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晋安世谱校正序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纣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爵坚郡公,命为监,赐姓林氏,食采博陵。坚生载、磋。载,袭封清河公;磋,成王时为大夫。磋生虎,为康王卿士;虎生光,康王再命为大夫。光生相,昭王时复为监,监诸侯国。相生玄,玄为元士。玄生凤,凤生翊,翊生苌,世为夏官。平王东迁,苌之后材,总六师以从。自是林氏或在周,或居鲁,或在齐、卫。其在周者,贞,为卿士;英,为太保;隽,为畿内侯;宏,为内史;繇,为司冠。其在鲁者,雍、不狃、楚,代仕季氏,传称季氏之良者。而放,问礼孔子,以长山侯祀阙里。其在齐者,回,见「庄子」,既,见「说苑」。其在卫者,类,年百岁,与孔子同时,见「列子」。战国之时,或在周,或在秦;而相赵者皋,始居九门,有九子,号十德之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始皇时,诘,为河东郡守;文度,朝歌令;治,为治粟内使;亮,侍中。汉高祖定三秦,皋四世孙挚,从赵元父有功,封平棘侯千户;传子辟疆,国除。景帝分邹县置济南郡,遂为济南人。元康中,辟疆曾孙常觐为贞圉大夫。盖自平棘懿侯四世而太传尊,始由儒术显;以今文尚书,授丞相平当,傅为欧阳氏学:故济南之望独盛。而秦侍中亮之后,则有御史大夫别、少府述、御史中丞光,历仕文、景、武帝朝。其出守广陵者告、后汉侍御史衮、吴将军恂,实后之。哀帝时,鉴,为北平太守;后居平凉者,为后魏太守遯。而闾,居成都,抱道隐居;元正间,杨雄师之:其始末无闻焉。新室更始之际,或隐或仕。光武中兴,时,为徐州刺史。而尊之六世孙清泉侯邈,亦徐州刺史;下邳林氏,其后也。永平中,言,为少府卿;三传为大将军万年侯恂。汉末,农,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之事;祗,尚书仆射:此其尤著者。而礼,为鲁王相,历山阳平原太守,以治行称。魏受禅,谭,为尚书郎;豫,为河南、河东太守;道固,吏部尚书。晋泰始初,玉,为侍中兼司隶校尉;显、历安定、博陵、山阳三郡太守。而清泉之五世孙乔,与释道林为友,「世说新语」记之;玄孙道明,后魏清河太守。清河子胜,北齐散骑常侍,后始见之临清;唐太常博士宝祖焉。其居广平者,隋太子率令庭珉,自仕县徙魏郡;庭珉生实,广平魏郡盖同出也。晋安林氏出自徐之下邳,晋黄门侍郎颖(一作隶、字符从);隋元帝南迁,初寓江左、生懋、禄。懋,下邳太守,生六子:鉴之、宜之、庆之、侃之、旭之、敬之,时号六龙,是为下邳祖。禄,由散骑常侍迁晋安太守,卒于官,追封晋安郡王。二子:通直郎景、广威(一作威武)将军暹;葬散骑于温陵九龙岗,始居侯官县都西里,是为晋安之祖。景生散骑常侍开国侯绥;散骑事独详,暹之后不见于谱。而开国五子汉、群、格、熙、鄱,子孙始居莆田,历宋、齐、梁,陈、隋仕者甚众。开国七世孙英之后,自莆田迁洪州,隋末士弘称帝鄱阳是也。十二世孙唐饶州刺史万宠,三子韬、披、昌。韬生尊,尊生福唐尉攒,以孝致白乌甘霞;贞元中,诏立双阙以旌之,故世称阙下林家。昌,居漳浦。而披为太子詹事,生九子:苇,端州刺史;藻,殿中侍御岭南节度副使;着,横州刺史;荐,韶州刺史;晔,通州刺史;蕴,尚书员外郎、邵州刺史;蒙,循州刺史;迈,雷州刺史;蔇,福唐刺史。惟藻、荐,成进士;苇、着、晔、蕴、迈、蔇皆明经及第;蒙由荐辟。而蕴以忠义拒刘辟,事载「唐史」儒学最知名,世称莆田九牧是也。苇生平乐县主簿恕、丰城县主簿应、寿州司户惠。荐生广济令凭、武昌令总。晔生建安尉悫。蕴生国子祭酒愿,其后蔓衍于莆。蒙生余杭令愻,其后皆居闽县。迈生都昌令愈,其后分居长乐、长溪。蔇生晋江令恩,其后居仙游。盖自永嘉南迁,晋安族姓,闽中推为第一。其散处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者,皆其苗裔,而莆田最盛;故唐、宋称为昌宗。

盖长林赐姓,自晋、魏以来言氏族者,相承如此。故唐李翱作比干庙碑亦据以云,而「列子」林类、「庄子」林回,注家相传,皆云殷之遗民。林宝着「元和姓氏纂」时,匡簿家藏,固足征不诬矣。独夹漈郑氏云:以字为氏,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具讥宝以不知其姓之所自出。窃疑之。按「春秋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故曰林氏之先,皆季氏之良也。而放,为鲁人;回、既,皆齐人;类,为卫人:在春秋之时,宜非近世矣。夫林开为平王之子,其孙必以王父字为氏,何得入春秋百余年间其子孙离宗为庶,反仕陪臣者若是之众且远哉!且唐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非若后世之判涣无考也。宝之为博士,尚论其世;而乃昧其所自出乎?无是理矣。然宝之所独详者,直济南而下徐州清泉派耳。他如平凉、广陵、魏郡、晋安、成都,仅附见焉。而黄门下邳之后,述于林蕴者,源流本末最为详备。岂非永嘉之乱,文献以南,当时衣冠世族之旧犹有存者,郑氏盖偶未之见耶?至于晋安之林,唐、宋号为昌宗,宝由黄门入闽,族姓推为第一;又有九牧、阙下,以彰大之;而寥寥清泉之裔,无或论著者。郑氏以是讥宝,何也!然郑氏所据,乃「邹县风俗通」所云,而邓名世氏辨误,亦以为然。余观桓王之孙,有林茂、林英者,为王子克之子,则又一族而名氏同者两人,是郑说疑信已相半矣。否则林开之林,又自为姓,亦如虞仲之为虞也与!故今既据旧谱为谱,而复疏其异以备参考焉。

明永乐十八年(庚子)十月,右春坊右谕德翰林院侍讲闽县裔孙志谨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虞玩之刘休沈冲庾杲之王谌·萧子显
  卷一一五 晉紀三十七·司马光
  卷一·温大雅
  第八十九回 冯婕妤挺身当猛兽 朱子元仗义救良朋·蔡东藩
  卷二十三累臣自叙略节·刘若愚
  第十七节 郑氏亡后之台湾·陈匪石
  卷一百十六·张守节
  豫章王萧综传·李延寿
  王建及传·欧阳修
  徐世淳传·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四·杨士奇
  一零五、五国相王考·钱穆
  后晋纪一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936)·司马光
  卷七十八·雍正
  第三十八章 唐生智、张发奎之异动·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唐圭璋

      字文缜,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元祐四年(1089)生。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一。历官中书舍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死靖康之难。建炎初,赠观文殿大学士。   采桑子   百花丛里花君子,取信东君。取信东君。名策花中第一

  • 魏文帝诗格·佚名

    《诗格》,旧题魏文帝撰。此书最早见收于《吟窗杂录》卷一。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二云:“《诗格》一卷,题魏文帝。而所述诗或(卢文弨校作‘式’)在沈约后,其为假托明矣。”皇甫汸《解颐新语》

  • ●卷十六。题名二·梁章钜

    ◎满州军机章京舒赫德 已见大臣。雍正八年十二月由内阁侍读入直。常钧 字石堂,满洲镶红旗人。雍正八年(缺)月由兵部主事入直,官至湖南巡抚。兆惠 已见大臣。雍正九年正月由笔帖式入直。雅尔哈善 已见大臣。雍正九年二月由

  • 通志卷七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文略第八别集四【后魏 北齐 后周 陈 隋 唐】后魏孝文帝集四十卷 司空髙允集二十卷 司农卿李谐集十卷 太常卿卢元明集十七卷 司空祭酒袁跃集十三卷 著作佐郎韩显宗

  • 卷八·班固

    <史部,正史类,前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八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宣帝纪第八 孝宣皇帝【荀悦曰讳询字次卿訽之字曰谋应劭曰諡法圣善周闻曰宣】武帝曾

  • 段匹石单传·房玄龄

    段匹石单,东部鲜卑族人。其种族之人多矫健有力,世世为当地部落首领。其父名叫务勿尘,曾出兵援助东海王司马越征讨有功,王浚表奏他为亲晋王,封辽西公,并把女儿嫁给务勿尘,以结亲方式来结纳,以为邻援。晋怀帝即位后,封务勿尘为大

  • 张荣传·宋濂

    张荣,字世辉,济南历城人,相貌奇伟。曾从军作战,眼眶为箭所中,自己拔不出来,令人用脚抵其额而拔出,他却神色自若。金末,山东盗贼蜂起,张荣也率乡民占据济南之..堂岭。后来人渐多,便攻占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

  • 第二十一章 北伐前夕的革命阵容·李宗仁

    一我在广州策动北伐的时候,和广州方面党政军各层干部同志以及各种民众团体也有联系,因有机会对我方革命阵营作一番更深入的观察。 开头给我印象最深的为革命的群众运动。我初抵天字码头时,各民众团体代表欢迎的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 洪武十四年春正月丁亥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文武群臣于谨身殿,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戊子,故元平章乃儿不花等寇边,上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信国公汤和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

  • 知实篇第七十九·王充

    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先知之间,不能独见,非徒空说虚言,直以才智准况之工也。事有证验,以效实然。何以明之?孔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有诸?”对曰:“以告

  • 译文 卷九 制度·朱熹

    卷九 制度9&middot;01 濂溪先生曰:古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太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流,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

  • 真现实论宗依论(下)·太虚

    第四章 所知事素之关系所知现实成事,即有情、器界等;所知现实蕴素,即心、心所、色等。成事是蕴素之成事,蕴素是成事之蕴素。即此成事与蕴素关系之轨则,演绎之即是因果律。略观之、似乎蕴素是因而成事是果,深察之、则能为因

  • 卷四十八·佚名

    释四念处品第十九(经作广乘品)【经】佛告须菩提:&ldquo;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内外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 不可著空魔·印光

    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粘,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著系恋之思想。然虽于境无心,犹然波腾行海,云布慈门。凡世间纲常伦理,与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丧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认作

  •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法云

    律分五部篇第四十一世尊成道三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食讫。令罗云洗涤失手[打-丁+暴]钵。以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故迦叶阿难末田和。修鞠

  • 卷七·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卷七嗣法门人原敏等编赞金陵长干舍利宝塔(有序长干即今报恩寺)舍利者何谓佛之真身也宝塔者何谓吴大帝所造函此真身也大帝初未信吾教适遇康僧会曰卿教何验会曰吾佛

  • 北史演义·杜纲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四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 “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 “门人谭载华南溪氏校订”。作者杜纲,字振三,号草亭,参见附录小传。卷首有序,序署“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端阳日愚弟许宝

  • 铁笛子·还珠楼主

    《铁笛子》 是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离开兰州北关十七里有一个地方名叫花兰堡,是个两千多户人家的大镇。地当水陆要冲,一面通着黄河渡口,一面又是官驿往来要道,商贾云集,甚是繁富。附近还有许多小村镇,到处水田纵横,土厚泉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