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

嘉兴大藏经 荆南内护国寺启真诚禅师语录

护国启真诚和尚语录卷之四

书记洪信编录

董居士真

皤然一叟鸠杖随身仿佛似习池蕴公语续传灯原来是复寰居士诸方见闻有女遣嫁无男当婚相聚口团圞大家话无生

董二居士唪金刚不辍

这女善人具丈夫相不去戴笠参俱胝终朝鸣鱼唪金刚果修净居善因庶免临时周彰咦若要勘破来往师僧问取赵州和尚

自赞

者个阿师顶圩头颅人前倔疆肘后悬符与世恬然受灵山怤三主护国重新寺图接续东山成滞货授售自由任所孚殃及丛林数十秋至今光被满甸都

募钟

果海祗因累劫专布金檀度任随缘一椎惊惺利名客好向精蓝造胜前

造佛

福筵胜会广无边佛面光辉已面圆金像严装无漏果螽斯禄算水绵绵

点塔何妨灯一然光明朗朗照三千佛光远被清光彻济世心香万古传

未转法轮食转先金牛饭桶至今然千家一钵铁丸子古佛肚中万万年

灵山自古选佛场五百高僧日日忙为报信檀倾积廪大家出手扶宗纲

卢同七碗非奇特赵老三杯岂是狂会得无多佛法子客来无语令人忙

运水搬柴皆妙用迎宾送客乃家祥拔山举鼎虽▆意水足柴方菜更香

然灯播种于当年心印惟凭一缕传大庾岭头千万重始终一念戒珠圆

佛事

本寺耆宿闻一老师火

凤凰台畔起暮烟鹅池一滴水连天天王祖庭岿然屹西来大意又重宣四大原假合五蕴若浮沤世缘沧海变去来鹿梦囮惟我护国闻翁来自鼎山气宇如王有担钞之风恨未遇婆子点化迄到护国亲见忍祖虽无疏钞可焚末后句子已当面分付了也即未撩起便行且喜未到腊月三十日可谓唧溜汉子具衲僧手眼举枕公案不被侍僧勘破即今功圆果满绝后光先一句又作么生喝一喝云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噫一任浮云变今古牟尼径寸满空春。

瑞白禅人举火

师云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证入无余大涅槃常寂光中无异此今日拨转旧家风翩翩只履西归逝五十六年成底事者回方脱娘生裤且道娘未生时着个甚么顾左右云汝等诸人道道看若无山僧未免借手行拳去也所以道亡僧面前触目菩提活人路上死人无数上人会么喝一喝执火炬云大千沙界现全身狮子独行无伴侣。

举火

金不博金生死海中无向背楔能出楔众生诸佛正相当所以道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如是则山河大地同转根本法轮鳞甲羽毛共证真常实际法尔如然不假穿凿今日山僧为汝觌面举扬上人还承当么若能如是便可超佛越祖出死入生其或未然为汝更指一路以火炬打圆相云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

举火

历劫不曾迷云何方始觉生死及涅槃个中无处着所以全体恁么来则来无所从全体恁么去则去无所至来无所从则生本不曾生去无所至则死本不曾死既无生死则当处湛然觌体现前不真何待以火炬云上人珍重去无明山上起云雷生死海中为雨露。

入塔

生亦非成死亦非坏直下会得顿超十界不劳弹指塔门开达者同游涅槃海。

吊不碍大师

昔日同参今朝觌面两个五百原是一贯不须拍手哭苍天拈出秦时 轹钻展坐具云且道阿谁证盟一任诸方剖判。

天童老人讳千花丛里现优昙水出高源青出蓝误赚不知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兹届十一月十六日乃我天童老人初度之辰若乃仁义道中世谛流布则且置只如不涉程途还假相见也无乍收宿雨孤云断明月一天方夜寒。

磬山老人忌砧杵千家夜星河一雁秋突出殊难辩明珠暗里投是以大人具大见大智得大用展鶤鹏之翼奋狮子之威盖色其身超今越古拈起栗棘蓬放出金刚圈整齐佛祖号令人天扫出三玄三要灭却正法眼藏杀人刀活人剑斩钉截铁骑虎头据虎尾绝后光前直得三贤十圣胆颤魂惊尽大地人亡锋结舌使德山临济再生也讨头恼不着此是我老人一生受用不尽底闲家具今日因斋庆赞不妨为众拈出虽然如是以此见他老人譬如掉棒打月何啻万里崖州亦大远在乃召众云还见老人么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挂钟板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规矩原为云水趋投老病无依不是自居自食东边荡来西边嬉今日重整旧家风祖佛龙天生欢喜噫板鸣要齐集举止须威仪。

挂火牌

赵老茶三瓯金牛漆桶快要开者个铺成人不自在饭熟任开柳僧集须鸣牌供养无心人千佛从兹来。

监斋

监斋大士菩萨化现文殊文喜打成一片香积调和一味任他凡圣交参国清护国无两样休言饶舌老丰干。

伽蓝

信施祗园财广金布续智者灯均为慈护佛法当兹秋晚全仗金汤密固勿使寒拾检点方为伽蓝净土。

斋榜

先炊无米饭僧多须问金牛造若何选佛场开凭妙手倾囊出廪在檀那。

礼开山师祖遍老和尚

掬水从来香有源卓飞灯续是师恩遥思面壁传心净始得开筵法侣尊宝地不随风物改慈云常共雨花存宗乘窃恐输门外聊为搬柴衍后昆

九日龙山奉陪诸公作

散步高原外人烟入杪秋乌樯过虎渡雁字带龙洲秀色三峰出岚光八岭幽参军落帽地风韵有名流

章台

春日城隅迥无边野色来楚宫何处是梅影自徘徊堤远人烟曲碑残字迹灰昭王犹有祭叹息此章台

天皇山有感

天皇传法地胜迹自依稀世远铭钟古时移堂柏非僧繇不可见开子亦难几(开子明时诗僧也)惟有青青草春来是处归

黄鹤楼

危槛层峦压万家汉阳江夏对芳华渔舟远浦归人晚小院残诗落照斜一枕黄梁真大梦数声仙笛在梅花纵观千古东流外倍觉浮生是井蛙

小姑山

崔嵬屹立似天关推却篷窗见一班洗钵方逢江日霁挂帆正逐海潮还人天谁辨空中相流峙常存大界间自念非因经卷往堪将踪迹负名山

午泊采石

古柏苍松里危桥水迳通苔青全覆石萝绿似嵌空江海风帆上乾坤午梦中琴聪非我事自笑入诗筒

金陵

日夜江声过石头金陵王气自千秋人间多少欷歔事莫只空空厌比丘

舟次金山

矗翠超人境乘流到上方江声疑地尽海气与云翔坱圠蛟龙护洪纷鸰雀藏笠瓶何处着开士正升堂

虎丘

寰宇传名胜今来见虎丘生公能说法风俗尚同游山色笼香积钟声带棹流偨虎诸幻影安用敝衲愁

嘉禾烟雨楼(相传买臣墓在此)

凭栏一望海潮东万树千村烟雨中雅趣诗间寻杜老辋川画里见王公塔边古墓归凭吊世上浮名互色空为报仕途留滞客牛衣何必泣时穷

灵隐寺

鹫峰何代自飞来古刹岿然冷石台沧海东坑日月杳直从高望一徘徊

五百罗汉堂

西天东土竟何如海藏龙宫任所居深浅由来凭象兔三乘谁与破空虚

西湖

湖光荡漾锦攒天亭榭花间照客船惟有缁衣随白鹭浮沉不计到谁边

礼天竺大士

无边无象也无尘合掌虔登又一新十二观中千处现不须一喝始惊人

送月师入京

三载琳宫一日成从兹报国又垂名王家功德真悠久郑重吾师持钵行

奉和胡念蒿先生夜坐韵(时修志寺中)

著述到禅林掩关自苦吟黄花经雨暮红树绽秋深文献山川色圆通圣佛心紫茸趺坐下钟罄一沉沉

元夕

丰登最喜宜春晴万汇千葩入眼生花月光辉人共赏火灯交处是双城

新年

一样梅花又改年起看风雨卜蚕天竹炉瓦灶无新火榾柮犹然昨夜烟

明和尚归万寿庵

数载祗园法席开匡徒领众意徘徊眉山俊秀荆芳遍双桂枝条任剪裁

哭徒惟中

息慈早岁便相随坐稳蒲团垢欲离逝水于今悲弟子孤云自昔愧人师荣枯朔晦诚难问往返东南亦可思最是归家先瘗母空门不负背伦疑

挽挥印禅师

虚空虽世界不谓遂无生雅志尚高远参锋喜纵横相知成一梦客邸化浮名嗟彼荆门路能忘太上情

与爻人话别

问讯何暌隔全然鸿踏泥灵山同记别济水共分溪千里真如梦万机不可齐相逢参饭罢一任又东西

净土

曾无药石偏生病虽有蒲团不坐禅水月愿王松树案数枝香透瓦瓶遵

其二

祈假逞生净土身落红偏苦妒余春灯前烧却长生术剩买黄金铸二亲

阅玉泉志

响往名山已数秋几番策杖欲经游会心若晤堆蓝状入耳方知四绝留铁塔鑏金光影灿珠泉跳玉掌趺求南灯永续曹溪派北秀谁宗一线头

阅藏

万古鸿蒙外三生智慧中妄真空相回仙佛圣贤通宝鼎占云气珠龛映日瞳僧寮翻贝叶盛代祝年丰

奉和彝镇严护法贪佛阁诗

佛日中天无尽蕴大千累亿见恒沙四门已辨人天界五衍何岐南北家宝阁麟章开愿力祗园龙树有光华从今铃铎声声里唤醒尘衣与乱纱

呈修志诸先生

天地有大文灵秀有奥宅不朽在立言古今传载籍所藉为国华文献增舄奕吾荆劫灰后什一鲜千百圣朝今光被右文无遗策先生奉征聘乃作十笏客直笔发潜德轩轩振风格玉韫山自晖幽兰扬芳泽与其有谀美不如有己责即兹荒陋寺亦得备前迹昭昭人耳目原非私所适窃窥两月中讨论穷晨夕如此著书心信足垂金石

梦先师若老和尚

不知大梦是何人梦醒犹疑见是真应为迷途烦指点香焚一瓣到清晨

夏晚同陆吉芳淑二监院纳凉

共坐古柏下凉在风生里时方苦炎热众心各欢喜有似当渴饮不必廉泉水相彼风中幡摇摇孰为此以此观一切无定者何已蝙蝠穴层阁旦夕反相视至人寝不梦梦觉有妙理坐起散步行谁行亦谁止

绮石黄瓮便是家幽香原不逐繁华瓶边浇水篱边盖相看年年自作花

牧牛颂引

牧牛之譬其年久矣自南泉拈掇头角转露普明添足系之以颂宗教能诗之士杂然赓之然自有者片田地便有者个畜生为甚么有等一时讨鼻孔不着动着犯人苗稼且利害在甚么处请向葛藤窠里摸索。

未牧

意气昂昂头角高牧童鞭执趁途遥深山旷野草漫地信嘴满腮触异苗

初调

牢拴鼻孔乘时穿紧把绳头漫着鞭畜养多年愚拙性始知今日费心牵

受制

出门或可自相随放去收回暂少驰旦暮小心头脚稳水边林下莫教疲

回首

绿杨堪系始回头僵屈援收渐渐柔休怪山童性未怠顷然失却漫相留

驯伏

山南山北水溪边稳伏倾诚犁祖田不带绳头饮水草晚归摇尾不须牵

无碍

牛人两两俱如如声色相忘各不拘松石安闲稳坐睡笛腔无韵乐余余

任运

红紫三春野色中溪南溪北草茸茸本分水草随分纳快活山童午睡浓

相忘

束手相忘还未中此心期与岫云同雪牛既到白▆里独朗桂轮照碧空

独照

威音那畔本相安叵耐有生始恋缠今日方知娘铁面者回参透祖师关

双泯

人牛屏迹事难明者里断然向孰陈铁馁咬来当面剥祖师无处去藏身

上提学胡先生启

恭惟 老先生护法才雄八座彩映三湘志同范文正轻肥温饱俱忘学似陆宣公旷达浮华尽脱一登其门则声价垂珠前 诸当事以董修郡乘请

驾临山寺毫乏供陈惭愧殊甚深荷垂青诗箑普及俨若天风下颁掷地金声谨供常住真乃学士王带以志铭德面谢不宣。

上江南徽州郡伯亢护法启

睽违三月倏焉如昨恭惟 大护法关西名家陇右一人朝野欣瞻庙廊生色前此按至不遑应迓叨承香供至今铭切恨不获时亲左右为怅特简候安伫拟高擢司马勿忘记莂灵山政事之暇休言饶舌丰干聚晤谭心自有期在临颖曷胜企仰。

复阴护法请藏启

转眼簇新日月虽尔恭惟 护法荆南佛护法海金汤寇借晋西汾黎戴化育之恩膏谒 天飞鸟楚国飘香风于梓里四野欢腾万汇增丽寺叨护法奇缘喜出望外法宝功德名垂千古途遥未遑致贺正慕间忽从事公驰翰至开函宛见芝眉恨无缩地可亲犹垂盼殷殷曷敢当耶询其福禧骈臻德政浩渺不胜欣忭且言待以国士主宾会合不偶实三生幸也专启候安延冀驷马题桥策杖侯门以话无生锡带之施永奠祇园也肃此荒函不胜主臣。

(嘉兴楞严经坊夏继宁▆)

护国启真诚和尚语录卷之四(终)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七·佚名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三〈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义净
  卷中·佚名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八·德辉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玄奘
  爱 之 崇 拜·太虚
  跋 寰 游 记·太虚
  八关斋经正文·佚名
  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太虚
  卷第十四·昙噩
  评监督寺庙条例·太虚
  天台四教仪·谛观
   第五十一則 雪峰是甚麼·胡兰成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玄奘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丁求安·唐圭璋

      词中“中兴天子”云云,求安当为高宗、孝宗时人。   踏莎行   风卷霜浓,寒销冰谢。一年皎月惟今夜。桑弧蓬矢庆门阑,云旌羽盖连车马。   命服新翻,恩波如泻。海沂致锦傅声价。晓来和气着梅梢,春随温诏看看下。  

  • 春光·闻一多

    静得象入定了的一般,那天竹,那天竹上密叶遮不住的珊瑚;那碧桃;害朝暾里运气的麻雀。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爬过。蓦地一道阳光晃过我的眼前,我眼睛里飞出了万支的金箭,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逻巡……

  • 卷六十一·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十一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范成大石湖诗钞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也绍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迁正字累迁着作佐郎除吏部郎官奉祠起知处州入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大学士使金国

  • 御选明诗卷一百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七七言絶句七陆深春日杂兴緑杨如线草如茵紫竹肩舆白防巾不是为春禁不得老来心绪最怜春留别所知世间好事一百一春日丽辰三月三此地故人还故国他时江北望江南和俞生暮春闺怨落花庭院草萋萋雨

  • 忠义集巻六·赵景良

    元 赵景良 编附録诸公诗一清父唐先生【泾 道州龙山人】甲戌客临安【时贾似道当国】金谷烟花醉未醒鼾边无梦到功名十郎腹里长函剑六丈胸中旧贮兵天豕星沈狼有影海防风鹤无声如闻浩浩愁相讯何日衣冠乐太平和朱以性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佚名

    嘉靖二十四年十月庚寅朔钦天监进嘉靖二十五年大统历给赐文武群臣○孟冬时享 太庙遣京山侯崔元代○辛卯 孝洁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陵寝○壬辰命原任副总兵种继分守辽阳○先是大同平虏威远玉林浑源阳和

  • 尚史卷二十七·李锴

    列传五周诸臣传【以下东周】周桓公 周公忌父 周公阅 周公楚 周公宰孔周桓公名黒肩周公旦之后也食采于周故亦曰周公【周采地扶风雍县东北有周城】桓王三年【恵六年】郑伯如周朝王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

  • 诸葛忠武书卷七·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调御时伟按全书有调御有法检疑皆用人事也而分为三用主明扬法専幽黜知故僚友乃属调御余特喜其调御之名为之解曰调者谐也御者驾也驾御谐和用人之道无余事矣于是芟去用人并归调御而黄权孟达既为降虏不足复

  • 慕容白曜传·李延寿

    慕容白曜是慕容晃的玄孙。他的父亲慕容琚,任官时以清廉著称,赐爵高都侯。慕容琚在任尚书左丞时去世,谥号“简”。  白曜年轻时为中书吏,因淳厚、正直,做了宫中给事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来又升迁为北部尚书。文成帝死后,慕

  • 梁文兴·周诒春

    梁文兴 字蔚彬。年三十一岁。生于广东香山。初学于香港皇仁书院。继在檀香山中学肄业。光緖三十年。自费游美。入海路堡学校。习商业。宣统元年。入法巴来苏大学。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民国元年。

  • 卷三十二 丧服第十一·郑玄

    ?妇。(?妇,?子之妻。)[疏]注“?妇?子之妻”。○释曰:疏于孙,故次之。其妇从夫,而服其舅姑期,其舅姑从子,而服其妇大功,降一等者也。传曰:何以大功也?不降其?也。(妇言?者,从夫名。)[疏]释曰:此传问者,以其?庶之子,其妻等是妇而为庶妇小

  • 卷十八·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八    宋 王与之 撰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聴其治王昭禹曰乡师教官之长也所以教其属故谓之师○易氏曰乡师下大夫四人则二人共主三乡故曰各掌其所治乡

  • 周书·泰誓·佚名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周书·泰誓上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

  • 桓公·桓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滕子来朝。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秋七月,杞侯来朝。蔡侯、郑伯会于邓。九月,入杞。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六·澄观

    十通品第二十八(已下入第四十四经)初来意为答第二会中十通问故。以二品明业用广大。前定。此通。义次第故。亦由依定发通。二释名者。通即神通。谓妙用难测曰神。自在无拥曰通。妙用无极寄十显圆。晋经本业俱称十明者

  • 五灯严统目录卷上·费隐通容

    卷首 序文 凡例 附考序 较正衔氏卷一七佛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尸弃佛(第九百九十九尊)毗舍浮佛(第一千尊)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二尊)迦叶佛(第三尊)释迦牟尼佛(第四尊)西天祖师

  • 三论游意义·硕法师

    佛教著述。隋硕法师撰。一卷。硕法师,吉藏弟子之一,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是疏解“三论”(即《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之作。略开四门:(1)明经论游意,述佛去世后龙树菩萨出世的意义;(2)明四论大归,申“四论

  • 正源略集·佚名

    凡十六卷。清代僧达珍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达珍继南岳下三十九世霈霖际源、四十世昭月了贞之编纂工作,并增辑二师之略传而成书,然缺卷一与序跋。卷二至卷十六收录南岳下三十四世至四十世、青原下宗镜三世至十三世