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禹贡説断宋处士金华傅寅撰朱彝尊经义考有寅所着禹贡详解二卷通志堂尝刋入九经解中而永乐大典载其书则题曰禹贡説断并无详解之名又经解所刋本称原缺四十余简今检永乐大典本不独所缺咸在且其五服辨三千余言九州辨千数百言校原缺目更多至数倍又乔行简序称寅着羣书百考事为之图禹贡説特其一种是编当先以山川总防及九河三江九江四图而次及诸家之説今经解四圗俱误编入程大昌禹贡论中与其书絶不相比附而永乐大典独系之説断篇内葢当时所见实宋时原本足以依据而经解刋行之本则已为后人传写错漏致并书名而窜易之非其旧矣书中博引众説断以己意具有特解不肯蹈袭前人其论孟子决汝汉推淮泗而注之江为古沟洫之法尤为诸儒所未及洵卓然能自抒所见者吕祖俭谓其集先儒之大成唐仲友谓职方舆地尽在腹中深为名流所推重信不虚也今取经解刋本谨依永乐大典本详加校定譌者正之阙者补之析为四卷仍题説断旧名而于补缺之起讫各加注语以别之庶几承学之士得以复见完书焉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三十九 既夕礼第十三·郑玄
  执中·子华子
  ●附錄·叶子奇
  卷七·湛若水
  榕村语录卷十八·李光地
  卷十九·胡广
  卷三十二·张廷玉
  卷六·王天与
  卷首上·顺治
  卷七·李光地
  卷二·王应电
  蔡声子论晋用楚村(襄公二十六年)·佚名
  卷八十四·道世
  观察品第六之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二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九·彭定求

        卷229_1 【哭严仆射归榇】杜甫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卷229_2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杜甫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

  • 论调名第三·王骥德

      曲之调名,今俗曰“牌名”,始于汉之《朱鹭》、《石流》、《艾如张》、《巫山高》,梁、陈之《折杨柳》、《梅花落》、《鸡鸣高树巅》、《玉树后庭花》等篇,于是词而为《金荃》、《兰畹》、《花间》、《草堂》诸调,曲而为

  •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荆王刘贾者,诸刘,不知其何属初起时。汉王元年,还定三秦,刘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汉四年,汉王之败成皋,北渡河,得张耳、韩信军,军脩武,深沟高垒,使刘贾将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已而楚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七·焦竑

      山西(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知府 知州 知縣 學正)   ◆布政使   山西布政司右布政張公賢墓碑   山西左布政使丘公陵傳(朱睦■〈木挈〉)   中奉大夫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謝公佑神道碑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正月甲寅朔元旦免文武百官朝贺是日上赐辅臣上尊珍馔○大学士叶向高<锍-釒>请补大僚起遗佚下听补科道点用各省巡抚淂旨补大僚诸事俟简发 丙辰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 福王常洵跪请之国行李并内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五·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七中和三年二月韩简为部下所杀【旧传简攻河阳行及新郡为诸葛爽所败单骑奔回忧愤疽发背而卒时中和元年十一月也新传亦同今从实录】庄梦蝶为贼所败高仁厚代讨之【张耆旧传曰中和四年甲辰春三月峡

  • 第三十九册 天聪五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第三十九册 天聪五年七月至八月七月二十七日,发兵片明,辰刻启程。命杜度台吉、萨哈廉台吉、豪格台吉留守都城。二十八日,汗集诸武将谕曰:“我等所居沈阳、辽东之地,原系我属乎?乃天赐与我也。若不事征讨,坐视明国开拓

  • 赵瑨传(附赵秉温传)·宋濂

    赵瑨,云中蔚州人,自幼放任不羁,好习武。太祖八年(1213),蒙古大军南伐中原,先锋至飞狐,城中官吏不知所为。瑨到县府说:“大军压境,不降还等待什么?”于是全城降于蒙古。太祖十二年,太师、国王木华黎驻兵桓州,任命赵 瑨为百户

  • ●皇朝通典卷八十二·佚名

    刑三 ○刑三 刑制三 △刑制三 乾隆三十五年三月改定行竊衙署雖未得財擬徒及事主追賊身死并窘迫自盡照因姦釀命例問擬杖徒四月申嚴被毆傷重違例擡驗不行阻止之親屬地保分別治罪又奉諭吳達善等奏審擬梓桐縣刁民聚眾一摺

  • 玉坡奏议原序·张原

    玉坡奏议原序门人三原张维德维哲泣捧其父玉坡子所为诸奏议遗稿再拜而言曰予先人以谏死矣夫何憾所不朽者固炳炳在斯幸惠以一言俾椟而世世守焉孤之愿也予敛祍而读之叹曰危言哉危行哉有道之邦哉玉坡子名原字士元学问习于

  • 鬻子卷上·鬻熊

    华州郑县尉逢行珪注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於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於甲,以此明政之次也。政曰: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

  • 四书劄记卷一·杨名时

    礼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杨名时撰大学李文贞公以知止属志学以静安属主敬能虑能得属致知力行知所先后为知本知至此解确不可易脩身二字所包甚濶然其功却已尽于诚意中到此只是检防身与人接处使所施之情得其当耳观后传以亲爱

  • 第十四章 28·辜鸿铭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曾参)说:“聪明人绝不应当满脑子装着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东西。”

  • 书传卷十·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洪范第六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洪范大法也武王杀受立武庚非所以问洪范者而孔子于此言之明武王之得箕子盖师而不臣也箕子之言曰殷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殷亡则箕子无复仕之道以此表正万世为君臣

  • 目录·乾隆

    第一卷七十九则第二卷六十则第三卷五十七则第四卷六十四则

  • 卷之六·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六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己)杂牍与唯一禅师与兄湖头一别又见秋风落木矣闻于尔时天龙启请开演唯识名称普闻远近崇信流出无量如来正于兄謦欬

  •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佚名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安镇法。在宫庭谓为安镇法。在民众谓为安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