,我们呼一口号:“中国佛学要复兴”!“中国佛学青年要努力”!(苇舫记)(出佛教访问团日记)


猜你喜欢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一·佚名
  卷九十六·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欧阳竟无
  序·道宣
  卷三百八·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刻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序·为霖道霈
  卷十一·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佚名
  第十九卷·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三·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三十九·佚名
   第五十八則 趙州五年分疏不下·胡兰成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三·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 卷三 编年诗(起至德二载夏,讫代宗宝应元年)·岑参

      行军二首(页一八九)  至德二载(七五七,四十三岁)二月,肃宗从灵武至凤翔。六月,岑参由杜甫、裴荐等举荐,任右补阙,此诗即作于授职后。原注:时扈从在凤翔。  其一(页一八九)  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

  • 第十出 嘱婢·李渔

    (老旦扮丫鬟上)前世不曾修,今生作女囚。幽藏深窖里,夜夜伴光头。自家非别,乃是空和尚瞒人偷买的丫鬟,叫做妙香的便是。当初原是好人家儿女,只因爹娘丧早,卖入宦家为婢,主母妒忌不容,又交与媒婆转卖。谁想被是空这个秃贼,用计买了

  • ●全史宫词卷四 东周列国·史梦兰

    幽王败亡,平王惧犬戎,迁都洛邑,号东周。势力遂渐削弱,形成列国纷争局面。周天王只虚拥王号,而无实力。【宫词】武公仲子续良姻,继美元妃压众嫔。两姓真从天作合,手文早定鲁夫人。【简释】《左传》载,元妃,亦宋女,名淑。【宫词】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三齣·张景

    第二十一齣 戟户逢仇【菊花新】〔生〕浮云世事等碁秤。一着争先未是赢。大底局中情。不若壶中兴。飮啄皆前定。荣枯不自山。我汤日新只道老死投荒。谁想严家势败。还朝有日。叫左右。把门开了。恐有关文往来。〔解人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五·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林希颢仝选 古乐府 ◆古乐府 秋胡行(李雯) 雉朝飞(陈子龙) 君子行(周立勋) 君子行(徐孚远) 君子行(陈子龙) 君子行(彭宾) 君子行(朱灏) 君子行(宋存标) 君子行(宋存楠) 独漉篇(朱

  • 卷七十一·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七十一元好问九杨秘监马图大青小青天马姿杨侯房星非画师忽见奚官记前事东华驰道晚凉时竹溪梦游图意外荒寒下笔亲经营惨淡似诗人何时万顷风烟里白发刁骚一幅巾乐正卿饷酒宿酲未解渴

  • 卷三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十七武元衡送崔判官使【一作还】太原劳君车马此逡廵我与刘君本世亲两地山河分节制十年京洛共风尘笙歌几处胡天月罗绮长留蜀国春报主由来【一作末由一作自应】须尽敌相期【一作烟尘】万里

  • 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呕血致毙 幸臣失势与妇并戕·蔡东藩

      却说谏大夫鲍宣,表字子都,系是渤海人氏。好学明经,家本清苦。少年尝受业桓氏,师弟相亲,情同父子。师家有女桓少君,配宣为妻。结婚时装束甚华,宣反愀然不悦,面语少君道:“少君家富,华衣美饰;我实贫贱,不敢当礼!”少君答道:“家

  • 第八十三回 长孙晟献谋制突厥 沙钵略稽首服隋朝·蔡东藩

      却说陈主叔宝,习成骄佚,当居丧时,隋主坚尝遣使赴吊,国书中自称姓名,并列顿首字样。叔宝疑为畏怯,答书多不逊语。隋主坚当然愤怒,出示廷臣。廷臣多献议伐陈,隋主方建筑新都,并因突厥未平,不遑南顾,乃暂从缓图。原来长安城制

  • 第十七回 房帏溺爱牝鸡司晨 酒色亡家牵羊待命·蔡东藩

      却说唐主既册立刘后,嫡庶倒置,已成大错,更且听信刘氏,复用宦官为内诸司使,及诸道监军,嗣更命伶人陈俊、储德源为刺史。郭崇韬力谏不从,功臣多半愤惋,渐起怨声。再加租庸副使孔谦,得兼任盐铁转运副使,凡赦文所蠲赋税,仍旧征

  • 七五一 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详查不应销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七五一 署理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详查不应销毁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署理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恭折覆奏事。窃臣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奉上谕:着传谕各

  • 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范晔

    (李杜)◆李固传,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李恢的儿子。李恢的事迹在《方术传》。李固像貌有奇特的外表,头上有骨突出如鼎足,上入发际隐起,脚板上有龟文。年少时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于是读尽许多古书,结交不少英贤。四方

  • 提要·子华子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子華子雜家類一〈雜學之屬〉提要〈臣〉等謹案子華子二卷舊本題晉人程本撰按程本之名見於家語子華子之名見於列子本非一人吕氏春秋引子華子者凡三見髙誘以為古體道人是秦以前原有子華子書

  • 卷六十二·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二祭统第二十五正义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曰祭统者以其记祭祀之本也统犹本也此於别録属祭祀 陈氏祥道曰纲举而万纪皆张统先而衆目必振祭统所以始

  • 无垢优婆夷问经·佚名

    后魏中印度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寂静宫殿重阁讲堂。尔时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诸优婆夷。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礼佛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无垢优婆夷言。汝

  • 佛说善恶因果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无量菩萨。人天大众围绕说法一心静听。尔时阿难为众生故而白佛言。世尊今见世间等同一种生在人中。有好有丑有强有弱。有贫有富有苦有乐。有贵有贱。音声不同言语殊

  • 19.说度疑清净品·佛音

    慧体之二&mdash;&mdash;度疑清净以把握名色之缘,而越度了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疑惑所建立的智,名为&ldquo;度疑清净&rdquo;。希望完成它(度疑清净)的比丘,如是忆念而求名色的因缘,犹如名医,见疾病而求其起因相似,或

  • 浪迹丛谈·梁章钜

    笔记。近代梁章钜著。二十五卷。凡正集十一卷,《续谈》八卷,《三谈》六卷。其中《丛谈》作于道光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846~1847),《续谈》作于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三谈》作于道光二十八至二十九年。章鉅字宏中,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