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根品第七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诸根。菩萨摩诃萨正观出世间五根。何等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菩萨修习五根时。信一切法皆从众因缘生。颠倒所起虚妄缘合。似如火轮又如梦性。信一切法无常苦不净无我。如病如疮无有坚牢。虚伪不实败坏之相。又信一切法虚妄无所有,犹如空拳如虹杂色诳于小儿。忆想分别假借而有。无有本体无一定法。又信一切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信一切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信一切法空无相无作。信一切法无生无作无起无相离诸相。而信持戒清净。禅定清净。智慧清净。解脱清净。解脱知见清净。菩萨如是成就信根得不退转。以信为首故能信持戒。是信常不退不失。成就不退法安住不动。信中常随业果报成就信人。断一切邪见。不离法。求师但以诸佛为师。常随诸法实相知僧行正道。住清净戒成就忍辱。得如是不动不坏信增上信故。名为成就信根。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精进根。成就精进根善知精进根。菩萨摩诃萨行精进不休不息。常欲除五盖故勤行精进。乃至为听如是等深法。名为精进。是菩萨求法不休不息精进不退。亦欲断诸障碍法故。勤行精进而不怯弱。亦为断种种恶不善衰恼法故勤行精进。又为增长种种善法故勤行精进。是菩萨决定成就精进。不贪着是精进。而入是平等精进。成就不退精进。是人为正方便。通达一切法故发行精进。于精进中不随他人。于精进中得智慧明成不退相。能得如是不退精进增上精进故。得名成就精进根。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能得念根。善修习念根。菩萨摩诃萨常摄念一处。布施柔和具足梵行。持毕竟清净戒众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常思念净身口意业。常思念究竟其事。常思念一切法生灭住异相方便。常思念知见苦集灭道谛。常思念诸根力觉道禅定解脱诸三昧方便。常思念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作不起不可说相。常思念欲得无生智慧。常思念欲得具足忍智。常思念离智灭智。常思念欲得具足佛法。常思念不使声闻辟支佛法入心。常思念无碍智慧。常不忘不失不退是念。入如是观中而不随他。是人得如是坚牢增上念故。名为成就念根。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能得定根。能得定根方便。菩萨摩诃萨于圣地中。常行禅定。不依禅定。不贪禅定。善取禅定相。善得禅定方便解善生禅定。亦能行无缘禅定。悉知诸禅定门。善知入禅定。善知住禅定。善知起禅定。而于禅定无所依止。善知所缘相。善知缘真相。亦不贪受禅味。于诸定中自在游戏而不随他。亦不随禅生。于诸定中得自在力。于诸定中不以为难不以为少。随意所欲。是人得如是增上禅定故。名得定根。得定根方便。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成就慧根。得慧根方便。菩萨摩诃萨能成就通达慧根。所谓能正灭诸苦。是人成就是通达慧。处处所用皆得离观舍观。成就随涅槃智慧。成就是慧根故。善知三界皆悉炽然。善知三界皆是苦。以是智慧不处三界。是人观择三界一切皆空。皆无相无愿。无生无作无起。见出一切有为法道。为具足诸佛法故。勤行精进如救头然。是菩萨智慧无能沮坏。以是通达智慧能出三界。亦不依止三界事。断一切有为法中喜。一切可染可着系缚法中心不贪嗜。于诸五欲心皆厌离。心亦不住色无色界。成就增上智慧。成就无量功德犹如大海。以是智慧于一切法方便中无有疑难。是人以是智慧。通达三界。于三界中心无所系。得是增上慧故。说名度慧根。得慧根方便。持世。何故名之为根。增上义故说名为根。不动义故说名为根。无能坏故说名为根。无能退故说名为根。不随他故说名为根。不退转故说名为根。无能牵故说名为根。随顺正法故说名为根。不贪着故说名为根。不杂故说名为根。又持世。菩萨摩诃萨善知众生诸根。亦能善学分别诸根。菩萨知染欲众生诸根。知离染欲众生诸根。知瞋恚众生诸根。知离瞋恚众生诸根。知愚痴众生诸根。知离愚痴众生诸根。知欲堕恶道众生诸根。知欲生人中众生诸根。知欲生天上众生诸根。知软心众生诸根。知上众生知中众生知下众生诸根。知坏败不坏败众生诸根。知勤修不勤修众生诸根。知巧不巧众生诸根。知有罪无罪有垢无垢。知瞋碍不瞋碍。知随顺不随顺。知障碍不障碍众生诸根。知欲界行。知色界无色界行众生诸根。知厚善根薄善根。知毕定不毕定邪定众生诸根。知悭贪离悭贪。知戏调不戏调。知狂惑不狂惑。知轻躁不轻躁。知瞋恚不忍。知柔软能忍。知深厚悭。知具足施众生诸根。知信者,知不信者,知恭敬者,知不恭敬者,知具足持戒。知清净持戒。知具足忍辱。知懈怠知精进。知散心知得定。知无智慧知有智慧。知闇钝知不闇钝。知增上慢。知不增上慢。知行正道。知行邪道。知妄念。知得念安慧。知散根知摄根。知坏根不坏根。知净根不净根。知明根。知发小乘根。知发辟支佛乘根。知诸菩萨根。知发佛乘根。是菩萨得度如是诸根分别方便。于如是等众生分别诸根智慧中方便。不随他故。说名得诸根方便。亦名不为他所牵。亦名不可破坏。亦名不退转。亦名得方便力。亦名得人根。亦名得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根。亦名得最自在。亦名得不坏不动。亦名到彼岸者,成就如是功德者,于一切法中。疾得自在力。

猜你喜欢
  放逐天堂·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七·唐慧琳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十·智旭
  卷第八十七·霁仑超永
  贤愚经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三(第四诵之三)·佚名
  六学十二科·昙噩
  金光明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三之下·大慧宗杲
  宝髻经四法忧波提舍·佚名
  卷第八·宋濂
  尼羯磨卷下(出四分律)·怀素
  卷第四十二·志磐
  在东普陀同成了观音菩萨·太虚
   第五十五則 宗智生死不道·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九·彭定求

        卷729_1 【秦门·胡亥】周昙   鹿马何难辨是非,宁劳卜筮问安危。   权臣为乱多如此,亡国时君不自知。   卷729_2 【秦门·再吟】周昙   盗贼纵横主恶闻,遂为流矢犯君轩。   怪言何不早言者,若使早言

  • 李铨·唐圭璋

      李刘梅亭先生四六标准有李通判铨,盖铨为宁宗时人,曾官通判。   点绛唇   一朵千金,帝城谷雨初晴后。粉拖香透。雅称群芳首。   把酒题诗,遐想欢如旧。花知否。故人清瘦。长忆同携手。

  • 卷五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典礼太常赋【有序        元】徐 容周礼司常掌九旗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鸟隼为旟熊虎为旗蛇为旐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其降杀与五路五冕同而其用各异故惟天子得建太

  • 卷三十六·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六 【起甲戌明庄烈崇祯七年尽两子明庄烈崇祯九年】凡三年 【甲戌】七年春正月以陈奇瑜总督河南山陕川湖军务

  • 一四七九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一四七九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十五日陕甘总督臣勒保跪奏,为遵例并折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二条持论偏谬之处,各省有无照本抽改,又地方文武各官去

  • 八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八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十一月十三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未登大内者,降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三·阿桂

    十二月辛夘丰升额舒常奏言【臣】等于俄坡山梁探得路径一处虽山险林深向来未从此进俟索伦兵到突往攻撃可期一鼓而克【臣】等又于宜喜达尔图地方暗跴道路据报达喜达尔图南首山下林中似有贼畨声息夜闻防露火光查此处距三

  • 后晋纪·张居正

    高祖高祖皇帝,名敬瑭,姓石氏,明宗婿也,与潞王素有隙,乃借契丹兵以灭唐,在位七年。原文天福元年,唐主千春节置酒,晋国长公主辞归晋阳。唐主醉曰:&ldquo;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耶?&rdquo;乃议使敬瑭移镇郓州,未几,为天平节度使。敬

  • 萧琮传·魏徵

    萧琮字温文,生性宽仁,待人大度,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学识渊博。 又善骑马又会射箭,令人伏在地上举起贴子,萧琮飞马而射,能十发十中,举贴的人也不害怕。 萧琮起初被封为东陽王,不久立为梁国太子。 到继承帝位时,隋文帝给萧琮玺书说:

  • 张俭传·脱脱

    张俭,宛平人,生性正直诚谨,不喜虚夸矫饰。统和十四年(996),举进士第一,调任云州幕官。按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当地长官应该有所贡献。圣宗到云中游猎,节度使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

  • 卷一百七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六十一存旧礼记正义第六十八【宋板】冠义第四十三礼记第二十郑氏注【古本】谨按古本第二字后人刋之今存其旧云冠义第四十三补遗宋板疏谓三王时

  • 卷二百五十八·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五十八刑部尚书秦?田撰凶礼十三丧礼仪礼丧服缌麻三月者【注缌麻布衰裳而麻绖带也不言衰绖略轻服省文 疏此章五服之内轻之极者故以缌如丝者为衰裳又以澡治莩垢之麻为绖带故曰缌麻也三月者

  • 十一面神咒心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室罗筏竹笋道场。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慈氏菩萨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诸天龙药叉犍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

  • 卷三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七宋景濂传宋景濂。名濂。世居金华之潜溪。至景濂迁於浦江青萝山。仍以潜溪题其室。故学者称为潜溪先生。学佛氏之道。亦自号无相居士。母陈氏。梦异僧手持华严经来曰。吾方写是经。愿假一室以终此卷。觉已

  • 卷第八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论】第六明如来出现有十无量所行之行。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云

  • 卷四十二·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二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荆州天□道悟禅师(嗣法存疑) 参石头。问离却定慧以何法示人。头曰。我者里无奴婢。离个甚么。师曰如何明得。曰汝还撮得虚空么。师曰恁么则不从今日去也。曰未审汝早晚从那

  • 第五十章 一王章·佚名

    由是以后彼弟塞那于都揭[王]伞,所有生类见大富有者[王]宛如爱儿。(一)励行先王所[为]而行事,益[正]法行事前所未有者亦行之,(二)于住岛比丘、比丘尼、眷属、鱼类、兽类、鸟类所应行之[务]悉行之。(三)彼命令赴对岸[阎浮洲]杀玛兴陀,如是彼无

  • 鹧言·朱克敬

    自古蛮夷,鲜不为中国之患。中国所以御之者无所不备,而卒无全胜之策。惟虞舜之于有苗、汉文帝之于南越、我圣祖仁皇帝之于俄罗斯,不战屈人,为万世绥远之经。外此,则和战虽殊,皆因气之盛衰相为胜负而已。是非蛮夷之独难制也,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