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集刻五教仪缘起

五教仪者。诸佛说法之规矩。历祖判释之权衡也。教理智断。皆出乎此。行位因果。亦不离此。一乘由之而成三觉。大乘由之而阶三道。三乘随之而超三界。人天仗之而越三途。是知舍此无以莹煜乎自体。去此无以化导乎众生。外此无以宏扬乎佛教。绝此无以传持乎祖印。远此无以津梁夫末世。背此无以救疗乎饥时。故此一书。诚法门中之要典也。噫。诸祖教部。卷多义广。末学惊心。罔知所适。予初参即以为虑。自庚子夏。蒙先师授清凉玄谈。遂录出贤首教仪。诵之。辛丑春。偶於坊闲得贤首五教仪。检之乃西蜀道闲潜法师本也。亦全依华玄中教仪宗趣义理三门。疏钞录成八卷。持呈於先师。师曰。此乃清凉教仪。非贤首教仪也。现具华玄。何劳多此。乃复授以贤首教章。予即录出分教开宗所诠差别二门。到此始知有贤首宗清凉宗之别。壬寅闲。阅佛祖统纪。谓贤家有教无观。无断无证。遂以此说请决先师。师以五教解诮论贤宗未知圆义解三章。开示之。癸卯春。复将贤首清凉二祖判释时仪。及杜顺法界观。合录一帙。求证先师。师曰。观师集四教仪。录义也。非录文也。汝今集五教仪。文义双取。可谓得矣。非昔人单录华玄单录教章之可比也。汝再研之。还有无尽妙意得焉。乙巳年。有一同学在莲居听唯识。语予。清凉十宗似为错谬。予未之对。重为考华严起信般若行愿诸疏。及圭山圆觉广略钞高原真唯识量等解。始知清凉立无差忒。但后学肤浅。读彼不读此。致多讥刺耳。丙午夏。重治教仪。将三宝章之方便。会入观中。取禅源诠之辨异。会入宗中。圆觉疏之空性五门。教义章之机益。会玄记之通妨。并会教中。会玄记之出没三照。指归中之经时。禅源诠之说意。并会时中。就正於先师。师首肯曰。贤家要旨。今方备矣。较前觉得教观斗星。时宗眉目。断证位次犹如镜像。性相空义似为掌果。丁未。痛师逝。闭户数载。再四研磨。逐一对会。弗令要义有所遗漏。缺者增之。涩者润之。倒者次之。讹者正之。复删出五教仪开蒙一卷。日为常课。庚成春。排五教断证图一纸。便人观览。壬子冬。天溪景淳和尚至。亦以五教仪并开蒙断证图请正。和尚合十称曰。贤首家之得人也。毗卢佛之遣使也。癸丑春。至甲寅冬。棱伽圆谈十卷稿成。乙卯秋。脱五教仪六卷稿。兼讲一遍。乙卯冬。至戊午夏。出五教仪科注四十八卷。书成矣。未梓。迨己未秋。欲论教仪。诸弟子苦录不及。改演棱严。因而请先募刻。予亦发心未果。偶见云栖集中有云。工大施微。心力多则功自不朽。遂於九月望旦。立千佛愿单。一愿一钱。一单十愿。时岵曕戴先生并大公郎仁长。并加赞善。愿领数单。继而髻中法师。同门诸兄。及余知识檀护。各各乐助。即於庚申新正刻始。及门中月标指又哲贤启南询三人阅。至八月告成。是则纂集此书也。十五六年。募刻此书也。三百余日。所冀学者。从凡入圣。回小向大。转权成实。自因至果。生生利生。世世救世。是所愿也。果能依此修持。不入毗卢性海。乃至读一言半句。不解其教。不悟其理。我堕耕犁。受妄语报。倘有见闻。生疑起谤。所招罪报。缘佛法致。愿我代受其苦。所植善种。因自发心。愿彼早成其果。览者鉴之。将欲流通。详记集刻之事如此。

时康熙庚申年仲秋下弦日灌顶行者续法识

猜你喜欢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知礼
  卷二·佚名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全文·佚名
  楚林睿禅师语录序·楚林上睿
  能显中边慧日论第一·慧沼
  卷第三十二·元来
  卷三十一·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四·欧阳竟无
  瑜伽论记卷第二(之上)(论本第四至第六卷)·遁伦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善导
  第二十章 佛典之书写·佚名
  林野和尚語錄序·通奇
  卷上·吹万广真
  羯磨仪式目录·书玉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八卷·宝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二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九十七 吕定 怀古 我昔游海上东望三神山风波几万里苍茫云霭间鱼龙自掀舞天空日月闲神僊渺无迹徐福去不还空余蓬莱阁千载留人寰 追和苏子瞻游峡山寺韵 山回

  • 卷二十四·毕沅

      ◎宋纪二十四 ∷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秋,七月,甲辰,复并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句院为一,命著作郎、直史馆陈尧

  • ●卷中·皇甫谧

      ○汉阴丈人  汉阴丈人者,楚人也。子贡适楚,过汉阴,见丈人为囿,入井抱瓮而灌,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机於此,后重前轻,挈水若抽,其名为槔,用力寡而见功多。”丈人作色而笑曰:“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

  • 东都事略卷十六·王称

    世家四  眞宗六子长温王禔次周王祐次昌王只次信王祉次钦王祁次仁宗皇帝  温王禔早薨徽宗即位追赐名赠温王  周王祐字庆长母曰章穆皇后咸平中封信国公生九年而薨追封周王諡曰悼  昌王祗早薨徽宗追赐名赠昌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九月己卯朔太常寺奏进三十八月祀册命礼部侍郎吴道南捧进○户科给事中韩光祜言内监陈永寿所派三殿木植大工钱粮至九百三十余万比嘉靖间三门午楼之费尚增一培乞明诏天下蠲湖广川贵三省木价之半不报○庚辰

  • 卷之一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二卷 周 秦 汉 吴·缪荃孙

    昔马迁《秦纪》载始皇诸碑,魏收代书录大邗城碣,金石足重,自古伊然。欧赵肇始,专书日出。直省通志具全文加考订者,前称两广,近则湖南,今用其例。墨本为主,若石佚文存,则归诸待访,只存目录,省篇幅也。志金石。 周无专鼎铭 金文

  • 一四六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佚名

    一四六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湖北巡抚臣福宁跪奏,为遵旨查缴《纲目续编》,循例汇奏,仰祈圣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九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多有议论偏谬

  • 裴伯茂传·李延寿

    伯茂少年时,就颇有威望和影响。博览群书,文章华丽,因被封为奉朝请,得以脱去布衣到朝廷做官。后来被封为中军大将军。  伯茂喜好饮酒,形迹颇为疏散狂傲,因而,长久不能升迁,心情郁闷。天平二年(535),他参加朝廷的宴会,侮辱了殿

  • ●皇朝通典卷三十四·佚名

    職官十二 ○職官十二 司道 府州 州縣 △司道【布政使 按察使 守道 巡道 布政使司經厯 理問 都事 照磨 庫大使倉大使 按察使司經歷 知事 照磨 司獄各道庫大使 倉大使】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直隸山東山西河

  • ●作邑自箴卷第二·李元弼

    处事一 ○处事 圣节道场多不精专甚非臣子钦奉之道当责行首预先保明合用僧徒前期三日戒洁候道场毕方得出院若犯荤酒及六时行道看转之类稍涉懈怠许人陈告仍不辍躬亲点检出牓寺门戒群小喧杂 传舍亭馆湏当严洁桥梁道路尤

  • 政学录卷五·郑端

    畿辅丛书 枣强郑端辑 听讼 人命 婚姻 奸情 田土 状式 刑具 刑戒 监禁 ◆听讼 民淳事简之地初二十六放告此正理也然州县繁剧无日无之正不必不准以滋越诉以添缠扰盖朝廷设立官府之意原为民间分忧息争使之一一和解今人不

  • 卷七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五宗庙制度书益稷戛击鸣球【传球玉磬 疏鸣球谓击球使鸣乐器惟磬用玉故球为玉磬】礼记明堂位拊搏玉磬陈氏乐书春秋时齐侯以玉磬赂

  • 卷首·辅广

    钦定四库全书 童子问卷首      宋 辅广 撰 诗传纲领 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言为诗【此一节言诗之自出】 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光赞经卷第一·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光赞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五千俱,皆阿罗汉也&mdash;&mdash;诸漏已尽,无有尘垢,而得自在;心安解脱,智慧善度,逮得仁和,为大开导;所作已办,所设究竟,弃捐重担,逮得己利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上二·良贲

      经工巧妓艺超诸世间。  解曰。赞方便行。此地菩萨修诸谛观。为利有情作工巧等。俱舍论云。起工巧心唯是意识。作工巧处有其二种。一身工巧四尘为体。二语工巧五尘为体。言技艺者谓业艺也。工巧技艺超过世间。皆

  • 卷四十四·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四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六世 雪峰上堂。尽大地撮来如粟米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 长庆棱问云门。雪峰与么道还有出头不得处么。云有。棱云作么生。云不可总作野狐精见解。又云狼藉不少。

  • 补陀洛迦山传·盛熙明

    佛教史志。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盛熙明撰。一卷。共分五部分:(1)自在功德品,引《观音三昧经》、《大悲经》、《楞严经》、《法华经》、《大悲心总持经》等,论述观世音菩萨的功德;(2)洞宇封城品,记述了普陀山的地理位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