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

刑法略 【八】

赦宥 【辽  金  元  明】

放生附 【唐  五代  宋  辽  金  元  明】

○赦宥二

△辽

辽太宗天显五年三月皇弟鲁呼请赦宗室锡里郎君以罪系囚者诏从之七年八月林牙德勒宾逸囚复获而鞫之知其事本诬构释之

会同三年九月边将奏破吐谷浑擒其长诏止诛首恶余并赦世宗时耶律吼有定策功加采访使益以宝货辞曰臣位己高敢复求富臣从弟

达鲁诸子坐事籍没陛下哀而赦之臣受赐多矣帝曰吼舍重赏请赦族人贤远甚从之天禄三年正月以萧翰及公主阿布哩谋反翰伏诛阿

布哩自死狱中诏肆赦景宗保寍五年二月近侍萨喇勒误触神纛法论死杖而释之兴宗重熙八年十一月以皇太后行再生礼大赦 【按

礼志再生仪十有二岁一举行盖辽祖苏尔威汗制此礼以发嗣君孝思而兹则皇太后亦行之也迨后二十年十二月皇太后又举此制诏赦

天下】 默尔根达使酒杀人而逃会永寿节自首特赦其罪十二年七月以枢密使萧孝忠薨特赦重囚十五年十二月赦大辟以下罪是日为

圣宗在时生辰十六年十二月以皇太后疾愈肆赦杂犯死罪减一等论徒以下免十八年十二月有弟从兄为强盗者兄弟俱无子特原其弟

道宗咸雍三年六月有司奏新成县民杨从谋反伪署官吏帝曰小人无知此儿戏耳独流其首恶余并释之太康九年六月诏诸路检括脱户

罪至死者原之十一月进封梁王延禧为燕国王大赦天下大安四年十一月兴中府民张化法以父兄犯盗当死请代皆免

△金

金世宗大定二年二月诏前户部尚书梁球户部郎中耶律道安抚山东百姓招谕盗贼凡避赋役在他所者并令归业无问罪名轻重悉

与原免三年五月诏谕契丹余党富色克等如能自新并释其罪五年二月赦河南诸州罪囚以被兵故也四月两京留守寿王京谋反狱成特

免死杖之除名岚州安置十年尚书奏河中府张锦言自言复父雠法当死帝曰彼复父雠又自言之烈士也以减死论二十三年大兴府民赵

某带酒乱言父千捕告法当死帝曰为父不恤其子而告捕之人所甚难可特减死一等章宗承安四年二月监察御史姬端修以妄言下吏赦

其罪令家居俟命十一月亳州医者孙士明擅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纸尾年月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市人有司捕治

款伏值赦大理寺议宜照伪造御宝虽会赦不应原参知政事贾铉奏天子八宝其文各异若照伪造御宝非本法意遂得赦原宣宗兴定元年

五月山东行帅府事蒙古纲擅械转运使李秉钧法当决秉钧反詈纲应论赎诏两宥之二年四月伊尔必斯自潼关之败逃居柘城为御史台

觉察系其家属帝令释伊尔必斯之罪伊尔必斯不自诣阙遣子上书请图后效台臣力请诛之以惩不忠帝曰中丞言是也业巳赦之矣乃除

名三年四月林州都统霍成以疑贰诬杀降人罪当诛元帅惟良请宽其罚仍请立护送降民赏格以杜后患帝为之赦成而命有司领赏格焉

时有诬宗室苏尔坦杀人者太学生马肩龙上书略曰苏尔坦有将帅材少出其右者臣一介书生无益于用愿代苏尔坦死留为天子将兵帝

问汝与苏尔坦交厚乎对曰臣知有苏尔坦苏尔坦未尝知臣苏尔坦冤人不敢言臣以死保之乃赦苏尔坦哀宗正大元年正月降德音于河

南关陕山东诸路罪无轻重皆与蠲除二年陈和尚随其兄色埒默在军中以事笞万宜翁宜翁愤死语其妻必报妻以故杀其夫诉台省且积

薪欲自焚陈和尚系狱者十有八月色埒默入朝帝谕以欲赦之意寻以台谏言复止及闻色埒默卒始驰赦之且谕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

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他日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后死节于钧州天兴

元年七月飞虎军士申福蔡元擅杀北使唐庆等三十余人于馆诏贳其罪

△元

元世祖中统元年五月以额哷布格反大赦天下至元十年五月诏天下罪囚杀人者待报其余一切疏放限以八月内自诣大都如期而

至者皆赦之八月前所释诸路罪囚自至大都者凡二十二人并赦之十三年以平宋大赦天下时监察御史赵天璘上策曰赦者欲以荡涤瑕

秽与民更始以负罪者言之则实莫大之洪恩以致治者论之则非太平之常事也近世以来郊天祝宗建储立后未有不肆赦者侥幸之子逆

知期会能不启匪滥之心哉又况大赦之后奸邪未尝衰止朝脱囹圄夕撄缧绁其不能承化目新亦已明矣今国家哀囚徒之辥悯小民之庸

騃频降原赦此盖朝廷不忍人之心形于外而不能自已也推此以及良民顺天道以正生杀则周文之治不难同矣伏望陛下信赏决罚无肆

赦宥使上下有纪内外绝幸则天下可运之掌上矣成宗大德七年左丞相达尔罕言僧人修佛事毕必释重囚有杀人及妻妾杀夫者皆指名

赦之生者苟免死者负冤于福何有帝嘉纳之 【按元世西僧每岁为佛事必请释轻重囚徒以为福利谓之都勒斡成宗时用帝师奏释大

辟三人及杖以下者七人厥后豪民犯法者皆贿赂之以求免虽大臣有罪莫不假是逭其诛迨仁宗朝始以僧人作佛事命中书审察择释狱

囚又功德使额琳沁以佛事奏释重囚帝不允时台省亦疏上请革其弊然终元之世故事相沿迄不能革】 仁宗延佑五年三月晋寍民侯喜

儿昆弟五人坐法当死帝叹曰彼一家人不幸而有是事其择情轻者一人杖而宥之俾养父母毋绝其祀英宗至治元年正月廷臣或言祀事

毕宜赦天下帝曰恩可常施赦不可屡下使杀人获免则死者何辜遂命中书陈便宜行之三年三月命僧诵经十万部寻敕诸寺作水陆佛事

七昼夜敕都功德使至京师释囚大辟二十一人杖五十以上者六十九人文宗天厯三年六月以伊噜特穆尔等罪诏告中外赦天下顺帝元

统时布衣苏天爵疏自昔国家务明刑政苟或赦宥之数行必致纪纲之多紊近岁以来赦宥太数诚恐奸人贪吏各怀侥幸大为奸利非国家

之福世祖在位三十五年肆赦者八近自天厯改元至元统初岁六年之中肆赦者九盖敷恩宣泽虽出于朝廷之美意然长奸惠恶诚为政者

所当慎也伏愿自今以始追法世祖皇帝之所行使中外臣民洗心革虑守法奉公知非常之恩不可复觊天下幸甚

△明

明赦令之制凡有大庆及灾荒皆赦然有常赦有不赦有特赦十恶及故犯者不赦律文曰赦出临时定罪名特免或降减从轻者不在此

限十恶中不睦又在会赦原赦之例此则不赦者亦得原若传旨肆赦不别定罪名则仍依常赦不原之例太祖洪武元年八月以元都平大赦

天下诏赦殊死以下毋非时决囚惟十恶不原二年十二月诏临洮将士之亡匿山谷者罪无大小并行赦之五年八月命中书省凡指挥千户

镇抚以罪谪在军伍或降为巡检者悉令赴京仍录用之其见犯者今从征立功赎罪又谕中书省曰凡犯赃罪者罪虽已赦仍征其赃赦文内

有云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之类其详定以闻刑部奏覆凡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及强盗蛊毒厌

魅不赦外其余轻重咸赦有以赦前事相告讦者抵罪若系官钱粮事须推究罪虽遇原依律改正征收民闲户婚田产钱债虽已经赦应合改

正归还者并听追理凡今后官吏受赃遇赦免罪赃并追纳其在赦前犯赃事发惧罪逃避及革役发落依律追究奏上制从之七年十一月诏

分别应赦诸人制曰古人谓赦乃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朕为生民主恐悖理乖仁脱凶顽于侥幸长奸幸于姑息有乖圣人明刑慎罚之意中

书具陈狱囚若果真犯但笞罪以上俱各不原其余诖误过失因人致罪者悉皆宥之八年正月山阳县民有父得罪当杖请以身代帝以出于

至性特释之十一月杭州民有罪当戍其子请代亦释之十五年正月敕刑部方春万物发生而无知之民有犯法至死者虽有决不待时之律

然于朕心有所不忍其犯大辟者皆减死论九月北平民以诬逮其子诉于刑部所司坐以越诉帝曰子诉父枉出于至情不可加罪时沅陵知

县张杰当输作自陈母贺当元季乱离守节今年老失养帝谓可励俗特赦之给事中彭与民坐系其父为上表诉哀立释之且免同系者十七

人有死囚妻妾诉夫冤法司请黥之帝以妇为夫诉职也不罪二十五年天策卫卒吴英父系狱英诣阙自陈愿没入为官奴以赎父罪帝曰汝

之情固可矜但平日何不劝父使不犯法姑念尔爱父之至屈法宥之成祖永乐二年十一月江浦知县周益以罪当刑其妻梅氏诉益母老无

养愿代夫死帝悯其情特宥之四年八月宥强盗初犯不寘重法时侍臣有言其宽无以示惩帝曰好善恶恶人情皆同岂本心乐于为恶或迫

于饥寒不得已为之且为不善者能改过为善圣人未尝绝之朕怜其初出于不得已又冀其终能改过耳若再犯必不宥矣七年三月诏起兵

时将士及北京效力人民杂犯死罪咸宥之充军者官复职军民还籍伍九年三月有县官以赃罪谪戍边击鼓陈情言年逾七十求免帝命宥

之十三年正月释工作囚徒先是命出系囚输作赎罪既而多亡者有司请捕之帝曰此皆衣食空乏出于不得已遂令见役者俱还家共释四

千九百余人二十二年十一月仁宗即位诏曰建文奸臣其正犯己悉受显戮家属初发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并习近及功臣家为奴今有存

者既经大赦可宥为民给还田土凡前为言事失当谪充军者并宥之颁赦令三十五条皆杨士奇代草尽除永乐年间弊政凡不便于民者皆

援恩诏革除之凡以赦前事言人罪者即坐以所告者罪宣宗宣德时宽诏岁下阅囚屡放遣有至三五千人者谕刑官曰吾虑其瘐死故宽贷

之非常制也宪宗成化元年十一月法司以申明赦例会奏帝命人命故杀者不宥余皆宥之犯在十恶者罪虽轻亦不可宥官吏贪淫事无显

迹证佐者具奏区处边远为民者自天顺元年为始于谪所成家业不愿回者听有犯赃追未完者悉免之六年八月以旱涝相仍诏除兵犯死

罪不宥外徒以上降等发落杖以下悉宽宥十三年三月河东知州徐字为驿丞王伫所奏坐妖言法当斩其妻李氏上疏求代帝矜其情特宥

之世宗嘉靖九年十一月大赦天下时以大报礼成钦恤刑狱法司释放罪囚一千八百五十五人十六年六月九江府同知姜辂先以严酷事

觉为巡按御史陈褎所奏都御史王廷相等论辂当迁发帝曰辂所犯在赦前今迁发何也廷相对言去年诏书迁发为民者不言赦宥又有户

部奏准事例诏所不原皆如律迁发故以此拟辂帝以辂未经逮问仍令法司议拟以闻于是法司言每诏书首条明开重罪不赦其余已未发

觉已未结正不论罪名大小咸准赦除今辂未经逮问则事属理官当如诏书宥免帝是其议赦辂罪以都察院违诏法司不行参奏俱切责而

宥之穆宗隆庆元年八月南京刑工二部以徒犯钱金等援恩诏乞赦各持论不合移刑部议侍郎樊深等言臣按律令凡徒犯己至配所者例

不许赦还第徒流着役之人虽律令俱称不宥然律又有赦出临时定罪名特免之文则是国家立法之意凡遇沾恩自当别论且诏书所云已

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徒流着役之人独非已结正者乎臣惟国家制法所以立万世之经使人难犯赦宥所以博旷

荡之恩使人自新今遵行明诏而又胶柱于律令奉扬殊典而又掣肘于常法宜乎其执滞不通也今诸犯罪者既蒙宽宥而此辈独以己至配

所反不得一沾殊恩恐非所以昭乐与天下更始之意疏上诏特许放还神宗万厯十二年二月御史屠叔明请释建文诸臣外亲之谪戍者并

宥还乡于是得免者凡三千余人

○放生

(臣)等谨案郑志所载放生诸条乃全录杜典旧文考杜典于此门类下自注禁止屠杀以活飞走亦同赦宥云云今仍用其意例续辑

以附见焉

五代

△唐

唐宪宗元和九年诏如闻比来京兆府每及腊日府县捕养狐兔以充进献深乖道理既违天性又劳人力自今以后宜并停文宗太和四

年诏曰时属阳和命禁麛卵所以保兹怀生仁遂物性如闻京畿及关辅近地豪家弋猎放纵鹰犬颇伤田苗长吏切加禁察违者捕系以闻开

成二年三月诏曰韶阳御辰生气方盛思全物类以顺天时内外五方凡有笼养鹰鹞及鸟雀狐兔等悉宜放之起今月一日至五月十三日禁

京城及畿内采捕鸟兽罗网水虫以遂生成永为定制委台府及本司切加禁止

△五代

后唐明宗长兴三年五月敕春夏之交长育是务眷彼含灵之类方资亭育之功自此至冬初凡罗网及诸弋猎之具并宜止绝如有违犯

仰随处官吏便科违诏之罪起今后每年至于二月初便依此敕晓示中外

周太祖广顺二年凤翔路言义州番部买牛入番多是宰杀乞止绝沿路州县道涂百姓不得杀牛货卖与番人从之

△宋

宋真宗景德三年诏牛羊司畜有孳乳者放牧勿杀大中祥符三年禁方春射猎每岁春夏所在长吏申明此旨天禧四年判杭州王钦若

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

△辽

辽太宗会同五年五月五日禁屠宰道宗咸雍七年罢猎禁屠杀以置佛骨于招仙浮图故也

△金

金海陵正隆五年禁中都河北山东河南河东京兆军民网捕禽兽及畜养鵰隼者世宗大定五年诏曰马者军旅所用牛者农耕之资杀

牛有禁马亦何殊其令禁之十四年诏明安穆昆之民不许杀生祈祭章宗泰和二年御史台奏监察御史史肃言诏制与律文轻重不同及律

所无者各校定以闻如禁屠宰之类当着于令也

△元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敕辉和尔地春夏母猎孕字野兽申严屠牛马之禁又刑制禁令条开每月朔望二弦凡有生之物杀者禁之诸郡县

岁正月五月各禁宰杀十日自十二月至来岁正月杀牝羊者禁之诸宴会虽达官杀马为礼者禁之其有老病不任鞍勒者亦必与众验而后

杀诸私宰官马牛为首杖一百七为从者八十七助力者减正犯二等论罪

△明

明世宗嘉靖初令纵内苑禽兽天下毋得进献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猜你喜欢
  卷四百二十八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十二·李心传
  第四十三回 任良相美政纪开元 阅边防文臣平叛虏·蔡东藩
  卷二十七·沈德符
  卷之五十六·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卷之八十七·佚名
  一百八十八 内务府奏请将曹(兆页)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摺·佚名
  第四七五谕光绪十六年三月初二日一二二四三--四·佚名
  第一○六卷 艺术 七·缪荃孙
  李密传·刘昫
  卷二百十四之三·雍正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作邑自箴序·李元弼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章 禄山谋逆·屠隆

    【番卜算】〔净扮安禄山将士从上〕裂土控燕韩。部落连蕃汉。包藏逆节伏神奸。一举神州乱。营州牧羊儿。生来有贵相。刘石乱中华。虏亦应天象。自家东平郡王安禄山。作人养子。官至方鎭。天宝入朝。蒙今上

  • 第四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十数分钟。地点 齐母家屋里。人物 齐 母 齐凌云 赵 姐 卫默香 卫大嫂〔幕启:屋中。齐母与齐凌云谈话。齐母 凌云,我看你的神色不对!你刚才说的是真话吗?齐凌云 我骗您干吗?您比谁不精明,我敢撒谎吗?齐

  • 第四折·佚名

    (孛老儿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老汉刘太公的便是。谁想刘千跟着他叔父去泰安州,与独角牛劈排定对去了。说道孩儿赢了也,先拿将花红银碗锦袄儿来。我不信,使的出山彪打听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扮出山彪上,云)

  • 张琦·龙榆生

    张琦字翰风,江苏阳湖人。初名翊,号宛邻。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举人,历署匈平、章邱、馆陶知县,所至有政绩。工诗、词、古文及分隶,尤精舆地之学,兼善医。词与兄惠言齐名,以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生,道光十三年(一

  • 卷334 ·佚名

    宋太宗 逍遥咏 一法从何有,三皇五帝前。 周知多异境,猛利要精专。 我命须依道,阴功及物缘。 善心通感应,动静理深玄。 宋太宗 逍遥咏 还丹百数细须寻,以验从来道理深。 火候混成如白屑,水中

  • 卷七·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七明 梅鼎祚 编燕射歌辞【二梁 北齐 北周 隋】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三曲四言衆官出入奏隋书乐志曰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俊雅取礼记王制云司徒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也

  • 志第七 礼仪七·刘昫

    贞观十四年,太宗因修礼官奏事之次,言及丧服,太宗曰:“同爨尚有缌麻之恩,而嫂叔无服。又舅之与姨 ,亲疏相似,而服纪有殊,理未为得。宜集学者详议。余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奏闻。”于是侍中魏征、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奏议曰: 臣闻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张廷玉

        扩廓帖木儿 陈友定 把匝剌瓦尔密   扩廓帖木儿,沈丘人。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也。察罕养为子,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汝、颍盗起,中原大乱,元师久无功。至正十二年,察罕起义兵,战河南、北,击贼关

  • 卷四百四十三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六月乙未盡是月庚申   六月乙未,詔:「諸路提點刑獄司,每半年奏諸州賊盜已獲未獲人數,并按籍審覆,即比折外未獲數稍多者劾奏。」從刑部奏請也。   丁酉,資政殿學士、知成德軍曾孝寬為吏部尚書,戶部侍郎

  • ◎职官十三·徐天麟

    ○改官名秦兼天下,立百官之职,汉因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百官表上。)孝景中六年,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将行为大长秋,大行为行人,奉常为太常,典客为大行,治粟内史为

  • ●卷六·邵廷采

    ○郑遵谦郑遵谦,字履公,余姚临山卫人。父之尹,进士,官山西提学佥事,徙家会稽。遵廉少为诸生,任侠,斗鸡击剑,不为绳墨之士所礼。始与东阳许都交好,都蓄异意,遂与绝。自南都多故,遵谦阴养健儿,市好马,意指莫测。奄人屈尚忠逃至越,遵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万历十八年六月辛未朔改兵部左侍郎衷贞吉为吏部左侍郎○壬申大学士王家屏再<锍-釒>乞休慰留不允○癸酉以海盐塘工成叙赉先后在事诸臣巡抚傅孟春以下升赏录荫有差○升贵州铜仁以都指挥行事王一麟充四川松潘东路游击

  • 卷之五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闽纪后序·杨捷

    窃闻诸侯守封域,王者无外,故禹贡称东西翔南,示无外也。皇朝式廓区宇,九洲内外,无思不服,一统之盛,自有书契以来,未之能匹。乃海岛游魂,逋诛□十载,瞰三逆之煽乱,乘间窃发,使七闽吏民,□然无所措其手足。我皇上恩不遗于昆虫草木,而况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四·来保

    二月壬辰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言莎罗奔等于正月二十日遣头人具禀细诉向来愚蠢无知初与隣封搆衅后则畏死自守非敢抗拒天朝今易子析骸窜身无地呈献甘结遵依六事又赍牛羊皮币胪列营门叩求收纳【臣】以元凶并未面缚来营

  • 榕村语录卷二十七·李光地

    治道一天下有道不止是朝廷清明连士庶人都依傍着道理上行方算清明在上重浊在下其实息息相应如天气清朗则地下百物滋生人靣上光润则体中无病果然朝廷清明便百姓殷实矣草木无根岂能开花结实学问不有心得总不相干功名亦然

  • 园有桃·佚名

    ——寻求理解何其难【原文】园有桃,其实之殽①。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③。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④。园有棘⑤,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6)。不

  • 临清寇略·俞蛟

    该书专记清乾隆三十九年山东清水教首领王伦聚众攻占临清,起兵反清一事。俞蛟当时客居临清,故其所记多为亲历,史料价值极高。今据民国石印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