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寧斌雅禪師語錄序

予幼時呫嗶家塾,忽遘離亂,違棄鄉井。長入仕途,日從事簿書,案牘間或涉獵經史,其於聖賢格致誠正之學與夫六藝之文、百家之編概未廣搜博討,又奚暇旁及宗門釋典?乃有斌雅禪師不遠六千里來自西夏,敘其家世,為吾梓州人氏,遂以語錄乞予序之。

予聞文殊贊維摩詰曰:「善哉,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門也。」臨濟侍黃蘗,以風顛漢捋虎鬚,脅下三拳,腮邊一掌,機鋒迅捷,不落言銓。近世禪宗盛行開堂棒喝,比肩接踵,黑白未證、解脫茫茫者,其語錄皆裒然成集。以予視之,不唯非西方不言而信之旨,即於後代善覺上乘面壁、獻花諸果亦失津梁。

斌師固衣缽老宿,身法口律空五蘊而勤八正,將獨步漢南,何亦不離此語言文字耶?迨觀其言說皆本性靈,不落窠臼,因思吾蜀當干戈未起之先,沃野富庶不讓吳越。師生太平極盛,遽辭家祝髮作塵外想,芒鞋雲遊置理亂於不聞,迄今松枝東長,竿頭更進,非具有夙根何以能此?

茲來江左則寶誌對梁武吐鱠之地也,其東則竺道生聚石說法點頭之所也。師以本無一物之體去來此處,吾知其早有印證,如臨濟之脅拳腮掌者,遂為之書。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歲,夏至日,

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潼川王新命撰。

佛氏以性天之教覺天下萬世,而從事于此者不馳鶩於高遠,即執著於色相,言既繁,旨愈晦,堅白異同,雌黃其口,舉世昧昧,焉莫知適從矣。迨曇摩航海直指見性,因緣大事言下了了,數傳以後蔚為五宗,燈燈相續,至今惟臨濟獨盛。

蓋臨濟以上乘法唱第一義,掃除諸有,不落言詮,臨機問荅間不容髮,平時魚獵經史、肴核百家者,無所用其隻字也;舌掉蘇張、如濤如電者,至此無所逞其乾智慧也。時而豎拂、時而伸拳,一棒一喝已無餘蘊;有時詩歌頌偈,大抵寓言八九,皆可作千百日想,非箇中人莫識也。

余於簿書之暇靜坐小憩,焚香啜茗,凡古德語,究心日久微有所契然,於疑似間猶涉影響,苦無先覺得相照證。聞有臨濟宗泒

斌雅大和尚安禪寧鎮,祝我

皇圖弘宣,宗旨汲引,學人顧以畫疆,是限無能,一炙清光,葭蒼露白,幾切溯洄之思矣。

今夏師由余治東歸,暫駐禹祠,千里間關尚殷景慕,亦既遘止肯于覿面失耶?因與盤桓者數閱月,機鋒酬唱,詩章賡和,此外蕭然,只有寒山一片石共語耳。且師以不群之軼藻,當百行之渾圓而猶不自安,竟欲天下萬世胥出於迷途而後已,其心何心?殆所謂聖人以大道為公,視彼自了漢不相去徑庭歟?詎世人薰習成性,對面不識,無可如何。托之于言,積言成書,言出而人莫之悟,書在而人莫之解,亦大可悲矣。天地,蘧廬也;萬物,過客也。以吾生之須臾寄跡其中,奄忽焉草木同腐,尚忍言哉?尚忍言哉?惟是芸芸各具不泯之性,如火傳薪當前而不力加,究竟等電光于一瞬,此吾師所以亟亟為祖燄作綱維也。

秋半,師別余而東,出語錄一帙示余,立言簡切,西來大意和盤托出,知此便可勘破野狐魔子,大藏五千併可不讀矣。海內之大,豈乏明眼人定論垂久?似余無庸贅言,第浮雲聚散,別情勿窮。昔浩初言多與《易》、《論語》合,柳州序之;文暢能詩,昌黎序之。余才不逮柳州、昌黎,而師于浩、文兩公則有過焉茲行也,何敢嘿嘿以無文?

南州法弟子徐祚炳和南書。

三乘之中惟上獨尊,因其清淨而無葛藤,所以有不二之稱。既云不二,則語言文字盡可抹卻,復何以筆尖、杖頭兩般利器,或刺佛祖蹤跡,不令一毫躲閃,或打金剛腳跟,頓使即時循規?只為些子捉摸不定,不得不倒弄一番而提醒於人。如歸宗之弄拳、古靈之撫背,德山棒如雨點、臨濟喝似雷轟,豈無意而為之?抑有意而為之?任其翻江攪海、掀天揭地,究竟落於天龍一指禪耳。

余前鎮守臨鞏,聞有雲翁法乳斌老和尚,期會賀蘭,透人鼻孔,奈因雲山相繆,猊座罔瞻,蓋以心誠求之未稔,以致晤對之艱也。丁未之秋,八月既望,師欲飛鍚吳楚坐斷名山,道經涇原,驀頭一撞三生石種,余亦親聆棒喝,如江上明月、到岸清風,直使火宅晨涼,煩襟頓豁。每霑開示語錄,揮麈揚眉,行行非空非有、句句無去無來,誠謂暗室之金燈,而迷津之寶筏也。宜乎寧夏撫院劉公延請,而宣弘教啟來學以贊

皇猷。余繼此序,聊記機緣之不偶爾。

康熙六年十月,下浣提督陝西等處軍務左都督三韓弟子柏永馥頓首拜題。

臨濟一宗,杲日麗天,元明兩季閒花落地,迨夫天童密尊乘願再來,直拈白棒,橫截洪波,為一代中興之祖師,開萬世人天之眼目。繼而天台林翁力唱玄要,與天童一棒箭鋒相拄。林翁之後,匡其法、闡其微,風穴雲翁耳。逮夫雲翁之後,析義發秘,大弘風穴之道者,首出斌雅禪師也。

師西蜀潼川章氏之裔,才玅機雲,行惇曾史,丰神磊落,逸韻瀟疏,因觀畫壁感悟悲涕,遂興遺世獨立之想,辭親薙落,飄然塵外,兩足踏殘荊棘之林,一身歷遍兵戈之地,山高水闊,杖頭碧月照行,肩蘗苦冰寒,缽底黃花炊途供。

初參禹門萬如和尚,碧瞳眼不逗黃金之屑,玉粳牙肯兜野狐之涎,省發向冷浸魂、寒徹骨冰天雪窟之中,大悟於病既亟絕復甦斷壁懸崖之下。時有偈云:「病後方知徹骨窮,缽盂開口笑春風,爐中火燼千山雪,凍倒虛空兩目紅。」

既而再往南詢,如俊鷂遼天,人人羅籠不住。復經北渡,若神龍出海,處處雲雷相隨。及至風穴藏蹤,欲蓋彌彰,本要鍼劄不入,爭奈倒嶽傾湫?雲翁知是種艸因,將古德淆訛一一按驗,了無滯凝,誠所謂師勝資強,當仁不讓者也。時有偈云:「乾坤無事不相干,巧手何須美赤斑?老魅著殘十樣錦,勘來不值半文錢。」

承事風穴,十易寒暑,葉凋玉樹,八處名藍,體露金風。丁酉新秋,穴乃曰:「因乏佐助,滯汝多年,某之過也。」遂受付囑為風穴一十二員之長嗣,接臨濟三十三傳之正宗。其大用如渤海瓊樓,自波蜃所化,豈圬人之能工?其大機若會稽野繭,從壁魚所成,非桑婦之可致。

自密尊以往屈指四世,如師豈易求之哉?晴空日照千巖雪,大地花敷萬國春,余不覺為臨濟一枝發大弘願矣。慕師風規德教,寤寐為勞,康熙戊申春,師辭柏公過漢南,余一見而生敬信焉。昔尼父與顏子曰:「吾與汝交,一臂以謝,豈待白首,然後變乎?」余與師交十有數年,生緣履歷,弘道率真,天人協贊,海內知名,金山玉帶詎有異乎?況師以一心證悟,百折利生,大闡宗風,陰翊

皇化,無孔笛子韻出青霄,未審何人側耳?

因憶客有讀師語錄始駭眩而終卻走者,余解曰:「東海大荒中有大人焉,張兩耳為市。又一大人者,張兩耳以聽之,斯可謂兩相當矣。今子處此圜土之中,以徑寸之耳傾側聽之,雖欲不駭眩卻走,烏乎可?」師聞而笑曰:「某誠無辭於大言矣。踆于大人之堂,張兩耳而聽之者,非子其誰?請書之以告於世之為耳市者。」

大清康熙,庚申夏日,提督山東全省等處地方總兵官都督同知何傅薰沐拜撰。

猜你喜欢
  德风禅师语录卷二·佚名
  卷第五·佚名
  卷第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十一(竺法护译)·佚名
  第二十四卷·佚名
  成唯识宝生论卷第二(一名二十唯识顺释论)·护法
  卷第五十一·李通玄
  五根品第七·佚名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佚名
  卷五·佚名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并序·文偃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六十七·德清
  大般泥洹经卷第三·佚名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疏·楚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庵遇·李渔

    〖谒金门〗(小旦上)人中了,只等香车来到。(净)想是灵鹊寻人寻未着,为甚不听檐外噪?(小旦)奴家来到庵中,得了两番喜信:妒妇已经病死,才郎又捷春闱。只是一件,如今接我的人也该来了,为甚么不见一毫信息?(净)只在一二日间,定然到了。〖前腔

  • 第三十出 闹封·李渔

    〖步蟾宫〗(小生冠带,外捧诏书,末持官服,引众上)今朝幸把愚忠遂,臣与仆两堪无愧。纶言又喜得亲赍,把好事担承到底。下官阙忠是也。自蒙袁公委任以来,才建微功,即蒙优叙,由军前赞画之职,加升招讨使,就捧主人的封诏,驰驿还乡。下官出

  • 第三十七出 授计·陆采

    【骂玉郞】〔生上哭介〕心上人儿掌上金。翻做波间月。海底针。红颜皓齿暗消沉。没回音。怨悠悠血染罗襟。怕香骨怎禁。怕香骨怎禁。怎禁雨打霜侵。怕芳魂怎寻。怕芳魂怎寻。度不得万水千岑。猛判弃此身同鸩。早落得

  • 第四折·佚名

    (刘季真领番卒上,云)某刘季真,领兵接应孩儿去。兀的不是孩儿来也。(小尉迟领番卒上,云)这不是刘季真。(刘季真云)孩儿胜败如何?(小尉迟云)众军校与我拿住。(刘季真云)你敢杀的眼花了?我是你父亲,怎生倒执缚了我?(小尉迟云)兀

  • 三集卷七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七古今体一百十八首【己丑一】己丑元旦金度周回岁复开昌昌百福共春来三微敬奉占星纪七始欣逢转斗魁敷政临民亦久矣慎修思永益钦哉黄绫诗本成初唱景物安排取次

  • 卷二百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四 李昂英 送广帅赵平斋汝暨解印趋朝 海濒老同年五载依宇下春风舞蓑笠爱日曝田舍喜无撞搪吏追逐款段马剧谈许绦褐得趂公余暇

  • 韩缜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曾知枢密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六·乾隆

      明  宪宗皇帝  【甲午】成化十年春正月命王越总制三边  刑部主事张鼎【河南信阳人】言延绥甘肃宁夏三边镇抚不相统一宜推文武重臣一人总制诏从其请因设制府于固原即以越为之巡抚总兵而下并听节制三边设总制

  • 帝王经世图谱原序·唐仲友

    汉司马谈父子贯穿经传驰聘古今谓当时六艺已千万数故有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之言唐韩愈文不絶吟编不停披然亦记事提其要纂言钩其深矧去古逾逺众说日繁才学未逮于前贤宜其用力劳而见功防此图谱所繇作也虽然分门类事者固

  • ·剿破葭投老巢扑灭巨股彰化大肚溪以北一律肃清摺·丁曰健

    奏为剿破葭投老巢,扑灭巨股,彰化大肚溪以北一律肃清;恭摺驰陈,仰祈圣监事。窃臣于淡水途次,谨将登岸后筹办情形,于九月十六日具摺奏;续行抵彰境,督饬水、陆官军断贼粮道,连获胜捷各情,又于十月十八日具奏各在案。

  • 附录四篇·欧阳昱

    附录一:欧阳府君家传府君讳昱,字宋卿。幼孤,从长兄仲孙先生为学。既长,博雅渊懿,擅名于时,与仲孙先生相埒。同治癸酉当选拔萃,以未岁试,与成格不合。学使者为李公文田,粤之名宿也,特以充贡,庠序无异言。君性倜傥

  • 卷一百三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三十一雍正十一年五月上谕十四道初一日奉上谕部院衙门销算钱粮事件俱用书办计算司官笔帖式内通晓算法者少即奸吏作弊亦不能查算法乃六艺之一各部院笔帖式办事之暇有情愿学习者令

  • 三十二年·佚名

    (庚午)三十二年大明景泰元年春正月1月1日○丁丑朔,百官行望闕禮于景福宮,詣時御所進表裏鞍馬,諸道進箋。1月2日○戊寅,曲宴,又賜宴宗親于時御所,文武二品以上于議政府,堂上官以上于禮曹。翼日,賜御案果肉及內醞于承政院曰:「東宮

  • 第五十三卦 渐 风山渐 巽上艮下·佚名

    渐: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 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 其位刚,得中也。 止而巽,动不穷也。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六二:鸿渐于磐,饮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按明本排字九经直音二卷不着撰人名氏书中春秋传素王二字下引宋真宗宣圣賛但称真宗不称宋又称御制则为宋人所着可知卷首题曰明本者宋时刋板多举其地之首一字如建本杭本之类此盖明州所刋本即今寕波府也末题歳

  • 僖公·僖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楚人伐徐。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候、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夏五月,日有食之。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八月,螽。九月,公至自会。季姬归

  • 佛说法律三昧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奉 诏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摩竭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及诸菩萨四部弟子。天人龙神一切大会。佛告众会。有法律三昧。菩萨学者当以和顺调其情性。深入微妙不得轻慢。所以者何。未深入者。不识三学功德

  • 受箓次第法信仪·佚名

    受箓次第法信仪,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或唐代。书中出现「大明某年」字样,疑系后人改编时所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篇载天师道道士授度法箓治职之次第。首先列举道士受经箓、治职所应具备之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