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禅师慨古录序
王者欲以一切齐宇宙。而必先定之法。法者非独以警悖骜而慑奸回正。所以约天下聪明才智之途。束英雄豪杰之气。使才略不能以旁惊而奔溢。始得以一意於经世之用。故释之有律。犹国之有位也。律弛而教废。不特所谓观十二因缘。修三十七助道品。会一十八不共法。得四无所畏十神通力。种种具足者。不可见於末世。即欲求草衣木食。盖头一把茅。向枯树铁壁。坐断虚空者。亦何可多见乎。吾乡有湛然禅师者。东南之光明幢也。师根器特利。一切当机。如倚天长剑。锋接立剖。而门风峻冷。戒律精严。常慨末世佛法陵夷。因为慨古录一卷。属余一言。余夙承吾师针芥之契。每窃窥其钳锤。后学往往大机大用。施霹雳手。具权实体。电扫一切边见滞义。而是录之惓惓。乃在於洒扫应对左规右矩之节。岂初终之殊胜哉。大较今日佛门之所患。在见解浮於眉睫之上。而机锋逞於齿牙之间。其系籍於子墨客卿者。则祧瞿昙而祢休遁。辍梵呗而耽风骚。又其下者。洒削卖浆。无不躬之。击鲜烹肥。种秫酿酒。甘脆充满香积厨中。间一扣扉而入。则酒气拂拂。绕绳床间。经年不一省青猊座。其他一瓢一笠。荷锡云游。礼洛伽。瞻峨眉。得青源。参少林。一生之事已毕。竟不知五蕴六尘四禅八解为何语矣。此湛师慨古录之所由作也。湛师振起丛林之意。大旨在定官制择住持。考试度制游行。似不专在於律。然律与戒。相为表里。则欲群空门万有不齐之众。使之眺首抑心。而奉空王之三尺者。舍律其何由焉。是录真佛法之金汤。而迷途之宝筏矣。昔山谷老人之答普觉也。谓妙德法界不容一尘。普贤行门不剩一法。如转轮藏。转者谁转。止者谁止。一念正真。权慧具足。若能如是观者。即绝众生生死流转。即具普贤一切行门。不如是观。虽八万四千宝目。遍入五千四十八卷。字字照了。[┬/(ㄇ@土)/凡]观水磨。竟是何物。常生不动道场。即此以为佛事。普觉欣然曰。我今有六十衲子坐夏。而山谷老人为转此法轮。省老翁无量葛藤。今湛师方与十方善知识。展华严妙义。试以慨古之意。刬尽一切虚浮之见。而能以入微一念。领会於佛谛之先。则经中十万偈。与四十八品。皆一言可蔽。而不慧不自附於恒河沙之供养可矣。
弟子祁承[火*业]漱手书
猜你喜欢 因明义断·慧沼 诸法等品第八十六·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佚名 第九十八章 西利奇奢耶罗奢西哈王·佚名 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太虚 佛说息诤因缘经·佚名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卷八·彭绍升 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太虚 卷第七(弥沙塞)·佚名 第二十八則 百丈不為人說底法·胡兰成 卷十七·赞宁 四分律卷第四十五(三分之九)·佚名 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佚名 御制神僧传序·朱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