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五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

茶話

師赴蕺山請過報國院。曹源禪者。同眾居士設普茶請茶話。師云。三世諸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間。莫不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達磨西來掃除名相。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亦為此佛知見也。遂豎拂云。若向這裏會得。則現現成成。二六時中。觸著磕著。穿衣喫飯屙屎放尿。迎賓待客。莫不具足。若也不會。將此佛知見頓在面前。如雞抱卵如貓捕鼠。念茲在茲。打成一片。情境俱忘。忽然一念相應。㘞地一聲。始知成佛久矣。莫有會得者麼。可出來通個消息。如無山僧自道去也。良久云。塵累不侵金菊蕊。冰輪常映碧潭深。僧問。如何是賓中主。師云。我是弁山老。進云。如何是賓中賓。師云。門外弄猢猻。進云。如何是主中賓。師云。滿街花柳新。進云。如何是主中主。師云。烏龜飛上天。進云。還有向上事也無。師云有。進云。如何是向上事。師云。石女唱山歌(僧禮拜)。

住蕺山結制茶話。不了於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繇顛倒慧,增長一切惡。所言自心者。即當人二六時中。折旋俯仰。迎賓待客。屙屎放尿。一切處靈明廓徹放光動地者是也。昭昭於心目之間。恍恍於色塵之內。毫無間然。柰何眾生迷而不知。謂之背覺合塵。諸佛證之。祖師悟之。謂之背塵。合覺雖悟迷之不同。未曾欠少也。遂豎拂云。若向這裏會得。則現現成成。其或不能。可將個本參話頭頓在目前。如一人與萬人敵相似。莫教絲毫放過。或一年二年。乃至十年三十年。打成一片。情境俱亡。忽爾㘞地一聲始得其自心也。今日戒珠結制。與諸兄弟同期。妙悟同期出生死。同期證無上菩提。且道。如何是同期的事聻。會麼。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僧問。不問佛祖機緣。請指戒珠家款。師云。蕺山亭。進云。阿誰領略去。師云。浴鵝池與汝無分。進云。千里同風。為甚麼無分。師云。不是個中人。僧禮拜云。大眾證明。師云。且喜沒交涉。

張居士保病設茶,師云:病從業緣生,業從心識有,心識本來空,病緣無所住。病緣既不住,真心恒遍知,一切日時中,法道不思議。且道如何是不思議法?青女乍臨樹頭赤,碧波潭底桂輪明。今日張居士,身染貴恙,入山辦茶,求大眾轉念,使他魔障消除,身體康健。秪如轉病為福一句作麼生道?病退身安混閒事,積德堂中慶有餘。僧問:銅肝鐵膽人皆具,為甚人無薦得時?師云:太煞不唧溜。進云:還許他領略麼?師云:不許。進云:為甚麼不許?師云:好事不如無。僧禮拜。

茶話。師豎拂云:拈起拂子穿過你諸人眼睛,放下拄杖壓碎你諸人髑髏。只如不拈不放,你諸人向甚麼處著倒?良久,云:會麼?風舞松枝龍耀日,水流黃葉蝶沉波。僧問:得其門者,等諸佛於一朝;失其門者,徒修行於曠劫。請師指出其門,普令諸人得入。師云:戒珠圓陀陀。進云:恁麼則五百高流眾,全身在個中。師云:也是尋光認影。進云:離名絕相非今古,越聖超凡在此時。師云:三十棒。僧禮拜。

陶陳吳▆▆居士設茶,師豎拂云:會麼?圓陀陀不受纖毫蓋覆;赤灑灑,全無半點囊藏。炤萬象以無私,周法界而光耀。直須迸開頂門正眼,徹見自己家珍。作麼生是自己家珍?良久,云:秦峰一片雲靉靆,鑑湖幾處水叮鼕。今日是陶陳吳邢眾,居士設茶,請山僧說法。若論此事,達磨西來,只要人信得自己。所以大珠見馬祖問云:阿那個是慧海的寶藏?祖云:即今問話的便是一切具足,無所乏少。這是第一個信自己的樣子。又大梅參馬祖問云: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繇是大梅直信自心。向大梅三十年不出山。這是第二個信自己的樣子。遂豎拂云。眾居士。若向這裏信得及,說一個成佛也是多的。所以古人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珍重!僧問:圓陀光爍即不問,炤破頂門事若何?師云。蕺山頂上風光好。進云。無孔鐵鎚深逼拶。眉毛血濺幾多人。師云。戒珠堂中瑞氣新。進云:杖頭截斷三江浪,剔起驪珠耀太虛。師一喝,僧禮拜。

茶話。向上一竅,千聖不傳;目前一機,列祖莫辨。逴得,逴不得,石火電光有思惟,沒思惟,難免話會。莫有密移一步者麼?出來通個消息。良久,云:直須透出虛空外,始好和光混太清。僧問:擦掌摩拳即不問,臥月眠雲事若何?師云:水寒石骨冷。進云:莫就是他受用處麼?師云:風清月色明。進云:假饒三根椽下七尺單前又作麼生?師云:觸著磕著。僧禮拜。師回方丈。

茶話。水性常清淨,波瀾本自如,如來清淨禪,圓明具足者,人人自心個個圓滿具足,若聖若凡,若老若少,若僧若俗,雖迷悟不同,不曾欠少。遂豎拂云:即此拂子,人人皆見三世諸佛也,如是見博地凡夫也,如是見老也,如是見少也,如是見僧也,如是見俗也如是見,即此見性,各各圓滿。具足既然,各各圓滿,具足必須起行操修,所以有三期結制之說。汝等諸人既以進堂半期已過,若有工夫已入手者,正好造修,使其純熟,習氣輕薄,妄想平淨,保養聖胎。若是未入頭者,再加精進,再加勇猛,以期妙悟,不可中路懈退。珍重!

僧問師:今顯此大神通的的明何意?師云:法界本無私。進云:恁麼則棒打石人頭,嚗嚗論實事。師云:秋深黃葉老。僧禮拜。

茶話。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所以達磨西來,不立文字,掃除名相,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此是達磨傳見性之章本,豈有是非也?又七佛傳法偈云: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罪福皆空,獨露心體。此是七佛傳清淨心體之章,本不逐聲色也。今時有等妄生穿鑿,自立臆見,教人不要看心看性,看理看玄單單向事相上看,謂之一切事究竟堅固,此豈不是杜撰也?若如此做工夫,落於聲色,盡是邪魔外道,豈同諸佛諸祖傳清淨心體,見性成佛之法門也?豈不見僧問趙州:如何是西來大意?州云:庭前柏樹子。僧云:和尚莫將境示人。州云:老僧不將境示人。僧云:如何是西來大意?州云:庭前柏樹子。看他趙州。雖然道個柏樹子,原不將境示人,古人為人撥掉塵境,事相單單,直示人心,豈似今人不許看心?只向事相上看,此豈不是迷卻自心,逐境飄流也?若不以心為本,則開示學人做工夫者,當參個甚麼?悟又悟個甚麼?真謂之邪說也。古人掃除道理者,秪為學人坐著自心靜沉死水,故為掃除也。所以云:認著依然還不是。黃檗云:是甚麼心教你向境上去看?縱然會得,也只是個炤境的心,靈雲見桃花悟道。所以玄沙云: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此正是不許你認著自心也。一向往往有人傳來,山僧不信,今見其開發示語,山僧不得不言,豈可坐視緘口?今特舉似大眾,一任簡點。

茶話。三祖云: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世尊云:有無俱遣,淨覺隨順,直下教人識取自心,豈有異法耶?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或云放下著,或云莫妄想,皆直指無異之自心也。法雖云易,而行者實難。後來諸祖或教看話頭,亦只以異方便明此自心,或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者,或看乾屎橛者,麻三觔者,或看柏樹子者,或看無字者,不許你起情識測度,要你起真疑,斷偷心,打成一片,根境俱亡,忽爾㘞地一聲,識取自心也有等不識此意,將此眾話頭一齊撥掉單單,只看竹篦子,正所謂妄自愛著也。若竹篦子是,則眾話頭亦是;若眾話頭不是,則竹篦子亦不是。何故?是則總是不是,則總不是,豈有好歹耶?秪如天奇毒峰俱看誰字?話頭發明,高峰看萬法歸一,雪巖欽看無字話頭亦有看炭團而悟者,亦有看摩訶二字而悟者,似無念和尚看黃瓜茄子而悟者,皆是起真疑使。然豈有取舍耶?若有取舍,正所謂大錯也。今特舉似大眾,免蹈前阱。珍重!

茶話。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三觀何施六度安用。今世門頭。不捨一法。萬行齊修。千儀悉備。即今森羅滿目。燈燭煇煌。且道還是今世門頭耶。實際理地耶。會麼。紅爐焰裏冰花結。三九天中柳絮飛。今日是穎水居士。辦茶為薦令岳母孫夫人高超淨土。遂豎拂云。若向這裏會得。則孫夫人不來不去。不生不滅。向拂子頭上坐寶蓮花。親覲彌陀。親蒙授記。良久云。鴉鳴鵲噪頻伽鳥。古木森森寶樹行。祁驥超居士問云。修行的人了卻本分事。為甚麼有佛可成。師云。秪為了卻本分事。又問。六度萬行從何處起。師豎拂云。從這裏起。又問。善惡二塗本無差別。大修行的人為甚麼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師云。當初秪為茅長短。燒了元來地不平。士禮拜而退。

茶話。水碧秋深處處寒,大菱落水望泥鑽,毛荳摘來和殼咬。現成公案不須參,不須參納被蒙頭萬事完。若向山僧數語下會得,一切現成,無所乏少。其或不然,將個本參話頭頓在面前,念茲在茲,綿綿密密,打成一片,忽爾㘞地一聲,始知不須參之意也。

解制茶話。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即如你諸人出家,也是這一念行腳也是這一念,參善知識,也是這一念。結制,進堂也是這一念堂中看話頭也是這一念,咬牙側目,擎拳豎臂,摩褌擦褲,研真斷惑,種種施為,總不出這一念。諸人還識這一念麼?良久,云:三九寒氣重,圍爐火正紅。

僧問:一念即不問,一念未生時如何?師云:烏龜爬上壁。進云:香煙宣妙法,那個是知音?師云:張阿郎。進云:露柱證明。師云:三十棒。又僧問牙齒藏,日月即不問,眉尖逞風流,一句請師宣。師云:通身赤條條。進云:朵朵雪花開四野,清香直透萬重關。師云:還有一重在。進云:活潑泥牛隨處吼。師云:撞著廣額屠兒剝了皮。僧喝。師云:頭落也不知。僧拜,又僧問:如何是臨濟宗?師云:三十棒。如何是曹洞宗?師云:破草鞋。如何是溈仰宗?師云:大燒餅。如何是雲門宗?師云:海中翻白浪。如何是法眼宗?師云:爐中火正紅。僧拜,師歸方丈。

住龍華結制普茶,師云:久默斯要,不務速說,今日當場分明露泄,敢問諸人還得不得?若得,方可結制過冬。其或未然,再與你通個消息病朽辭顯聖渡江欲往終南習靜。今雖居此,也是逢場作戲(云云)。

茶話。圓明精妙體,應物不能拘,一切日時中,恒常露現者。遂豎拂云:若喚作拂子,將何為圓明精妙體?若喚作圓明精妙體,又將甚麼為拂子?如此會得,三條椽下七尺單前保養聖胎,佛也無柰你何。祖也無,柰你何,閻羅老子也無柰你何。其或未然,可將個本參話頭一扣扣住,如絲綿團,遇著倒掛刺相似,一滾滾作一團,行不知行,坐不知坐,穿衣不知,穿衣吃飯,不知吃飯,打成一片,根境俱亡,忽爾爆地一聲,方可到家,始識圓明精妙體也。呵呵。

住護國結夏制茶話,師曰:老僧因為養病,不暇為眾說法。雖然如是,蚤已漏逗了也。大眾!且道漏逗個甚麼會得者?試出通個消息看。一僧纔出禮拜,師拈拄杖便打。又僧問:如何是護國景師?曰:青松翠竹。曰:如何是景中人?師曰:七長八短。曰:如何是人中意?師曰:病軀思藥飲。曰: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紫霞峰頂浪滔天。僧拜歸位。又僧問:如何是縱?師曰:上座堪雕琢。曰:如何是奪?師曰:打殺你。曰:如何是殺?師曰:不存你性命。曰:如何是活?師曰:且放你出氣。進云:縱奪殺活蒙師指,直捷一句又如何?師一喝,僧禮拜,師歸方丈。

秋七月十五日解制預夜茶話,師舉:洞山示眾云:秋初夏末,一任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秪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師復曰:這裏下得一語,始許明朝。解制。眾下語不契。師乃云:結是解時,解是結時,識得此個時,便是時節至。所謂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諸人還會麼?秋日木稚香,吾無隱乎爾。僧問:結解即不問,不涉修證一句,請師直指。師豎拳頭云:會麼?僧進云:木稚香滿院,人人鼻皆聞。既是解制時,為甚有會與不會?師云:茅本無長短,原來地不平。進云:國師始創和尚中興護國家風,今昔同否?師云:去卻異同心,方知今古事。僧禮拜云:洞上宗風重振此,天台不異昔靈山。師云:作麼生是不異事?僧復作禮云:謝師此問。師微笑。

住龍華茶話時,因結冬制普茶示眾,齋堂新起法席,初開四海龍象雲赴而來,且道弁山將何供養?良久,云:臨濟饅頭曹山酒,雲門糊餅趙州茶。珍重!

碧岑設普茶請說,入道捷徑,師豎拂云:挺然獨露絕周遮,擬欲修行兩眼花。萬苦千辛遭挫折,十方坐斷路轉賒。能領略即歸家,何須門外覓三車?大眾!且道家在甚麼處?日炤寒光淡,風高秋色深。今日是碧岑辦茶,請山僧說做工夫捷徑。若論本分一著,子不屬修證。古云:無你用心處,或云莫妄想,或云放下著,豈工夫可做?古有一言之下心地開通者,有一喝下一棒,下明白者,如百丈被搊得,鼻頭痛而悟入,豈用工夫也?但做工夫,是不得已為下根人的事。如山僧最初念佛,後遇一老宿,授以半偈,念得口中白醭流,又不知何者是四大,何者是心境?又遇一老宿教我聽楞嚴經至同別二種妄見處,遂悟得根身器界,總是空花單,只得個空境,不得自心,遂生撥無之念。後見雲門先師,先師云:四大是假,心境本空。何者是汝自己?問話者又是何人?念佛者又是何人?我被說著病根,是時疑情頓發。至紹興府延慶寺,一連七日七夜立在佛前,如人推一,推這邊跳過那邊,胸中忽湧起兩句證道歌,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忽然悟得自己,此是得本也。如高峰在三塔閣上,見五祖真贊,百年三萬六千朝反覆,元來是這漢一般,只是不能轉身吐氣與柏樹子諸公案,俱不知道遂佛前發願拈鬮,拈個一歸何處?終日提一句一句追將進去,緊一陣緩,一陣冷,一陣熱,一陣只是不曉得。後來先師在廣孝寺開堂,末後有四句偈云:豎起脊梁生鐵鑄,放下面皮莫回顧,猶如象王脫金鎖。若不如是何劫悟?我隨依而行之。一連做了十多日打成一片行也如是,坐也如是,即如高峰浩浩作得主一般,只是不明一歸何處?次日,老和尚小參,舉:南泉斬貓話,汝等作麼道?我即丟蒲團過去如此,不期然而然,即會轉機也。次日,有位同參道友頌,南泉斬貓,我即知他錯處。彼云:汝頌頌看我即提筆成頌彼不服,即呈先師。先師云:汝不是汝,不如瑞白。不通文者,過了春期夏間,又約六七眾打七。至第六日聞鐘聲,忽然身心脫落,不見有一物當情,此正是虛空粉碎,大地平沉時節,正如高峰枕子撲落地一般的工夫,纔得個太平時節。我是萬曆三十六年。下山將自己衣單,盡捨與人單只一衲瓢杖蒲團而已。七年衲不解帶,十三年無被。至泰昌元年具足。師弟見我甚寒白。先師先師命他送被一床,自此方纔,蓋被上來所舉,這都是我鈍根人為的事。若是上根,何用費許多周遮?遂豎拂云:莫有從這裏薦得者麼?良久,云:葉黃秋色老,水清徹骨寒。時有僧出一喝禮拜而去。師云:且喜沒交涉。遂歸方丈。

茶話。進堂一個月,那事瞥不瞥,更擬問如何。今朝冬至節,節節若喫白,果咬破殼。莫有悟明心地者,出來通個消息,拄杖子與汝證據。開示問荅不錄。

海空設茶請茶話,師云:花開春滿樹葉落盡歸根。海空終見底人死不知心。死後且置,即今諸人現在那個是汝底心?且道此心是青耶?黃耶、赤耶?白耶?常耶、斷耶?圓耶方耶?有耶無耶?若人識得,可出來通個消息;若也未知,切不得熟睡。饒譫語,杓卜聽虛聲。

師設普茶囑托,乃云:老僧今日設茶,有所付托。遂舉趙州問僧云:曾到此間否?僧云:曾到。州云:喫茶去。又問僧云:曾到此間否?僧云:不曾到。州云:喫茶去。所以老僧設一盃茶,使汝諸人各各盪了嘴唇。汝等可知否?此是第一等付托。第二。汝等堂內禪師,各各用心做工夫,參禪發明心地,使慧命有所賴。此是第二等付托第三內外一切職事,各各為常住為法門,為眾生要,永遠堅固。此是第三等,付托第四。湖州及長興眾居士,各各護持佛法,護持錢糧,他日俱是龍華會上人。此是第四等付托,各各記取。僧問:如何是第一付托?師云:茶碗乾到底。如何是第二付托?師云:一呷三口。如何是第三付托?師云:賞你一個圓眼。進云:恁麼則人人撐天拄地去也。師便打,僧一喝禮拜,師呵呵。唐祈遠居士問:盡大地是個自己屋裏,為甚麼要回九華?師云:也少這一瓣香不得。士云:恁麼則和尚元不離弁山,弟子常得親覲。師云:善哉!善哉!付托有在。士禮拜。

示眾

住龍華示眾四禁語,第一、不許暗中獨坐;第二、不得尋光推求;第三、不許搜揀語言;第四、不得門外打之遶。如此做去,不妨克日成功。

過密印寺眾請示眾,師云:蕩蕩和風過晉昌,李白桃紅滿院香,秪為諸君渾不薦。今朝特地為舉揚。須領略謾商量。豎拂云:會麼?無邊花柳一時新拽杖(便行)。

示眾。一、不得放過;二、不得話墮;三、不得孤峰頂上行;四、不得三家村裏坐。於此會得,逍逍遙遙,於此不會,亦不曾失落。作麼生是不失落底事?良久,云:一條拄杖無長短,滿面春光滿面涼。莫有問話的麼?僧問:薰風南來,是處生涼,為何弁山逼人大熱?師云:太湖波浪三千丈。僧禮拜。

示眾。暑氣將清未清,梧桐葉落不落不是三要三玄,亦非君臣道合會麼?秪待交秋之後,嶺上白雲寥廓住護國示眾。崇禎八年乙亥二月初二日入院內外,眾請上堂,師不允,惟大書數字榜於室前曰:佛法不在陞堂,當知不離日用。若能此處會得,更有何事不畢?如或未知,各當努力,開田鋤地,運水搬柴,捨此他求,非吾至道。珍重!

示眾。山僧住此山,為了諸公願。若論佛祖相傳事,不在高登大座,拈搥豎拂,一問一畣,彼此酬唱,謂之說法為人。古人巖居穴處,茅屋石室,張弓打土,搬柴運水,挾籬插鍬,皆是弘揚個事。爾等日用時中能守本分,莫向外馳,或勞或逸,或出或入,蚤則起,晚則宿,饑則食,渴則飲,無非當人妙處,豈乖佛祖相傳之事哉?雖然,切忌認著,但能默契何事?不畢,珍重!

示眾。祖師云: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果有如此行履,如此力量,便是大力人,超凡聖之機,脫生死之徑,乃在邇矣,何在病朽?警策如何?若何,方能了事乎?思之,參之,自不相賺。

囑托職事,夫為佛子,當報佛恩。所言報佛恩者,非但拈椎豎拂為然,即看守古道場者,刱建梵剎者、聚眾、坐禪者、掩關者,齋僧者、造像者,種種佛事,莫不皆是報佛恩德耳。今以弁山無主向未曾交脫,不料覺元,又不唧溜,故此暫回龍華,料理一番,交脫清楚,然後再來與諸公商量個事,拈提格外,以作休老之計。願諸社友,各發大心,念祖道之荒涼,愍護國之頹朽,秉四願以維持,空三輪而造作,精勤造守,真報佛恩。

過石宕庵示眾:桃源洞口來,清泰庵中過,明月庭前輝,清風白雲播。如此會得,覿面無私。如此不會也,不妨處處磕著。會麼?天台山上清流水,一路隨吾(下剡溪)。過天華寺。示眾:清風微微,細雨霏霏,天台老漢,帶水拖泥。良久,舉拂云:會麼?扁舟過若耶,白浪湧清池。僧問:清風微微細雨霏霏即不問,如何是帶水拖泥句?師曰:蒿壩乘船到天華。進云:還有為人處麼?師云:領常住茶。僧禮拜。

住崆峒山元旦示眾,師云:老僧有數語,舉似大眾。乃云:監院請我上堂,老僧特為宣揚,劈脊三十痛棒,徹骨徹髓。清涼諸人若也會得,不負老婆心腸。諸人若也不會,天明點燭燒香,不敢為諸人說法,只要據款結案。

戊寅十一月八日,崆峒山建達磨堂上,梁示眾,師云:伐木誅茆,三世諸佛全身露搬。磚運瓦歷,代祖師顯神通。湛監院,兩肩擔當眾禪和一心真切,十方禪衲爭長兢短,肯肯綮綮,八表檀那棄堵傾囊,英英卓卓,同祈國祚永固共明般若真宗,即今達磨堂已建立。且道達磨大師在甚麼處?會麼?崆峒山色常春色,寶蓋峰高始道高。監院問:初祖佛法即不問,和尚今朝事若何?師云:蠟燭盡煇煌。進云:恁麼則炤天炤地後,畢竟作麼生?師云:兩腳趲錢糧。進云:此是監院事和問事又作麼生?師一喝院禮拜。僧問:崆峒故坵則不問,達磨新建事如何?師云:橫梁豎棟。進云:恁麼則蓋天蓋地去也。師云:天下人有賴。僧禮拜。

示眾。師病概不見客。一日,西堂同眾職事,進方丈問安云:多時不見和尚,待我等禮一拜。師便拈起竹篦,一齊打出,復以偈示之曰:眾職入室問安堂頭,拈起竹篦,當頭劈面便揮,不知是何意旨?咦!九月楊花落滿堤,三伏炎炎冰骨脆。

庚辰仲秋,師受南昌王請主百丈道過吉安府居士劉養純賴中衡、伊北尤暨眾居士等設齋於溈仰寺,請示眾,師云:明暗交參殺活機正偏兼帶顯離微。大丈夫兒須了卻,莫負當陽第一機。且道如何是第一機?舉起念珠云:萬雲從空起,千波逐水流。於斯會得,現現成成,無欠無餘。二六時中,一切具足。圓陀陀,活潑潑,淨裸裸赤灑灑。頭頭釋迦出世,步步彌勒下生。正龐居士有云: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到這裏既是自己說個正偏殺活縱奪,總是閒言語,於本分事了沒交涉。其或未然,直須看個話頭,畢竟是個什麼?朝參暮究,念茲在茲。至於穿衣喫飯,迎賓待客,屙屎放尿,總莫放過。一朝冷灰豆爆,驀地一聲,管取現成受用。大眾努力!今生須了卻,莫待當來彌勒時。僧問:如何是本分事?師云:香煙繚繞。進云:如何是向上事?師云:燒餅一口咬個缺。僧及眾,居士禮謝。

猜你喜欢
  卷第一·行策
  卷一百八十·佚名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十·智圆
  卷第二十六·呆翁行悦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上·楚圆
  第九十五章 势那罗达那王·佚名
  卷第十三·道宣
  不空罥索咒经·佚名
  卷五·佚名
  佛说布施经·佚名
  卷三百二十六·佚名
  石霜爾瞻尊禪師語錄目次·尔瞻达尊
  卷第十七·佚名
  菩萨戒羯磨文释·智旭
  全国教育会议提议案·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八十三·彭定求

        卷583_1 【春日雨】温庭筠   细雨濛濛入绛纱,湖亭寒食孟珠家。   南朝漫自称流品,宫体何曾为杏花。   卷583_2 【细雨】温庭筠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   沼萍开更敛,山叶

  • 卷一百九十·徐世昌

    那逊兰保那逊兰保,博尔济吉特氏,字莲友,蒙古旗人,自署喀尔喀部落女史。宗室副都御史恒恩室,祭酒盛昱母。有《芸香馆遗诗》。成趣园夜坐林壑杳以深,拂石坐忘冷。凉月不亲人,孤松转清影。游西山清晨驾巾车,日晡

  • 王国维·龙榆生

    王国维字伯隅,号静安,浙江海宁人。光绪三年(一八七七)生。以诸生留学日本。早岁治词曲,晚乃专力经史。适古文字器物出土者日多,因以其学识理董之,遂发前人所未发,为世推重。晚主清华大学研究院,以民国十六年(一

  • 卷八十一·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一    宋 陈起 编戴复古石屏续集 楼上观山 九陌黄尘没马头人来人去几时休谁家有酒身无事长对青山不下楼 林下得月以木隂蔽遮为恨 夏日思栽千树林月明恨不扫繁隂眼前物物皆如此世事

  • 卷十三·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三  宋 郭知逹 编古诗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一作刈】稲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竪子阿段往问【文十年王在渚宫注小洲曰渚 赵云旧本耗稻一作刈非葢此秋诗未是収刈时耗稻于稻中消耗蒲稗免

  • 卷二百二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二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退庵遗集呉渊字道父宁国人嘉定七年进士累官江东安抚使行宫防守兼屯田使拜参知政事封金陵侯有退庵遗集早朝歩葛元喆韵万井苍凉欲曙天禁钟声防佩声联

  • 隐帝纪下·薛居正

    乾祐三年春正月己亥朔,帝不受朝贺。凤翔行营都部署赵晖奏,前月二十四日,收复凤翔,逆贼王景崇举族自燔而死。丁未,凤翔节度使、充西南行营都部署赵晖加兼侍中。戊申,密州刺史王万敢奏,奉诏领兵入海州界,至荻水镇,俘掠焚荡,更请益

  • 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六十三·赵尔巽

      ◎循吏一   白登明汤家相 任辰旦 于宗尧 宋必达陆在新 张沐张埙陈汝咸 缪燧陈时临 姚文燮黄贞麟 骆锺麟崔宗泰 祖进朝赵吉士张瑾 江皋张克嶷 贾朴 邵嗣尧卫立鼎 高荫爵 靳让崔华周中鋐 刘棨 陶元淳 廖冀亨 佟国

  •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张岱

    烈二王世家永王慈照,烈帝次子;定王慈炯,烈帝三子;崇祯十年封,未之国。甲申国变,闯贼入城,获二王于宫中,犹未变服。贼令行君臣礼,二王直立不肯,仅相对一揖;贼发伪将刘国能抚养。四月二十三日,贼与吴三桂战败,跄踉西走,或见挟太子暨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顺二年二月庚寅朔赐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钱僧护保定府高阳县田五十顷○沈世子幼土学奏父康王薨蒙 圣恩遣官安葬但坟所狭隘无地可立庐舍乞于坟外复赐空地数亩奏下工部覆奏王府造坟地亩已有定制沈王坟例应地五十亩若复

  • 卷一百二·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 唐 张守节 撰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史记一百二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应劭曰哀帝改为顺阳水东南入蔡括地志云顺阳故城在邓州穰县西三十里楚之郇邑也及苏秦传云楚北有郇阳并谓

  • 李汉超传·脱脱

    李汉超,云州云中人,他起初跟随邺州帅守范延光,不为范所了解。他又跟随郓州帅高行周,亦不被亲近信用。恰逢周世宗镇守澶渊,李汉超于是归顺世宗。周世宗即皇帝位,补选李汉超为殿前指挥使,三次迁升为殿前都虞候。宋朝初年,李汉超

  • 双桥随笔卷八·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凡人作用可预卜于无事之日谢元之伐苻坚也论者以为必济盖观其平时履屐之间皆得其任耳悠悠忽忽土木形体此辈人正当束之髙阁况曹蜍李志奄奄如在泉下者乎漏泄阳春爹娘搬贩至今未休吐百种乡谈千般扭扮一生人

  • 卷二下·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下长洲余萧客撰周易下咸亦不处也防为处女男下女故不处也虞注【集解七】滕【媵】口説也媵送也虞注【戴埴防璞】恒不恒其德防为进退不恒其德之象郑注【后汉书注二十四】遯何灾也何河可翻褚仲

  • 二十三、不思善恶·慧开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岭,祖见明至,即掷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   明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   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 卷十七·佚名

    △空性品第十八尔时尊者须菩提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乃能成就如是功德。又复世尊能善宣说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退转相。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何以故?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已能成就无边智故。须菩提白佛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下·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尔时那罗延菩萨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诸法如是性常寂灭。菩萨摩诃萨能听是法。能知是法。能信是法。不中涅槃。佛告那罗延。菩萨方便力能如是。若菩萨成就善方便者。于念念中能得四法

  • 卷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嗣法门人传我等编普说一除夕。普说。入道不通理。复身还信施。长者八十一。其树不生耳。众兄弟。且唤甚么作理。即汝各各本具。广大灵明妙净底心是。祇如理又作么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