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一

門人真樸編次

住大內萬善殿語錄

順治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奉旨開堂結冬,聖駕親臨,特差內院官李世昌、張嘉謨、雷先聲執香迎師至座前,師云:「兜率上升,天王敷座。不見道:名稱如來聞十方,諸吉祥中最無上,昔曾處此摩尼殿,是故此處最吉祥。」以手指云:「大眾看看,百萬億欄楯階陛、百萬億天繒妙寶、百萬億香光雲網、百萬億殊勝莊嚴,一一皆由我皇積劫修行百萬億阿僧祇善根功德所共成就,於一念間於此殿中一時顯現了也。還見麼?」遂陞拈香:「此一瓣香,不自天生、非從人得,一本諸佛菩薩大慈薰種、大悲植根、大喜大舍之所灌溉滋培、大願大力之所暢茂條達,然後斷之以金剛智斧,析之以方便慧刀,爇向爐中,結而為蓋,則覆被大千;散而為雲,則潤流沙界。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躬,萬歲萬歲萬萬歲,伏願功超三后,道貫百王,舞干羽而格有苗,八荒順化;垂衣裳而朝萬國,天下歸仁。」復拈云:「此一瓣香,毘藍園裏收來,無憂樹下將出,爇向爐中,奉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次及內宮皇后,伏願壽同山固、福與天齊,濬發長祥,克昌厥後。」

上首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

師展拂云:「倒騎鐵馬入重城,敕下傳聞六國清,手握金鞭問歸客,夜深誰共御街行?還有同途合轍者麼?不妨攜手上高臺。」

問:「今日奉旨開堂,當說何法?」師云:「金風吹玉管,那箇是知音?」進云:「大中天子曾輕觸,三度親遭弄爪牙。此是後人頌黃檗為人處。即今御駕親臨,和尚作麼生相為?」師云:「香煙堆裏好生觀。」進云:「只如現前大眾,那箇知恩?」師打云:「你須領取者一頓。」進云:「還有報恩者麼?」師云:「大家齊著力。」進云:「恁麼則華封三祝,不獨唐堯。」師云:「速禮三拜著。」進云:「某甲亦得橫趨金殿過,身惹御爐香。」便禮拜。

問:「飛錫一聲天地動,爐煙起處遍乾坤,為國開堂於此日,未知將底答皇恩?」師云:「須彌有頂低垂日。」進云:「師將少室真消息,祝讚當今有道君。」師云:「兜率無根下戴鼇。」進云:「但見皇風成一片,不知何處有封疆?」師云:「不勞重說偈言。」進云:「琉璃殿長珊瑚樹,瑪瑙階生碧玉華。」師云:「閒言語。」僧禮拜。

問:「靈山憶別已多年,一會相逢尚儼然,龍象駿奔咸鶴望,請垂一語利人天。」師云:「八角磨盤空裏走。」進云:「一句迥然開祖胄,千秋法運喜重新。」師云:「未盡贊揚。」進云:「但願舜日與佛日同輝,慧天與堯天共朗。」師云:「不妨道著。」進云:「從此堯天光不夜,真風普扇十洲春。」師云:「篷底月明歸載去,劫前風韻落誰家?」僧喝,師云:「皇帝面前,何得下喝?」進云:「莫怪渠儂多意氣,他家曾謁聖明君。」師以杖推下。

問:「遠頒睿旨,留供闕庭,特命開堂,將何酬答?」師云:「惟憑一滴曹谿水,遍界為霖報我皇。」進云:「萬方瞻此日,九土沐洪恩。」師云:「大地山河齊點首,同呼萬歲聖明君。」進云:「昔日趙州因燕、趙二王至,州據坐云:『上等人來,禪床上接。』即今聖駕親臨,和尚又如何施設?」師云:「適來拈香祝聖已竟。」進云:「如是,則光揚大法全在斯時。」師云:「窣堵那吒掌上擎。」進云:「昔日靈山親晤後,現登佛位示金輪。」師云:「且喜闍黎共證明。」

問:「太白遙遙降紫泥,高飛法錫到龍墀,安禪大內親承供,報答皇恩句倩誰?」師云:「金香爐下鐵崑崙。」進云:「過去五佛開三顯一,不知顯那一義?」師便打。進云:「即今棒喝交馳,又顯何事?」師復打。進云:「謝師指示。」師云:「你曾夢見也未?」進云:「慈風蕩蕩播今古,遍界歌謠祝聖君。」師云:「學語之流,一札千行。」乃云:「靈山密旨,千聖同宣;少室真宗,萬靈共證。其奈依稀越國者多,彷彿揚州者眾,正如入京朝聖主,纔到潼關即便休,所以不睹廣大門風,焉知威德自在?」拈拄杖卓一下,云:「若向者裏一蹋,鴻門洞開兩扇,則可謂腳跟不動,身入帝鄉,造託非他,盡蹋御園春色,欽承有自,無違咫尺天顏。諸仁者!宣德門前且無曲徑,含元殿上覓甚長安?然則把定乾坤,奚煩顧佇,流通正眼,端在茲辰。何故?欣逢聖主隆吾道,千載難忘此一時。」復云:「制結皇家,禪安大內,地爐掘深深之炕,獸炭燒燄燄之煤。欽差內院三員、正副監司兩位,禁城把斷,密不通風,閶闔牢關,水無滲渫。如此嚴切,為汝諸人。諸人合作麼生即得?若非皮骨通身換,難報我皇護念恩。」

白椎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如是。」卓拄杖下座。

舉:「大覺昇長老旅菴月西堂立,僧上堂問:『綸音既奉,寶座隨陞,祝聖伽陀,驚聞舉唱。大暢玄風即不問,如何是向上一路?』」師云:「駱駝尾上弔冬瓜。」進云:「向上一路,千聖不傳,雞足山中,等箇甚麼?」師豎起拂子,云:「專待流通此事來。」進云:「向上一路,千聖不言,多子塔前,合談何事?」師便喝。進云:「祇如今日和尚陞堂,特為分座,作麼生是為人一句?」師云:「問取座元天岸昇。」進云:「與麼則一滴曹源續遠流去也。」師云:「誰知正法眼,滅卻瞎驢邊。」僧一喝,師云:「好一喝。」僧拂袖歸眾。乃云:「昔年北海曾分座,今日攜登萬歲臺,幸有任公竿在手,不煩船子竹重栽。衲僧巴鼻從施展,佛祖牢關任打開,接得滹沱嗣斷際,鐵牛生下玉麟來。」

復舉:「乾峰示眾云:『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師云:「乾峰老子雖是握節當胸,未免死守善道。若是萬善,舉一不妨舉二。栴檀林內栴檀、師子堀中師子,一不放過、二非落節,萬里無雲萬里天,千江有水千江月。祇如雲門出眾云:『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卻往徑山去。』乾峰呼典座:『來日不得普請。』要且如何論量?又作麼生諮參?分付西堂月旅菴。」

上堂,問:「朔風颯颯,卉木蕭蕭,應時雪曲則不問,雲門三句請師宣。」師云:「昨夜三更半,石人鬥禮拜。」進云:「大千籠不住,沙界絕遮欄,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師云:「恆。」進云:「聲色俱不到,語默總無干,如何是截斷眾流句?」師云:「弢。」進云:「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如何是隨波逐浪句?」師云:「曳。」進云:「更有一句,請師拈出。」師便打。進云:「恁麼則千山勢到嶽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師復打,云:「收。」進云:「今日恰是某甲錯問。」師云:「犬吠虛聲切,愚人望太陽。」

問:「春冬易過,四序如流,龍華三會且休題,佛在祇園事若何?」師卓拄杖,云:「能為萬象主,豈逐四時凋?」進云:「今朝和尚萬善陞堂,又作麼生?」師云:「人天大眾共圍繞。」進云:「如何是肉眼?」師打云:「者無明塊頭。」「如何是天眼?」師云:「仰面看取。」「如何是慧眼?」師云:「辨得你了也。」「如何是法眼?」師云:「鐵蛇鑽不入。」「如何是佛眼?」師云:「摩醯首羅有三隻。」進云:「恁麼則白雲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師云:「甚處去也?」

一僧出云:「請和尚手中棒喫。」師云:「且待三十年後著。」進云:「知音不用頻頻舉,達者須知暗裏驚。」師云:「你因甚刺腦入膠盆?」乃云:「栴檀樓閣白牛車,曉日光籠五色霞,誰向東風歌一曲?御園開遍牡丹華。有般漢,祇憑箇蓋色騎聲者句子,道我千差坐斷、萬別一途,死獦狚地硬自差排,為人舉覺,誑他閭閻即得。若欲出頭天外,獨步大方,法隨法行,法幢隨處建立,必須手眼通身,高低普應。遇川廣人與他說川廣底話、遇閩浙人與他說閩浙底話、遇江淮人與他說江淮底話、遇長安人與他說長安底話,方可謂之:『我為法王,於法自在。』何故?人居大國方為貴,水到滄溟徹底清。」

至節上堂,拈香祝聖:「此一瓣香,先為佛心天子,次為國太摩耶,伏願常居鳳闕,永鎮龍樓,覺了自心,超步毘盧,寶頂義成,一切頓圓,調御十身。」

問:「祖印高提於五鳳樓前,已見聲光浩浩,門風遠播於千秋世外,應知規步綿綿。灰飛律管陽初復,榜出僧堂意若何?」師云:「夜來天子拜南郊。」進云:「若人識得,不離四威儀中,現前大眾箇箇活潑潑地,還收得此意麼?」師云:「朝打三千,暮打八百。」進云:「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師云:「是什麼消息?」進云:「報道來年春更好。」師云:「羅睺羅兒與一文。」乃云:「夜來天子拜南郊,雲物交章瑞氣饒,林下慶逢何以祝?千祥願共集今朝。一、願皇帝萬歲,二、願國母千春,三、願內宮皇后早生太子,四、願文武官僚高增祿位,五、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六、願天下太平,干戈永息。有般禪和子便道:山僧樁樁咒願,只是為了朝廷一家,於諸現前大眾豪無顧念之心。阿呵呵,若論現前大眾,非但山僧,直饒三世諸佛也無他著力分。何故?形山共有天真寶,萬象光吞自本來,佛祖尚然侵不得,陰陽何事解相催?傲殘臘雪衣千綴,貯盡山雲缽一枚,寵辱無驚神自王,天宮地府任徘徊。」

上堂,問:「天上星同月,人間河與山,星月河山歸一統,祇如王子未登殿時如何?」師云:「端拱深宮內。」「王子正登殿時如何?」師云:「諸國盡來朝。」「王子登殿後如何?」師云:「天下太平,萬民樂業。」進云:「恁麼則自從一箭收功後,萬載千秋帝業隆。」師云:「不是闍黎分上事。」

問:「普天匝地祥雲起,靉靆繽紛瑞氣騰。瑞氣騰空則且置,如何是萬善境?」師云:「華雨晝飄龍座暖,天風時送御爐香。」「如何是境中人?」師云:「芒鞋蹋上黃金闕,竹杖敲開帝里門。」僧擬進語,師云:「何不問人中意?」進云:「前問已蒙師指示,向上還有事也無?」師云:「你且向下會取。」「如何是向上事?」師云:「剎竿頭上風車子。」進云:「恁麼則天共白雲曉,水和明月流。」師云:「站過者邊著。」進云:「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師云:「念話杜家。」

問:「作麼與和尚相見即得不犯於鋒芒?」師云:「禮拜了退。」僧作禮,云:「犯。」師便打。

問:「向上一路即不問,千聖不傳事若何?」師擊拂云:「驀。」進云:「恁麼則金風吹玉管,那箇是知音?」師云:「引不著。」進云:「他家自有通霄路,不向他人行處行。」師云:「亂走作麼?」僧一喝,師便打,乃云:「諸佛無有法,佛於何有說?但隨其自心,謂說如是法。灼然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敢問大眾,祇如『三腳驢子弄蹄行』,『我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斤』,『扇子

猜你喜欢
  第三·佚名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六·吹万广真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九·佚名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卷四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告日本四千万佛教徒·太虚
  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欧阳竟无
  应罗斯福总统邀请之和平建议·太虚
  阿弥陀经义述·慧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玄奘
  卷七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复程天度居士书·太虚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九下·智顗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六十四·吴景旭

      壬前集下  金诗  桃源  元德明【遗山之父】桃源行云忆昔携家窜岩谷秦人半向长城哭回头尘土失咸阳缯弋徒劳羡鸿鹄  吴旦生曰秦人半向长城哭下得浑然王荆公桃源行云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髙斋诗话以

  • ●卷一·赵翼

      ○李青莲诗  李青莲自是仙灵降生。司马子微一见,即谓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一见,亦即呼为"谪仙人"。放还山後,陈留采访使李彦允为请於北海高天师授道。其神采必有迥异乎常人者。诗之不可及处,在

  • 借银回家·佚名

    【引】(生)共娘斟酌去外家,不知事体是在在∮那畏见利终忘义,出纳锱铢无时下。『无求人情好,有事勿累人;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自鸡啼早,打迭山妻去外家措置盘缠。想起来,因阿嫂许样沛赖,伊兄老实无能为。那畏亦是空走。日都

  • 列传第二十八 文学·姚思廉

    ◎杜之伟颜晃江德藻庾持许亨褚玠岑之敬陆琰弟瑜何之元徐伯阳张正见蔡凝阮卓《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曰“焕乎其有文章”也。自楚、汉以降,辞人世出,洛汭、江左,其流弥畅。莫不思侔造化,明并日月,大则宪章典谟,裨

  •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八·张廷玉

        魏观 陶垕仲 刘仕貆 王宗显 王观 道同 卢熙 青文胜   魏观,字杞山,蒲圻人。元季隐居蒲山。太祖下武昌,聘授国子助教,再迁浙江按察司佥事。吴元年,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四·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十月乙丑朔 上不御殿颁行万历三十年大统历如常仪○大学士沈一贯题臣闻王者必世而后仁解者曰三十年为一世 皇上神明御宇三十年于兹今日廷颁万历三十年大统历大小臣工莫不欢呼鼓舞以为 皇上当鼎盛之年成

  • 第12章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时代·冯玉祥

    从“九一八”以后,中国民族开始有了被日本吞灭的危险,全中国的人民都忧虑、愤慨,东北人民义勇军到处在与日军作战。可是蒋介石、汪精卫所把持的南京政府只想和日本妥协,决不抵抗。日本军阀就利用这种机会一步一

  • 贺胜传·宋濂

    贺胜字贞卿,另字举安,小名伯颜。曾随许衡学习,十六岁入宿卫,庄重寡言,世祖很器重他,大臣有密奏时,屏除左右,只留他一人听;出则陪乘于车中,入则侍奉于帷幄,非假期不回家。至元二十四年(1287),乃颜叛变,帝亲征,胜在军帐中,即使亲王也不

  • 山云传·张廷玉

    山云,徐人。父亲山青,以一名百户长随从成祖起兵,积功升到都督佥事。山云相貌魁梧,富有机智谋略。最初承袭金吾左卫指挥使。多次随从皇上出塞,有功。当时有幼军二十五所,隶属于府军前卫,掌管该卫的人不管事,便另命山云和李玉等

  • 卷一百二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二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二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十七【宋板】天子将出类乎上帝【王制】考异古本注皆祭名下有也字疏类者于其正礼而为之【二叶右五行】宋板于作依补遗古本

  • 卷十·顾镇

    <经部,诗类,虞东学诗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卷十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大雅【二】诗贯曰此厉宣幽三王之变雅也宣王诗尚为变而能正厉幽诸篇亦多称天述祖陈善闭邪之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

  • 卷一 道体·张伯行

    此卷论道体,黄勉斋所谓「无物不在,无时不然,流行发用,无少间断」者是也。学者溯本原而穷其究竟,则学问之纲领在是矣。朱子曰:这道体浩浩无穷。朱子曰:道体浑然,无所不具,而浑然无不具之中。精粗本末、宾主内外,有不可以毫发差者

  • 请国内谙西文之佛学家速纠正西译佛书之谬·太虚

    迳启者:顷接赵子仪君自广东来函谓:过沪时,购英国李提摩太翻译之“大乘起信论”,与“致世界释家书”读之,荒谬之处,不可胜言。其书内有一段捏称:“多马遇一印度教徒名马鸣者,学问渊博,道行高深,多马即与畅论救世与至上上帝,谓其已

  • 卷第九·宋濂

    嘉兴大藏经 护法录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九 皇明金华宋濂着 云栖袾宏 辑 虞山钱谦益订 诰 西天僧撒哈咱失里授善世禅师诰 大雄氏之道以慈悲愿力导人为善所以其教肇兴于西方东流于震旦历代以来上自王公下逮士庶无不归

  • 瓮牖闲评·袁文

    《瓮牖[yǒu]闲评》,宋代笔记。今本8卷。袁文著。此书久佚,宋元各家书目均未著录,今本系《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加编次的。次第为卷1论经,卷2论史,卷3论天文、地理、人事,卷4论小学,卷5论诗词、书画,

  • 黄帝阴符经注·侯善渊

    一卷。金侯善渊(生卒年不详)撰。侯善渊,金道士,号太玄子,修道于姑射山(今山西临汾西),精通道书。撰有《上清太玄集》、《上清太玄九阳图》、《上清太玄鉴诫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注

  • 旅舍备要方·董汲

    成书于元祐元年(1086年)。宋代董汲撰,木刻单行本。方书。为旅行者“道途有病,治疗有归”而编,所收“经效奇方”证详而法略,使览之者晓然可用,故名。原书共载医方百余首,于明代失传。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自

  • 证契大乘经·佚名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同性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