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五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
上堂五
上堂,僧問:「無影坡前曾相見,今朝特地忘卻面,和尚還記得麼?」師震威喝一喝。
問:「未到雙桂有一話頭,今已忘卻,請師荅話。」師云:「鼠口終無象牙。」僧喝一喝,師不理。僧歸眾,師乃云:「剛纔九夏又三冬,衲子齊來叩己躬,拄地撐天拄杖子,顛拈倒弄活如龍。且道朝打三千、暮打八百,還濟得甚麼邊事?」以拄杖卓一卓,云:「不獨登山兼打狗,偏能扶弱不扶強。」
三谿魏居士請師上堂說法,師固辭。次蚤上堂,師高聲召云:「魏居士。」士應諾,師云:「老僧為汝上堂了也。」士禮拜,師便下座。
治宇楊居士為子拖白請上堂,師云:「天上月正圓,人間道月半。咬破卻囫圇,囫圇成兩片,飯甑兩頭空,吾道一以貫。諸仁者!向此薦得,一生參學事畢;其或未然,請光桂出來拖白去。」桂出眾作禮胡跪,師云:「自從昔日與今朝,光陰漸漸不相饒,與麼趕出三門去,福海深而壽山高。」
追嚴上堂,師云:「兜率皇宮去復來,如如不動實悠哉,阿僧祇口難稱讚,一任凡胎與聖胎。所以道:處生死流,驪珠獨耀於滄海;踞涅槃岸,桂輪孤朗於碧天。未離兜率,已降皇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正當恁麼時,且道玉臺張居士夫婦來山營齋供眾,追嚴報本一句作麼生道?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不怨不忘今頓脫,西方上品綻金蓮。」
施主請上堂,僧問:「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是何人境界?」師云:「好與三十棒。」僧擬測,師噓一聲。
印達問:「氣聚時,主人公當堂;氣散時,主人公向甚麼處安身?」師云:「天晴日頭出,雨落地下溼。」達禮拜,師乃云:「連連兩日陞堂,箇箇腳忙手忙。田裏秧深上節,山中麥老將黃,工夫覺得無隙,食祿知其有方,但願檀那福壽,與同地久天長。」
峨眉山萬年寺紫芝法孫請陞座,僧問:「香飄雙桂,月朗中天,如何是祖孫相見一句?」師云:「分明月在峨眉上,看到峨眉卻又遲。」進云:「恁麼則團圓在此際,流輝不計秋?」師震威喝一喝。僧禮拜,師乃云:「雙桂堂前雙桂香,蜂喧蝶攘動悲傷,想來熟我餘生夢,飛上峨眉添道光。」擲拄杖,下座。
上堂,師云:「滴水滴凍庭際之人覓心不得,打雨打風杖頭之機忍俊不禁,忘形骸於方外,究性命於箇中,鼓兩片皮、弄三寸舌,千言萬語,無非要人解黏去縛,敲枷打鎖,豈料事無一向?又且不然,今日君如陳公夫人袁氏為男禳關寄名印鳳來山營齋供眾,入如來室,披如來衣,頂如來冠,帶如來鎖,得一身繫縛者,改禾莖而為粟柄,易短壽以作長齡。雖是雙放雙收,猶是半明半暗。正恁麼時,且道解脫底是?繫縛底是?」以拄杖卓一卓,云:「還委悉麼?薦取杖頭聲盡處,印龍印鳳日呈祥。」
開罏,上堂,師云:「鉗錘爐鞴不如初,十日親來九日疏,將謂胡鬚箇箇赤,誰知更有赤鬚胡?」
復舉:「王常侍謁臨濟大師,攜手至禪堂,問:『眾僧在此看經麼?』濟曰:『不看經。』曰:『參禪麼?』曰:『不參禪。』曰:『既不看經、又不參禪,在此作麼?』曰:『惟要作佛。』王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濟云:『將謂你是箇俗漢。』」師云:「即如我夔州府經歷司盧檀越特特來山,也不如是葛藤,遇茶喫茶、遇飯喫飯,難道也是箇俗漢?」召大眾,云:「試看:今之俗漢、古之俗漢,是同?是別?若道是同,不應點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若道是別,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正與麼時,都盧一狀領過,還委悉麼?」
一僧云:「夜深不向蘆華宿。」又一僧云:「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見。」師云:「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下座。
梁山林縣令請陞座,師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天下太平;諸侯得一,海晏河清。老僧今朝得箇初一,且道堪作甚麼?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
復舉:「鼓山赴閩王請雪峰上堂,云:『雪峰門下好矢聖箭,射入九重城裏去也。』太原孚上座云:『也待某甲勘驗過始得。』趕至中途,問曰:『師兄往那裏去?』曰:『九重城裏去。』曰:『忽遇四兵圍繞時如何?』曰:『他家自有通霄路。』曰:『恁麼則離宮失殿去也?』曰:『何處不稱尊?』孚上座拂袖便回,舉似雪峰云:『好矢聖箭中途折卻了也。』峰云:『他有後語在。』曰:『老凍膿猶有鄉情在。』」師云:「此則公案商量者最多,錯會者不少,都去折箭處卜度,殊不知鼓山折箭則且置,雪峰上堂是甚麼心行?還委悉麼?」時有僧云:「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師卓拄杖一下,云:「一箭落雙鵰。」
天童悟和尚忌日,師拈香云:「一瓣香,兩手舉,雙桂堂前經幾幾,萬里鵬程去復來,一天明月照巴水。」
解制,上堂,師云:「千出醜,萬出醜,學冠天人開大口,吐霧吞雲立上風,蘇州有也常州有。大眾會麼?如會得,老僧分半院與汝住;其或未然,一任東奔西走。」
總督四川培之李護法薦慈請就重慶府官衙陞座,師云:「過去事已過去,未來事猶未來,且道即今事又作麼生?兩頭坐斷,中間莫位。若於此會,得淨裸裸絕承當,赤灑灑無回互,便見得今日所薦誥封一品太夫人,齊家治國,純孝精忠,凜凜孤光不遷不變,即穢邦而生淨土,即煩惱以證菩提。其或未然,更聽一偈:訃音正報凱音時,兩處相將不早遲,快我蓮池添上客,全人忠孝令人思。」下座。
浴佛,上堂,師云:「指天指地及周行,臭口初開引禍生,一棒翻加人我病,九龍惡水太無情。敢問大眾:還知此中利害處麼?」有僧喝一喝,師云:「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上堂,師云:「惡辣鉗錘大鞴爐,純鋼煉就箇頭顱衝,鋒破敵與麼去,四海氛煙盡淨除。如是,則知長春周居士來山飯僧請法,上祈國泰民安,下祈光前裕後,人人悟證平常,箇箇剋期取辦,早遂忠孝之懷,以全自他之益。所以道:求道如鑽火,逢煙未可休,直待金星現,燒然始到頭。老僧如是告報,未審眾中還有得金星現者麼?如無,因齋慶讚去也。」以拂子打圓相,云:「但存方寸修陰騭,自有麒麟應馬前。」
天童悟和尚忌日,師拈香云:「七月七,吾師涅槃日。老僧一瓣香,觸碎諸人鼻。」遂炷香,復云:「若道是瓣香,入地獄如箭射;若道不是香,入地獄如箭射。正恁麼時,且道還是香底是?不是香底是?請著一語看。」自代云:「禍不入慎家之門。」
辭眾上堂,師云:「初開劫運久開爐,七十年來志不輸,每見隙駒難度尾,嘗聞老蚌易生珠。三餐三道束腰篾,一箇一張護口符,今日功圓并行滿,同瞻佛日與皇圖。」下座。
小參一
小參,師云:「臨濟在黃檗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於中放不過處氣悶殺人,指參大愚輕輕點破,忽地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性音 卷第一百十二·李通玄 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总目卷第一·智旭 空行品第十二·佚名 卷第八十四·李通玄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如惺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王论品第五之一·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七·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六卷·佚名 卷第十一·昙噩 卷五十四·佚名 序品第一·佚名 都部陀罗尼目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