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

──二十年七月在北平柏林教理院讲──

    本院自去年改组为世界佛学苑教理院以来,由台源、常惺诸法师担任其事,观一年间经过之成绩,颇堪告慰。唯太虚因应务各方,未能在院尽教导之责,对于台、常、各法师抱歉之至!现在在座虽有居士与小学校之学生;然仅能专就僧教育讨论之。僧教育三字,非今特创之名辞,在清末既有僧教育会,顾名思义,即可知是学僧所受之僧教育也。然则其目的安在?所出之人才是否为国家社会所需要?此问题极应讨论之。

自清季以来,佛教即入多事之秋。三十年来常有僧寺能不能存在之问题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僧寺时感无限之恐慌。然考察现代思潮,有一部分人根本反对宗教,以为佛教是宗教之一,故应与其他宗教同其不能存在。亦有人以为佛教非宗教,谓其所讲明宇宙人生之原理,永为人类所必需研究之学术,故仍可存在。至于不反对宗教者,则于佛教之应当存在,更不成问题;然寺僧可否存在,其问题至今未决。如十七年之庙产兴学运动,为消灭寺僧之最显著者。最近该会已宣告成立,并得党部政府之许可,其标语为‘人其人而不火其书。利其产而不毁其宇’。于佛教之经书典籍及古迹名胜虽犹主张保存,而对于僧人僧产,则固将人之、利之,而不复许其存在矣。

其运动果真实现,则将来仅有专供社会人士研究之佛学,而寺院虽存,已非僧众修学之场所、佛教宏化之机关矣。如此则佛寺僧众不能存在,而我人又何需更提倡僧教育耶?此则今在办僧教育及受僧教育者,皆应当深切注意研究者也。

余以为佛教及僧寺之存亡,与政治深有关系。现今国内潜流有赤党思潮,本由马克斯唯物史观之共产主义脱化而出,假如为彼党夺去全国政权,对于宗教必尽力排斥,而佛教既向蒙宗教之名义,势难免不同归于尽。但察多数国民之心理,彼党之主义在中国决难实现,故可置诸不论。至于现在已经统一全国掌握政权之国民党,则固明许信教自由,与宗教同等之佛教自然亦能为之容许存在,而且可以有发扬光大之机会,故佛寺僧众亦有振作之希望。然于此有应当明白之要点,即在国民党之立场上,现今之僧寺亦决不许照旧延长下去,必需用一番整顿改革工夫而后可;于此、乃有办僧教育之需要。但僧教育并非漫然无的之讲学,应以造成真能住持佛教之僧才为目的;此是学僧之出路,亦是僧教育之宗旨。

前次国民会议之办选举,立法院曾讨论寺僧应否有选举权之问题,以为如以寺僧为宗教师,则应无选举与被选举权;否则、如以寺僧为普通居民,则应同有选举与被选举权。然国民会议不过一时之集会,旋作罢论。但事虽过去,至宪政时期,僧人与寺产究应如何处置,终有讨论之必要。余以为今后假使仍有佛寺僧产之存在,则应规定寺僧为宗教师,僧寺为佛教教化之机关,在国民中取得相当之地位,不被国民再视为废物,佛寺僧产始有巩固之希望,国民亦可藉以明了佛教之真象。佛教师──或名布教师──在佛教教化机关执行其职务,亦应有其经费所从出之寺产。宗教师纵无何特别优崇之地位,然应与律师、医师、会计师、工程师等受同等之待遇。如此则国人对于佛教寺僧亦有所信任,而在法律规定后,无论何人亦皆不得为非法之侵犯矣。然欲取得其地位,则不能不养成其资格,如律师须有相当之训练,以及律师凭证等。寺僧既为佛教师,亦应有佛教师之资格;如无此资格,则不能为寺僧,故必须有僧教育以救其弊。在西藏、日本、锡兰之养成僧格,皆有长时之训练。在日本曹洞宗等规定为僧须具中学毕业之资格,再加苦习八年,而后乃可任教师;在西藏、锡兰有终身为沙弥,而不得获为比丘──布教师──者,此各国训练僧才严格之大概也。唯我国汉僧,久成散漫无纪,凌乱无序之现象,若仍任其死气沉沉下去,不能振作,纵无外界之摧残,其自身已毫无意义,而反为佛教发展之障碍物,终必受社会天然之淘汰也。国人对于佛教本不甚明了,往往以其所习见习闻之俗僧,以为即可代表佛教之全体,因而以为佛教已是国民中不应有、不须有之污物废物;其间虽有少数之高行大德,亦不为世人所知。如此、则不唯失却寺僧本有之地位──如佛教师之资格,且佛教亦因寺僧堕落而招世人之抹煞。由此推知住持佛教之僧才,非加以严格之规定与训练不可。今就此后应建立之三种僧伽分述如次:

一、学僧──求学宗教师也。此为沙弥──求寂、与比丘──乞法。  二、职僧──现任宗教师也。为与教众、民众服务之菩萨僧。  三、德僧──退老宗教师也。为与国民及佛教服务已久而退职之长老僧,为教众、民众之崇仰者。

僧众有如上之资格,乃可以住持佛教,取得相当之地位,引起社会之信仰。但于此中学僧应如何训练?余曾思研再三,以为今后出家之沙弥决不能如昔日之乱收目不识丁之人,必须具有高中毕业之程度,先于国民常识、世界常识,以及佛教之学理,俱有相当之根据,乃可度为沙弥。入律仪院使受僧教育;入院受沙弥戒──三皈、五戒出家时已受──半年实习,造成沙弥之共同的律仪生活;同时并习普通教务,如讽诵修持等。第二期进受比丘戒,一年半实习,以期合于比丘之律仪;同时学成出家僧众应具佛学之常识,使能符合僧伽之资格。于此二年,如天才不高而不欲深造者,即可出为职僧中之事务员。如愿深造者,则可入普通教理院──等于大学,可得学士之学位,经四年出院即可为助教师。如更进之,可入高等教理院──等于中央研究院,可得博士之学位,研究专门之教理,束小范围而作精密之探讨,三年出院可任布教师。设能根据佛教入道之次第,由教理而行果,更求上进,则可入参学处,亲近依止前次所述之长老僧。习禅则进禅观林,习净则进净业林,习密则进真言林──,此亦得经三年。经此长期共十二年之训练,方能达到学僧最高之成就。然此长期之训练,亦不必惊异,正如美国耶教教师亦有先于大学毕业,再入宗教学院八年而后始得宗教博士者相同也。

然在前虽说由参学处与高等教理院学出之学僧为布教师,普通教理院学僧仅可出为助教师,律仪院学僧仅可出为事务员;然而后者若努力工作继续修学,亦可渐升其级。布教师经过二十年之服务,即可入为长老僧,作应受教众、民众恭敬供养之德僧。以上学僧、职僧、德僧人数之分配,假定全僧额为二万人,则:

 一、学僧五千人,包括以上所说之四种修学僧。   二、职僧一万二千人,可以五种分配之:     甲、布教约五千人,每所职员一人至七人,约三千余所。     乙、佛教慈善事业职员约一千五百人。     丙、佛教文化事业职员约一千人。     丁、佛教教务机关如佛教会等办事职员约三千人。     戊、律仪院、教理院、参学处教职员约一千五百人。   三、德僧约二千人。

此上之分配,详见余所订之建立中国现代住持僧大纲。如是则佛寺皆为修学之场所,教化之机关,寺僧亦俱为有职业之国民,非是旧日被人视为无业之游民矣。由学僧、职僧、德僧组成佛教之教团,而寺院亦无不为授学、修养、宏化之处所,则佛法可以阐明,僧寺地位可以巩固,而社会民众亦均能得到佛教相当之利益。否则、寺僧决定不能存在;纵能存在,亦徒为佛教之障碍,社会之赘疣。故今为保存发扬整个的佛教计,必须造成真能住持佛法之僧才,为风雨飘摇中的佛教僧寺开一新出路。此为办僧教育之目的,亦为汝等学僧来此求学应抱之宗旨!七、三、于北平教理院。(化城记)

(见海刊十二卷八期)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一·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跋·书玉
  山家绪余集卷下·善月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第二卷·慧沼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五·吹万广真
  卷第十·寒松智操
  卷一·佚名
  序·纪荫
  卷四十三(玄奘译)·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六·澄观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白云樵唱集卷二·王恭

    (明)王恭 撰○歌行赋髙漫士适安堂题于方壶所寄画小隠翻成大隠媒终南捷径近蓬莱君家草堂独萧洒半占峯南松际开草堂松际秋声里四壁清晖映乌几卷幔朝眠日出髙野鹤孤云祗如此孤云野鹤澹忘形嬴得丘园养性灵飞腾未应郎官宿嘉

  • 榖城山馆集卷十四·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律诗乙未元日试笔东风一夜满春城海畔曈昽旭日生市里衣冠朋旧谊田家箫鼓岁时情花开彩胜娇相媚酒到屠苏黯自惊遥祝枫宸天未逺履声犹似近承明人日对酒感懐五十纔过又一春为逢人日转愁人寒暄自阅杯中世

  • 卷六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十皮日休太湖诗【并序】余顷在江汉尝耨鹿门泂湖然而未能放形者抑志於道也尔後以文事造请於是南浮至二别涉洞庭回观敷浅源登庐阜济九江由天柱抵霍岳又自箕颍转樊邓陟商顔入蓝关凡自江汉

  • 卷十二·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十二宋 范成大 撰渡淮【八月十一日渡盱眙过泗州顺风如飞】船旗衮衮径长淮汴口人看拨不开昨夜南风浪如屋果然双节下天来汴河【汴自泗州以北皆涸草木生之土人云本朝恢复驾回即河须复开】指顾枯

  • 卷二百六·志第一百五十九·艺文五·脱脱

        ◎艺文五   《燕丹子》三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   师旷《禽经》一卷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干宝《搜神总记》十卷   《宝椟记》十卷      殷芸《小说》十卷   刘义庆《世说

  • 卷之一千三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三十五·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六书略第五起一成文图衡为一从为丨【音衮】邪丨为丿【房必切】反丿为乀【分勿切】至乀而穷折一为 【音及】反 为 【呼早切】转 为 【音隐】反 为【居月切了从此见了部】

  • 列传卷第十二 高丽史九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梁元俊。○梁元俊字用章忠州人起自胥吏监光州务妻事姑不谨黜之妻与子号哭乞哀终不许至使其妻独还人或讥其不仁。 仁宗时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

  • 孟夏纪第四·吕不韦

    孟夏一曰: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仲吕,其数七,其性礼,其事视,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蝼蝈鸣,丘蚓出,王菩生,苦菜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赤衣,服赤玉,食菽

  •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林语堂

    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许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女性型”这个名词为惟一足以统括各方面情况的称呼法。心性灵巧与女性理性的性质,即为中国人之心之性质。中国人的头脑近乎女性的神经机构,充满着“普通的感性”。而缺少抽

  • 卷一百六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九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五十七【宋板】凡治人之道至尽祭之义【祭统】考异古本注鬼神只下怵或为述下共有也字贤者之祭也至是之谓畜考异古本注为

  • 春秋诸国统纪卷四·齐履谦

    元 齐履谦 撰晋国第五晋姬姓国成王弟叔虞始封于唐至子燮遂称晋侯十四世至晋侯缗文侯子桓叔桓叔之孙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王遂命武公为晋君武公卒子献公佹诸立始入春秋献公 惠公 文公 襄公 灵公 成公景公 厉公

  • 卷二·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宋 黄干 撰士防礼上 防礼二之上【録云士防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殡之礼防于五礼属凶 疏曰自从也既已也谓从始死已殡之后未葬之前皆

  • 卷二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二十鲁颂四之四鲁在禹贡徐州之域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其诗四篇皆乐歌也故列于颂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赋也駉説文云牧马苑也駉駉非一苑也毛曰

  • 卷九十·佚名

    释实际品第八十【经】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若众生毕竟不可得,菩萨为谁故,行般若波罗蜜?&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菩萨为实际故,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实际、众生际异者,菩萨不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实际、众生际不

  • 大般泥洹经卷第六·佚名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问菩萨品第十七  迦叶菩萨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佛告迦叶。已发意者及未发意。是等一切悉为菩萨。善男子。譬如冬日苏油凝结无有津泽。如是修习一切契经诸余三昧。发心望果而求菩提。是

  • 卷之一·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羼提居士 毕熈志 较订周姬姓。起武王己卯。止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合八百六十七年。世尊乃第四主昭王时生。故今断自昭王甲寅起。止赧王乙巳。历三十四主。共七百七十二年。甲寅 昭王二

  • 白云集·唐桂芳

    七卷。明唐桂芳(约1360前后在世)撰。唐桂芳,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少从洪焱祖学。弱冠为明道书院司训。元至正中,用荐授福建建宁路崇安县教谕。再任广东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明太祖定安徽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