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正宗赞序
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此特闺门儿女子软红轻袜踏地怕痛之论。又乌足为参学法。衲僧家。千圣顶[寧*頁]。瞥转玄枢。翻铁面皮。爷也不识。示一机如大火聚。出一言如生铁橛。无你近傍处。无你咬嚼处针砭古今。活必死疾。又何圣可称。何门可游。何言可忌。
终日言而尽道。言满天下无口过。或褒或贬或抑或扬。曲尽其奥。褒非劝节。贬非穷乡。抑非廉人。扬非举善。息黥补劓。截鹤续凫。倒用横施。著著有出身之路。肯桎梏笼槛。分甘为浅丈夫哉。
愚生也鲁。瘦藤挑月。破笠包云。奔走江湖几五十载。虽透关眼未甚明。至理言未甚的。然于古人不恰好处。略窥涯涘。试将五彩黼黻太虚。似不量其力也前谓褒贬抑扬。当俟金錍刮膜。出语惊群者。重为点发。虽然。翠岩眉毛。宁免拖地。
宝祐甲寅西蜀比丘绍昙百拜书于灵鹫放山室。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师。南印度香至王之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因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行化至本国。其王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尊者欲试其所得。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此否。
师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
尊者叹其辩慧。改号菩提达磨。及香至厌世之后。遂出家矣。师降六宗。一曰有相.二曰无相.三曰定慧.四曰戒行.五曰无得.六曰寂静。
后值异见王轻毁三宝。有弟子宗胜潜至王所。广说法要。往返征诘。师悬知宗胜义堕。遽告波罗提曰。汝可速救。
罗提禀云。愿假神力。言已。云生足下。至王前默然而住。
时王正问宗胜。忽见罗提乘云而至。愕然忘其问答。曰。乘空之者。是正是邪。
答曰。我非邪正。而来正邪。王心若正。我无邪正。
王虽惊异。而慢心方炽。即摈宗胜令出。罗提曰。王既有道。何摈沙门。我虽无解。愿王致问。
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
答曰。见性是佛。
王曰。师见性不。
答曰。我见佛性。
王曰。性在何处。
答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
答曰。今见作用。王自不见。
王曰。于我有不。
答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
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
答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
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
罗提说偈曰。
在胎为身。处世为人。
在眼曰见。在耳曰闻。
在鼻辨香。在口谈论。
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
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
王闻偈已。心即开悟。乃悔谢前非。咨询法要。
师一日曰。吾观赤县神州有大根器。遂逾海越漠。为法求人。
初至。见梁武帝。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师曰。不识。帝不契。
遂折芦渡江。至少林。面壁九年。得二祖于深雪中。曾谓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后传衣。付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流支.光统数加药害。至第六度遂不救。谶曰江槎分玉浪。管炬开金锁。
五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师知缘尽。欲返天竺。令弟子各言其志。道副得皮。总持得肉。道育得骨。二祖得髓。师入灭后。葬于熊耳。
后宋云使西域还。遇师于葱岭。见师手携只履而返。归奏帝。开圹。果见空棺只履存焉。
赞曰。
隆准龙颜碧瞳天相
弃金轮为圣道出家
辨宝珠与阿师相抗
足生云驱弟子除异见之邪
舌翻澜听合国起六宗之谤
神洲赤县接大乘根
东土西天示衲僧样
廓然无圣逆龙鳞一苇横江
寂尔观心坐鬼窟九年摸象
一花开五叶放庭雪没人腰
毒药作醍醐笑江槎分玉浪
如墙如壁几曾当教外别传
分髓分皮正好吃手中痛棒
诈死忙携只履归。惜大唐国一时人。开眼被胡儿欺诳。
猜你喜欢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八卷·一行 现忧惧品第九·马鸣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一百八十·佚名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印光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九·三峰法藏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三·慧立 卷第五·李通玄 进呈奏疏·霁仑超永 卷第二十五·居顶 卷第五·寒松智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家齐国治天下平之大本原·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