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八則 百丈不為人說底法

第二十八則百丈不為人說底法

舉:南泉參百丈涅槃和尚(百丈懷海禪師之法子百丈惟政禪師。)丈問:從上諸聖還有不為人說底法麼?泉云:有。丈云:作麼生是不為人說底法?泉云: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丈云:說了也。泉云:某甲只恁麼,和尚作麼生?丈云:我又不是大善知識,爭知有說有不說。泉云:某甲不會。丈云:我太煞為你說了也。

這說的玄妙,但是可以用造形來說。白居易琵琶行:「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此無聲處即是從上諸聖還有不為人說底法。

中國畫也是有以不畫處為畫,妙處就在佈白。沒有畫的處所,是要空白得有意思。且連有畫的處所亦是有空白的,與空白的大海洋相通。大自然無一處沒有息,有畫處是把息畫成了形,無畫處是把息畫成了氣。是氣韻之氣。所以無畫處也是畫。所以不說底法亦是說的法。如百丈惟政禪師云:我太煞為你說了也。

中國畫於空白處亦有畫,中國的舞,於沒有動作處亦有舞意,這都是真要有本領,西洋人就不能移。譬如西洋畫,是即使畫面留出空白,亦不能生出意思的。中國東西的一切造形都是如此。所以中國的文學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學,它寫處是寫,不寫處亦是不著一句,而光景無窮。這用禪宗的話即是能說從上諸聖還有未為人說的法。

其實,譬如文章的寫法,不但不寫處是妙寫,便是實寫處亦要是妙寫。不可以為有兩種手法,一種是表現空的,又一種是表現有的。所以祖師亦不是尚有不為人說的法,反過來說,祖師亦從來沒有過為人說的法。這裏雪竇禪師頌曰:

祖師從來不為人,納僧今古競頭走。

明鏡當臺列像殊,一一面南看北斗。

斗柄垂,無處討,拈得鼻孔失卻口。

雖然如此,從鏡子裏看東西不得親切,但是若知說空說色是同一手法者,則得親切。

猜你喜欢
  金光明经卷第三·佚名
  真常之人生·太虚
  怨家品第十四·佚名
  卷第二十六·佚名
  卷第二·道原
  谈印度语文的统一·太虚
  卷下·佚名
  发菩提心论开题(注)·太虚
  卷之十二·牧云通门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五(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卷十三(法眼宗)·佚名
  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上·佚名
  高僧傳卷第十二(亡身誦經)·慧皎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佚名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五·行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五十七·李延寿

    申徽 陆通 弟逞 厍狄峙 杨荐 王庆 赵刚 子仲卿 赵昶 王悦赵文表 元定 杨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六世祖钟,为后赵司徒。冉闵末,中原丧乱,钟子邃避地江左。曾祖爽,仕宋,位雍州刺史。祖隆道。宋北兖州刺史。父明仁,郡功曹,早卒。

  • 卷第五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四十三起旃蒙赤奋若,尽昭阳作噩,凡九年。

  •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一 宋世系表畧 赵氏世居涿郡唐幽都令脁是为僖祖朓生珽唐御史中丞是为顺祖珽生敬涿州刺史是为翼祖敬生宣祖弘殷周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是为皇考娶杜氏生太祖讳匡胤太祖始生於洛阳夹

  • 李继韬传·薛居正

    李继韬,小名叫留得,小时候骄横无赖。李嗣昭死后,庄宗诏令李嗣昭的各位儿子扶丧回到太原办理丧事,几个儿子违抗诏令,派父亲的几千牙兵扶丧回到潞州。庄宗令李存渥骑马追上他们宣告他的旨意,兄弟几个都很愤怒,要杀害李存渥,李存

  •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迁

    西南夷君长【正义】:在蜀之南。以什数,【索隐】:刘氏音所具反。邹氏音所主反。夜郎最大;【索隐】:荀悦云:“犍为属国也。”韦昭云:“汉为县,属牂柯。”按:後汉书云“夜郎东接交阯,其地在胡南,其君长本出於竹,以竹为姓也”。【正

  • 203.宗泽三呼“过河”·林汉达

    北宋灭亡以后,原来留在相州的康王赵构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公元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即位,这就是宋高宗。这个偏安的宋王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历史上称做南宋。宋高宗即位以后,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把李纲召回朝廷,担

  • 第一章 总论·梁启超

      原父母与子之爱理:夫大地之内,自太古以至于今,未有能离乎父子之道者也。夫父母与子之爱,天性也,人之本也,非人所强为也。今观乎鸟之养其雏也,衔枝而先为之巢,啄虫而亲为之哺,雌雄殷勤,拔来报往;其有羽毛,则教之飞,雌则巢内,雄

  • 木几冗谈·彭汝让

    半窗一几远兴闲思天地何其寥阔也清晨端起亭午高眠胸襟何其洗涤也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清净内常近一团天理闹热处便着千种尘嚣穷而穷者穷于贪穷而不穷者不穷于义不穷而穷者穷于蠢不穷而不穷者不穷于礼是故君子贫而

  • 知悼子卒(1)·戴圣

    ——进谏规劝的艺术 【原文】 知悼子卒(2)。未葬,平公饮酒(3),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4),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5)。”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6)降,趋而出(7)。

  • 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第六分缘起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刍众四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荆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龙。已作所作已办所办。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尔时佛告净威力士。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净戒庄严。谓戒净无缺不舍学戒。愍于毁禁极敬持戒。净身三业净口四过净意三业。自成十善教他十善。不自称誉不起戒慢勤进修戒。头陀德中心不动转。住

  • 大乘中观释论 第四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四卷安慧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观五蕴品第四次第此品今当止遣。彼十二处诸有所作。或有异宗现所安立。谓于胜义谛中实有内外十二处法。以蕴摄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之一(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诸深方便也。至下释第七

  • 卷第五·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 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所谓有解脱门名

  • 蒿庵论词·冯煦

    词论。清末冯煦(1842—1927)撰。一卷。煦有《宋六十一家词选》已著录。冯氏从明人毛晋所刻《宋六十名家词》中,选其精萃作品,成《宋六十一家词选》,并在《例言》中,对各家逐一评论。此编即迻录《例言》诸条而成。作者

  • 金光明经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549~623)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四卷之注释书。本书将金光明经十八品中分为精简之三科节:第一序品为序说分,第二寿量品至第十七舍身品为正说分,第十八赞佛品为流通分。此外又阐释

  • 发趣论·佚名

    巴利名Pat!t!ha^na-ppakaran!a 。原称发趣大论(巴Pat!t!ha^na-maha^pakaran!a ),或单作钵叉(巴Pat!t!ha^na )。本论详述‘论本母’一二二门与二十四缘之关系,为锡兰分别上座部七论之一。初分为论母设置分及缘分别分,次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