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叶梦得(二首)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此首纤丽而豪逸。上片,幽境幽情。起三句,言睡起时间与睡起见闻。向晚房栊,莺语花飞,是幽静之境。“吹尽”两句,更言庭院无人,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数句,言因暖而寻扇,因扇有乘鸾女,遂引起旧恨。下片,另从对面推论,人去远,无由重见。“江南”三句,写江天空阔之景。“无限”两句,写人远路远,深意难寄。“但怅望”三句,写千山阻隔,望亦徒然。末句,怅无人歌唱,振起全篇。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此首风格高骞,极似东坡。起言昨晚风雨交加,花已零落。“晓来”两句,言今晓花落之多,与游丝之长。下片,言花下携手,饮酒之乐。末句,慰人慰己,一往情深,盖美人若乐,我亦自乐,若美人蛾眉不展,我亦因之无欢意矣。

李清照(四首)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首纯用赋体,写竟日愁情,满纸呜咽。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以下分三层申言可伤之情景。“乍暖”两句,言气候寒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句,言晓风逼人之可伤。“雁过”两句,言雁声入耳之可伤。换头三句,仍是三层可伤之事。“满地”两句,言懒摘黄花之可伤。“守着”两句,言日长难黑之可伤。“梧桐”两句,言雨滴梧桐之可伤。末句,总束以上六层可伤之事。

  念奴娇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此首写心绪之落寞,语浅情深。“萧条”两句,言风雨闭门;“宠柳”两句,言天气恼人,四句以景起。“险韵”两句,言诗酒消遣;“征鸿”两句,言心事难寄,四句以情承。换头,写楼高寒重,玉阑懒倚。“被冷”两句,言懒起而不得不起。“不许”一句,颇婉妙。“清露”两句,用《世说》,点明外界春色,抒欲图自遣之意。末两句宕开,语似兴会,意乃伤极。盖春意虽盛,无如人心悲伤,欲游终懒,天不晴自不能游,实则即晴亦未必果游,李氏《武陵春》云“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亦与此同意;其下续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亦是打算一游,而终懒游也。

赵 佶(一首)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此首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秾郁。“羞杀”一句,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陡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

陈与义(二首)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首感时伤老,吐语峻拔。一起言时光之速,景物之异,感喟不尽。“无人”两句亦高朗,所谓此意,亦羁旅之感也。下片,大笔包举,劲气直达。“万事”两句,沈痛。“酒杯”三句,抒怀念之意。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此首豪旷,可匹东坡。上片言昔事,下片言今情。“忆昔”两句,言地言人。“长沟”三句,言景言情。一气贯注,笔力疏宕。换头,忽转悲凉。“二十”两句,言旧事如梦。“闲登小阁”三句,仍以景收,叹惋不置。

周紫芝(二首)

 

  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此首因听雨而有感。起点夜凉灯残之时,次写夜雨,即用温飞卿词意。换头,忆旧时之乐。“如今”两句,折到现时之悲。“不听清歌也泪垂”,情深语哀。

  踏莎行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此首叙别词。起写别时之哀伤。游丝飞絮,皆喻人之神魂不定;泪眼相觑,写尽两情之凄惨。“一溪”两句,怨柳不系舟住。换头点晚景,令人生愁。末言今宵之难遣,语极探婉。

徐 伸(一首)

 

  二郎神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此首多说别后情事。张直夫谓干臣为侍儿作,然宛转清丽,固是妙手偶得之作。起句,从举头闻鹊喜翻出,鹊原报喜,奈今无喜,故闷来怨鹊而弹之,极无理,极可味。因闷而弹鹊,因弹鹊而又搅碎花影,去闷招闷,故下曰“动是愁端”。“漫试著”三句,睹物怀人,倍增凄寂。“动是”二句,言愁极而病。“嗟旧日”三句,更言消瘦不堪。换头,从对面设想,料亦同感愁闷。“雁足”三句,收束两面,雁足既不将远书带来,而我之马蹄又不得去,空自闭门,情何以堪。末言尽日凝望,愁思愈深。

李 玉(一首)

 

  贺新郎

  春情

  篆缕消金鼎。醉沈忱、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沈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此首见《花庵词选》,惟又误入赵长卿《惜香乐府》。《阳春白雪》作潘元质亦误。李玉只传此一首,但情韵并胜。起写静境,并及人午睡,内而篆缕消鼎,外而杨花糁径,皆令人深感愁深。“渐玉枕”以下,写醒来景象,及醒来心情。伫视落花,倍觉无聊,故鬓乱亦不整也。下片,写凝望之切。“江南”三句,言消息杳然。“月满”两句,言己不得归。“又只恐”三句,言人不得来。末句,言无人为伴,惆怅极深。  

鲁逸仲(一首)

 

  南 浦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

  此首写旅思。上片景,下片情,琢句极警峭。起写风送角声,次写雪满孤村,所闻所见,无非凄凉景象。“酒市”以下,更写晚间灯火与云中雁声,境尤可悲。下片,由景入情,乡思最切。“好在”两句,言见月销魂。“故国”两句,忆梅忆人。“为问”两句,承忆梅。“算翠屏”两句,承忆人。以己之深愁难释,故思及对方之人,亦应是余恨难消也。

猜你喜欢
  宋德广·唐圭璋
  第十六出 赠妓·李渔
  沧浪集卷二·严羽
  藏春集卷二·刘秉忠
  四集卷四十四·乾隆
  寒山诗集原序·寒山
  卷三十八·乾隆
  卷二百六十三·陈廷敬
  卷一百二十六·陈廷敬
  卷六百四十二·佚名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一·康熙
  巻三·宋绪
  屏岩小稿·张观光
  致梁实秋·闻一多
  卷九·姚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章丽贞·唐圭璋

      丽贞,宋宫人。   长相思   吴山秋。越山秋。吴越两山相对愁。长江不尽流。   风飕飕。雨飕飕。万里归人空白头。南冠泣楚囚。

  • 第十八出 重晤·周履靖

    【逍遥乐】〔旦上〕残暑日炎炎。一雨凉风盈枕簟。浑如千里故人旋。〔小旦上〕莎蛩喞喞。络纬嘶嘶。梧叶翩翩。〔旦〕红藕香残玉簟秋。〔小旦〕眼穿肠断为牵牛。〔旦〕常疑好事成虚事。〔小旦〕两点春山满镜愁。〔旦

  • 王晔·隋树森

    作者简介见杂剧部分。 小令 【双调】庆东原 风月所举问汝阳记黄肇退状 于飞燕.并蒂莲,有心也待成姻眷。吃不过双生强口脔,当不过冯魁斗谝, 甘不过苏氏胡扇。且交割丽春园,免打入悲田院。 折桂令 问苏

  • 巻五·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五     明 袁表马荧 编林膳部集五七言律诗春日游东苑应制长乐钟鸣玉殿开千官步辇出蓬莱已教旭日催龙驭更借春流泛羽杯堤栁欲眠莺唤起宫花乍落鸟衔来宸游好续箫韶奏京国于今有凤台春日

  • 卷十·应劭

      ○山泽《孝经》曰:"圣不独立,王不独治。神不过天地,同灵造虚,由立五岳,设三台。"传曰:"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余或伯或子男,大小为差。"《尚书》:"咸秩无文。"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易》称:"山泽通气。"《礼》:"名

  • ●卷下·张唐英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岗人。为郡衙史。以咸通十五年甲午岁四月二十一日生,有火光照室,邻里皆异之。有僧见而抚曰:“此五台山灵也。”弱冠,补太原衙内都指挥使。李克用镇太原,妻以其弟克让之女,累迁亲卫军使。天五

  • 大事记解题卷五·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周赧王十九年楚怀王薨于秦解题曰是后八十六年楚戍卒陈胜称大楚首难于蕲郡县豪杰皆应之遂以灭秦范増説项梁立怀王孙心也其言曰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终之降子婴灞上覆秦

  • 萧朴传·脱脱

    萧朴,字延宁,国舅少父房之族。父萧劳古,因为擅长做文,成为圣宗的诗友。萧朴幼时便显得像个练达持重的人。成年之后,博学多智。开泰初,补为牌印郎君,任南院承旨,暂管转运事,不久改任南面林牙。皇上以政事问他,萧朴详细地陈说百姓

  • 卷一百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雍正九年四月上谕九道初五日奉上谕上年秋水涨溢山东地方与江南邳宿等处及直隶州县有罹於水患者朕轸念穷民分遣官员驰往赈济赐粟赐金皆加恩於常格之外今春留心体察知山东地方及

  • 卷九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下 朱批杨文乾奏摺 雍正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广东巡抚【臣】杨文乾谨 奏为覆奏事窃【臣】蒙 皇恩准假赴京自四月十九日入觐 天顔至六月十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十四吉礼祭都城隍神之礼每嵗万寿圣节遣官一人将事是日庙祝洁扫庙宇内外太常寺具祝版备器陈牛一羊一豕一果实五盘鑪一镫二设案一于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设案一于殿东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白】

  • 提要·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西汉会要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提要【臣】等谨案西汉会要七十卷宋徐天麟撰天麟字仲祥临江人开禧元年进士调抚州教授历武学博士通判惠潭二州权知英德府事蹟附见宋史徐梦莘

  • ●劉序·多隆阿

      詩三百篇蓋皆感物造端寓詞託諷大都比興為多其所舉鳥獸蟲魚草木之名夥矣然古今異時鄉土殊產徒執今時所目驗與夫方俗之稱名以求當於風雅頌之所詠有以知其齟齬而不能合也經生所恃以考證者毛鄭而外惟爾雅釋草等七篇次

  • 春秋集传辨疑卷五·陆淳

      闵元年春王正月  公羊曰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因狱有所归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道也【狱有所归谓罪归邓扈乐也】赵子曰按臣弑其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季子初

  • 卷六·佚名

    △宝女品第三之二尔时宝女复白佛言:世尊,如经中说。如来具足十神力者,为即十力是世尊耶。为离十力有世尊乎。若即十力是世尊者,是名二法若是二者即是无常。若离十力有世尊者,云何如来说诸法等。世尊,若一力中具十力者,何故如

  •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四·宗晓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答日本国师二十七问  草庵录纪日本国师问事  再答日本国十问  答泰禅师佛法十问  再答泰禅师三问  天童凝禅师上四明法师第一书  四明法师复天童凝禅师第一书  天童又上

  • 陈文纪·梅鼎祚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沈炯以外,唯江总所传稍多。此编兼其陈,隋诸

  • 楚辞芳草谱·谢翱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谢翱著。1卷。此书即因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分类方式,将《楚辞》中芳草,按其特征、品格谱分为23品,每品列为一条。其考释极为简质,大抵以其时通名以考订之,偶引故说,但极少,至《楚辞》本文,亦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