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五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

上堂五

上堂,僧問:「無影坡前曾相見,今朝特地忘卻面,和尚還記得麼?」師震威喝一喝。

問:「未到雙桂有一話頭,今已忘卻,請師荅話。」師云:「鼠口終無象牙。」僧喝一喝,師不理。僧歸眾,師乃云:「剛纔九夏又三冬,衲子齊來叩己躬,拄地撐天拄杖子,顛拈倒弄活如龍。且道朝打三千、暮打八百,還濟得甚麼邊事?」以拄杖卓一卓,云:「不獨登山兼打狗,偏能扶弱不扶強。」

三谿魏居士請師上堂說法,師固辭。次蚤上堂,師高聲召云:「魏居士。」士應諾,師云:「老僧為汝上堂了也。」士禮拜,師便下座。

治宇楊居士為子拖白請上堂,師云:「天上月正圓,人間道月半。咬破卻囫圇,囫圇成兩片,飯甑兩頭空,吾道一以貫。諸仁者!向此薦得,一生參學事畢;其或未然,請光桂出來拖白去。」桂出眾作禮胡跪,師云:「自從昔日與今朝,光陰漸漸不相饒,與麼趕出三門去,福海深而壽山高。」

追嚴上堂,師云:「兜率皇宮去復來,如如不動實悠哉,阿僧祇口難稱讚,一任凡胎與聖胎。所以道:處生死流,驪珠獨耀於滄海;踞涅槃岸,桂輪孤朗於碧天。未離兜率,已降皇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正當恁麼時,且道玉臺張居士夫婦來山營齋供眾,追嚴報本一句作麼生道?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不怨不忘今頓脫,西方上品綻金蓮。」

施主請上堂,僧問:「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是何人境界?」師云:「好與三十棒。」僧擬測,師噓一聲。

印達問:「氣聚時,主人公當堂;氣散時,主人公向甚麼處安身?」師云:「天晴日頭出,雨落地下溼。」達禮拜,師乃云:「連連兩日陞堂,箇箇腳忙手忙。田裏秧深上節,山中麥老將黃,工夫覺得無隙,食祿知其有方,但願檀那福壽,與同地久天長。」

峨眉山萬年寺紫芝法孫請陞座,僧問:「香飄雙桂,月朗中天,如何是祖孫相見一句?」師云:「分明月在峨眉上,看到峨眉卻又遲。」進云:「恁麼則團圓在此際,流輝不計秋?」師震威喝一喝。僧禮拜,師乃云:「雙桂堂前雙桂香,蜂喧蝶攘動悲傷,想來熟我餘生夢,飛上峨眉添道光。」擲拄杖,下座。

上堂,師云:「滴水滴凍庭際之人覓心不得,打雨打風杖頭之機忍俊不禁,忘形骸於方外,究性命於箇中,鼓兩片皮、弄三寸舌,千言萬語,無非要人解黏去縛,敲枷打鎖,豈料事無一向?又且不然,今日君如陳公夫人袁氏為男禳關寄名印鳳來山營齋供眾,入如來室,披如來衣,頂如來冠,帶如來鎖,得一身繫縛者,改禾莖而為粟柄,易短壽以作長齡。雖是雙放雙收,猶是半明半暗。正恁麼時,且道解脫底是?繫縛底是?」以拄杖卓一卓,云:「還委悉麼?薦取杖頭聲盡處,印龍印鳳日呈祥。」

開罏,上堂,師云:「鉗錘爐鞴不如初,十日親來九日疏,將謂胡鬚箇箇赤,誰知更有赤鬚胡?」

復舉:「王常侍謁臨濟大師,攜手至禪堂,問:『眾僧在此看經麼?』濟曰:『不看經。』曰:『參禪麼?』曰:『不參禪。』曰:『既不看經、又不參禪,在此作麼?』曰:『惟要作佛。』王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濟云:『將謂你是箇俗漢。』」師云:「即如我夔州府經歷司盧檀越特特來山,也不如是葛藤,遇茶喫茶、遇飯喫飯,難道也是箇俗漢?」召大眾,云:「試看:今之俗漢、古之俗漢,是同?是別?若道是同,不應點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若道是別,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正與麼時,都盧一狀領過,還委悉麼?」

一僧云:「夜深不向蘆華宿。」又一僧云:「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見。」師云:「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下座。

梁山林縣令請陞座,師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天下太平;諸侯得一,海晏河清。老僧今朝得箇初一,且道堪作甚麼?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

復舉:「鼓山赴閩王請雪峰上堂,云:『雪峰門下好矢聖箭,射入九重城裏去也。』太原孚上座云:『也待某甲勘驗過始得。』趕至中途,問曰:『師兄往那裏去?』曰:『九重城裏去。』曰:『忽遇四兵圍繞時如何?』曰:『他家自有通霄路。』曰:『恁麼則離宮失殿去也?』曰:『何處不稱尊?』孚上座拂袖便回,舉似雪峰云:『好矢聖箭中途折卻了也。』峰云:『他有後語在。』曰:『老凍膿猶有鄉情在。』」師云:「此則公案商量者最多,錯會者不少,都去折箭處卜度,殊不知鼓山折箭則且置,雪峰上堂是甚麼心行?還委悉麼?」時有僧云:「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師卓拄杖一下,云:「一箭落雙鵰。」

天童悟和尚忌日,師拈香云:「一瓣香,兩手舉,雙桂堂前經幾幾,萬里鵬程去復來,一天明月照巴水。」

解制,上堂,師云:「千出醜,萬出醜,學冠天人開大口,吐霧吞雲立上風,蘇州有也常州有。大眾會麼?如會得,老僧分半院與汝住;其或未然,一任東奔西走。」

總督四川培之李護法薦慈請就重慶府官衙陞座,師云:「過去事已過去,未來事猶未來,且道即今事又作麼生?兩頭坐斷,中間莫位。若於此會,得淨裸裸絕承當,赤灑灑無回互,便見得今日所薦誥封一品太夫人,齊家治國,純孝精忠,凜凜孤光不遷不變,即穢邦而生淨土,即煩惱以證菩提。其或未然,更聽一偈:訃音正報凱音時,兩處相將不早遲,快我蓮池添上客,全人忠孝令人思。」下座。

浴佛,上堂,師云:「指天指地及周行,臭口初開引禍生,一棒翻加人我病,九龍惡水太無情。敢問大眾:還知此中利害處麼?」有僧喝一喝,師云:「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上堂,師云:「惡辣鉗錘大鞴爐,純鋼煉就箇頭顱衝,鋒破敵與麼去,四海氛煙盡淨除。如是,則知長春周居士來山飯僧請法,上祈國泰民安,下祈光前裕後,人人悟證平常,箇箇剋期取辦,早遂忠孝之懷,以全自他之益。所以道:求道如鑽火,逢煙未可休,直待金星現,燒然始到頭。老僧如是告報,未審眾中還有得金星現者麼?如無,因齋慶讚去也。」以拂子打圓相,云:「但存方寸修陰騭,自有麒麟應馬前。」

天童悟和尚忌日,師拈香云:「七月七,吾師涅槃日。老僧一瓣香,觸碎諸人鼻。」遂炷香,復云:「若道是瓣香,入地獄如箭射;若道不是香,入地獄如箭射。正恁麼時,且道還是香底是?不是香底是?請著一語看。」自代云:「禍不入慎家之門。」

辭眾上堂,師云:「初開劫運久開爐,七十年來志不輸,每見隙駒難度尾,嘗聞老蚌易生珠。三餐三道束腰篾,一箇一張護口符,今日功圓并行滿,同瞻佛日與皇圖。」下座。

小參一

小參,師云:「臨濟在黃檗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於中放不過處氣悶殺人,指參大愚輕輕點破,忽地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性音
  卷第一百十二·李通玄
  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总目卷第一·智旭
  空行品第十二·佚名
  卷第八十四·李通玄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如惺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七·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六卷·佚名
  卷第十一·昙噩
  卷五十四·佚名
  序品第一·佚名
  都部陀罗尼目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二·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二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计日集【起癸已七月尽十二月】暑雨连旬初秋就道自去年二月引疾乞休及是六百日矣渊明云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而今而後岁月庶为我有乎七

  • 顾况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顾况( 727-815?),字逋翁,苏州人。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号“华阳真逸”。他是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主张与诗风都与元结相似,对白居易有一定影响,

  • 原序·常璩

    华阳国志原序古者封建五等诸侯国皆有史以记事后世罢封建为郡县然亦必有图志以具述盖以疆域既殊风俗各异山川有险要厄塞之当备郡邑有废置割隶之不常至於一士之行一民之謡皆有不可殁者顾非笔之於书则不能也周官职方氏掌

  • 第三节 “歌德”·老舍

    ①老舍自称是歌德派,歌新社会、共产党、毛主席之德。老舍对新社会的认识与早年由基督教得来的人类大同的理想是一致的,他的热情有宗教般的特点。而对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等,他并没有多深的认识。歌德的写作态度,决定

  • 卷之三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赵绰传·魏徵

    赵绰,河东人。 生性质直刚毅。 在北周时,起初当天官府史,因他恭谨勤勉,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以聪明能干被人知晓,累次升迁,到转任内史中士。 遭父丧,离职守丧,悲哀太过,以至骨瘦如柴,世人称其孝。 守丧满期后,又当掌教中士。 隋

  • 十三日备尝记·曹晟

    [清] 曹晟 英吉利古荷兰西国也,今之英人红毛冒之耳。荷兰国富地广,历年既久,俗尚奢侈,酰于逸乐,不知兵革,专以利惠结属国。红毛人尚武多力,刁暴而巧,然穷困因求荷兰抚恤,荷兰与以沿海弃地。既久,四面皆红毛部落,荷兰圈于中,遂日弱

  • 孙松年·佚名

    孙松年先生小传孙先生松年别号鹤龄湖北江夏县人也先世以耕读世其家其尊人清若公质直好义至今鄕里间犹称道之先生幼读绝慧旋即弃书习商以绵业为民生日用之大宗遂专心壹志于绵光绪中叶李文忠创办华盛纺织纱布厂于上海杨

  • 卷八·邱濬

    ▲重台谏之任 《周礼》: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春官)。 臣按:御史之名始见于此,然其所职者乃邦国都鄙之治令以赞冢宰者也,汉因秦制而设此官,则专以司纠察之任,名虽同而其制则异也。 《通典

  • 卷八·刘逢禄

    公终始例第二十隐元年:春,王正月。传: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立蒨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子以母贵。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传:仲子者何?桓之母也。隐为

  • 古之教者①·戴圣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学(5)。比年入学(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

  • 第57章·老子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1)。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2)。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3);民多知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4)。是以圣人之言曰(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

  •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序·佚名

    终南山释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难偃。三界由此轮回。爱水未清。四惑因兹流湎。自非独拔开士出有至人。何能裂爱网而辟重关。质深疑而启昏趣。有离垢慧菩萨者。道高初住。德跨八恒。假时俗之津途。发深识之嘉问。如来

  •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四·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释空品夫空者应有四种。谓灭色入空。即色是空。灭边入空。即边是空。此经通诸乘忏悔。应须四种空。而今品但标空者。专是即边而空也。何故尔。经云。无量余经已广说空。是故此中略而解说也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十(本)·窥基

    随喜功德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三。一者七品学行流通中。后六品明能行人。分四。自下第三有二品。明傍修行及正依行功德多少。此品明傍修行之福。故此品兴也。二者一乘果中。上二品明已满果。自下

  • 卷第十八·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十八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烦恼品第十一之一有一人出世。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断恶不善法。生诸善法。断苦法。得乐法。寂静诸漏灭诸漏。除诸所作业。能得寂静第一义清凉。究竟尽

  •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佚名

    《茅山志》卷9著录《上清回车毕道箓》,当与此法有关。此法当出自宋元间。述以符咒印驱鬼、治病、勘灶诸法。

  • 玉镜新谭·朱长祚

    朱长祚撰。书中记述了阉党专擅作恶的经过,汇辑有关诏令及《诛逆爰书》,因之此书又名《逆珰事略》。全书10卷,析为32类。每类均先叙其事,后节抄或迻移有关诏令奏疏。“录用章奏,字字俱从邸报、邮传,不敢窜易一字以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