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六十四

 

  卷364_1 【荆州歌二首】刘禹锡

  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

  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

  卷364_2 【纪南歌】刘禹锡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多猎骑,走上樊姬墓。

  卷364_3 【视刀环歌】刘禹锡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卷364_4 【三阁辞四首(吴声)】刘禹锡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仔细见扬州。北兵那得度,浪话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卷364_5 【纥那曲二首】刘禹锡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卷364_6 【淮阴行五首】刘禹锡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卷364_7 【浑侍中宅牡丹】刘禹锡

  径尺千馀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卷364_8 【咏红柿子】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卷364_9 【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因而戏和】刘禹锡

  文苑振金声,循良冠百城。不知今史氏,何处列君名。

  卷364_10 【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卷364_11 【柳花词三首】刘禹锡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卷364_12 【路傍曲】刘禹锡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卷364_13 【君山怀古】刘禹锡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卷364_14 【庭竹】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卷364_15 【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刘禹锡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卷364_16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刘禹锡

  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

  卷364_17 【古词二首(一作讽古)】刘禹锡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吾观苏令绰,朱墨一何工。

  卷364_18 【寓兴二首】刘禹锡

  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寄语何平叔,无为轻老生。

  世途多礼数,鹏鷃各逍遥。何事陶彭泽,抛官为折腰。

  卷364_19 【咏史二首】刘禹锡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卷364_20 【经檀道济故垒】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卷364_21 【伤段右丞(江湖旧游,南宫交代)】刘禹锡

  江海多豪气,朝廷有直声。何言马蹄下,一旦是佳城。

  卷364_22 【伤独孤舍人】刘禹锡

  昔别矜年少,今悲丧国华。远来同社燕,不见早梅花。

  卷364_23 【再伤庞尹】刘禹锡

  京兆归何处,章台空暮尘。可怜鸾镜下,哭杀画眉人。

  卷364_24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刘禹锡

  凄凉沃州僧,憔悴柴桑宰。别来二十年,唯馀两心在。

  越江千里镜,越岭四时雪。中有逍遥人,夜深观水月。

  卷364_25 【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刘禹锡

  高樯起行色,促柱动离声。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

  卷364_26 【答表臣赠别二首】刘禹锡

  昔为瑶池侣,飞舞集蓬莱。今作江汉别,风雪一徘徊。

  嘶马立未还,行舟路将转。江头暝色深,挥袖依稀见。

  卷364_27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刘禹锡

  祖帐管弦绝,客帆西风生。回车已不见,犹听马嘶声。

  晓发柳林戍,遥城闻五鼓。忆与故人眠,此时犹晤语。

  卷364_28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刘禹锡

  离席一挥杯,别愁今尚醉。迟迟有情处,却恨江帆驶。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卷364_29 【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刘禹锡

  尚有竹间路,永无綦下尘。一闻流水曲,重忆餐霞人。

  卷364_30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继和二首】刘禹锡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卷364_31 【别苏州二首】刘禹锡

  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卷364_32 【罢和州游建康】刘禹锡

  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官闲不计程,遍上南朝寺。

  卷364_33 【九日登高】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卷364_34 【答柳子厚】刘禹锡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卷364_35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香…因赋二章】刘禹锡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

  月殿移椒壁,天花代舜华。唯馀采香径,一带绕山斜。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一十一·彭定求
  ●卷十·赵翼
  丁集第十·钱谦益
  卷十三·陈耀文
  原序·赖良
  卷407 ·佚名
  七言巻十九·洪迈
  卷三十六·郭知达
  卷二十四·吴之振
  卷九十九·陈焯
  卷一百二十五·陈元龙
  卷三十四·陈元龙
  卷一百三·陈邦彦
  御选明诗卷一百九·康熙
  御选金诗卷二十五·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五·彭定求

        卷145_1 【从军行】杜頠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候,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辕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川冰

  • 帝纪第五 恭帝·魏徵

    恭皇帝,讳侑,元德太子之子也。母曰韦妃。性聪敏,有气度。大业三年,立为陈王。后数载 ,徙为代王,邑万户。及炀帝亲征辽东,令于京师总留事。十一年,从幸晋阳,拜太原太守。寻镇京师。义兵入长安,尊炀帝为太上皇,奉帝纂业。 义宁元年

  • ●卷一百七十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九。   起绍兴七年九月十三日壬申,尽十月九日戊戌。   九月十三日壬申尚书右仆射张浚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臣寮上言臣窃谓兵者国之命也。兵强则国强兵弱则国弱兵存则国存兵亡则国亡

  • 目录·顾起元

    序 卷一经义兼古注疏 东宫命典试 转运兑运长运 漕运总兵流官 辨讹 诠俗 方言 谚语 父母称谓 南唐宫阙 南唐都城 珍物 花木二十二则 禽鱼十一则&nbs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四六七谕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一二二三九--四·佚名

    新竹县正堂方,发给谕戳与大湖总理吴定纲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据垦户金和成即吴定连、詹其祝等禀称:「窃思排难解纷,贤者乐此,立中生正,乡人好之。缘大湖垦

  • 第二二九图说(第二三○号之粘付)一一五○九--一二·佚名

    新竹县属教堂图绘此系中港街大英国教堂自新竹城内至此计二十五里(图形缺)此系土牛庄大英国茅屋教堂(图形缺)此系新竹城内大英国陈教士住眷(图形缺)此系新竹城内大英国教堂(图形缺)此系月眉庄大英

  • 崔沔传·刘昫

    崔沔,京兆长安县人,北周陇州刺史崔士约的玄孙。先祖从博陵迁居陕西后,世代为望族。父亲崔皑,为库部员外郎、汝州长史。崔沔敦厚恭谨,口中从无二话,侍奉父母很孝顺,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开始应制举考试时,对策高中。不久被落第

  • 卷七·胡世宁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胡端敏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七 明 胡世寜 撰 病弱不堪重任恳辞恩命疏【时官左都御史】 本年七月二十五日准吏部咨该本部等衙门会题本月初六日奉圣旨胡世寜改都察院左都御史

  • 十一年·佚名

    (戊寅)十一年大明萬曆六年春正月1月1日○癸丑朔,白虹貫日。三公辭職,不許。二月2月1日○壬午朔,禁私印朝報。先是,京中識字游食之人,聞中朝通報皆印行,欲倣傚印出朝報,賣以資生,呈訴于政府、憲府,皆許之。其人等,乃刻活字,印朝報,賣

  • 卷五十八·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八   宋 程公説 撰晋世本第六顷公       定公出公顷公【諡灋慈仁和民曰顷】【名去疾昭公子昭十六年嗣立明年改元灭祁氏羊舌氏于是晋益弱六卿皆大至三十年卒在位十四年】昭公经

  • 卷九·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九宋 叶梦得 撰庄公单伯逆王姬此鲁附庸之君入其国为孤卿所谓公之孤者也单国也伯字也以五十里称字与邾仪父同左氏误作送王姬遂以为王之卿如祭伯然果尔即当书天王使单伯送王姬杜预以为既命鲁为主

  • 卷二百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八十三体国经野顾氏栋高春秋大事表吴都梅里【今为江南常州府无锡县吴地记奉伯筑城于梅李平墟周三里二百歩外郭周三十余里其地汉为无锡

  • 肆师·佚名

    肆师的职责是,掌管建立王国的祭祀之礼,而协助大宗伯。建立大祭祀之礼,[规定]用玉、束帛和纯色而完好的牲;建立次一等祭祀之礼,[规定]用牲和束帛;建立小祭祀之礼,[规定]用牲。按照一年的四季安排祭祀的次序,以及[对新落成的庙]

  •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佚名

    【原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①,涕泪悲泣,而白佛言:&ldquo;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往昔来,所得慧眼②,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

  • 弘明集卷第四·僧祐

      何承天达性论颜光禄延之难。达性论  夫两仪既位。帝王参之。宇中莫尊焉。天以阴阳分。地以刚柔用。人以仁义立。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三才同体相须而成者也。故能禀气清和神明特达。情综古今智周万物。

  •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安乐世界。与大菩萨众。所谓观自在菩萨。得大势菩萨。除一切盖障菩萨。地藏菩萨。普

  • 金钟传·佚名

    《金钟传》,又名《正明集》,全书共八卷六十四回。作者署名为“正一子”、“克明子”。此皆笔名。乐善堂版书前的《自非道人序》中说:“然正一子者,一其心也;克明子者,明其心也。其所以一之明之于心者,亦不过曰孝悌而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