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稽首一切出世间  三界最尊功德海

  智火能烧烦恼垢  正觉我今归命礼

  稽首能拔生死险  普竭忧恼贪痴海

  破彼尘劳罪业山  我今归礼妙法宝

  稽首一切佛称赞  八圣道行作庄严

  无为禅定渐圆明  我今归礼圣众宝

  内宫宝藏诸楼阁  金玉摩尼种种光

  真珠璎珞广庄严  百千天人恒游履

  若得安居天界中  修严佛寺获斯报

  信心归敬于三宝  给施财帛精舍中

  受彼人天快乐已  当得涅盘寂灭果

  精舍年深多摧坏  重修严饰供佛僧

  常获快乐住人天  亦得涅槃寂灭果

  若于精舍施园林  座具衣服汤药等

  复遇恶世饥难时  施彼众生饮食物

  如是而获无边福  及得智者七圣财

  消除一切恶道苦  永受大富无穷尽

  诸佛如来行住处  若人到已生恭敬

  承事供养兼闻法  深信修学依戒行

  当获广大无边果  譬如大海渺渺深

  以器较量算不及  福德因缘亦如是

  若人修建于佛殿  寒热风雨不能侵

  最先获证寂灭法  圆满一切随意愿

  若人塑画于佛像  忧恼疾病得解脱

  复得生天胜妙身  大智吉祥及尊贵

  若人重修于佛像  当得坚牢无病身

  长寿色力诸相圆  后得涅盘寂静乐

  忧恼诤讼皆灭除  勇猛辩才人称赞

  调伏诸根而策勤  一切庄严众所敬

  若人修诸佛像等  远离过失得生天

  富贵端严众所钦  一切福德皆具足

  破损塔庙若重修  彼人无病身圆满

  一切世间可爱果  种种随心皆具足

  若造佛像及佛塔  形量至小如麦粒

  不唯天上与人间  决定为王受快乐

  有色无色生亦尔  富贵无边不可量

  当离生老病死苦  究竟菩提佛果圆

  若于塔庙安舍利  及画佛像而供养

  得彼智光极大地  善逝净妙佛富贵

  安住无边众生界  同入平等无相性

  若于寂静山峰上  安置佛塔及相轮

  形量可如指节许  当生一切人天中

  端严大富色力安  后作三十三天子

  若人以手开佛塔  当获富贵及具足

  身体光洁心柔软  多知性净无嗔恨

  若有智者行檀度  施佛涂香及白檀

  恭俱摩等种种香  当获广大可爱果

  若人信佛生欢喜  持妙香花及音乐

  种种供养佛如来  生天而感金宝池

  以彼池莲细香蕊  遍身沾惹而澡浴

  曼那吉你水清净  入者尘垢自然除

  波涛流涌喷香冷  宝岸红莲周匝开

  天等睹斯恒适意  给施佛僧得此报

  如是功德不可量  是故诸经结颂赞

  名衣及上服  施佛及施僧

  后生天界时  最上天衣香

  青黄种种色  百千摩尼宝

  而用作庄严  富贵而无量

  快乐亦无边  获斯胜妙果

  若人生世间  而得作国王

  具足诸色相  上妙缯彩衣

  种种殊胜香  随身恒受用

  皆因施佛衣  成就如斯报

  若有生天界  种种宝庄严

  身挂珠璎珞  头戴宝玉冠

  耳镮及腕钏  如是富快乐

  施佛庄严具  获天胜妙果

 

  若作大国王  身相广严饰

  璎珞摩尼珠  玎珰声响亮

  亦是三宝田  布施庄严具

  智者清净心  施佛花鬘等

  天上及人间  恒获于快乐

  复生后报中

  成就七觉花  复生天山地

  而为帝释主  与彼诸眷属

  游嬉于园林  种种花供养

  而获如是果  琉璃真珠宝

  金银青绿等  庄严于伞盖

  团圆如满月  若王若大臣

  而用覆头顶  如佛说此因

  施盖获斯报  解脱贪忧恼

  无病恒安乐  复作世间王

  亦是施盖报  若于佛塔庙

  布施于幢幡  当作天轮王

  世上无能胜  远离一切罪

  于诸众生中  而为于上首

  恒得人供养  若人于塔庙

  布施铃铎等  不生罪恶地

  常得梵音声  若人作伎乐

  琴瑟鼓吹等  供养佛圣贤

  令闻心适悦  当获天耳根

  庄严常清净  复得金刚慧

  摧坏烦恼山  若发信喜心

  以妙色香味  种种美饮食

  供养诸佛等  当生天界中

  眷属同宝座  以摩尼宝器

  食天上妙馔  饥馑刀兵劫

  永不生其中  若人以饮食

  供养圣贤众  当生人天中

  美食常丰足  种种而最上

  智者恒敬爱  若以美妙食

  施彼出家者  常获富乐身

  辩才而长寿  色力相具足

  施食报如是  若以慈愍心

  施彼甘蜜水  酥乳酪浆等

  令彼渴乏者  饮之获安乐

  亦得如前报  若以呵梨勒

  林藤诸药草  供施于圣贤

  当生人天中  无病而长寿

  恒获身安乐  又彼施浆饮

  后得生天宫  劫树花芳盛

  所求随意得  宝器酒蜜等

  眷属同所饮  又复于劫树

  能出庄严具  妓唱天乐等

  悦乐天众心  甘露复随身

  施饮获斯报  若人设斋食

  当得生人天  远离于贫寒

  长命足财宝  若以象马等

  车乘及辇舆  供施佛如来

  当得大神通  若施鞋袜等

  恒生上族家  常有象马车

  永离贫辛苦  师长等有病

  若人勤承事  当于一切处

  所求皆成就  若施座具等

  当生于天上  不受苦辛勤

  常坐上妙座  敷设卧具施

  生天恒快乐  身相广端直

  无畏人称赞  修种杂园林

  严饰诸屋宅  施人令游止

  身心生适悦  当招欢喜园

  天人游行处  与诸天女等

  嬉戏受快乐  若于炎热时

  而作阴凉施  当感优昙钵

  尼俱菩提树  复后得生天

  恒受五欲乐  井泉及池沼

  修饰令严净  济彼渴乏人

  普皆令充足  后报得生天

  或生于梵世  种种受快乐

  复证寂灭果  若以钵多罗

  布施于三宝  当生一切处

  富贵而快乐  于彼世间中

  尊高德最上  复感诸众生

  恒时而供养  智者若施刀

  当得生天上  智慧极聪利

  永不值刀兵  若人施其针

  智慧恒猛利  能断诸烦恼

  证彼寂静道  佛说若有人

  塑画于佛像  生于天界中

  身体真金色  清净光如日

  而诸天人众  天男及天女

  恒时而归命  若彼智慧人

  善能说法施  天上人间生

  智德力具足  恒受于快乐

  永离忧悲苦  于其后有身

  得证寂灭道  若彼诸有情

  书写妙法宝  当得宿命智

  富贵恒安乐  而灭一切罪

  经彼俱胝劫  不堕于地狱

  及与鬼畜生  若彼有智者

  扫洒结坛场  旋绕散香花

  恒时而供养  后生于人间

  及生于天上  恒受于富贵

  复证寂灭故  若以长明灯

  供养佛贤圣  生彼人天中

  三眼常清净  慧眼与天眼

  及于肉眼故  又彼施灯者

  常得生天上  口亦不喑哑

  耳眼无聋眇  又彼施灯者

  非唯三眼净  能于正觉法

  一切悉通达  智者若施财

  供养有德众  沙门婆罗门

  少施获多报  广得顺道财

  长时而受用  又彼行施者

  食施畜生类  所获于福德

  而成于百倍  若以财食等

  布施于罪人  功利渐加殊

  获福成千倍  若施持戒人

  福获千百倍  供养无心人

  得益百俱胝  若人施有学

  及彼无学者  所获于福德

  比前而最上  若施佛如来

  当生于天上  大富永不断

  恒受于快乐  乃至尽轮回

  而证寂灭法  我集此一切

  佛说伽陀经  略明于福报

  普令生信受  假使千光日

  吉祥照大地  夜分满月辉

  能开青莲花  水天毗沙门

  帝释那罗延  上首诸天等

  俱因行施得  日行于虚空

  上下普皆照  能活诸物命

  时至亦无常  帝释四天王

  并及诸天众  福寿穷尽时

  而入死冤口  忧悲苦恼火

  不住被焚烧  是故劝汝等

  观察无常身  远离欲渴心

  勿耽人天乐  须臾不久长

  皆归于散坏  我发净信心

  舍离虚幻乐  常诣于佛前

  合掌而亲近  以自大菩提

  而作解脱主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猜你喜欢
  刻修禅要诀序·佚名
  卷二百一十九·佚名
  潭州开福报慈禅寺道宁师语录序·开福道宁
  卷第十二·佚名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下·佚名
  卷第四(弥沙塞)·佚名
  散种章第一·佚名
  答 白 慧 问·太虚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七·圆悟克勤
  卷第二十八·道原
  卷三·佚名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佚名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一)·子璇
  禅宗在中国:它的历史和方法·胡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泉类五言古太平寺泉眼       【唐】杜 甫招提凭高冈疎散连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嵗月古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覩如丝气或上烂熳为

  • 列传第五十四 恩幸·沈约

    夫君子小人,类物之称。蹈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屠钓,卑事也;版筑,贱役也,太公起为周师,傅说去为殷相。非论公侯之世,鼎食之资,明扬幽仄,唯才是与。逮于二汉,兹道未革,胡广累世农夫,伯始致位公相;黄宪牛医之子,叔度名重京师。且任

  • 列传第八十五·刘昫

    ○卢杞 子元辅 白志贞 裴延龄 韦渠牟 李齐运 李实 韦执谊 王叔文 王伾附 程异 皇甫抃 弟镛 卢杞,字子良,故相怀慎之孙。父奕,天宝末为东台御史中丞;洛城为安禄山所陷,奕守司而遇害。杞以门廕,解褐清道率府兵曹。朔

  • ◎方域二·徐天麟

    ○论形势沛公初入关,或说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毋内诸侯军。(高纪。)高帝六年,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王祎

    唐昭宗皇帝龙纪元年春正月癸巳改元【以新旧纪修】兵部侍郎刘崇望同平章事【通鉴】壬子宣武军将郭璠杀申丛自称奉国畱后【以新纪通鉴修】二月戊辰朱全忠俘秦宗权以献己丑宗权伏诛【新纪】解题曰按旧五代史全忠【本文作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嘉靖六年六月丙午朔提督两广军务都御史姚镆乞致仕许之赐驰驿归廷臣会推王守仁代镆上报允寻谕辅臣杨一清曰等曰姚镆朝廷特不言其罪只就伊辞章准之卿等之意乃为还有郑润与朱麒耳以他每三人同事何止罢镆一个今时虽曰镇巡

  • 王智兴传·欧阳修

    王智兴的字叫匡谏,怀州温县人。年轻时健壮勇敢,在徐州当亲兵,侍奉刺史李洧。李洧背离李纳,自愿率徐州归顺朝廷。李纳发怒了,拼命进攻李洧。王智兴善于骑马快跑,拿着奏章几天就跑到京城告急,德宗派朔方军五千名攻打李纳,李纳退

  • 樊执敬传·宋濂

    樊执敬字时中,济宁郓城人。性警敏好学,由国子生提升为经郎。曾在见帝师时不拜,有人劝问他说:“天子素重帝师,王公大臣必俯伏作礼,你独不拜,何故?”执敬说:“我孔子之徒也,只知尊孔,拜异教做什么?”后来,官至侍御史。至元七年(1347)

  • 卷五 士昏礼第二·郑玄

    女次,纯衣?衤冉,立于房中,南面。(次,首饰也,今时{髟皮}也。《周礼·追师》掌“为副、编、次”。纯衣,丝衣。女从者毕衤?玄,则此衣亦玄矣。衤冉,亦缘也。衤冉之言任也。以?缘其衣,象阴气上任也。凡妇人不常施衤冉之衣,盛昏礼,为此

  • 卷九九·邱濬

    ▲邮传之置 《周礼》:乡大夫之职,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以待政令,以旌节辅令则达之。 贾公彦曰:“国有大事故,恐有奸寇,故使民征令,出入往来皆须得旌节辅此征令,文书乃得通达,无节则不得通。” 臣按:旌以

  • 总论·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总论程子曰礼记杂出於汉儒然其间传圣门绪余及格言甚多如礼记学记之类无可议者檀弓表记坊记之类亦甚有至理惟知言者择之如王制礼运礼器其书亦多传古意若闲居燕居三无五起之说文字可疑又曰礼记除中

  • 命义篇第六·王充

    【题解】本篇在于论述命的含义,故名“命义”。王充在本篇中,对人的生死寿夭,贫富贵贱以及祸福的形成,产生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他认为,人的生死寿夭和贫富贵贱是由命决定的。而命是人在母体内最初承受天和

  • 诸法妙化品第八十七·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诸法等空於诸法无所作。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得最第一义而行菩萨事。为众生作四恩耶。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空者亦无有作亦无不作。若众生知空者无有如来及佛境界。不动於空度诸吾我有四大相。

  • 宗镜录序·延寿

    宗鉴录序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护军杨杰撰诸佛真语。以心为宗。众生信道。以宗为鉴。众生界即诸佛界。因迷而为众生。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与众生。其犹影像。涅槃生死。俱是强名。

  •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佚名

        大域龙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为欲简持能立能破义中真实故造斯论。颂曰。  宗等多言说能立  是中唯随自意乐  为所成立说名宗  非彼相违义能遣  论曰。能立过义印真实义

  • 卷第一百九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六尔时世尊说此语已便入初静虑。次第乃至入灭尽定。时尊者阿难则问尊者阿泥律陀言。世尊今者已般涅槃耶。答言未也。

  • 五灯严统凡例·费隐通容

    从上佛祖相传。靡不面禀亲承。必有源流表信。厥后五宗蔚起。千枝竞秀。而师承的据。奕叶昭彰。夫是之谓统也。统属道脉收关。岂容纤毫假借。自非考订精严。将使狐踪弥布。故夫续笔传灯。良非眇事。必使当时见信。后世

  • 禽星易见·池本理

    一卷。明池本理撰。禽星是古代占星家的一种占法,传说此法始于张良,为兵家秘传,其实于一切人事得失趋避无所不占。其方法不一,本书则专取七元甲子局,用翻禽倒将之法推算时日吉凶。所论禽宫性情,较他书为简明,其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