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与青年
──二十八年十二月在仰光中国佛学会佛学青年会讲──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计有小乘三藏、大乘五藏,中国的佛学,即以此为基础,极为丰富灿烂。佛教传入中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中国的高僧大德,千百人曾到过印度修学;印度亦有高僧大德千百人到中国布教,中国佛学因得在历史上呈出灿烂之光华。至中国所采之戒律,乃大乘及小乘综合的,分配得各有适当的地位,故得有伟大的精密的系统。到了明清时代,中国的佛学渐见衰落;其原因、是一般对于戒律不十分明了,信徒各自执著,于佛学不能活泼应用以适应潮流;且对佛学不肯认真研究,以至荒废衰落。
中国的佛学,须由青年振兴起来。对于佛学须加研究,于巴利文、梵文、及藏文的佛理,均须作一系统的研究,将佛法所有的精彩处采集起来,把他发扬起来,贯彻起来,并加理智的批评,而将其应用于实生活上。所谓人生佛教,实与现时生活有极大的关系。青年对于佛学,应有学问及道德作基础,从事社会事业,均须本此精神去做。总之、中国佛学基础极为丰富,其构成之系统极为伟大精密。过去衰落者不必说起,现在要把他复兴起来,这种责任,须要青年负起来!末了,我们呼一口号:“中国佛学要复兴”!“中国佛学青年要努力”!(苇舫记)(出佛教访问团日记)
猜你喜欢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一·佚名 卷九十六·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欧阳竟无 序·道宣 卷三百八·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刻支那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序·为霖道霈 卷十一·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佚名 第十九卷·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三·佚名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三十九·佚名 第五十八則 趙州五年分疏不下·胡兰成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三·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