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一百十六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六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曹洞宗

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

建州松溪华严元锡弘恩禅师

明瑞昌王四子也。生而眉目清奇。性不染俗。投博山来落[髟/采]。次参瀛山誾。常自闭门。一日见桃柳发畅。冲口成偈。誾痛骂者三日。後改参大好山。并示先寿昌用功处曰。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之语。师即力究。出关上方丈。问祖祖相传慧命源。请师的的明指出。誾乃据座师曰。须是和尚始得。誾曰。莫向鬼窟里作活计。师弹指曰。也要和尚证盟。誾笑颔而记莂。继住博山瀛山董岩诸刹 小参。师据座直视。良久曰。无如者部经文最简切。会麽。若也不会。未免数他宝在。才有是非。纷然不少。咄。念未生时尤妄觉。他羣不入始师儿。如何是不入他羣队底。不是牝鸡鸣。早已韩卢吠。要见金毛狮子麽。喝一喝曰。倒却门前系驴橛 小参。心外无法。乃至学之智钥。如贫得宝。受用无穷。虽身居九地。而圣位已齐诸圣。学千佛者宁无信诸。然而法外无心。又作麽生。问取刹竿风车子 小参。圣和凡何所别。醒将来一突兀。且道。唤甚麽作一突兀。向伊道作而不述 小参。上大人。至道无难。丘乙己。唯嫌拣择。化三千。但莫憎爱。可知礼也。不须更说。珍重 师派天潢。丁兹版荡。早具巢乌之行。鈯斧住山。真出世之标格。师生万历戊戌夏四月。没於顺治丙戌秋八月。寿四十有九。腊二十有八。奉全身墖於卍山之右(雪关誾嗣)。

信州瀛山云岫成峦禅师

饶州余氏子。父性证。母王俱。奉佛茄素。幼而逢僧。有不舍之意。生来清澹。无所嗜好。年十九。阅云栖七笔句语。依依不停。志欲出尘。投博山誾。脱白受具。得聆参禅二字。遂专心请益。典职侍寮。力究无门。复求进堂。倐尔见灯花堕地有省 住後上堂。红日堂空照。清风匝地来。李桃春烂熳。松竹绕篱栽。祖师现成意。何必更登台。虽然达磨遗下一只皮鞋。是何意旨。良久曰。弄丑出乖 师诞上堂。水清月现。风动云驶。本来面目。添眉插[此/束]。才出母胎花甲周。光阴迅速一弹指。如梦如幻。代谢不已。知有者。案指发光。不知有者。举心尘起。直须金乌啄破琉璃壳。玉兔推乾沧海底。正恁麽时。拨转船头。不妨优游自在(雪关誾关)。

洪都奉新头陀頴学弘敏禅师

宜丰陈氏子。生不茹荤。阅楞严经。遂有出尘矢志。寻头陀宗妙微薙染。参博山誾。入侍寮。看船没子踪迹处话有省。随往浙主大慈掌记室。一日入室。誾问。三世诸佛不知有。黧奴白牯却知有。子作麽生会。师曰。某甲口门窄。誾抚膝曰。道甚麽。师曰。昨日有人长短和尚亏。某甲与和尚解交。誾笑而颔之。复自武林还瀛山。师为第一座。誾印以偈曰。昔年招手不思归。父子团圞信有时。满月琅玕鳞甲异。泼天风雨湿龙衣。是冬誾涅盘。建窣堵。工竣。归头陀开法 时受业迁墖。上堂。就里难名。有客堪称。浪子虗中不载。无人打破圈儿。不敢吠影寻桩。只贵知恩有地。南阳忠国师。於无阴阳地上。建一座无缝墖。巧飞铃铎。妙叶烟云。八面玲珑。不事丹雘。肃宗皇帝。领荷全机。无忝外护。是佛心天子。却後侍者耽源。转折伤奇。弄得七穿八穴。带累他古今多少人。薰沐归心。向胡饼里讨汁。即令汾阳有尊酒片肉遣不去。者些野鬼闲神。争似我头陀老人。示一机一境。造次之流。向死桩上。活句里描写不来。正不知缁素分明。机缘有在。而今日之主伴灵兴。若有自他方而涌现者。各各入奋迅三昧。将陈年未了公案。穵窟填坑。成就庄严。东涌西没。可称尽善尽美。虽然如此。只如我师栖迟隐密。且道。是阴阳地耶。无阴阳地耶。卓杖曰。眼底浑无金屑累。碌砖顽石尽生光 师生万历丙午正月二十四日。示寂康熈壬子冬十一月晦。世寿六十有六。僧腊四十有二。墖於本山(雪关誾嗣)。

淮安观音院南庵大依禅师

元旦上堂。僧来竖拂。客至擎茶。有权有实。有照有用。三元归句。一喝分宗。即宾即主。无古无今。观音门下一齐生。按过活捉倒骑龙。直教解其粘去其缚。而不费离披之工。且道。观音有何长处。遂拱手曰。仁风永扇。帝道咸和。汝等食其食。正其襟端坐 上堂。白云无变识。包裹千差。青山无异心。发育万有。从上圣人。谈经三百余会。末後拈花。刀刃若新发於硎。只为曾参一贯。令他函谷关前。紫气横竖。高三千丈。神光老子。依旧觅心了不可得。今日观音门下。事同一家。骑灯笼。入露柱里。拈露柱。在灯笼上。喝一喝曰。如是之法。我从佛闻 上堂。欲雪不雪。半晴半阴。弥勒打开布袋。释迦瞠着眼睛。举头则便有尾。见俗则知有僧。所以道。逢人不出。出则便为人。只如今年去年。洞山说富。香严说贫。今日观音门下。虽是人春四日。依旧唤作年新 解制上堂。柳叶生嫩黄。湖光漾虗碧。透过祖师关。急急通消息。诸人屋里。一緉草鞋。一脚高。一脚低。不知踏过多少程途。宋云依旧传播不实。风吹乾。雨洒湿。经冬过夏。那里有些颜色。孰知千山之遥万木之隔。景物满阎浮。弹指超微密。蓦喝一喝曰。倒退三千 问如何是鸟道。师曰不行。曰如何是大圆镜。师曰不照。曰如何是出格之谈。师曰。满口是 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曰。七斤猫儿夜捕鼠 问如何是道。师曰。一去二三里。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烟村四五家。曰如何奉持。师曰。捕鱼为业。兼种桑麻 问如何是亲切句。师曰。掉棒打月 问如何是本生父母。师曰。总非汝亲(嵩乳密嗣)。

淮阴卓锡破崖弘继禅师

姑苏濮氏子。上堂。大道不离目前。要且目前难覩。上看看为父为金。下看看为母为釜。南看看为日为电。北看看为月为水。东看看为长子为善鸣。西看看为少女为口舌。不知者惧作人境上会去。只恐入於林中。又是载鬼一车。瞎却双瞳。何时得利见大人去。咄。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 问如何是得力句。师曰。剑刃上走马(嵩乳密嗣)。

淮西洪福灵焰大弘禅师

上堂。节令不相饶。倐忽蚕麦老。不图十分丰稔。试看农人舞蹈。风味一亘簇。新岁运依旧。恰好任教村歌社。饮西欹东倒无腔。铁篴声呜咽。放浪横吹。惊起拾得。遇着丰干跨虎。不知归向。道难难难。吸尽长淮玉影寒。更有寒山子。踏落华顶峰。笑道。易易易。一溪界破青山势。蓦喝一喝曰。有甚碑记 上堂。晴光一带。万里绝无点尘。一念才兴。弹指千差叠现。因甚麽。庵内人不知庵外事。灼然举着。未免致伊笑怪。师顾侍者曰。逢人不得错举 元旦。上堂。岁朝事事抑逼。用出谁管否吉。举措不循条例。说甚何必不必。灯火处处交欢。金翅时时喧集。春色自然盈眸。和风依旧四壁。卓拄杖曰。汝等笊篱木杓。向甚处捞影摝迹 解制上堂。良久曰。即此荒院无甚轨则。便恁麽去。或东或西。然而溪山有异。云月是同。江南江北。蹴踏随宜。过桥便拆桥。得路便塞路。有甚麽难。虽然。你若掀翻此座。许汝不妨灵俐(嵩乳密嗣)。

庐山归宗天然函昰禅师

番禺曾氏子。年七岁。一日坐屏处。忽觉此身生无所从。大生悲泣。至困极乃睡。又二年亦如前觉。十三读易。至太极生两仪。不知大极着落。遂打翻前二次疑。然彼时尚未信向。至入庠序。因同学所指。始知有宗门事。每思出世。为父母所阻。後入乡荐都归。舟抵吉州。患病中期。以愈日即断世缘。次早忽起。即誓不茹荤酒。不入内寝。极力参究。日夕禅坐。衣不解带。一日闻人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省入。後从孝廉张莂公。得长庆独风旛颂。始彻证向上关捩。问道深相契合。独以偈印之曰。风旛一颂解投机。千里同风事亦奇。三上黄岩问端的。方知野老不相欺。乃於崇祯己卯。脱白於归宗。越二载。随独赴华首。举师立僧。壬午开法广州诃林。自诃林。历雷峰海幢华首芥庵。庐山栖贤。韶州丹霞诸大刹。康熈庚戌返归宗。遂投老焉 上堂。卓拄杖曰。天然自是住丹霞。今古殊同验作家。远岫千层朝座直。平江百里绕门斜。大众即是老僧。老僧却不是大众。其或不知。日日丹霞。同门出入。同堂上下。老僧即是大众。大众且不是老僧。与麽举扬。犹是门庭施设。老僧三十年笑具。且从今日止。须知深山里。更有好商量麽。带雾锄云去。穿萝担月回 腊八上堂。我佛世尊。昔年於此夜。睹明星悟道。悟则不无。争奈落第二头。如何是第二头。以拄杖。一时赶散。复召众曰。悔悔。便归方丈 上堂。大众只管将问来问。脚跟下一段事。浮逼逼地。古人才开口。便知落处。岂一棒两棒。总不回头。有什麽打发处。还会麽。卓杖一下曰。若向者里。开得一只眼。堪与佛祖为师。复卓一下曰。若向者里。瞎却一只眼。堪与佛祖为师。掷下拄杖曰。且道。堪作什麽。若无举鼎拔山力。千里乌骓不易骑 除日晚参。古人烹露地白牛。与大众度岁。丹霞老汉久矣。没有者个。且道。将甚麽供养。蓦竖拄杖曰。饱一任饱。只是不许得味。卓拄杖。下座 晚参。尽大地在烜赫虗空里。总无一个知恩。设有知恩。不免旁观窃笑。且道。解笑者是什麽人。以竹篦指露柱曰。大众莫轻覰他(宗宝独嗣)。

奉天千山祖心圅可禅师

惠州博罗韩氏子。别号剩人。父若海。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母车姓。师生聪頴。少补诸生。性好义。豪快疎濶。参长庆独於广州东官。因见僧问诸识义。独曰。我者里一识也无。僧曰。恁麽则同寒灰枯木去也。独曰。寒灰枯木争解问话。师闻此信入。独复示无字令参。久之。师有颂曰。道有道无老作精。黄金如玉酒如渑。门前更是长安路。莫向西湖觅水程。嗣後。微细披剥无虗日。两踰岁。复闻。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六

猜你喜欢
  沙门品第十一·佚名
  卷七十·性音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佚名
  卷十二·佚名
  卷第十七(寒字号)·朱时恩
  卷十五·赞宁
  阴蕴之研究·太虚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卷(出乌波离所问经)·佚名
  学菩萨戒法·智旭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一·虚舟普度
  楚林上睿禅师住北京慈明寺一门语录卷之四·楚林上睿
  八佛名号经正文·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湛然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印光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632_1 【塞上】司空图   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卷632_2 【寄永嘉崔道融】司空图   旅寓虽难定,乘闲是胜游。碧云萧

  • 吴亿·唐圭璋

      亿字大年,蕲春人。父择仁,官尚书。亿于南渡初为靖江倅,居馀干。著有溪园自怡集。   南乡子   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烟弄柳条。认得裙腰芳草路,魂消。曾折梅花过断桥。   潘鬓为谁凋。长恨金闺闭阿娇。遥想晚妆呵

  • 卷五十一·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五十一兵部主事陈焯编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水人自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皆諡忠即欣然慕之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一挥万言文不起草理宗亲拔为第一丁父忧服阕为宁海

  •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八·朱隗

    五绝利瓦伊祯一首陈继儒十三首王思任二首 高攀龙四首邹廸光一首周 祝一首吴鼎芳一首葛一龙二首茅元仪一首文震亨一首潘一桂四首谭元春一首释明河一首释读彻一首钱继章一首陈名夏二首方以智十首吴伟业二首舒忠谠七首

  • 第十二出 辞兄归省·佚名

    【望吾乡】(生)花酒迷人不知醒,梦断巫山云路迷。韩寿偷香有情意,君瑞相见在琴边。看古人,有只例,姻缘愿乞早团圆。冥日厌厌醉如痴,恰是风前挂酒旗。但得相随返去厝,未知姻缘是★(左人右再)年?伯卿(必卿),因送哥嫂到

  • 列传三 宗室·薛居正

    永王存霸,武皇子,庄宗第二弟,同光三年封。庄宗败,为军卒所杀。《欧阳史》云:存霸历昭义、天平、河中三军节度使,居京师食俸禄而已。赵在礼反,乃遣存霸于河中,庄宗再幸汜水,徙存霸北京留守。《通鉴》云:李绍荣欲奔河中就永王存霸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三·乾隆

      汉【起高□帝五年己亥至孺子婴初始元年戊辰凡十二帝二百一年附新莽十四年更始二年共二百二十六年】  太祖髙皇帝  姓刘氏名邦陶唐氏裔刘累之后【春秋时在晋为范氏士防入秦还其处者为刘氏后自秦涉魏徙于丰】以

  • 读礼通考卷一百一·徐乾学

    变礼一干学案黄勉斋变礼六篇一曰奔丧二曰闻丧三曰并有丧四曰道有丧五曰因吉而凶六曰因凶而吉闻丧奔丧本一事勉斋厘爲二篇反以闻丧次于奔丧又取杂记诸文入于篇中未免割裂今仍用奔丧原文合爲一篇重改作也因吉而凶则如他

  • 卷十一·佚名

    三月二十一日(己丑),李侍尧奏言:接副将丁朝雄等具报,郝壮猷收复凤山之信;窃意南路自此廓清,可用全力向北路会剿巢穴。及接黄仕简抄录折稿,称尚需驻兵搜捕,未敢遽离府城。是黄仕简既坐守郡城,而郝壮猷亦不能撤兵往北路会剿,可知。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杨士奇

    宣德三年秋七月辛亥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选太原前卫千户曹英孙女为镇国将军羙垸夫人平阳卫指挥桂德孙女为镇国将军美垙夫人平阳府临汾县民贾整女为镇国将军美埻夫人○壬子赐贵州安顺州把事阿关镇宁州把事阿

  •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春正月。癸卯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

  • 卷六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辽兴宗重熙四年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天成军节度使萧罕嘉努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珠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

  • 六·沈从文

    当两人在西山无法支持下去,迁入北河沿一个公寓里时,原为了先从朋友方面,就早知道那公寓中有个明理知趣主人的。这主人风度同性情,使人一想起来便觉得混合了快乐与忧愁,从他那份性格上,总仿佛可以接触了些又荒唐又微妙的人生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十七典礼四 【颁诏三】廵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觉罗满保谨题爲圣寿同天皇恩如海吁请详题代谢以逹舆情事据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李发甲呈详据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

  • 纲鉴易知录卷五三·吴楚材

    唐纪代宗皇帝纲 己未,十四年,春正月,以李泌为澧州刺史。目 常衮言于上曰:&ldquo;陛下久欲用李泌,昔汉宣帝欲用人为公卿,必先试理人,请且以为刺史,使周知人间利病,俟报政而用之。&rdquo;纲 二月,田承嗣卒。目 以其侄悦为魏博

  • 墙有茨·佚名

    ——宫廷之事很难说【原文】墙有茨①,不可埽也②。中篝之言③,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④中篝之言,不可详也⑤。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⑥。中篝之言,不可读也⑦。所可读也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四·智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四之一古歙门人成时编辑【普说】【祖堂幽栖寺丁亥除夕普说】【歙西丰南仁义院普说】【歙浦天马院普说】【茶话】【答卓左车茶话(原问博山启附)】【示念佛法门】【示念佛三昧】【除夕答问】【为大冶

  •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佚名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孔雀明王经,简称《孔雀明王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代。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为正一派道士所作。据书末所载正一天师张国祥跋语称,此经原在武当山,由太和紫霄宫李提点从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