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世谱校正序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爵坚郡公,命为监,赐姓林氏,食采博陵。坚生载、磋。载,袭封清河公;磋,成王时为大夫。磋生虎,为康王卿士;虎生光,康王再命为大夫。光生相,昭王时复为监,监诸侯国。相生玄,玄为元士。玄生凤,凤生翊,翊生苌,世为夏官。平王东迁,苌之后材,总六师以从。自是林氏或在周,或居鲁,或在齐、卫。其在周者,贞,为卿士;英,为太保;隽,为畿内侯;宏,为内史;繇,为司冠。其在鲁者,雍、不狃、楚,代仕季氏,传称季氏之良者。而放,问礼孔子,以长山侯祀阙里。其在齐者,回,见「庄子」,既,见「说苑」。其在卫者,类,年百岁,与孔子同时,见「列子」。战国之时,或在周,或在秦;而相赵者皋,始居九门,有九子,号十德之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始皇时,诘,为河东郡守;文度,朝歌令;治,为治粟内使;亮,侍中。汉高祖定三秦,皋四世孙挚,从赵元父有功,封平棘侯千户;传子辟疆,国除。景帝分邹县置济南郡,遂为济南人。元康中,辟疆曾孙常觐为贞圉大夫。盖自平棘懿侯四世而太传尊,始由儒术显;以今文尚书,授丞相平当,傅为欧阳氏学:故济南之望独盛。而秦侍中亮之后,则有御史大夫别、少府述、御史中丞光,历仕文、景、武帝朝。其出守广陵者告、后汉侍御史衮、吴将军恂,实后之。哀帝时,鉴,为北平太守;后居平凉者,为后魏太守遯。而闾,居成都,抱道隐居;元正间,杨雄师之:其始末无闻焉。新室更始之际,或隐或仕。光武中兴,时,为徐州刺史。而尊之六世孙清泉侯邈,亦徐州刺史;下邳林氏,其后也。永平中,言,为少府卿;三传为大将军万年侯恂。汉末,农,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之事;祗,尚书仆射:此其尤著者。而礼,为鲁王相,历山阳平原太守,以治行称。魏受禅,谭,为尚书郎;豫,为河南、河东太守;道固,吏部尚书。晋泰始初,玉,为侍中兼司隶校尉;显、历安定、博陵、山阳三郡太守。而清泉之五世孙乔,与释道林为友,「世说新语」记之;玄孙道明,后魏清河太守。清河子胜,北齐散骑常侍,后始见之临清;唐太常博士宝祖焉。其居广平者,隋太子率令庭珉,自仕县徙魏郡;庭珉生实,广平魏郡盖同出也。晋安林氏出自徐之下邳,晋黄门侍郎颖(一作隶、字符从);隋元帝南迁,初寓江左、生懋、禄。懋,下邳太守,生六子:鉴之、宜之、庆之、侃之、旭之、敬之,时号六龙,是为下邳祖。禄,由散骑常侍迁晋安太守,卒于官,追封晋安郡王。二子:通直郎景、广威(一作威武)将军暹;葬散骑于温陵九龙岗,始居侯官县都西里,是为晋安之祖。景生散骑常侍开国侯绥;散骑事独详,暹之后不见于谱。而开国五子汉、群、格、熙、鄱,子孙始居莆田,历宋、齐、梁,陈、隋仕者甚众。开国七世孙英之后,自莆田迁洪州,隋末士弘称帝鄱阳是也。十二世孙唐饶州刺史万宠,三子韬、披、昌。韬生尊,尊生福唐尉攒,以孝致白乌甘霞;贞元中,诏立双阙以旌之,故世称阙下林家。昌,居漳浦。而披为太子詹事,生九子:苇,端州刺史;藻,殿中侍御岭南节度副使;着,横州刺史;荐,韶州刺史;晔,通州刺史;蕴,尚书员外郎、邵州刺史;蒙,循州刺史;迈,雷州刺史;蔇,福唐刺史。惟藻、荐,成进士;苇、着、晔、蕴、迈、蔇皆明经及第;蒙由荐辟。而蕴以忠义拒刘辟,事载「唐史」儒学最知名,世称莆田九牧是也。苇生平乐县主簿恕、丰城县主簿应、寿州司户惠。荐生广济令凭、武昌令总。晔生建安尉悫。蕴生国子祭酒愿,其后蔓衍于莆。蒙生余杭令愻,其后皆居闽县。迈生都昌令愈,其后分居长乐、长溪。蔇生晋江令恩,其后居仙游。盖自永嘉南迁,晋安族姓,闽中推为第一。其散处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者,皆其苗裔,而莆田最盛;故唐、宋称为昌宗。
盖长林赐姓,自晋、魏以来言氏族者,相承如此。故唐李翱作比干庙碑亦据以云,而「列子」林类、「庄子」林回,注家相传,皆云殷之遗民。林宝着「元和姓氏纂」时,匡簿家藏,固足征不诬矣。独夹漈郑氏云:以字为氏,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具讥宝以不知其姓之所自出。窃疑之。按「春秋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故曰林氏之先,皆季氏之良也。而放,为鲁人;回、既,皆齐人;类,为卫人:在春秋之时,宜非近世矣。夫林开为平王之子,其孙必以王父字为氏,何得入春秋百余年间其子孙离宗为庶,反仕陪臣者若是之众且远哉!且唐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非若后世之判涣无考也。宝之为博士,尚论其世;而乃昧其所自出乎?无是理矣。然宝之所独详者,直济南而下徐州清泉派耳。他如平凉、广陵、魏郡、晋安、成都,仅附见焉。而黄门下邳之后,述于林蕴者,源流本末最为详备。岂非永嘉之乱,文献以南,当时衣冠世族之旧犹有存者,郑氏盖偶未之见耶?至于晋安之林,唐、宋号为昌宗,宝由黄门入闽,族姓推为第一;又有九牧、阙下,以彰大之;而寥寥清泉之裔,无或论著者。郑氏以是讥宝,何也!然郑氏所据,乃「邹县风俗通」所云,而邓名世氏辨误,亦以为然。余观桓王之孙,有林茂、林英者,为王子克之子,则又一族而名氏同者两人,是郑说疑信已相半矣。否则林开之林,又自为姓,亦如虞仲之为虞也与!故今既据旧谱为谱,而复疏其异以备参考焉。
明永乐十八年(庚子)十月,右春坊右谕德翰林院侍讲闽县裔孙志谨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虞玩之刘休沈冲庾杲之王谌·萧子显 卷一一五 晉紀三十七·司马光 卷一·温大雅 第八十九回 冯婕妤挺身当猛兽 朱子元仗义救良朋·蔡东藩 卷二十三累臣自叙略节·刘若愚 第十七节 郑氏亡后之台湾·陈匪石 卷一百十六·张守节 豫章王萧综传·李延寿 王建及传·欧阳修 徐世淳传·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四·杨士奇 一零五、五国相王考·钱穆 后晋纪一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936)·司马光 卷七十八·雍正 第三十八章 唐生智、张发奎之异动·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