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六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

問荅機緣

除夜。僧問:古人烹泥牛與大眾分歲,未知今日雲門以何物分歲?師云:石女烹茶。僧云:恁麼則謝供養去也。師曰:木童把盞。

僧問:如何是雲門一句?師便掌,僧一喝,師又打。僧云:看破了也。遂禮拜。師曰:久違,久違。

師一日禮雲門先和尚像,僧云:像在此老,和尚在甚麼處?師云:東山西嶺松。僧無語。師曰:且道在甚麼處?僧云:東山西嶺松。師打云:學語流。

僧問:達磨面壁,意旨如何?師云:九載不通風。又問:人天交接,兩得相見。如何是相見的事?師云:兩眼對兩眼。

僧問:橫抱焦桐覿面酬。請師彈出漢宮秋。師云。南無阿彌陀佛。進云。牛兒未解朱絃。韻懇再從頭鼓一周。師云。這一落索那裏來。進云。朝飛雉水吟龍。盡在梅花一曲中。師云。學語流。

僧問:一靈真性,依四大而住。四大分張後,向甚麼處安身立命?師云:山花開四色。進云:和尚歸方丈,學人進禪堂中間事作麼生?師云:立地可知歸。

僧問:如何是雲門境?師云:綠竹青松。進云: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云:闍黎解轉身。進云: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云:翠竹滿山林。進云:如何是人境兩俱奪?師云:乾坤一齊崩。進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云:香風吹遍野,遊人意氣新。

僧問:如何是四句?師一喝,僧一喝,師便打。

僧問:五家宗派流芳遠,洞下玄微請示陳。師云:寒蛩鳴砌壁。進云:意旨如何?師云:白鷺上青松。進云:與麼則事理全彰。如何是不涉理事一句?師云:鑑湖波底月。進云:學人則不然。師一喝。僧禮拜云:鑑湖波底月。師云:學語流。

僧問:千山疊疊,萬竹森森,是什麼人行履處?師云:秋風來我舍,細雨灑。芭蕉。

僧問:皓月懸空,玄珠護水,相隔天淵,如何撈捕?師曰:大菱和殼咬。進云:還仗阿誰力?師云:圓眼去核吞。僧拂袖云:承和尚指示學人恁麼去也。師云:且喜沒交涉。

僧問:文殊是一切智人,為甚麼出女子定不得?師云:嘴長三尺。進云:罔明為甚麼出得?師云:舌短二寸。進云:出得出不得,是同是別?師云:猛虎咬大蟲。

僧問:桂輪孤朗,為甚麼清光不炤?師云:忘功體更賒。問:雪鎖梅花,為甚麼香分嶺外?師云:靈氣難藏隱。

僧問:單明大法,不明自己,此人只具一隻眼。如何是大法?師云:棒喝交馳接後機。進云:如何是自己?師云:猛虎咬大蟲。又問:如何是尊貴墮?師云:大地平沉。

僧問:南泉庄上喫油餈,意旨如何?師云: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僧問灶神聞嵩山和尚說無生法得生天上。既是無生法,為甚麼卻生天上?師云:若不生天,怎顯無生?

一日,師指施生臺云:此物得甚麼古傍?僧云:古到古只是藤多些。師云:若不藤多,怎顯古器?

僧問:古云終日喫飯,不曾咬著一粒。米既喫飯,為甚麼不咬著一粒米?師云:奉親事忙。

僧問:師住皖山,還知皖山境界否?師云:頑石團團,青松鬱鬱。

僧問:如何是正法眼藏?師一喝,僧一喝,云:兩喝後如何?師云:合著你的嘴。

鐵壁居靜室,僧問:如何是無夢無想主人公?師云:鐵壁山高。僧云:莫就是麼?師云:是即頭上安頭,不是即撥波求水。僧云:無是無非,是否?師云:無是無非死水身棲。僧拜云:恁麼則來朝天池挑泥。師不顧。

僧問:如何是不思議境界?師云:螺螄吞大象。

有僧碧文從少林來,言在北方講下十餘年,少林住三載,師即問曰:宗教兩般都不問你,將腳跟下一著子道一句看。僧云:自己腳跟下沒有甚麼說?師笑僧少停,請師道。師云:待石磉礅開花即向你道。僧云:石磉礅開花也。師云:向汝道竟。僧云:謝師指示。師云:承虛接響漢。

居士問:戶外清風,正入室時,見個甚麼?師云: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又云:瞎。又問:十方聲動,一時俱聞,正恁麼時如何抵對?師云:遊絲風前舞,一句絕異聞。又云:聾。又問:有時山青水綠,有時不山青水綠,有時花開蝶滿枝,有時花謝蝶還稀。恁麼風光落在何處?師云:石女唱山歌,清韻無腔調。又云:過。又問:五根性地,用之則同,五處境緣,是同是別?或分未分,誰做阿翁?師云:黑漆燈籠光炤夜。又云:同別總是境,分不分是塵。空花何足究?兔角不須論。誰做阿翁問端的,從來雨落地下濕。問:有氣為生,無氣為死,生即生有,死即死無。無既無生,云何生有?誰從無來,能知無底?師云:石筍抽條色更鮮。又云:生本無生,死亦無死。生死性空,緣生則聚。能知其底,鐵犬嚎吠。問: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此我是我,指我作我;彼若立我,必有所對。云何獨尊,獨尊無配?畢竟作麼?直言無諱。師云:露。又云:既云獨尊,元無有對,覿面無私,風吹柳絮。問:佛法僧,三連則儱侗分則成橛。畢竟如何?方不二說。師云:鐵褁綿團。又云:佛法心三,元是名言,儱侗成橛,總是妄談。不二之說,松竹唱言,問且勿論,古亦不立。今正恁麼時,塵勞頓起,燕雀爭吟。除則增頭,著則失身,這位真人,位居何地?師云:泥鑄金鐘,鐵打茅苫。又云:古今不立正性,條直塵勞頓起光騰萬里,增頭失身是自家底。這位真人居何地?夏池荷葉生青翠。

居士問:銀漢無聲,冰輪直上時如何?師云:清光普炤。問:手足俱無,如何是為人處?師云:一枝枯木正芬芳。問:不執本來中間是甚麼人?師云。胡張三,黑李四。問:明君登極,四夷咸寧。各營不卸甲時如何?師云:時時奉重。問龍女獻珠成佛。為甚即今立菩薩?下風。師云:若不立下風,怎知他成佛?問:善財一生果證。為甚麼今尚雙髻小兒?師云。易分雪裏粉,難辨墨中煤。問: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許多卉木何處栽培。師云。落花隨流水。

居士問:經云: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何故?大慧云:心生法滅,性起情忘,似意相乖。師云:石人打破,水中天士。復請開示,師云:心生法生者,根塵對偶之妄心也。妄心單根不立,獨境不彰,所以同生同滅。大慧云:心生法滅,性起情忘者,真心露而法塵滅,本性起而妄情消是也。

博山三問問學者,時有禪人持此語,請師荅之。問:古澗寒泉,水作何色?師云:明月映蘆花。問:不萌之草,為甚能藏香象?師云:焰裏梅花開四色。問:脫體無依的人,向何處安身立命?師云:大唐說法,新羅打鼓。

張居士問:經云: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如何是安隱處?師云:三兩綿子六兩絛。問:經云:我今為汝保任此事。如何保任?師云:明月炤階前。

王印海居士問曰:老師大事徹矣。師曰:敢。問居士以何為大事?士曰:性命為大事。師曰:以何為性命?士曰:萬象森羅,悉無不是。師曰:此是境緣邊事,且道放下境緣,如何是性?命士以腳踏一下。師曰:此亦是境緣邊事。士無對。師曰:而今人都向情識邊作活計,撇下境緣,畢竟尋個落處始得。士曰:老師落處作麼生?師云:今日天晚?明日來?士曰:道無蚤晚。師曰:又墮情識。士無對。

沈求,如同史青都子、虛居士上山喫茶次,師曰:沈居士五六年不相見,未知你本分事何如?沈曰:喚甚麼作本分事?師便掌。沈曰:還嫌缽盂無柄那?師曰:你元來在鬼窟裏作活計。沈曰:沒眼漢。師曰:本分事也不識。

謝居士問:如何是法身?師云:五位峰頭浪潑天。如何是報身?師云:花紅柳綠笑嘻嘻。如何是化身?師云:明月印千江。士禮拜而退。

問金剛經云:如何是過去心不可得?師云:水底月。如何是現在心不可得?師云:空裡花圓覺經云:如何是非幻不滅?師云:萬里一條鐵。士禮拜。

僧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云:魯班真脈線,不許外人知。如何是開門合轍?師云:羊腸大路一條線。

西堂孤崖問如何是無佛處。主伴重重。師云。我同你在這裏。問。作麼生是度生時圓音落落。師云。唵嘛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玄奘译)·佚名
  释鉴稽古略续集(三)·佚名
  答李汝清问(八则)·太虚
  一三 三明经·佚名
  佛说目连所问经·佚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三·代智旭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佚名
  卷一·印光
  菩提场之念佛胜义·太虚
  卷第三十八·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第四分之一)·佚名
  卷第十·智旭
  佛法金汤编卷第四·岱宗心泰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佚名
  央掘魔罗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六章 众生业报·屠隆

    〔丑扮杨再思叩头上〕自家唐朝杨再思是也。阎罗天子恶我生平为人谄佞。罚我做个叩头虫。逢人便叩。〔内叫〕叩头虫是会说话的。〔杨〕你们不知道。大凡众生有声的都是说话。人自不省。你们不省得福建人乡谈。难道不是

  • 25.王昌龄:七言绝句四首·施蜇存

    长信秋词(三首之一)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

  • ●卷二(辑自《太平广记》)·丘悦

      ○张子信  齐琅琊王俨杀和士开也,武卫奚永洛与河内人张子信对坐,忽有鹊鸣,斗于庭而堕焉。子信曰:“鹊声不善。向夕若有风从西南来,历树间,拂堂角,必有口舌事。今夜若有相召,慎不得往。”子信既去,果有风至。俨

  • 第一百二十七回 醋海多波大员曳尾 花魁独占小吏出头·蔡东藩

      却说陆军次长陆锦,听得刘喜奎不肯出见,那时候凭他涵养再深一点,也万万受不住了,心中一忿,不禁厉声叱道:“胡说!我是你们姑娘将来的老爷,又不是客人,难道还要你们姑娘怎样招待不成?肉麻。我和她既是自家人,原用不着你们通报

  • 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佚名

    ●福建巡抚商周祚奏(天启三年正月二十四日)红夷自六月入我彭湖,专人求市,辞尚恭顺。及见所请不允,突驾五舟犯我六敖。六敖逼近漳浦,势甚岌岌。该道程再伊、副总兵张嘉策多方捍御。把总刘英用计沈其一艇,俘斩十余名。贼遂不敢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一 列传二十一·纪昀

    列传唐 【二十一】○唐二十一崔义玄【神基 神庆琳】杨再思【季昭】 苏味道李峤崔融徐彦伯李迥秀 韦巨源 窦怀贞【 统】宗楚客【纪处讷】祝钦明【郭山恽】萧至忠卢臧用 赵彦昭【和逢尧】崔义玄杨再思苏味道李峤崔

  • 十国春秋卷四十·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前蜀六列传冯涓 周庠 韦庄冯涓字信之先世为婺州东阳人唐吏部尚书宿之孙也【一曰信都人】登唐大中四年宏辞科进士有声是嵗暹罗国筑高楼遣使厚赍金宝奏请撰记当世咸以为荣起家京兆府叅军防宰相杜审权有江

  • 郦道元传·魏收

    郦道元,字善长,范陽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间,任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因郦道元秉公执法,清廉勤勉,推荐他为治书侍御史。历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郦道元为政严厉威猛,当地的人向朝廷控告他苛刻严峻,以致定罪而免

  • 人不能不讲信用·孔子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be):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用马拉的车叫小车。大车、小车都是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用于驾牲口,这道横木两头

  • 卷一·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一      宋 刘敞 撰前汉诸儒不肯爲左氏学者爲其是非缪于圣人也故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然爲左氏者皆耻之因共护曰丘明受经于仲尼此欲以自解免耳其实非也何以言之邪仲尼之时鲁国贤者无

  • 卷九·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九檀弓上第三之一正义陆氏德明曰檀弓鲁人存疑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檀弓者以其善於礼故着姓名显之今山阳有檀氏此檀弓在六国之时以此篇载仲梁子故知是

  • 贵直论第三 壅塞·吕不韦

    壅塞原文:五曰: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

  •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稽首一切出世间  三界最尊功德海  智火能烧烦恼垢  正觉我今归命礼  稽首能拔生死险  普竭忧恼贪痴海  破彼尘劳罪业山  我今归礼

  • 法华经传记卷第七·佚名

    转读灭罪第九书字救苦第十之一&middot;仁孙子一&middot;苏长妾二&middot;隋彦武三&middot;韩睦之四&middot;释净藏五&middot;蒙逊王六&middot;隋慧缘七&middot;释僧融八&middot;天竺僧九&middot;竺沙弥十&middot;大乘

  • 诸蕃志·赵汝适

    中外交通著作。南宋赵汝适撰。二卷。汝适,宋太宗八世孙,嘉定至宝庆间官福州路市舶提举。为志海国事,亲为采访,于宝庆元年(1225)写成此书。约二万八千字。卷上所记占城(今越南中)、真腊(今柬埔寨)、三佛齐、苏吉、南毗

  • 道法宗旨图衍义·佚名

    题“铁崖邓柟以正纂图,养吾章希贤师亮衍义”。邓柟、章希贤,皆元人。前有章希贤序,撰于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述雷法,从元始祖劫、混元化身谈起,谈到内丹及理学。

  • 剪灯新话·瞿佑

    明代传奇体短篇文言小说集。4卷22篇。瞿佑著。作者在洪武十一年(1378)的自序中说,本书“凡四十卷”。现存明成化间刊本为4卷,明人高儒《百川书志》第六“史部·小史”著录为4卷,附录1卷。日本庆长、元和间有刊本。上海华

  • 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佚名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阿阇世王之女,名无畏德,年十二,与舍利弗,目连等诸声闻论难,尽使屈服。与大宝积经无畏德菩萨会第三十二同本异译。摄于方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