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朝新定诗体

○十体

一形似体。二质气体。三情理体。四直置体。五雕藻体。六映带体。七飞动体。八婉转体。九清切体。十菁华体。

一、形似体。

形似体者,谓貌其形而得其似可以妙求,难以粗测者是。诗云:“风花无定影,露竹有余清。”又曰:“映浦树疑浮,入云峰似灭。”(如此即形似之体也。)

二、质气体。

质气体者,谓有质胄而作志气者是。诗曰:“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雪覆白登道,冰塞黄河源。”(此是质气之体。)

三、情理体。

情理体者,谓抒情以入理者是。诗曰:“游禽暮知返,行人独未归。”又云:“四邻不相识,自然成掩扉。”(此即情理之体也。)

四、直置体。

直置体者,谓直书其事,置之于句者是。诗曰:“马衔苜蓿叶,剑莹鹈膏。”又曰:“隐隐山分地,苍苍海接天。”(此即是直置之体。)

五、雕藻体。

雕藻体者,谓以凡事理而雕藻之,成于妍丽,如丝彩之错综,金铁之砥链是。诗曰:“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又曰:“华志怯驰年,韶颜惨惊节。”(此即是雕藻之体。)

六、映带体。

映带体者,谓以事意相惬,复而用之者是。诗曰:“露花疑濯锦,泉月似沉珠。”(此意花似锦,月似珠,自昔通规矣。然蜀有濯锦川,汉有明珠浦,故特以为映带。)又曰:“侵云蹀征骑,带月倚雕弓。”(“云”、“骑”与“月”、“弓”是复用,此映带之类。)又曰:“舒桃临远骑,垂柳映连营。”

七、飞动体。

飞动体者,谓词若飞腾而动是。诗曰:“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又曰:“月光随浪动,山影逐波流。”(此即是飞动之体。)

八、婉转体。

婉转体者,谓屈曲其词,婉转成句是。诗曰:“歌前日照梁,舞处尘生袜。”又曰:“泛色松烟举,凝华菊露滋。”(此即婉转之体。)

九、清切体。

清切体者,谓词清而切者是。诗曰:“寒葭凝露色,落叶动秋声。”又曰:“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此即是清切之体。)

十、菁华体。

菁华体者,谓得其精而忘其粗者是。诗曰:“青田未矫翰,丹穴欲乘风。”鹤生青田,凤出丹穴。今只言“青田”,即可知鹤,指言“丹穴”,即可知凤,此即是文典之菁华。又曰:“曲沼疏秋尽,长林卷夏帷。”(曲沼,池也。)又曰:“积翠彻深潭,舒丹明浅濑。”(“丹”即霞,“翠”即烟也。今只言“丹”“翠”即烟也。今只言“丹”“翠”,即可知烟霞之义。况近代之儒,情识不周于变通,即坐其危险。若兹人者,固未可与言。)

○九对

第一,切对。

谓象物切正不偏枯。

第二,双声对。

诗曰:“洲渚递萦映,树石相因依。”

第三,叠韵对。

第四,字对。

字对者,谓义别字对是。诗曰:“山椒架寒雾,池筱韵凉飚。”“山椒”即山顶也,“池筱”傍池竹也。此义别字对。又曰:“何用金扉敞,终醉石崇家。”“金扉”、“石崇”即是。又曰:“原风振平楚,野雪被长菅。”即“菅”与“楚”为字对。

第五,声对。

声对者,谓字义俱别,声作对是。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路”是途路,声即与“露”同,故将以对“霜”。又曰:“初蝉韵高柳,密茑深松。”“茑”草属,声即与“飞鸟”同,故以对“蝉”。

第六,字侧对。

字侧对者,谓字义俱别,形体半同是。诗曰:“忘怀接英彦,申劝引桂酒。”“英彦”与“桂酒”,即字义全别,然形体半同是。又曰:“玉鸡清五洛,瑞雉映三秦。”“玉鸡”与“瑞雉”是。又曰:“桓山分羽翼,荆树折枝条。”“桓山”与“荆树”是。如此之类,名字侧对。

第七,切侧对。

切侧对者,谓精异粗同是。诗曰:“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是。

第八,双声侧对。

双声侧对者,谓字义别,双声来对是。诗曰:“花明金谷树,叶映首山薇。”“金谷”与“首山”字义别,同双声对。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气阴檐楹。”“雉堞”对“檐楹”,亦双声侧对。

第九,叠韵侧对。

谓字义别声同,名叠韵对是。诗曰:“平生披黼帐,窈窕步花庭。”“平生”、“窈窕”是。又曰:“自得优游趣,宁知圣政隆。”“优游”与“圣政”,义非正对,字声势叠韵。

夫为文章诗赋,皆须属对,不得令有跛眇者。跛者,谓前句双声,后句直语,或复空谈。如此之例,名为跛。眇者,谓前句物色,后句人名,或前句语风空,后句山水。如此之例,名眇。何者?风与空则无形而不见,山与水则有踪而可寻,以有形对无色。如此之例,名为眇。

○文病

第一,相类病。“从风似飞絮,照日类繁英。拂岩如写镜,对林若耀琼。”此四句相次,一体不异。“似”、“类”、“如”、“若”,是其病。

第二,不调病。不调者,谓五字内除第一字、第五字,于三字用上、去、入声相次者。平声非病限。此是巨病,古今才子多不晓。如:“晨风惊叠树,晓月落危峰。”“月”次“落”,同入声。如“雾生极野碧,日不远山红。”“下”次“远”,同上声。如:“定惑关门吏,终悲寒上翁。”“寒”次“上”,同去声。

第三,丛木病。诗云:“庭梢桂林树,檐度苍梧云。棹唱喧难辨,樵歌近易闻。”“桂”、“梧”、“棹”、“樵”,俱是木,即是病也。

第四,形迹病。形迹病者,于其义相形嫌疑而成。如曹子建诗云:“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佳山”、“佳城”,皆为形亦坟埏,不可用。又如“侵天”、“干天”,是谓天与树木等,犯者为形迹。他皆效此。

第五,翻语病。翻语病者,正言是佳词,反语则深累是也。如鲍明远诗云:“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伐鼓”,反语“腐骨”,是其病。

第六,相滥病。相滥者,谓“形体”、“涂道”、“沟淖”、“淖泥”、“巷陌”、“树木”、“枝条”、“山河”、“水石”、“冠帽”、“衤鸟衣”,如此之等,名曰相滥。上句用“山”,下句用“河”;上句有“形”,下句安“体”;上句有“木”,下句安“条”。如此参差,乃为善焉。若两字一处,自是犯焉,非关诗处。或云两目一处是。

第七,涉俗病。诗曰:“渭滨迎宰相。”官之“宰相”,即是涉俗流之语,是其病。

(以上《文镜秘府论》四卷)

○调声

傍纽者,“风小”、“月脍”、“奇今”、“精酉”、“表丰”、“外厥”、“琴羁”、“酒盈”。纽声双声者,“土”、“烟”、“天”、“乌”。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二·彭定求
  ●卷九·陈衍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朱鼎
  第一折·关汉卿
  卷八十七·徐世昌
  卷二·陆游
  卷393 ·佚名
  卷146 ·佚名
  卷四十三·陈起
  卷一百七十一·陈思
  李冶诗集·佚名
  御选明诗卷三十·康熙
  岳阳晚景·张说
  燕台集艳(清)播花居士 撰·张次溪
  第三十五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前集卷六·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六     元 傅习 编杨仲  东湖即事四首为王侯本斋赋朝来千骑岀城闉为向东湖早春素练幂林云气薄明珠穿草露华新山花献笑开檐畔海鸟忘机戯水濵记取当年贤太守及时为乐与斯民夏月湖

  • 卷一百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瀑布类【附水帘】五言古入庐山仰望瀑布     【唐】张九龄絶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不知防时嵗但见无昏晓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吾闻

  • 列传第四十一 刘秀之 顾琛 顾觊之·沈约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祖爽,尚书都官郎,山阴令。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补建武参军,与孟昶留守,事定,以为余姚令,卒官。 秀子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二·佚名

    卷四十二   康熙十七年十月庚午,命福建水师提督驻海澄。总督姚启圣奏:前督臣李率泰奏设水师提督驻海澄;方今水重于陆,不可无总统重臣。海澄公既召赴京师,漳州宜设总兵官镇守。上谕:向因水师提督驻海澄,是以海逆败遁。今该

  • 第三十五回 议灭楚张良运筹 勉事汉王陵有母·黄士衡

    话说汉王自起兵以后,一向未曾搬取家室,刘媪早于起兵时病死。汉王带同少弟交入关,留兄仲及舍人审食其侍奉太公。此次汉王兵定三秦,乃遣薛欧、王吸同王陵往接太公、吕后。谁知半路上被楚兵拦住,不能前进。及至汉王据了彭城,遣

  • 西汉年纪目録·王益之

    卷一高祖卷二高祖卷三惠帝卷四吕后卷五文帝卷六文帝卷七文帝卷八文帝卷九景帝卷十武帝卷十一武帝卷十二武帝卷十三武帝卷十四武帝卷十五武帝卷十六武帝卷十七武帝卷十八昭帝卷十九宣帝卷二十宣帝卷二十一宣帝卷二十二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 列传一百八·纪昀

    列传宋 【十二】○宋十二张宏赵昌言 陈恕 【魏羽 刘式】 刘昌言 张洎李惟清张宏赵昌言陈恕刘昌言张洎李惟清△张宏张宏字巨卿青州益都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将作监丞通判宣州改太子中允直史馆迁著作郎预修太平御

  • 卷三·欧阳昱

    *贡院江水江南贡院井水秽极,士饮多病。梅河帅开藩金陵时,转江水入城,院墙外设东西两台,安两锡管,分灌入墙内,复分数百小管,遍达号舍。自是士不饮井水,颇便之。闱中传递,向多由挑水夫。今不用此夫,其弊亦希,盖一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六兵部车驾清吏司马政凡牧马八旗马每岁季春由部以出牧之数具奏并列副都统名请每翼简用一人掌出牧事每旗视马多寡拨委官兵陆续领赴口外马场择水草丰茂处牧养听副都统管辖调度归牧之期以

  • 卷七十五、宣统嗣立·黄鸿寿

    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冬十月,授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帝自上年入秋以来患疾,不御殿者两载馀,上月达赖喇麻勒朗结来朝二十日,帝犹勉御仁寿殿接见。是月初六日,复御紫光阁赐宴,至初十日,太后万寿节,勒朗结率徒祝嘏,帝已疾甚,不能亲诣行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二鸿胪寺国初置侍仪司为从六品衙门职专朝仪宣赞等事洪武九年改为殿庭仪礼司设使副承奉鸣赞序班十三年承奉革添设司仪更使为司正副为左右司副三十年始改鸿胪寺陞正四品衙门定设卿少卿丞主

  •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十三章 荣辱·林语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语译世人重视

  • 春秋集传纂例卷五·陆淳

    唐 陆淳 撰用兵例第十七赵子曰春秋纪兵曷无曲直之辞与【怪不以客主曲直为褒贬】曰兵者残杀之道灭亡之由也故王者制之【无王命及非侯伯不得兴师】王政既替诸侯专恣于是仇党构而战争兴矣为利【利其土地及党与】为怨【

  • 中庸·章世纯

    ○天命之谓性中庸论性、以其从来者名之焉、夫不知性、则不能以善性之用、淂其所谓、而性之初分不亦审乎、且性者、生之质也、人之所淂有非人之所得设、其本盖出于天、夫以虚观物、万物无不独化、独化

  • 普觉菩萨·佚名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

  • 八识规矩颂讲录·太虚

      ──二十年八月在北平华北居士林讲──   开题   释颂    一 顺转杂染分     甲 第六识     乙 前五识     丙 第八识     丁 第七识    二 逆转清净分     甲 第

  • 伤寒说意·黄元御

    伤寒著作。十卷,卷首一卷。清·黄元御撰。《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后著此书,以开示初学之门径。”本书除列述六经病证外,卷首对六经、六气、营卫、风寒、传经等均有

  • 治禅病秘要法·佚名

    凡二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治禅病秘要经、禅要秘密治病经、治禅病秘要法经、治禅病秘要。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详述修禅者于阿兰若处修禅时对治身心病魔之方法。共列举十二种:(一)对治于阿兰若乱心病之七十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